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2 07: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练习
一、基础达标
知识点 1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佛语、佛偈等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化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谚语,如“一尘不染”“五体投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这表明佛教的传入(  )
A.切合文化世俗化趋势
B.带来了新的文学形式
C.促使儒佛道文化交融
D.丰富了中华文化内容
2.宋明理学家们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理论建构却又往往离不开佛学的帮助。经过“批判”,佛家的思想观念反而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这说明,宋明理学理论建构过程中(  )
A.佛教文化成为主流思想之一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合流
C.佛教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3. 清朝康熙皇帝曾用西方传来的地图与俄国谈判领土问题,用西方几何学的知识画立体河图来治水。这说明康熙皇帝(  )
A.引进西方科技处理内政
B.拥有较开放的统治思维
C.实现了古代科技的转型
D.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4. 1841年,林则徐将《四洲志》《澳门月报》《粤东奏稿》等资料交付给魏源,嘱咐他编著一部拯救国家危亡的新书。1842年,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1852年,《海国图志》增补为百卷本,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开始涌现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
C.国内外变局使士大夫注目世界
D.维新变法的思想开始萌芽
知识点 2 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5. 下图是日本皇室一套屏风的局部图案。据说,此套屏风由日本工匠于日本天平时期(729—781年)在本土制作完成,学术界将其视为“唐物”。其屏风形制、绘画技法及图中仕女的服饰和妆容等几乎都被学术界作为研究唐代文化相关内容的范本。这反映了(  )
A.日本绘画艺术源自中国
B.唐朝工艺水平领先世界
C.日本社会盛行唐朝文化
D.唐朝文化国际影响力强
6.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  )
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B.为新教做舆论宣传
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7.美国学者米高邦曾在22个东、西方国家中开展华人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1965—1984年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这说明上述东亚/东南亚国家(  )
A.大量吸收西方工业文明
B.经济发展以儒学为导向
C.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
D.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二、能力提升
1. 北凉、北魏时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带有男性特征,头戴印度五珠宝冠,深目高鼻,上身半裸。到唐代,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型饱满,姿态妩媚,有些头梳流行的双丫髻。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了(  )
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
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
C.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D.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2.中华文明形成以后,经历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格局,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文明中心确立并且不断向外辐射,这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潮。中国的稻谷、丝绸、茶叶、陶瓷、漆器、医药等源源不断地输往东南亚等地。据此可得出(  )
A.中华文化圈日益成熟
B.中国同东南亚的交往以物质交流为主
C.东南亚发展依赖中国
D.中外贸易缩小了国家间的文化差异
3. [2022山东威海期末考试]明末学者方以智针对西方传教士上帝造人的思想,提出了“人秉自然之气而成”的观点。他还根据西方人体生理知识,提出了“人之智愚,系脑之清浊”,这是对传统“心之官则思”说法的一个勇敢突破。方以智的理论(  )
A.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B.完善了近代医学理论
C.是中华文化对时代的回应
D.否定了传统心学体系
4. [2022江苏省海头高中阶段练习]明清时期基督教入华,不仅具有宗教传播的意义,而且也是中西方主流文化大规模双向交流的肇始。当时传教士的文献工作不只是翻译,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译述。这(  )
A.体现了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
B.反映了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
C.推动了近代科技在华的普及
D.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
5. 有晚清士人对《红楼梦》评价道:“吾国之小说,莫奇于《红楼梦》。可谓之政治小说,可谓之伦理小说,可谓之社会小说,可谓之哲学小说、道德小说。”这表明(  )
A.传统小说焕发了新的生机
B.西学东渐影响了文学评价
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D.《红楼梦》的价值开始被认可
6. 下面是元末明初朝鲜广泛使用的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老乞大》中的片段。这说明当时(  )
你谁根底学文书来 我在汉儿学堂里学文书来。 …… 你这般学汉儿文书时,是你自心里学来,你的爷娘教你学来 是我爷娘教我学来。
A.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很频繁 B.汉文化传播在朝鲜有群众基础
C.新罗王朝大力发展汉语教育 D.汉语成为朝鲜民间的通用语言
7.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了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的内容,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立世、功垂千古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的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推动日本转型
B.政治革命中的托古改制
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
D.阳明学指导了明治维新
8. 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科学和其他书籍(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植物学、医学等)105种,占24.2%,科技书籍比例上升较快。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国学习西方进入思想文化阶段
B.西方科技价值获得中国社会普遍认同
C.中国近代科技诞生具有一定基础
D.政府组织学者积极了解西方近代科技
9. 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在接受封爵时,将道教太极图案加在族徽上,并刻上铭文“对立即互补”;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的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这体现出(  )
A.文化交融趋势增强
B.东方智慧获得认可
C.宗教推动科技发展
D.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10. 茶是中国的国饮,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从茶道思想上看,理学思想的兴盛使得儒家的内省观念进一步渗透到茗事之中。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将茗事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从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北宋时开封社会安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升华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质条件,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十分繁荣,水平很高。
——摘编自许净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重要商贸物资。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实际上与中国文化同源。就茶文化而言,早在唐代日本和朝鲜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茶饮需求。宋代的饮茶文化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地的茶道的形成。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据韩晓静《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影响》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宋代茶文化“传承升华”的“文化元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参考答案
