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1 22:44:5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联盟校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9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
1. 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燃料使用的甲醇是由 和烟气中捕集 的合成,称为“零碳甲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甲醇均属于有机物 B. 转化为甲醇发生还原反应
C. 零碳甲醇燃烧不产生 D. 零碳甲醇燃烧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无机物,故A错误;
B.和转化为甲醇,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甲醇燃烧生成和水,故C错误;
D.甲醇燃烧释放热量,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 太阳能电池可由等半导体材料构成。有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Si P
Ga As
A. 原子半径: B. 第一电离能:
C. 热稳定性: D. 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周期,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所以r(Ga)> r(As),故A错误;
B.P最外层电子为半充满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Si,故B正确;
C.As为第四周期元素,P为第三周期元素,P的非金属性比As强,p-H键键能更大,热稳定性AsH3D.为第四周期ⅢA族元素,周期序数与族序数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2O2中存在Li与O2的强烈相互作用
B. 锂﹣空气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Fe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
D. 中P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3
【答案】D
【解析】
【详解】A.Li2O2中没有Li和O2,Li+与之间存在离子键,中O原子间存在共价键,A项错误;
B.锂-空气电池充电时为电解原理,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
C.Fe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Fe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C项错误;
D.中P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5+3-4×2)=4,P原子采取sp3杂化,D项正确;
答案选D。
4. 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Mg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钢铁的电化学防护
B. LiOH可溶于水,可用作宇宙飞船中CO2吸收剂
C. 石墨晶体层间存在范德华力,石墨易导电
D. H2O2是极性分子,H2O2有强氧化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铁的牺牲阳极法的电化学防护中,将钢铁与Mg相连,Mg有强还原性,Mg作负极失去电子被腐蚀,A项符合题意;
B.LiOH用作宇宙飞船中CO2吸收剂是因为酸性氧化物CO2能与碱LiOH反应,LiOH表现碱性,与LiOH可溶于水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石墨易导电是石墨的碳原子平面中每个碳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上的电子能自由移动,与石墨晶体层间存在范德华力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H2O2有强氧化性,与H2O2是极性分子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5. 一种药物中间体的部分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碳氧键 B. 、、均易溶于水
C. 最多能与反应 D. 的反应类型均为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X中酯基含碳氧键,碳氧双键中含有1个键,根据酯基和X的结构,1molX中含有碳氧键,故A正确;
B.X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故B错误;
C.Z中含有酰胺键和酯基,均能和NaOH反应,最多能与反应,故C错误;
D.X到Y属于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6. 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Pb-2e-+=PbSO4
B. 电解饱和NaCl溶液:2Na++2Cl-2Na+Cl2↑
C. CH4燃烧: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1
D. 一定条件下NO2与NH3反应:6NO2+8NH37N2+1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铅蓄电池放电时PbO2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PbSO4,电极方程式为:PbO2+2e-+4H++=PbSO4+2H2O,A错误;
B.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B错误;
C.甲烷的燃烧热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能量,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3 kJ·mol-1,C错误;
D.一定条件下NO2与NH3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8NH37N2+12H2O,D正确;
答案选D。
7. 一种将催化转化为的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铂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C. 工作过程中玻碳电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 每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 时,理论上有2mol 通过质子交换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催化转化为同时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
B.铂电极二氧化碳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烯,发生的反应为,B错误;
C.工作过程中玻碳电极反应为,反应生成的氢离子全部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区,玻碳电极区中的水被消耗,溶液的深度变大,由于不知道该区的电解质是什么,故溶液的pH变化是无法判断的,C错误;
D.每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 (为0.5mol)时,则玻碳电极生成2mol氢离子,故理论上有2mol 通过质子交换膜,D正确;
故选D。
8.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导线上电子由Ag极流向石墨极
B. 负极电极反应式:Fe3+ + e-=Fe2+
C. 盐桥中阴离子移向AgNO3溶液
D. 总反应为:Fe3+ + Ag=Fe2+ + Ag+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银做原电池的负极,电子从银极出来流向石墨,正确,不选A;
B、负极是银,银失去电子生成银离子,错误,选B;
C、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向硝酸银溶液移动,正确,不选C;
D、总反应为银与铁离子反应生成银离子和亚铁离子,正确,不选D。
9.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每生成2mol吸收b kJ热量
B. 反应热kJ·mol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放出akJ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每生成2mol AB(g)吸收(a-b)kJ热量,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kJ·mol,B正确;
C.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
D.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错误;
故选B。
10. 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 O2(g)=H2O(g);ΔH=a kJ·mol-1
H2(g)+1/2 O2(g)=H2O(l);ΔH=b kJ·mol-1
2H2(g)+O2(g)=2H2O(l);Δ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放热反应 B. a 和b的绝对值可以相等
C. a、b和c均为负值 D. 2b =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A正确;
B.因水的状态不同,放出的热量不同,则a 和b的绝对值不相等,B错误;
C.放热反应的△H<0,则a、b和c均为负值,C正确;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则反应热的关系为2b=c,D正确;
答案选 B。
11.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再加入一定量括号内的物质,都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 AgNO3(AgNO3) B. NaOH (H2O)
C. KCl (KCl) D. CuSO4(Cu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解AgNO3溶液,银离子和OH-放电,应加入氧化银恢复原样,故A错误;
