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
专题08 记叙文阅读
考点解读
考点分布 考点分值及分值比重 难易度 考查形式
原因概括与分析 2分~5分,占比2%~5% 易□中□难 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为主。
句子赏析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句子理解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概括文章内容 2分~5分,占比2%~5% 易□中□难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分析人物形象 2分~5分,占比2%~5% 易□中□难
段落的作用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词语赏析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人称的作用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精准预测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瓶子满了吗?
①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一群研究生讲课。时间管理专家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开始时,时间管理专家说:“我们先来做个小测验。”他拿出一个宽口的瓶子放在他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一块地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异口同声:“满了。”。=时间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小石头,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小石头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
③“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心急的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④“不!”时间管理专家说,“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⑤那么,你正在阅读这篇短文,可曾试着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今生的“大石头”是什么?然后,请把它们先放进你人生的瓶子。
1.时间管理专家先在瓶子里放接着放_________,然后又放了_________,接着放了_________最后放了_________。
2.时间管理专家认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波浪线画出来。
3.你心目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呢?你觉得你的生命中还应该放些什么,才能把自己人生的瓶子装满?
4.你做过什么有趣的实验吗?说一说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二、读《只希望能给你一点快乐》,完成下列各题。
只希望能给你一点快乐
①做起事来丢三落四的“没头脑”,别别扭扭、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的“不高兴”,这两个诙谐幽默的经典儿童文学形象自1956年诞生,如今已经66岁。而将这两个形象创造出来,让他们陪伴了几代人的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在今年5月19日,刚刚度过了他100岁的生日。
②任溶溶不仅是作家,更是儿童文学翻译家,自1946年出版第一本外国儿童翻译作品至今,他一直笔耕不辍,先后翻译了《长袜子皮皮》《彼得·潘》《小熊维尼》《夏洛的网》等数以百计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一张纸,一支笔,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一页一页'爬格子’。”这是任溶溶之子任容康印象中父亲的日常,他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写到了现在。
③有趣且乐观,是熟识任溶溶的人最常提及的两个词。无论面对面聊天,还是电话里说话,时不时就听到哈哈哈。有一次,老朋友孙建江去看他,他见面第一句就是“孙悟空来见猪八戒了,哈哈哈……”孙建江仔细一想,自己姓孙属猴,而任老属猪,进入鲐背之年后需要整天戴着呼吸器,只有吃饭喝水才摘下来,呼吸器像长嘴巴,他就自嘲为猪八戒了。
④法国作家圣埃克苏里说:“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可惜很少有人记得。”任溶溶无疑记得,而且,这个“孩子”一生没有离开过他。任溶溶说了很多次:“我写儿童诗,很多的创作都在写小时候的自己。”他也说,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那就是“小时候的自己”,那个没有被他遗忘的“孩子”成为他翻译和创作儿童文学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
⑤所以,怎么会不快活呢?他写的上百首童诗中,有一首叫《怎么都快乐》:“一个人玩,很好!独自一个,静悄悄的……两个人玩,很好!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三个人玩,很好……”这首诗2017 年被收录进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⑥《没头脑和不高兴》出版时,任溶溶为大读者和小读者都写下一段话。他对小读者说:“这本书当然是献给你们的,我一辈子就是为你们写书。我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它能给你一点快乐。”他对大读者说:“你好,祝贺你长大成人了!不过我也有一个希望,就是你们小时候读我的书,如今觉得我没骗你们。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笔耕不辍”的意思。
笔耕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觉得任溶溶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读过哪些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它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请联系上文并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感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们委婉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丫头,不错,就这样!你看看残奥会上的运动健儿,他们身残志坚,锲而不舍地训练,最终实现了人生目标。”
④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同学们都瞠目结舌。
⑤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
⑥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窥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宁愿自己吞声忍泣,从来不让我看到她流泪。
⑦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妈妈为我做的三件事。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得意思。
(1)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吞声忍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④段“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同学们都瞠目结舌。”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效果。
4.读第⑥段划线句子“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我回家后哭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久久不发一言”,此时,妈妈心里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你是否认同妈妈的教育方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读了短文,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四、课外阅读。
①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②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④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_________
(2)泛指世界各地。_________
(3)形容非常着急。_________
2.短文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
A.事情发展 B.时间 C.空间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说明送总理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这句话表达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找出老人、青年、小孩不约而同的动作描写抄下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美的书包
乔叶
①每当看到现在的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②七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上哪块花布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③一天,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我们一年都没做新衣服,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④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⑤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过多少艰难的开口,也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次羞辱和拒绝,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碎花布。
