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2 09: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教学设计
【内容范围】
必修课程第八单元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课内容。
【教学主题】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备条件】
根据学校的设备条件、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可选择在普通教室、历史专用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不同场所,安排学习活动。
【教学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离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变得无意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在于本学科的学习上。
2.关注教学效果的达成。新编部版教材内容非常庞杂,需要老师自己有更宏大的知识架构,重新整理和整合,不能简单的“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而应该关注在有效知识的教授。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
4.具备反思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必修下第八单元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中第三课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本单元讲二战后世界的变化,既有资本主义世界的自我调节,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艰难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提及了第三世界国际的发展。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进步、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这块内容在原有教材中提及较少,现在补充进来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理解世界历史。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中山市实验中学高二文科生。该班生源较好,学生乐于接受陌生知识,也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课堂效果达成基本符合预期。
【教学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瓦解的基本过程。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殖民体系建立和瓦解的原因,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3.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的发展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殖民体系建立和瓦解的原因。这个点涉及到的时段较长、国家与地区较多,所以对学生的理解有点困难。需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球视角,才能更全面的理解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教学难点: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的发展变化。只有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整段历史,用唯物史观来指导思考,才有可能对历史进行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思路】
先补充一个本课相关的核心概念“殖民”“殖民体系”,然后在从殖民体系的建立讲起,这样比较符合正常的逻辑线。讲到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后再提及他们成就与挑战,也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概念介绍
材料一
1.殖民与殖民地:
殖民是一个古老的历史现象。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在海外占领和掠夺、同时把本国大批居民移往该地居住和开发的地区。
本课我们讨论的是近代殖民地,时间限定为15世纪到20世纪初 。
2.殖民体系:
指的是,在争夺和瓜分殖民地的过程中,现代殖民帝国为了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而结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它是新一轮殖民扩张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国际法逐步完备和发展的结果。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概念的介绍,让学生对“殖民”“殖民地”“殖民体系”三个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介绍概念时,强调三个需要关注的信息点:①本课所涉及概念“殖民”和“殖民地”关注的时间段是15世纪到20世纪;②殖民体系是现代殖民帝国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结成的关于国与国之间的一个关系③殖民体系是现代国际法逐步完备和发展的结果。强调这三个关键信息点,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全面准确的认识殖民和殖民体系。)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一:从世界殖民史动态地图视频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视频,思考分析。
在视频开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点关注视频。
Q:殖民从哪个地区先开始?为什么?
Q:殖民早期对非洲的殖民为什么只是沿岸几个点?
Q:对非洲的殖民大概什么时候加快?为什么?
Q:非洲的独立大概什么时候加快?
通过视频和问题,学生能够直观的发现,近代殖民自15世纪后期从美洲开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这也是与殖民的首要特点相关的,殖民在开始的初期是优先对一些无主之地或者相对弱势的地区进行侵略的;殖民早期对非洲只是占据沿岸几个点,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关,也与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相关(控制商路,建立商站);对非洲的殖民在19世纪末期突然加快,既是几个殖民帝国互相勾结签订“柏林协定”的结果,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大发展的结果;非洲的独立在二战后开始加快,20世纪60年代是非洲独立最快的时期。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的展示近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和瓦解,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变化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全球进行侵略的过程。强化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对历史的解释能力。)
(二)学习任务二:探索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和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1)抛出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殖民地为什么要独立。
展示一些近代非洲的图片,初步让学生形成观念上的冲突,“有人说,殖民给这些地区带来了现代文明,比他们自己发展走的更好,那为什么还要独立?”从而引入思考。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让同学们认识到殖民给一个地区带来的破坏性作用,不能因为其介入了近代文明成果,就忽视其在过程中带来的伤害。
材料二: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材料三:二战使传统殖民大国的影响力下降,权势转移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身上。而美苏向来有反殖民的传统。《联合国宪章》中“任何民族对外来统治的屈从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法理要求。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殖民地在20世纪的60年代掀起独立热潮的原因:
1、长期的殖民压迫;(此处继续追问。殖民压迫伴随着殖民行为的开始而开始,为什么到了二战后的20世纪中叶才开始独立。)2、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殖民帝国实力下降,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控制成本变高);3、主权国家概念的传播;4、世界的反殖民潮流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们对20世纪中叶的独立浪潮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掌握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抛出材料,制造冲突,引发思考:独立的方式有什么。
