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4.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4.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18 11:5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4.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学习目标】: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什么是声源.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 领略声音的和谐美;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学习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学习难点】:
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探究过程
3.各种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时间安排】 1课时
预习案
【自主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
2.教材图4--4的实验证明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________,在液体中较________,而在气体中________在15℃的空气中声速大小为_____________.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_________回来,有时会形成回声;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________.
5.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________,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_________,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_______.
探究案
【合作探究】
【学点一】声的产生
1.实验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
请同学们想办法,动手设计巧妙的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身边的物体发出声,同时,调动我们的听觉、视觉和触觉 等感官,观察或感受一下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你用了什么器材? 。
怎样使它发出声的? 。
它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 。
2、用手捂住正在发音的锣面,锣还能发生声音吗?为什么?
知识总结: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 , 。
☆跟踪练习:
1、将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上下不断跳动,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
2、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
【学点二】声传播的条件
1.思考: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靠 传入同学耳中的。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 能传播声音。
3.实验探究:请用现有的器材或身边的东西做实验,证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①选什么器材?
②怎么做?
③结论:
3.做课本图1.1-4实验,学生仔细思考并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闹钟声音又怎样变化?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为什么要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1)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
(2)如果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真空罩中的闹钟
思想与技巧 声音靠介质传播,抽气前罩内有空气;可听见闹钟声,当不断抽出空气后,传声介质(空气)粒子变少,听起来声音就变小。若不垫上柔软布声音可通过底座(固体)传到外面,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声音靠介质传播(如图4.2-1甲、乙).
图4.2-1 图4.2-2
说明 (1)真空不能传声,这是由于真空中没有物质粒子,因而振动无法在真空中产生声波.如图4.2-2所示;
(2)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着声源振动形成声波.如果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的效果就好.
知识总结:以上事实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它可以在 、 和 中传播,还可以在 和 中传播。
☆跟踪练习:
3、.在鱼缸边拍手,鱼儿会听见拍手声而游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成语“隔墙有耳”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4、下面方框的内容是从一小报上摘抄下来的,这则报道 (填“真实”或“不真实”),理由是: 。
两星体相撞 惊醒梦中人某报讯(记者张甲、刘乙)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木星相撞,发生大的响声,惊醒梦中人……据专家解释,这是距离木星较近的………
【学点三】声速
1.请同学们阅读关于声速的小资料,并完成下列题目:
知识总结:①声音传播的快慢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来描述,通过阅读小资料可以得出: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其次是 ,在 中最慢。通过表中空气的两个声速,说明声速还跟介质的 有关。
②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物理意义是 。
☆跟踪练习: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A. 34m/s B. 340m/s
C. 3400m/s D. 34000m/s
6、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的原理,声音在墙壁或管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___ (选填“快”、“慢”)
【学点四】回声
知识总结:声音不但可以传播,遇到障碍物时还会反射。两个声音相隔0.1s以上,人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
☆跟踪练习:
7、、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 米远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回声。(设当时空气的温度为15℃)
8、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听不到回声的原因( )
A.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回声太小,听不到
C.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没有回声 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学点五】人怎样听到声音
如图4.2-3甲,音叉振动时,附近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这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图4.2-3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4.2-3
人耳是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前庭、耳蜗及听觉神经构成,如图4.2-4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4.2-4 人耳结构
外界传来的声波引起鼓膜振动,这就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鼓槌击鼓使鼓皮振动一样.鼓膜振动通过前庭及其他组织传到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信号传给大脑产生听觉.其过程如下:
【例1】 试根据人耳的结构,简述人的听觉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思路与技巧 人耳由鼓膜、前庭及耳蜗组成,声音以声波形式通过鼓膜传到听觉神经,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障碍都会丧失听觉.
答案 (1)鼓膜损坏或破裂、穿孔导致失聪(就像击一面破鼓一样)
(2)脑部损伤导致前庭及其组织间失去连接,声波不能传到耳蜗
(3)身体老化而失聪,随着人年龄的增大,人耳蜗中听觉细胞觉察信号的功能变差.
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还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来,就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当他弹出一个音阶时,声音通过木棍、牙齿和颅骨直接传到他的内耳(耳蜗).
检测案
【达标测评】
1、东林书院“风声、雨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声”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中传播;但在月球上必须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 m/s。
3、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 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2) 小儿招手 (选填:“会”或“ 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 。
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面在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5、 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 铁 B. 水 C. 真空 D. 空气
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飞船成功发射,宇航员翟志刚在飞船内可直接与刘伯明、景海鹏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图),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8、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A. 用电话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信号,却听不到声音
  B. 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C. 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敲鼓时看到泡沫球不停地跳动
  D.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9、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
A.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快
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
10、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
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
1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12、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3、在图1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相距10m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 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 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
14、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中传播时的一些场境。
(一)甲图说明声音在 中能传播;
(二)乙图中的声音通过 、 传到耳朵里去的;
(三)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15、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1)则该处的海深为多少千米?
(2)超声波声呐的优点是什么?
(3)超声波声呐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