⑥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一抬头,我忽然看见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好好学习。”她依旧平静地说。
⑦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妈妈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妈妈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⑧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虽然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但是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初中,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选自《美文阅读》(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寡言少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用“______”画出与“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妈妈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相照应的句子。
4.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书包做好了以后,“我”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我”家的窘境,写下来。
(3)“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这句话是对妈妈的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中“虽然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但是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6.下列是作者为写作“回忆母亲”收集整理的一些资料,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母亲为我亲手缝制的花格子书包
B.“我”上小学时获得的奖状
C.“我”十岁生日时和母亲的合影
D.母亲用过的针线盒
六、课外阅读。
巡道工的故事
①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②“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③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④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⑤“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⑥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主次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本文详写的是_________(A.乘火车B.回忆巡道工的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词语中,你体会到了天气的_________更深刻感受到了巡道工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4.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巡道工”一样默默无闻的工作者,请你仿照横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写环卫工人工作时的情景。
七、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山小太阳
①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
②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
③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瑟瑟发抖。“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
④突然,有人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小姑娘静静地躺在山坡……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
⑤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的,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1.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小太阳”?请简要说说。
2.文中反复写到的“红毛衣”指_________同时它也象征着_________。
3.“‘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一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八、课外提升。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他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①自然段“小时候想长大”中“长大”指__________________,第 自然段“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中的“长大”指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我”认为自己长大了的两个标志。
3.第⑦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自然段中“我有些惭愧”的原因是_________,反映了“我”_________的品质。
5.第 自然段写家里的“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6.本文叙述了_________的事情,详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件事,略写了其余两件事,这样写进一步突显了文章的主题。
7.写出对第 自然段画“”这句话的理解。
九、阅读。
我改变了困难的色彩
①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②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来袭,常常黯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去改变那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对世界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③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的:比如成绩,比如性格,比如生活境遇……的确,我们可以改变很多很多,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很多很多。但,改变自己,以一个全新的形象迎接未来,却是件着实不易的事情。改变自己,需要时间,需要意志,需要很多很多。但,令我骄傲的是,我改变了自己的色彩,虽然没有焕然一新,但我也是心满意足了。
④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而我的性格也和我最喜欢的颜色有着相同的地方。红色,是十足的热情,躁动,很不安,也有着一种毫无顾忌的姿态,很直接,会时常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人。儿时的我,就是这样。因为我的热情,很多很多的小朋友都喜欢和我玩,我带领他们做游戏、嬉戏打闹,草丛里飞快地奔跑着、蹦跳着,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小区。因为我的躁动,我静不下心来,不能够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情。课堂上坐不住,心里就像长了草似的。练琴,也只是滥竽充数,象征性地把老师布置的内容弹完,就迫不及待地收好琴,走人了。还有我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及讨厌和喜欢,还会直接地评论美与丑,好与坏……而这些,常常让别人尴尬无比。为此我不知伤心过多少次,恨自己怎么就是这样的性格,难道这就是世界给我的馈赠?
⑤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决定与我的红色为敌,我要一点一点消灭它。首先我不再喜欢那刺眼的红色,转而喜欢上了温和的粉色。性格,也随着喜欢的颜色而改变着。粉色,不再热情,却有一种亲切温馨的幸福感,不再躁动,有一种安静的感觉,很稳重,也不再毫无顾忌,而是变得更加圆滑一些,不再像一只小刺猬了。现在的我,可以坐下来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解决一道难题,练琴却是这样子的:端坐在钢琴前,掀开琴盖,手搭在琴键上随着曲子的轻快缓急流淌,神情也随着琴声飞扬……我不再毫无顾忌,不再直言不讳……我学会了婉转,学会了用一种不伤害到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变了,但变的过程艰难……
⑥从红色到粉色的过渡,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我改变了,改变了自己的色彩!用一种全新的色彩在诠释着,演绎着自己的生活。
1.联系上下文,给文中划横线的两个词分别换一换,让表达更恰当。
充斥_________圆滑_________
2.读②③自然段想“阴风冷雨”指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作者引用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句话的好处?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小作者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这个困难与颜色的关系是什么?
