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号
学法指导
1、学材准备:课本页、导学案、地图册、双色笔
2、学习流程
环节 学习方法
导入+解读目标 3分钟 根据课程标准,明确学习内容,尝试通过知识线索,理解本节课主线知识。
读学 15分钟 1.读学勾画:仔细阅读课文部分,根据【学习成果记录】的问题提示进行勾画、标注,严禁整段勾画,会的问题在后面的()画√;不会或不清楚的在()内画ⅹ 2.读学疑难:将不会或不清楚的勾画序号写于前板 3、组内互学:组内互相检查勾画知识点是否到位,对于一些名词尝试性的进行互相解答和讨论。
课文解读 1、小组内尝试互相解答课文内一些名词知识点。 2、对一些专有知识名词进行解释,逐字翻译。
研展 5+8分钟 1.研学:仔细阅读研展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小组研学。 2.展示:语言流畅、表述准确,有一定板书展示。
重难点15分钟 通过史料论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角度解答重难点。 针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白话讲解。
知识梳理和思考 对本节课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基本史实并尝试记忆。 思考本节课重难点,理解其中含义。
巩固练习8分钟 当堂巩固:选择题---必做,问答题---选做。
【学习目标】
基础目标:1、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文化,认识其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
2、掌握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文化,分析其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作用。
提升目标:1、掌握阿拉伯文化的代表,分析阿拉伯文化形成的特点及影响。2、掌握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特色,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成果记录
仔细阅读课文部分,根据问题提示进行勾画、标注,严禁整段勾画,会的问题在后面的()画√;不会或不清楚的在()内画ⅹ
读学 积累 课文部分 知识点问题提示
古代西亚文化 了解古代西亚的主要包括地区和主要文化的产生 了解这一地区的主要国家的出现。 知道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埃及文化 了解埃及文化的主要内容。 知道埃及的金字塔的文化载体作用。
阿拉伯文化 了解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 知道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明
名词解释
1、楔形文字
(1)形成时间及地区: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
(2)楔形文字多刻写在烧制或晒干的粘上泥板上,被称为泥板文书。
(3)形文字是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所使用,是承载两河文明的主要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洪水传说
《吉尔伽美什》作品中关于主人公听其祖先叙说“大洪水”的故事,被认为是圣经《旧约全书》中“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但后世的传说更加丰富,说明文明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文明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被相应地改造。
3、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是兴起于美察不达米亚的国家,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逐渐强大,亚述帝国击败了古巴比伦和赫梯,并以两河流域为核心继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排尼基等,其文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4、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叙利亚沙漠相邻、北接托罗斯山、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5、《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第一手史料。《吉尔伽美什》是文学作品,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不是第一手史料。
6、埃及的象形文字
(1)象形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2)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到公元3世纪时,埃及人只能用希腊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了。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被迅速“阿拉伯化”,象形文字逐渐被人们忘却。
7、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末,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全书有3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国为背景。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这部文学名著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情节奇幻莫测,优美动人,扣动看世界各国读者的心,焕发出经久不衣的魅力。
研展任务
四、基础知识补充(书上缺失的重点内容):
1、《吉尔伽美什》
(1)产生: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它起源于苏美尔时代,最初为口头创作,后经诗人们的不断加工而逐渐完善,最后定型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2)地城:两河流域。
(3)载体:泥板文书,楔形文字。
(4)内容:《吉尔伽美什》是一部叙述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活动的史诗,诗中将吉尔伽美什描绘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骄做暴戾,引起众神不满,于是众神创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惩罚他,但两人在决斗中成为好朋友,此后,吉尔伽美什弃恶从善、为民除害,立下许多功绩。
(5)价值:具有强烈的社会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2、公元前18世纪,汉读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依靠文治武功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努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颁布的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目的: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并巩固贵族地位而制定的;通过编制完备法典的方式解决矛盾,维护统治。
(3)使用的文字:棋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得以流传于今世,主要得益于楔形文字的保存。
(4)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
(5)性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6)价值:是现存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4、《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1)内容全面:《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制度等各方面。
(2)《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自由民犯抢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3)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奴隶否认其主人,应割去该奴隶的耳朵”。
(4)同态复仇原则:《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5、埃及金字塔
(1)建造的条件:古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古埃及的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2)建筑的特点
1外部:规模巨大,匀称壮观。
②内部:构造复杂,艺术精美。
3 科技含量:精确度高,结构精密。
(3)价值: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昭示着古埃及人高超的技术与成就,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6、阿拉伯文化的特点、繁荣的原因及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2)繁荣的原因:阿拉伯征服的地区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沉淀;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阿拉伯人热爱学习;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形成新文化。
(3)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和桥梁;融合并发展了古代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