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2 07: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西亚和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目标】
1.通过填补时间轴、在地图上找到古代西亚、古埃及、阿拉伯帝国范围,了解本课时空定位方面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回答有关问题,培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填表对比学习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填补有关阿拉伯文化成果的表格,梳理基础知识,锻炼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能力,培育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通过阅读材料,联系所学,回答古代西亚文明影响,古代埃及文化影响,阿拉伯文化繁荣原因、特点、影响等问题,锻炼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通过学习本课,思考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历史意义,锻炼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西亚文化、阿拉伯文化的世界意义;古代西亚文化、埃及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开创性意义。
难点:阿拉伯文化对古老文化遗产的吸收和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桥梁作用。
【时空定位】
【知识链接】
1、楔形文字
(1)形成时间及地区: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
(2)楔形文字多刻写在烧制或晒干的粘上泥板上,被称为泥板文书。
(3)形文字是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所使用,是承载两河文明的主要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洪水传说
《吉尔伽美什》作品中关于主人公听其祖先叙说“大洪水”的故事,被认为是圣经《旧约全书》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但后世的传说更加丰富,说明文明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文明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被相应地改造。
3、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是兴起于美察不达米亚的国家,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渐强大,亚述帝国击败了古巴比伦和赫梯,并以两河流域为核心继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排尼基等,其文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4、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叙利亚沙漠相邻、北接托罗斯山、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5、《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第一手史料。《吉尔伽美什》是文学作品,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不是第一手史料。
6、埃及的象形文字
(1)象形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2)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到公元3世纪时,埃及人只能用希腊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了。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被迅速“阿拉伯化”,象形文字逐渐被人们忘却。
7、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末,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全书有3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国为背景。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这部文学名著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情节奇幻莫测,优美动人,扣动看世界各国读者的心,焕发出经久不衣的魅力。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古代西亚文化
1.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文字。
2.文学: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3.建筑和艺术: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亚述帝国的王宫、波斯王宫等。
4.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 。
内 容 ①前言宣扬 ,炫耀国王的功德 ②正文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 ,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 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评 价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 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古代埃及文化
1.文字:使用 文字。
(1)特点:由 符号、 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2)历程: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3)发展: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2.文学:包括 、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3.建筑艺术:
(1)表现:豪华的陵墓、众多的神庙。
(2)特点:受到 较大影响。
4.科技:
(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三、阿拉伯文化
1.背景:
(1)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 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古代 、西亚、希腊、 以及印度等地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文化成就:
(1)文学。
成就 ①诗歌: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 ” ②故事集
影响 《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 、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2)科学。
①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 学科。
②天文学: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 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③医学:伊本·西那的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数字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 ”。
3.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 。
4.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表现
数学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 ”,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阿拉伯人著的《医典》,长期作为欧洲医学的
文学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对西欧文学有一定影响
沟通 作用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5.正确认识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
(1)先进性:在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科学方面,阿拉伯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包容性、多民族性和融合创新精神: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埃及、西亚、印度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深化拓展】
1、《吉尔伽美什》
(1)产生: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2)地城:两河流域。 (3)载体:泥板文书,楔形文字。
(4)内容:《吉尔伽美什》是一部叙述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活动的史诗,诗中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骄做暴戾,引起众神不满,于是众神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
(5)价值:具有强烈的社会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2、《汉谟拉比法典》
(1)颁布的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目的: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并巩固贵族地位而制定的;通过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维护统治。
(3)使用的文字:棋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得以流传于今世,主要得益于楔形文字的保存。
(4)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
(5)性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6)价值:是现存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3、《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1)内容全面:《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制度等各方面。
(2)《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自由民犯抢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3)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奴隶否认其主人,应割去该奴隶的耳朵”。
(4)同态复仇原则:《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4、阿拉伯文化的特点、繁荣的原因及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2)繁荣的原因:阿拉伯征服的地区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沉淀;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阿拉伯人热爱学习;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形成新文化。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和桥梁;融合并发展了古代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课堂反馈训练】
1.《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优秀文学作品,它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
A.莎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石刻 D.青铜铭文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 )
A.农业的发展繁荣推动了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埃及的社会矛盾
C.《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D.《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3.有关如图的文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这是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 B.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C.这种文字大多数刻在石头上 D.这种文字记载了法老的法律
4.古代阿拉伯人的天文学著作传到欧洲,被哥白尼等西方天文学家奉为权威著作。欧洲语言中有不少天文学术语、星座和星辰的名称都源自阿拉伯语、阿拉伯的物理学、光学、化学等也都对他方产生较大的影响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兴 B.催生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
C.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精华 D.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5.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古印度发明的数字由其传入欧洲后,逐渐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被称为( )
A.腓尼基字母 B.希腊字母 C.罗马数字 D.阿拉伯数字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1.答案:B
解析:A.莎草纸,又称纸莎草、莎草片,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B.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都是用楔形文字记录下来的,是刻在泥板上的。C.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不是石刻的,而是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D.青铜铭文主要是在中国古代出现。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不受到侵犯,否则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因此,《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繁荣与法律规定的关系,排除A项;“有效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
3.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B.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文字。C.古埃及象形文字大多写在纸草上。D.记录最古老的法律是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古代阿拉伯人的天文学著作传到欧洲,被哥白尼等西方天文学家奉为权威著作”“欧洲语言中有不少天文学术语、星座和星辰的名称都源自阿拉伯语”等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化对欧洲历史发展影响深刻,催生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对人文精神发展的影响,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对东西方文明的吸收,故排除C;D项说法与阿拉伯文化发展的史实不符,故排除D。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因为阿拉伯人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D正确,A、B、C三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