6.⑤自然段划横线句子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对刻画“我”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十、课外阅读。
接受也是一种给予
①那天我上完语文课走出教室,感觉后面拖了一条尾巴,猛地回头,发现童高被一帮男生簇拥着跟在后面。见我回头,童高立刻高举起什么东西:“老师,中秋节快乐!”
②等他们走近了我才注意到,童高托着的是一个月饼,苏式的,饼皮脱落在手心里,不时有人踮起脚飞快地伸出手指捏一丁点儿碎屑,连同手指一起放进嘴里。
③“老师,给您吃。”童高把月饼递过来。
④“老师,这个月饼童高舔过。”一旁的曹一时咬着手指说,“您不能吃。”我很想笑。
⑤“他胡说!”童高涨红了脸。
⑥我腾出一只手摸摸童高的脑袋:“谢谢,你还是自己吃吧。”
⑦童高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放心,这个月饼绝对卫生,我保证没有舔过!”
⑧我不喜欢吃月饼,更羞于吃学生的月饼。于是我再次推辞:“你们大家分着吃,老师吃过了。”
⑨男生们高兴得跳起来,一哄而上抢月饼。童高翘起嘴巴闷闷不乐,把月饼藏到口袋里,说谁也不准吃。
⑩下午放学的时候,童高的同桌跑过来告诉我,童高在座位上自己跟自己生气,不肯出来排队。
自己跟自己生气?我怀着好奇心走进教室,来到童高身边。他把书包撂在地板上,坐在椅子上低垂着头,一言不发____。
“你怎么啦?”我拍拍他的肩膀,“发生什么事了吗?”
童高抬起脸:“老师,今天是中秋节。”
“是啊,那你还不赶快排队回家和家人一起过节?妈妈在校门外等你呢。”我笑呵呵地把他从座位上拉起来,帮他把书包背上。
童高一边走出教室一边回头看我,好像舍不得和我分开。
我目送他走过长廊,看见他对我做了一个拍口袋的动作。
第二天上午,在童高的作业本上,我看见这样一句话:“老师,你不相信我吗?那个月饼我真的没舔过,真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惦记着我没吃他的月饼。他不愿意回家,还朝我拍口袋,都是因为这个。
感动之余,我把童高找来,温和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没有舔过月饼。”
“那你为什么不吃?”他望着我,眼神干净透明。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的月饼不干净。”我俯身说,“我只是不好意思吃。你想啊,老师吃学生的东西,怎么好意思?”
童高浅浅地笑了,从口袋里掏出月饼,捧到我眼前:“老师,现在没别人,你吃吧。”
我愕然____。还是那块月饼,只不过因为又掉了一层饼皮而越发单薄了。他居然____藏了一天。
在他期待的目光里,我双手接过月饼,并且把它放在嘴边,轻轻咬下一口,“嗯,真甜!”
