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念故乡》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7-9年级的音乐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念故乡》一课与课标中的能感受音乐并演唱歌曲,积极参与创造活动相对应。
第一项:"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
第二项:"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
第三项:"积极参与创造活动"。
第一项维度目标是过程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为感受,学习内容是音乐。
第二项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为演唱,学习内容是歌曲。
第三项维度目标是过程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为参与,学习内容是活动。
教材分析
歌曲《念故乡》是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摘选出来的。这部交响曲描述了作曲家踏上新大陆(美国)土地时的种种印象,表现了作曲家对美国黑人命运的同情,以及他远离重洋,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音乐主题是从波西米亚名额中提炼出来的,并吸取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特点,用五声调式写成,旋律富有歌唱性,朴实有没,情深意浓,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后来,这段音乐由他的学生填上歌词,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该曲传入我国后,由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李叔同先生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重新填词。歌曲为 c大调,拍子,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为该曲的基本节奏,曲式结构师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加补充乐句。第二部分(b)的节奏与第一部分相同,只是提高了音区,旋律中的和声内涵为下属和弦,形成对比,很有新鲜感。最后两小节的补充,是在前一小节音高不变的基础上,将音的时值扩展,给人以稳定的终止感。
学情分析
12-13岁的少年开始进入审美萌芽期逐渐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判断能力,他们开始发展自己对待特定艺术家和特殊艺术作品类型的兴趣。随着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如影视、广播电声技术等,使音乐的大众拥有化成为现实,从而深刻的影响若人们欣赏的内容、方式和需求。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感情变化时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还不能满足需要,因而他们更热衷于与情结密切相关,能够表达原始感情,其歌词语言通资的流行音乐所以这一时期是他们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念故乡》,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
3、过程方法目标:设情景法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探索学唱歌曲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思念故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歌曲及唱准附点音符的时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略以情感为纽带,做好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二、导入新课:
1、初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吧!
谈话:我们初次感受了这段音乐,感受到它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讨论:音乐有什么特点?
(从音乐要色上分析)音色呢?
2、简介英国管
3、再次聆听讨论: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作曲家在抒发着自己怎样地情感呢?
三、简介作曲家及乐曲背景
师:作曲家是谁?为什么会有则样的情绪呢?
1、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出生于不拉格附近的农村。他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才,因家境清贫,没有条件上学,工作多年后有了积蓄,才获得进入拉格附音乐学校学习的机会。1
890年,他受聘于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理论,1892年应聘赴美国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代表作品除《新世界交响曲》外,还有歌剧《水仙女》、《大提琴协奏曲》、《斯拉夫曲》及声乐曲《母亲叫我的歌》等
2、乐曲背景介绍
四、歌曲教学
1、出示课题《念故乡》师:他的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加上了歌词。
2、聆听歌曲《念故乡》
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
3、学唱歌曲
①用" la "哼唱旋律,感受音乐特点。
②分析附点节奏
<1> x . xx . xxx . xx . xx -|
<2> x .0xb000x-|
③唱旋律
④填词唱
⑤力度记号的处理注意速度,力度和情感。
五、拓展空间
创编歌词要求用"思乡"这个主题,要求学生为这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词。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念故乡》,感受体验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种厚重的民族意识。同学们,再过几年你们也会背起行囊,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相信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片乡土。
《念故乡》教学反思
同样一堂音乐课,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老师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同时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的创新精神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音乐教学标准,从中感受到更多的是课程模式的变化进而对音乐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体会。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合理化,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如果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课间的时候,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这就马上把学生带入了思故乡、思亲人的情感之中。在学唱了《念故乡》这首歌后。我又开设了一个小小作词家活动来进行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我要求用“思乡”这个主题,要求学生为这首歌的旋律重新填词。我把学生分成六组,在短短的十分钟时间里,学生创作出了并且把它哼唱出来了,或者是一个学生唱或者是几个学生一起唱。有的学生需要我给伴奏的,我们都一一合作了。我觉得很成功。学生能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积极的心态和愉悦的体验上完音乐课,并且融入音乐课。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抛弃过去偏重音乐知识的思想倾向性,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模仿和创造,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