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
1.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工具;会使用这些工具测量长度和体积;
2.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学过物体的长度和体积;体验通过日常经验估测长度的方法;
4.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常用单位;
5.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学习重点】: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2.刻度尺和量筒的正确使用
【学习难点】:
1.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
2.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时间安排】 1课时
预习案
【自主预习】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换算关系:1km= m, 1m= cm, 1m= dm,1m= mm。
你知道的体积的单位有 。
2、你知道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吗? 。
3、你知道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查看课本回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是 ,长江长 ,分子、原子的直径约为 ,地球的半径约为 ,金茂大厦高 ,沙粒、头发的直径约为 ,仙女座直径约为 ,距离我们 ,人类的尺寸约为 m,………
综上所述:大到宇宙天体,小到我们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常见的物体,再小到微粒,它们都具有一定的 ,都占据一定的 。反过来说宇宙中没有尺度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一)长度
1、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符号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比米大的单位有 ( ) ,比米小的单位有 ( ), ( ), ( ),微米(um),纳米(nm)
这些单位的关系是:1m = km = dm = cm = mm = um = nm
光年也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算一算:1光年= m。
(一年按365它计,光1秒行走的距离是3×108m)
2、长度的单位换算方法:
①找相关换算单位间的进率。②再依据大乘小除的原则(即: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成大单位除以以进率)。
例:200um= cm
该例题牵扯的是长度的 和 两个单位间的换算,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因为1um=104cm,所以微米和厘米间的进率是104,注意进率没有负指数形式的)该例题是 化成 ,所以就要 进率。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在下面的空白处换算。
当堂练习:①1m= km ②1um= m ③20nm= km ④18mm= nm ⑤500um= cm
3、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认真的同学会发现所有测量长度的工具上面都有 ,所以我们把测量长度的工具统称为 。
(2)、刻度尺的使用:
①认清量程和分度值。②尺子方正,并将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物的起始边与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③读数时视线正对被测物末端所对的刻度线。④读数时要读出数字和单位,读出的数字还要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记住有数字没有单位的记录是错误的。
理解:右上边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
右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其中
是准确值, 是估计值。
强调:刻度尺在读数时必须在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一位,且只估读一位,即便估读的数字是0,这个0也是有意义的。不估读不对,估读多了也不对。一个正确记录的最后一位肯定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体现的是分度值。
(二)、误差
1、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总会有些差异,这种差异叫误差;
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的观察不够细致等;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是测量方法或原理不正确、违反操作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但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认真细心地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才能尽量地减小误差,而不能消除误差.
当堂练习:小明在测量一木块长度的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中,得到如下记录:l1=12.41cm, l2=12.42cm,l 3=12.44cm,则木块的长度应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三)、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国际主单位:立方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m ),其他国际单位: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升(L),毫升( mL)
这些单位的关系是:1m3 = dm3 = cm3 = mm3
1L= dm3 1ml= cm3 1L= ml
2、体积的单位换算方法:
方法和前面长度的单位换算的方法一模一样。
当堂练习:①20cm3= m3 ②5×107dm3= m3
3、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固体:如长方体,用刻度尺测出长、宽、高,然后用公式去算。
固体
不规则固体:如小石块,用量筒或量杯,通过“排水法”去测。
液体: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说明 使用量筒或量杯测体积时,视线要与凹面的底部相平,或与凸面的顶部相平.
当堂练习:右图为某同学借助量筒和水用 法测一不规则石块体积的图示,则该石块的体积是 cm3。
检测案
【达标测评】
1.小明发现周围同学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放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图2.1-8).请你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1-8
2.(常德市中考题)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读数时,估读的数位越多越准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
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3.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方法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出10个1分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求平均值,再除以10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个硬币的厚度
4.(广东广州市中考题)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A.25.82cm B.25.82dm C.25.81mm D.25.816cm
5.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面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6.一般情况下,初三学生一扌乍 (如图所示)的长度约是( )
A.8cm B.18 cm C.38cm D.48cm
7.按照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B.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C.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D.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8.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
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小华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你认为 .
9.(四川成都市,山西省中考题)“采用最新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所说的“纳米”、“光年”都是 的单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经我国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确度达到 .
10.如图2.1-9所示是测量乒乓球直径的一种方法,其中的乒乓球是第46届“世乒赛”使用的“大球”,它的直径是 cm,合 m.
11.(贵阳实验区中考题)如图2.1-10中的螺丝全长为 m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1-9 图2.1-10
12.英制单位有英寸(吋)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尺(呎)、码、英里(哩)、海里(涅).l码=3呎=0.9 144m,l呎=12吋=0.3048m,1吋=2.45cm.电视机屏幕的大小是用“吋”来表示的.请问:你家的彩电是多大? ,合 m.
13.郑州到上海的铁路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图2.1-11所示,此图按实际尺寸缩小了20 000 000倍.用细线沿图上铁路线截取相同长度的一段,拉直后的长如图2.1-11中AB所示,请用文具盒中刻度尺(或三角板)量出图上郑州到上海的直线距离为 mm,则郑州到上海的实际直线距离为 k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1-11 图2.1-12
14.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读数为34 ( http: / / www.21cnjy.com )4 m3,本月5日自来水表指针的位置如图 2.1-12 所示,这时水表示数为 m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 m3(读到 m3即可).若每立方米水0.8元,则小红家这个月应交水费 元.
15.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2.1-12所示,其中 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mL.
【学习收获】
cm
0
1
2
3
4
cm
mL
50
40
10
30
mL
50
10
20
30
20
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