童高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对可爱的酒窝。
那一刻,从他率真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内心因受到信任和尊重所产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我接受了他的月饼。
原来,接受也是一种给予。
1.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闷闷不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高一边走出教室一边回头看我,好像舍不得和我分开。句子中加点文字部分的意思可以用哪个成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段中加与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写相应位置。
4.文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请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语言描写,说说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文章紧紧围绕“接受也是一种给予”这个中心来表达,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真题在线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焰火
①“砰——磅!”“砰——磅!”陶虎臣走一二十步,放一个,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孩子里有胆大的,要求放一个,陶虎臣就给他一个:“点着了快跑!崩疼了可别哭!”其实是崩不着的。陶虎臣每次试炮仗,特意把其中几个的捻子加长,就是专为这些孩子预备的。捻子着了,嗤嗤地冒火,半天,才听见响呢。
②陶虎臣长得很敦实,跟他的名字很相称,陶家炮仗店的生意本来是不错的。他家的货色齐全。同时,陶虎臣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一种老式的焰火,有的地方叫花盒子。
③今年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时间定在八月十六。地点定在阴城。
④这天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各种卖小吃的都来了。卖牛肉高粱酒的,卖回卤豆腐干的,卖五香花生米的、芝麻灌香糖的,卖豆腐脑的,卖煮荸荠的,还有卖河鲜,卖紫皮鲜菱角和新剥鸡头米的……到处是“气死风”的四角玻璃灯,到处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⑤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陶虎臣点着了焰火了!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
⑥这种花盒子是有一点简单的故事情节的。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万花齐放之后,有一个间歇,木架子下面黑黑的,有人以为这一套已经放完了。不料一声炮响,花盒子又落下一层,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焰火。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人,一个泥头的纸人,这人是个瘌痢头,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火花,纷纷扑向瘌痢头,瘌痢头四面躲闪,手里的芭蕉扇不停地挥舞起来。最后一套是平平常常的。只是一阵火花之后,“扑鲁扑鲁”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字是灯球组成的。虽然平淡,人们还是舍不得离开。火光炎炎,逐渐消隐,这时才听到人们呼唤:
⑦“二丫头,回家咧!”
⑧“四儿,你在哪儿哪?”
⑨“奶奶,等等我,我鞋掉了!”
⑩人们摸摸板凳,才知道:呀,露水下来了。
——本文选自汪曾祺的《岁寒三友》,题目为编者所加,选时有删改
1.陶虎臣的绝技是_________________,八月十六放的焰火是有故事情节的,最热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①自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陶虎臣的语言描写,可以体会到他对孩子充满爱。
B.从“特意”“专为”等词,可以感受陶虎臣对孩子的呵护
C.写陶虎臣放鞭炮的场面是为了强调他出色的做焰火的绝技。
D.写陶虎臣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突出他很受孩子们欢迎。
3.读第④-⑩自然段,写出人们看烟花过程的心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句子,注意加横线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到处是“气死风”的四角玻璃灯,到处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
(2)人们摸摸板凳,才知道:呀,露水下来了。
5.第⑥自然段中,看到精彩的焰火,孩子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展开想象,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把他们的表现写下来。
二、阅读《小英雄雨来》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愤怒的土地
①现在,雨来正领着鬼子大队在河岸上走。雨来一边走着一边想:已经把鬼子领到地雷阵当中来了,我得想个办法脱身才行。怎么脱身呢?雨来默默地开动脑筋想办法。
②鬼子队伍的背后河堤上,大路上,遍地是地雷。前面的河堤上,大路上,也遍地是地雷。
③离第一个地雷只有两丈远了……一丈远了……还有几尺远了。
④雨来回头向鬼子指挥官说:“前面,没有地雪了!”
⑤雨来故意一边走,一边回头说话,故意迈空了脚步,身子一歪,“哎呀”叫一声,像一团小旋风似的滚进河里去了。
⑥雨来在水里游着。他故意从水里冒出头来,扬手喊了声:“救——命——啊——”
⑦雨来假装被波浪打进水里。接着,仿佛被涌起的波浪推上水面似的,又闪露了一下小脑袋,就沉进河底去了。
⑧大连鬓胡子指挥官,瞪着小眼睛,见带路的小孩被河水冲走,默念道:“天皇保佑,幸亏出了地雷阵!”
⑨可是,一个地雷山崩地裂似的爆炸了。河堤上升腾起来的浓烟,卷着沙土和炸碎的鬼子衣片,直冲上天空。民兵的枪也响了起来,子弹带着呼呼的啸声,飞进鬼子混乱的队伍里。
⑩轰!轰!轰!……一个个地雷,像连珠炮似的响起来:啊!愤怒的土地,把撕碎的敌人抛上天空,扔进滚滚的烟尘中。军帽和军装破片飞舞着,挂在庄稼秆上,挂在树枝上。皮鞋、炸断的步枪,在半天空里翻着筋斗……
雨来从老远的地方爬上河岸,战斗已经结束。他拧着湿淋淋的衣裳,只见落日把旷野上浮动的烟雾,映得红红的。民兵爆炸组正在打扫战场。
雨来光着身子,抱着湿衣裳,向战场跑去。见铁头、三钻儿他们,也在人群里搜罗鬼子的枪支和子弹。二黑戴着个鬼子钢盔,穿着快没到大腿根儿的皮靴,手里拿着一把真正的鬼子军刀,远远地向雨来喊:“嘿!胜利品!”