材料四: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
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
材料五: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全民公投被迫接受,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同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民投票。7月3日,宣告独立。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从法国本土迁入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在阿工作、地位、经济条件和居住地域上都高人一等、自成一体。当时国际上的一般观感还是把阿尔及利亚看做法国的一个特殊部分,而不是普通的帝国殖民地(在这种领地中,由少数帝国官僚统治广大异族被统治者)。当时的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关系,好比十九世纪的爱尔兰之于英国。
阿尔及利亚本土争取更多主权,被拒绝,遭到残酷镇压!1954年—1962年近10年斗争
非洲第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国家,为其他民族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有益经验
材料六:埃及独立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设计意图:第一段材料引发学生思考,第二段材料给出冲突案例,层层递进。学生得出几个认识:1、并不是殖民国家放弃了殖民统治,而是殖民地人民经过了长期艰苦的斗争;2、斗争过程中需要解决国民的身份认同问题;3、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学习任务三:探索殖民体系瓦解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及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1)大环境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同学们能够对二战后整个世界的形势有一个了解:各国都会“竭尽所能”的进行恢复与发展)
(2)因地制宜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让同学们能够发现二战后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发展资源出口型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3)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变革。
材料七:2000年,中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耐克鞋,全球第一,越南当时的份额只占13%。随后,中国产量逐步下滑,越南的产量逐年提升。2009年,中国和越南的耐克鞋产量就一样了,都是占全世界36%。2010年,局面发生逆转,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教学设计意图:用文字和图片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坚持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可能发生新的发展困难,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变革。)
(四)学习任务四:讨论是否有中国模式
学生活动:阐述自己的“中国模式”的认识,“中国模式”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否有借鉴意义,互动交流。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互动评价。
【教学评价设计】
讨论是否有中国模式,并写成小论文形式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阐述自己的“中国模式”的认识,“中国模式”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是否有借鉴意义,互动交流。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互动评价。
【板书设计】
一、概念补充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为什么要独立?
2.独立的方式?
三、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时代背景
2.因地制宜
3.顺应时代要求,适时积极变革
【教学反思】
从历史解释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
——以《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课为例
任何一个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只培养一种核心素养,都需要多种核心素养的配合,因此需要用一种核心素养作为“参照物”来融合其他的核心素养。本次试教,就选择用“历史解释”来整合五大核心素养。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这里,历史解释不再只是历史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而已经成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何兆武指出:“一切历史解释可以说都是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某一事件何以是如此,即它是由于什么原因;这可以名之为“何以”(why)的问题;(二)某一事件如何是如此,即它是由于怎样的演变历程而来;这可以名之为“如何”(how)的问题”。[0]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1" \o " ) 综合新课标要求和专家意见,均可见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做本课的教学设计时,着重关注“why”(殖民体系为何崩溃)和“how”(独立后如何发展)这两个重点来进行“历史解释”的尝试。本课内容涉及的史实多、时间跨度大,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会历史解释的难度颇大,但本课设计尽可能的体现了“以历史解释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具体评析如下:
(一)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必定是在一定史观指导下进行的,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强调:“在解释过去的时候必须使用理论”[1]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2" \o " )以历史解释为核心的教学设计,要自觉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指导。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关注殖民地与宗主国的斗争。引入“殖民”“殖民地”“殖民体系”概念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准备,更好地理解整课书。用动态地图视频的方式介绍15世纪以来的欧洲殖民史和被殖民地区的独立史,让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些都是为了学生能够进行历史解释而做的必要的补充。
本课在设计“殖民地独立的原因”时给学生抛出一个思考问题:殖民给殖民地国家带来“近代文明”,那为什么还要独立?该如何看待西方殖民帝国对殖民地国家的殖民问题。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2]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3" \o " )中阐述了“双重使命”理论,即“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理论虽然最初只针对印度提出的,但对于与印度有相似经历的其他东方国家亦具有普遍的意义。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介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典观点,不回避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国家进行的开发,但也必须客观看待这个问题。
在看待殖民地独立的过程时,要看到亚非拉地区摆脱殖民统治所做出的努力,持续而坚韧的斗争。这些地区的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反殖民反封建的浪潮,也启发了当地群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人类历史是纷繁复杂的,只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才能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认识历史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是历史解释重要的方法论。“时间性是历史解释中至关重要的维度,而历史叙述是以时间为其天然线索的”。[3]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4" \o " )空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历史是过去发生的,而历史的解释则无时无刻不受自己所生活时代的影响。因此,要准确、客观的解释历史现象,就必须跳出时代的束缚,尽可能地置身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给他们以合理的解释。”[4]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5" \o " )