一、基础达标
1. D 根据材料,佛教的传入丰富了日常生活用语,如新增成语、谚语,说明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并非世俗化,排除A项;“新的文学形式”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儒佛道文化的交融,排除C项。
2. B 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家在构建自身的思想体系时,难以摆脱佛教的影响,最终佛家的思想观念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即经过长期的“斗争”,儒佛思想出现互补合流的趋势,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佛教思想以互补的方式进入了中国正统学说的内部核心,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学,排除;材料主题是宋明理学家对待佛学的态度和结果,而非佛教的社会适应性本身,排除C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3. B 康熙皇帝把西方的知识成果应用在领土谈判、治理水患工作上,说明康熙皇帝受到了西学东渐影响,运用外来知识灵活处理国家事务,B项正确;与俄国谈判属于外交问题,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中国古代科技在清朝没有转型,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4. C 关键信息是“1841年”“拯救国家危亡的新书”“海国图志”“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和魏源注目世界的做法与鸦片战争前后的国内外变局相关,体现了士大夫的担当,C项正确;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在明代已经出现,排除A项;魏源等人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开明人士,只能代表极少部分群体的思想主张,并不能反映时代主题,排除B项;维新变法是在1898年,其思想此时尚未萌发,D项
5. D 根据图片内容以及材料“学术界将其视为‘唐物’……被学术界作为研究唐代文化相关内容的范本”可知,日本皇室使用的屏风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唐朝文化影响广泛,所以D项正确;材料强调日本皇室使用的屏风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影响,“源自”不能得出,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唐朝工艺水平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知是否领先世界,所以B项错误;仅凭材料内容,不足以说明“日本社会盛行唐朝文化”,所以C项错误。
6. C 伏尔泰借用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来反对西方的“神示宗教”,是借古讽今,意在促进启蒙运动的发展,故C项正确;伏尔泰抨击否定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否定君主政体,故A项错误;为新教做舆论宣传的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不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并非伏尔泰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7. C 根据“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可知,材料中美国学者认为儒家价值观在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工业文明,排除A项;材料强调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但“经济发展以儒学为导向”说法夸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排除D项。
二、能力提升
1. A 根据所学可知,佛教来自印度,北魏时飞天头戴印度五珠宝冠,深目高鼻,上身半裸,明显带有印度特征;到唐代,飞天的唐人特征十分明显,这表现为佛教的本土化;唐代飞天还出现世俗女子的流行发型,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综合可知,A项正确。飞天形象的转变主要反映的是本土化,排除B项;飞天造型中体现女性化,反映了唐朝的审美和社会风气的开放,但无法得出唐代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排除D项。
2. A “到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格局,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文明中心确立”,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强大、独立;“中国的稻谷、丝绸、茶叶、陶瓷、漆器、医药等源源不断地输往东南亚等地”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辐射力。综合可知,从先秦到唐宋,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A项正确。材料中稻谷、茶叶、医药等,不仅仅是物质交流,还包含技术、文化的交流,“以物质交流为主”由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3. C 依据材料,明末学者方以智批判性吸收西方科技、思想,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做出了突破,体现的是明末西学东渐浪潮背景下,中华文化的时代性回应,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和对传统文化的突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近代医学的影响,排除B项;“否定”说法错误,D项排除。
4. A 根据材料“传教士的文献工作不只是翻译,且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译述”,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传教士在翻译的同时,增加了主观的理解(创造性工作),使翻译内容更好地为当地人所理解,这体现的是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排除B项;“普及”与史实不符,C项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 B 根据“可谓之政治小说,可谓之伦理小说,可谓之社会小说,可谓之哲学小说、道德小说”可知,晚清时期士人从政治、伦理、社会、哲学等多个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分析,这表明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西方社会科学的思考方式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评价,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传统小说《红楼梦》的新认识,不能表明传统小说焕发了新的生机,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想是指做学问要有益于国计民生,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晚清士人对《红楼梦》的不同评价视角,不能体现出《红楼梦》的价值“开始被认可”,排除D项。
6. B “是我爷娘教我学来”说明部分朝鲜民众认同汉语,再结合汉语教材的出现可知汉文化的传播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故选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中朝的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官方,且此时统治朝鲜的是高丽王朝,排除C项;仅据一部分教材信息无法推知汉语是朝鲜民间的通用语言,D项属于过度推断,排除。
7. A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维新志士吸收中国明代的阳明学内容,运用到反抗封建幕府统治的斗争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日本社会转型的影响,A项正确;反抗封建幕府统治并不属于托古改制,B项错误;日本维新志士利用中国的儒家学说开展反封建斗争不能说明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C项表述绝对,排除;阳明学说是被日本维新志士吸收利用来反抗封建统治的,而非“指导”明治维新,排除D项。
8. C 1843—1860年处于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之初,西方的坚船利炮及工业文明冲击着中国社会,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出版西书,说明中国人主动了解西方科技,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传播,这为中国近代科技的诞生奠定了一定基础,C项正确;A项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排除;材料中只是中国的一些城市出版西方书籍,“获得中国社会普遍认同”与史实不符,B项排除;由材料看不出政府组织,D项排除。
9. B 材料反映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将中国道家太极图案融入族徽,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中国、印度的传统医者的贡献,这说明了东方传统智慧获得认可,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并不是文化交融,故排除A项;材料中世界卫生组织对东方医者的肯定与宗教无关,故排除C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第三世界日益崛起,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第三世界崛起,故排除D项。
10.(1)文化元素:茶道精神的传承;文人群体、市民群体的需求;宋代理学的发展;儒、道、佛思想的相互渗透等。
(2)特点:丝绸之路是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茶文化的传播与中华文化圈相联系;茶文化的传播和商贸往来及华人移民相关联;茶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意义: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