1.这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概括为:引敌入地雷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爬上岸扫战场。
2.认真读读第③和第⑦自然段划线的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1)第③自然段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自然段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判断下列句子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填写答案序号)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环境描写D.心理描写
(1)雨来一边走着一边想:已经把鬼子领到地雷阵当中来了,我得想个办法脱身才行。()
(2)雨来回头向鬼子指挥官说:“前面,没有地雷了!”()
(3)落日把旷野上浮动的烟雾,映得红红的。()
(4)二黑戴着个鬼子钢盔,穿着快没到大腿根儿的皮靴,手里拿着一把真正的鬼子军刀。()
4.有人说:“现在是和平年代,雨来已经过时了,我们今天学习他没有什么意义了。”请结合你读完《小英雄雨来》的收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所认识的钱学森先生
①我第一次见到钱学森先生,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他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东风五号导弹飞行试验,住在东风场区第一招待所。我是基地试验任务工作组成员,早晨或晚饭后常见他在保卫干事刁九勃同志的陪同下散步,很少主动与人说话。那时,东五地地导弹还未定型,上海的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也在那里并行试飞。
②1978年,我调入国防科委宣传部工作后,虽然和钱学森主任在同一办公楼上班,但见面机会并不多。有几次,我当面请示他,《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的记者想采访他,都被他谢绝了。还有一次,《北京晚报》一名记者来找他采访,也被他拒绝了。钱老还对我说:“《北京晚报》想要采访我,那是为了宣传。你告诉他们说,我不接受宣传。”
③1989年,钱学森被“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联合授予“W·F·小罗克韦尔奖章”。中央领导和国防科工委想要给他开一个庆祝大会,他不同意。最后,只在我们办公楼六楼会议室开了几十人的小型座谈会。钱老也讲了话,并说:“这个奖项并不只是给我个人的,更是对我们新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同类工作的肯定。”
④后来,我要写关于钱老的文章,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了美国千方百计阻挠钱博士回国时,手段非常残酷,把钱学森关进牢房,每隔半小时用强光灯照射他一次,折磨得他天天不能入睡,一个月时间使他体重减了30斤。一位美军将领甚至说:“这家伙,我宁可枪毙了他,也不能让他回中国。不论在哪,他的价值都能抵五个师。”“钱学森能抵五个师”这句名言,就出自这里。
⑤钱老也是知错就改的人。那是高考恢复前几年,有一次他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导弹发射试验。他紧跟毛主席,在一个会上对教育革命,对办不办大学发表了些不太恰当的意见。第二年,中央已决定恢复高考,他又去该基地搞运载火箭发射试验。他再次站在那个讲台上,对大家说:“去年我在这里发表了一些很不恰当的意见,现在予以纠正,请大家批评。”
⑥我把自己知道的这几件事记下来,谈点看法,完全是为了引起思考,总结教训,面向未来。
(选文有删改)
1.文中写了钱学森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把内容补充完整。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钱老来酒泉参加导弹飞行试验。→1978年,钱老_________。→1989年,钱老____________。→高考恢复前几年,钱老_____________。
2.“钱学森能抵五个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钱学森才华横溢,身经百战,能带领五个师。
B.这是美军将领为了留下钱学森,对他的恭维之词。
C.钱学森在航空航天行业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潜力不可限量。
D.这句话用了夸张的手法,其实钱学森并没有那么神奇。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A.钱老“很少主动与人说话”,是因为他的性格内向,不擅长人际交往。
B.作者通过描写几件与钱老有关的事情,表达了对钱老人品的肯定和赞美。
C.钱老谢绝《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北京晚报》记者的采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低调的人。
D.“每隔半小时用强光灯照射他一次,折磨得他天天不能入睡”,在这样的折磨下钱老也没有低头屈服,可见他的意志力顽强。
4.用“___”把文中钱学森说过的话全部画出来,细细品读。
5.说一说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仔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了不起的杂交水稻
①那年春季,粮食很缺,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种名叫老鹄锦的野菜。与此同时出土的是苣荚菜,就是那种有很白嫩的根,带一点苦味的野菜。但是这种菜,不能当粮食吃。在大荒之年,我吃过杨花。就是大叶杨春天抽出的那种穗子一样的花。这种东西,是不得已而吃之,并且很费事,要用水浸好几遍,再上蒸锅,味道是很难闻的。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他们漫山遍野地跑着,寻找着。灾荒的那些年,人民的遭遇是异常悲惨的。
②在遥远的非洲,人们也面临着大规模饥荒。在这场灾难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单在索马里,就有一半以上的儿童严重营养不良,孩子虚弱得连哭都哭不出来,平均每天就有六个婴儿夭折。在索马里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迁徙的难民,他们从一个难民营迁徙到另一个难民营,没有别的目的,就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他们最需要的食物!