本课前一部分内容,殖民体系的建立和瓦解,时间跨越了500多年历史,空间涉及到亚洲、非洲、美洲等多块大陆的发展与相互关系,这个就需要学生在了解过程中,建立一个时空坐标。只有时空坐标的建立,学生才能理解美洲的殖民开始于15世纪,这是与新航路开辟,美洲的发现相关的;只有时空坐标的建立,学生才能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帝国掀起的对世界的瓜分狂潮,这是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局势大变相关的。
在遵循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学说的同时,必须强调对殖民主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作用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双重使命学说作为指导,并不意味着把它作为教条。只有对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水平的宗主国及其殖民地的进行具体的研究,对不同类型的殖民主义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以上都是基于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历史解释。
本课在设计独立后各国发展情况时,引入了二战后大的时空环境:交通通讯技术的改变、国际社会环境的变化,各国恢复发展经济的意愿等,再次营造一个完整的时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才可以全面的理解各国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选择。
(三)培养正确价值导向的历史解释
“中学历史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把专家们研究的成果以教材为载体,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内化,运用通俗的语言和得体的表述,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和合理的历史思维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6" \o " )。历史是具体而生动的,需要不断地体验和感悟才能有所收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持有“教给学生正确知识”的想法,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特别是教师眼中的正确知识往往就是教材观点,以至于他们常常不懂得区分历史叙述中作为事实判断的史实与价值判断的解释。[6]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7" \o " )所以老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具备合适的思维工具,引入批判性思维来作为矫正思想的一个理性的标尺,以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
对于“殖民主义”问题,马克思虽然提出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但绝不意味着马克思对殖民主义持肯定的态度。要给学生明确,马克思是一直反对殖民主义的,他所总结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是把殖民主义放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扩张这一大的范围内加以考察,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殖民主义,理解对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联合起来反对殖民主义的必要性。
在看待“阿尔及利亚独立后仍对法国有所依赖”问题上,看到一些殖民地在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道路以后,不能马上摆脱宗主国影响仍采取了一些主动或被动追随宗主国的行为,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独立发展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甚至很多国家经历了漫长而不间断的改革,或者长期证据动荡,使得独立后的发展缓慢,但这些困难、障碍不是“新殖民主义”出现的理由。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国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默许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的干预。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引用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工具,尽可能的保证思考的公正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设置教学问题引领历史解释
历史教学,肯定不是一问一答。但历史教学,肯定需要有问有答。思考就孕育在这一问一答间。一个不善于提问的人不会是优秀的批判性思考者。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7]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8" \o " )通过一个接一个逻辑严密的问题引领,才能将孤立零散的史料加以延展,实现史料之间的对接,才能让学生在一个很顺畅流利的思维过程中落实“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我们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展示,都是基于当下对这段历史、课标、教材的理解。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靠几节课可以完成的,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我们一线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要求,引入理性客观的思维方式,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设计以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实现历史教学“立德树人”这个最终目标。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ref1" \o " )[0] 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24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ref2" \o " )[1] 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6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ref3" \o " )[2]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6页。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ref4" \o " )[3] 冯一下.试论历史解释的基本方式——“历史解释与历史教学”专题研究之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4)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ref5" \o " )[4] 朱可.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5)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ref6" \o " )[5]朱可.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5)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ref7" \o " )[6]楼卫琴.批判性思维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3)
( https: / / p. / view / preview / BKyf6sJSHsNIQO6WlxLKDxeWxaE-Xomgeqvd_YTUanmt7-jU3yp5fsKBoOGV6JK8vGPT4NAomd-UrdwghJYK_jtXDjADLVqQCFSqlWD47PErBxE56YttThOIUiUG6CAINj9FLdYOZmRE1Ey47Se_RGZG2l-UmYJaj4EvEZPI7pA_0-yPw4rfkE7o3Nt4u-i48zpO0PWtAPg6QaqknOTnx2r6qx7UDHI0IUbK1JRvFuZ8LeAGNR2Qnfb_vkxAin-_QK0VTjeHp2rzFvJGTmOrJw== / " \l "_ftnref8" \o " )[7] 张昱.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开放性问题设置初探——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一课为例.【J】中山教育研究,2017(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