(共33张PPT)
(1)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
(2)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目录
CONTENTS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影响聚落发展
1.促进经济要素合理流动
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西气东输、北煤南运使我国资源在空间上得到优化配置
在北京,有一群特殊的“白漂”,白天漂进北京城里上班,夜晚回到河北。上班在北京二环,买房在河北燕郊固安。从家到公司,上下班最近的20多公里,最远的70公里。每当夜晚降临,燕郊灯火通明。天色渐亮,一片早高峰的嘈杂过后,燕郊恢复宁静。燕郊房屋仅仅用来睡觉,故被成为睡城。
夜晚的燕郊
河北固安,早上排队等公交的人
同城效应
规律:
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越大。(优化配置的效率更高)
2.加强区际联系,扩大辐射范围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沿海地区
海运优势
出口加工业
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霍尔果斯
辽宁丹东
广西凭祥
我国边境聚落
国际陆路交通
边境贸易
凭祥,县级市,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质家具闻名。
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质家具产地?
(交通)①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
(市场)②我国家具市场广阔;
(原料)③靠近东南亚优质木材产地;
(政策)④国家政策的支持(开放口岸)
(劳动力)⑤廉价劳动力。
思考
3.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
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高铁建设产业链
交通运输的大力投资建设,也促使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昔日的陕西省武功县,对外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难以转化为商品。农民收入低,农村面貌落后。
在国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背景下,武功县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对通往乡、村的道路进行扩建改造,村里的道路也实现了路面硬化。
有了等级较高的乡村公路网,公共服务普及到村,就连远离县城的偏远村落也开通了公交车。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武功县的原生态蔬菜就能够在城镇市场卖出较高价钱。优质农产品还能吸引客商开车到田头收购。
脱贫的农民积极开发特色食品、纺织品等商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
武功县的优质生态和特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便捷的交通线路也成为客流涌动的乡村旅游线路。
武功县城乡社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案例●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1.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对武功县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2.武功县为什么发展交通可以脱贫致富?
① 武功县的原生态蔬菜能够在城镇市场卖出较高价钱。
② 优质农产品吸引客商到田头收购,扩大了蔬菜的销售市场。
③ 交通运输建设促进了优质生态和特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①交通优势使区域间的资源、产品、劳动力等要素加速流动,转化为生产优势;
②缩短了时空距离,使武功县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区域,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转化为市场优势;
③交通拉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收入。
4.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
中马友谊大桥
蒙内铁路
案例:“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内涵:“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作用: 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优先建设领域: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意义:①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②加强与沿线各国互利合作。
2. 我国连云港的货物运至鹿特丹,比较陆路运输与海路运输的优劣。
1. 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
案例:“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洲和欧洲;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优势:运距短;因陆路运输速度快,所以用时少。
劣势:陆路运输的运费较高。
活动: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作用和路线分布特点
1.从地区和地形两方面,归纳铁路提速线路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空间分布:东部、中部地区,沿线多为平原地区;
时间分布:由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逐渐扩展到其他干线,再以三大干线提速结束。
原因:沿线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沿线多穿越平原地区,技术改造容易。
1997年4月1日零时
京沪、京广、京哈
54.9km/h(之前48.1km/h)
140km/h
1998年10月1日零时
以京沪、京广、京哈为重点,扩大提速范围
55.2km/h
1 60km/h
2000年10月21日零时
陇海、兰新、京九、浙赣
60.3km/h
160km/h
2001年10月21日零时
京九线、武昌一成都(汉丹、襄渝、达成)、京广线南段、浙倾线和哈大线
61.6km/h
160km/h
2004年4月18日零时
京沪、京哈、京广等干线
65.7km/h
200km/h
2007年4月18日零时
京沪、京哈、京广等干线
70.2km/h
250km/h
活动: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作用和路线分布特点
1997年4月1日零时
京沪、京广、京哈
54.9km/h(之前48.1km/h)
140km/h
1998年10月1日零时
以京沪、京广、京哈为重点,扩大提速范围
55.2km/h
1 60km/h
2000年10月21日零时
陇海、兰新、京九、浙赣
60.3km/h
160km/h
2001年10月21日零时
京九线、武昌一成都(汉丹、襄渝、达成)、京广线南段、浙倾线和哈大线
61.6km/h
160km/h
2004年4月18日零时
京沪、京哈、京广等干线
65.7km/h
200km/h
2007年4月18日零时
京沪、京哈、京广等干线
70.2km/h
250km/h
2.从客货运输角度分析铁路提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提高经济要素运转速度,节省运输时间;
速度提升后可以增加班次,提升运力。
目录
CONTENTS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影响聚落发展
正定县城
石家庄
石太线
石德线
京 广 线
乡村
城镇
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车站
铁路线
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往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广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省会,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石家庄市的形成和发展
思考:这种变化的原因?