B.电解NaOH溶液,氢离子和OH-放电,则加入水能恢复原样,故B正确;
C.电解KCl溶液,氢离子和氯离子放电,则应加入HCl恢复原样,故C错误;
D.电解CuSO4溶液,铜离子和OH-放电,则一段时间内应加入氧化铜能恢复原样,故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及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醛的官能团为-CHO,则HCHO为醛类物质,故A不选;
B.-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为酚,则为醇类,故B不选;
C.为酯类物质官能团为-COOC-,故C不选;
D.含-COOH,则CH3COOH为羧酸,故D选;
故选D。
13.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H2(g)+CO2(g) ΔH= + akJ/mol(a>0)
B. 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CO(g)可认为是催化剂
C. 选择优良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Ⅰ和Ⅱ的活化能,减少过程中的能耗和反应的焓变
D. 1mol CH3OH(g)和1mol H2O(g)总能量小于1mol CO2(g)和3mol H2(g)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反应Ⅱ是放热反应,故a<0,A错误;
B.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CO(g)是反应的中间产物,B错误;
C.合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减少反应的焓变,C错误;
D.甲醇与水反应为吸热反应,故1mol CH3OH(g)和1mol H2O(g)的总能量小于1mol CO2(g)和3mol H2(g)的总能量,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61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61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4. 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液态)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 L(标准状况)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放出91.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1 mol C(石墨,s)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2)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
(3)C(石墨,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1mol甲醇的质量为32g,则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32=725.76kJ,因此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 H=-725.76kJ·mol-1;答案为CH3OH(l)+O2(g)=CO2(g)+2H2O(l) H=-725.76kJ·mol-1。
【小问2详解】
11.2L(标准状况)H2物质的量,则1mol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放出的热量为91.5kJ×2=183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kJ·mol-1,答案为H2(g)+Cl2(g)=2HCl(g) ΔH=-183kJ·mol-1。
【小问3详解】
C(石墨)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和H2,吸收131.3kJ热量,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s)+H2O(g)=CO(g)+H2(g) H=+131.3kJ·mol-1,答案为C(石墨,s)+H2O(g)=CO(g)+H2(g) H=+131.3kJ·mol-1。
15.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b位于周期表中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基态c原子中有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3)理论上为离子化合物,猜测其电子式为_______。
(4)已知高温下化合物比化合物fd更稳定,试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
(5)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1) ①. p ②. 6
(2)3 (3)
(4)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而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稳定性强于CuO
(5)N>O>C
【解析】
【分析】根据图知,a、b、c、d、e、f分别是H、C、N、O、Na、Cu元素,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C位于周期表中p区,其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核外各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相同,故有6种,故答案为:p;6;
【小问2详解】
基态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2p能级上电子都是未成对电子,则基态N原子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故答案为:3;
【小问3详解】
根据铵根离子与氢负离子推测,离子化合物NH5为NH4H,其电子式为;
【小问4详解】
由于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而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最外层电子排布达到全满时稳定,所以固态稳定性强于CuO。
【小问5详解】
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C、N、O都位于第二周期且族序数分别是ⅣA族、VA族、VIA族,所以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故答案为:N>O>C。
16. 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
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通入氢气的电极为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2)石墨电极为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乙装置中滴入酚酞溶液,________(填“铁极”或“石墨极”)区的溶液先变红。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精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负极 ②. H2-2e-+2OH-==2H2O
(2) ①. 阳极 ②. 铁极
(3) ①. 减小 ②. Cu2++2e-==Cu
【解析】
【小问1详解】
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投放燃料的电极是负极,投放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所以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
【小问2详解】
乙池是连接在燃料电池下,有外接电源属于电解池,铁电极连接原电池的负极,所以是阴极,则石墨电极是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导致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乙装置中滴入酚酞溶液铁极区的溶液先变红;
【小问3详解】
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阳极上不仅铜还有锌失电子进入溶液,阴极上析出铜,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知,阳极上溶解的铜小于阴极上析出的铜,所以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减小;精铜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17. 研究氨的制备、应用及氨氮的去除有重要意义。
(1)电解法制氨。
如图所示的电解池电解溶液可制得氨。工作时,在双极膜(由阴、阳离子膜复合而成)界面处解离成和,分别通过阴、阳离子膜分别进入两侧极室。
①进入a极室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或“”)。
②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电解池工作时,在电极b可得到副产品___________。
(2)氨的应用。以和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两步:
Ⅰ.和生成;
Ⅱ.分解生成。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总反应的速率取决于第___________步。
②反应的___________(用图中能量数据表示)。
(3)氨氮的去除。
用溶液模拟氨氮废水,以镁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进行电解,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沉淀而除去。调节溶液初始,氨氮去除率和溶液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电解时两极反应式分别为:,。写出废水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反应以后,氨氮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反而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或 ③.
