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下册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设计
课题名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结合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通过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事件识记十月革命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和影响,探究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4.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并分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的进步性。
学习目标 1.结合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2.通过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事件识记十月革命的过程 3.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和影响
教学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教学难点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吗? 生:目前世界上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 那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诞生的吗?诞生的过程中又历经了怎么样的磨难呢?诞生后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什么的影响?这些正是我们本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列宁主义的形成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趋势 “新和谐公社”蓝图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运动 十月革命 材料: 从19世纪60 年代起,直至1913 年。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保持了2.5%的速度。这在俄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由于俄国农业……缓慢发展,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在这一时期的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俄国的工业化基础已经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到20世纪初,俄国的工人阶级人数已经超过2200 万人(包括家属),约占全国人口的 18%。其中产业工人的人数为300 万人。就其阶级结构而言,俄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比较纯洁,破产的农民是俄国无产阶级的主要来源。因此俄国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和密切的联系。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概括列宁主义诞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政治形式: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阶级基础: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1898年,俄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师:列宁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成功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一步,我们一起理解下一次重要会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阅读教材,梳理列宁主义诞生的过程,指出诞生的标志,并概括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形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这布尔什维克(俄语“多数派”的音译)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准备活动: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组织准备。 形成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内容: 关于帝国主义: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关于社会主义: ①“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②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师:阅读教材,概括列宁主义诞生的意义。 ①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师:基于以上学习,我们一起列表比较,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思考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系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设计意图: 根据课本知识并结合补充的史料,认识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理解能力。 第二目:十月革命的胜利 过渡: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列宁也成为俄国革命的领导人之。1917年俄历十月,列宁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一般称这次革命为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十月革命?革命过程如何?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意义?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阅读教材,了解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取得的成果、性质。 原因:一战中俄国败局使俄国内社会矛盾激化,人民要求“和平、土地和面包”。 过程:1917年2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市民罢工抗议;3月起义。 成果:推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 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 1/4。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一战前夕,各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在世界生产中商业占比例 从以上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是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师:阅读教材,指出二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十月革命及其成果。 发展历程: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胜利后,政权交给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领导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建立政权: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二月革命与《四月提纲》 革命成功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两个政权并存初期,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掌握着各级国家政权机关,但是它没有掌握武装,需要依靠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而存在。工兵代表苏维埃虽然得到的武装工农支持,掌握着左右局势的实际力量,但自愿把政权让给资产阶级,甘居次要地位,成为辅助性政权。这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其中一个必将化为乌有。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俄国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 十月革命的进程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满足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掌握政权——最核心。 《和平法令》:立即实现不割地赔款的和平。满足和平愿望,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 《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土地愿望,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 苏维埃即“代表会议”,立法与行政统一;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选举新政府人民委员会,有立法权;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 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材料一: 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最终锻铸了叱咤风云、显赫一时的超级大国。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德国无产阶级的斗争……1919年3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四: 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 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出现了20世界第一次世界社会主义高潮。当时的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以俄国为榜样,开展夺取政权的斗争。……在东方,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远动的高涨。从1918—1923 年间,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度、印尼、士耳其、伊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阅读教材,归纳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划时代十月革命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社会形态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民族解放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制度竞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围绕十月革命的基本问题:历史条件、过程、成果、历史影响等问题的梳理,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从而使学生整体建构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即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目: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 作为恶劣战争环境下的应急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按照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 但是,军事共产主义体制也包括列宁在内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为寻求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而进行的一种实践。他们当时认为,无产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就能够直接过渡到按社会主义原则来组织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对其应该予以排除消灭,用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商品贸易。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师:根据材料阅读教材配合形势图,指出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苏俄采用应对的政策(目的、主要措施),并进行评价。 形势:内外交困十月革命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措施余粮收集制评价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巧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背景:战争 两个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三个结果:战争胜利、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四点内容: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食物配给制。 新经济政策 师:阅读教材,指出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内容、作用。 原因: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引起政治与经济危机。 ②苏俄政府认识到必须改革。 内容: ①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农联盟。 ②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材料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 作用: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 (3)苏联模式 师: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师: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材料: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世界历史》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世界历史》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师:思考苏联模式实施的方式和取得的成果? 方式: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推行“五年计划”。 成果:到1937年为止苏联宣布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苏联发展为工业强国。 总结: 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 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师:苏联模式给当时的苏联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积极作用: ①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形成鲜明对比; ②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③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消极作用: ①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企业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日益僵化。 材料: 在列宁格勒生产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巧记: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可归纳为:“二、三、四” 两条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三个影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发展。 四个特点:单一的公有制;奠定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设计意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列表和设置问题探究充分理解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课堂小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内容农业粮食收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业集体化工业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国家资本主义(共有+私营)优先发展工业、单一公有制贸易取消商品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排斥市场调节,五年计划特点管理方法、手段高度集中、行政管理,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指令计划经济体 制单一的公有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单一的公有制实质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满足战争需要,并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一定限度内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用高度计划单一的公有制、行政手段来发展经济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苏俄政府 ②沙皇政府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2.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与1928年相比,其水平增加到219%。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D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计划经济体制发挥积极作用 C.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D.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3. 2008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两位的是“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 )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教学反思 亮点: 对于主干知识部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对教材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提炼信息,最好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教材,整理出知识结构。 不足之处: 总体性来看,设计和授课专业性太强,趣味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