1.交通枢纽易形成大规模城市
火车拉来的城市:北郑南株
沿海、沿江的许多城市依托港口得以发展
马六甲海峡
东耕
西牧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新加坡由此成为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港口,是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海枢纽。
(1)读图,说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新加坡是马六甲海峡重要的港口,是联系亚、欧、非、大洋的航海咽喉枢纽,新加坡依托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①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
②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很大。
(2)结合材料,指出新加坡依托港口,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
案例:交通枢纽地位对新加坡城市的发展的影响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扬州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聚落兴衰
(1)扬州之所以崛起,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它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
(2)清代以后,扬州城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什么?
大运河的淤积,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沿海海上运输的发展和铁路的建设,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它位于京杭运河南、北段的中间位置,且是长江航运与京杭运河航运的转运点
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发展,宁启铁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京杭大运河的大规模疏浚.交通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便捷的位置
新的集村
交通不便
散村消失
新农村风貌--
河南许昌鄢陵县马坊镇前陈村
案例分析
(1)1949年以前,影响株洲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河 流
交通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随京广线的建成,株洲临河布局变成沿河和沿京广线分布,湘黔线建成后,城区沿铁路干线发展的现象更加明显。
(3)影响株洲市城市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与1949年以前相比,有何变化
街区面积明显扩大,现有衔区沿铁路干线分布更加明显。
小结: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
小结: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活动辐射范围扩大
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缩短区域时空距离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影响聚落发展
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交通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交通枢纽对聚落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训练
1954年,川藏(成都—拉萨)、青藏(西宁—拉萨)两条公路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2018年,川藏铁路开始铺轨,这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进藏铁路。据此,完成1~2题。
1.与川藏公路沿线相比,青藏公路沿线地区
A.跨越我国地势阶梯多 B.海拔高差大
C.受滑坡、泥石流威胁小 D.热量条件好
2.川藏铁路的建设
①因沿线自然条件改善,修建难度变小 ②资金和先进技术是重要保障
③利于沿线地区的精准扶贫和经济发展 ④完善了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训练
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溯于春秋。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下图为窑湾古镇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3.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A.广阔的消费市场 B.发达的制造业
C.京杭大运河的兴盛 D.丰富的农矿产品
4.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A.京杭大运河泥沙淤积严重
B.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
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发达地区:已有再建,缓解交通压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
资源丰富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旅游业发展。
边境地区: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与国外:加强经贸联系,扩大贸易往来;扩大地区开发程度;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经济意义:
①合理布局,完善交通运输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高铁不要用)
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沿线居民出行,带动商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④促进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⑤缩短缩短不同区域的时空距离,加强区域联系,扩大辐射范围(拓宽城市的服务范围)
社会意义:
①增加就业岗位
②加强了区域之间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③有利于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边疆及少数民族区域的交通线)④有利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社会。(贫困地区)
【思维整合】——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优势/有利影响
【思维整合】——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和园艺业的产品易变质,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自给农业受交通影响小;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沿海、沿江、港口以及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带,对工业布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对交通的影响 新建交通站点、交通线,有利于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有利于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形成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对商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和人口的流动,促进商品流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商业网点布局,促进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
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加游客数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对城镇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城市规模,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对资源开发的影响 交通便利,有利于扩大资源开发,加快资源利用。
对人口的影响 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有利于人口流动,扩大人口迁移规模。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促进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带(区)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