(2) ①. Ⅱ ②.
(3) ①. ②. 沉淀部分转化为,释放出的氨氮留在废水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装置电解溶液可制得氨,氮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电极a作阴极,电极b作阳极,移向阴极,即进入a极室;
②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或;
③电解池工作时,在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可得到副产品为。
答案为:;或;。
【小问2详解】
①总反应的速率取决于速率较慢的一步,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故总反应取决于第Ⅱ步;
②由图像可知,反应的。
答案为:Ⅱ;。
【小问3详解】
①电解时两极反应式分别为:,,废水中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
②反应以后,氨氮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反而下降的原因是沉淀部分转化为,释放出的氨氮留在废水中。
答案为:;沉淀部分转化为,释放出的氨氮留在废水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联盟校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9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
1. 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燃料使用的甲醇是由 和烟气中捕集的 合成,称为“零碳甲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甲醇均属于有机物 B. 转化为甲醇发生还原反应
C. 零碳甲醇燃烧不产生 D. 零碳甲醇燃烧吸收热量
2. 太阳能电池可由等半导体材料构成。有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Si P
Ga As
A. 原子半径: B. 第一电离能:
C. 热稳定性: D. 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2O2中存在Li与O2的强烈相互作用
B. 锂﹣空气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Fe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
D. 中P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3
4. 下列物质结构与性质或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Mg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钢铁的电化学防护
B. LiOH可溶于水,可用作宇宙飞船中CO2吸收剂
C. 石墨晶体层间存在范德华力,石墨易导电
D. H2O2是极性分子,H2O2有强氧化性
5. 一种药物中间体的部分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碳氧键 B. 、、均易溶于水
C. 最多能与反应 D. 的反应类型均为取代反应
6. 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Pb-2e-+=PbSO4
B 电解饱和NaCl溶液:2Na++2Cl-2Na+Cl2↑
C. CH4燃烧: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1
D. 一定条件下NO2与NH3的反应:6NO2+8NH37N2+12H2O
7. 一种将催化转化为的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铂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C. 工作过程中玻碳电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 每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 时,理论上有2mol 通过质子交换膜
8.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是
A. 导线上电子由Ag极流向石墨极
B. 负极电极反应式:Fe3+ + e-=Fe2+
C 盐桥中阴离子移向AgNO3溶液
D. 总反应为:Fe3+ + Ag=Fe2+ + Ag+
9.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每生成2mol吸收b kJ热量
B. 反应热kJ·mol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放出akJ能量
10. 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 O2(g)=H2O(g);ΔH=a kJ·mol-1
H2(g)+1/2 O2(g)=H2O(l);ΔH=b kJ·mol-1
2H2(g)+O2(g)=2H2O(l);Δ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放热反应 B. a 和b的绝对值可以相等
C. a、b和c均为负值 D. 2b = c
11.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再加入一定量括号内的物质,都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 AgNO3(AgNO3) B. NaOH (H2O)
C. KCl (KCl) D. CuSO4(CuSO4)
12. 下列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及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 B.
C. D.
13.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H2(g)+CO2(g) ΔH= + akJ/mol(a>0)
B. 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CO(g)可认为是催化剂
C. 选择优良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Ⅰ和Ⅱ的活化能,减少过程中的能耗和反应的焓变
D. 1mol CH3OH(g)和1mol H2O(g)的总能量小于1mol CO2(g)和3mol H2(g)的总能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61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61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4. 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液态)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 L(标准状况)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放出91.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1 mol C(石墨,s)与适量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 kJ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b位于周期表中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基态c原子中有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3)理论上为离子化合物,猜测其电子式为_______。
(4)已知高温下化合物比化合物fd更稳定,试从核外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
(5)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16. 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
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通入氢气的电极为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2)石墨电极为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乙装置中滴入酚酞溶液,________(填“铁极”或“石墨极”)区的溶液先变红。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精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研究氨的制备、应用及氨氮的去除有重要意义。
(1)电解法制氨。
如图所示的电解池电解溶液可制得氨。工作时,在双极膜(由阴、阳离子膜复合而成)界面处解离成和,分别通过阴、阳离子膜分别进入两侧极室。
①进入a极室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或“”)。
②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电解池工作时,在电极b可得到副产品___________。
(2)氨的应用。以和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两步:
Ⅰ.和生成;
Ⅱ.分解生成。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总反应的速率取决于第___________步。
②反应的___________(用图中能量数据表示)。
(3)氨氮的去除。
用溶液模拟氨氮废水,以镁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进行电解,可将废水中的转化为沉淀而除去。调节溶液初始,氨氮去除率和溶液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电解时两极反应式分别为:,。写出废水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反应以后,氨氮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反而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