③袁隆平年轻时就曾经历过孙犁在《度春荒》中描写过的这些画面,也目睹过类似非洲难民的遭遇。那天,他看到路边躺着饿晕的五个人。这一幕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手里握着一颗种子,另一颗种子也在心中发芽。
④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 年,袁隆平实现三育配套,成功育成杂交水稻。1976年至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亿千克以上。中国人民再也不用为了粮食发愁。2010年,袁隆平带着他的团队来到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吨,比当地品种增长100%到300%。
⑤袁隆平与他的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世界21%的人。
1.根据选文补充小标题。
①国内饥荒→②_________→③萌发理想→④_________→⑤造福世界
2.饥荒给人们带来了诸多苦难,其中不包括()。
A.吃难以下咽的野菜度日 B.儿童营养不良生命夭折
C.不断迁徙寻找食物 D.无法种植水稻
3.第③自然段中两次提到的“种子”分别指的是()。
A.这两颗种子都指的是真实的粮食种子。
B.这两颗种子都指的是让人们吃饱饭的愿望。
C.第一颗种子指的是真实的粮食种子,第二颗指的是让人们吃饱饭的愿望。
D.第一颗种子指的是让人们吃饱饭的愿望,第二颗指的是真实的粮食种子。
4.小明想继续阅读相关的内容,可以阅读以下哪两本书籍()。
A.《袁隆平传》B.《爱的教育》C.《爱丽丝漫游奇境》D.《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5.袁隆平先生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下面是组委会写的颁奖词。结合文章和颁奖词内容,你想对袁爷爷说些什么呢?
感动中国颁奖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五、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还记得我故乡那长着许多荔枝树的山村小学吗?亲爱的老师。你还在背着我故乡的小兄弟涉过那条湍急的小河吗?亲爱的老师。
②那些欢乐的日子与那些阴沉的日子,给你留下白发了吗?那些呼啸的山林与寂静的山野,在你溢满青春的脸上,留下皱纹了吗?
③你走出城市师范大学的大门,没有在繁华的街市里逗留,就踏进我们偏远的山村,人们都说你是城市小姐,我的父老乡亲,喜欢好奇地看着你。
④我故乡的山野那么多沟坎,那么多泥泞,你在泥泞的小路上颠簸那么久,把生命最美丽的部分,撒在我故乡的丘丘壑壑里。想起故乡秀丽的青山,想起故乡柔蓝的流水,就会想起你,我亲爱的老师!
⑤那时你才18岁,像我们的大姐姐。在多风多雨的季节里,放学时你总是带着我们回家。你把裤腿卷得高高的,光着脚丫子,一个一个地背着我们涉过那条脾气暴躁的小河,那条在河岸上长着一棵大榕树的小河。我还记得你背着我时,我看到浪花溅到你的脸上,雨水打湿你乌黑的秀发。我悄悄地拂去你发辫上的小水珠,你知道吗?
⑧我们在小河这边,你在小河那边。你向我们频频招手叮咛:“路滑,慢点儿走,明早我来接你们。”我们喊着和你告别。你的声音和我们的声音让小河的波浪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看到你笑了,这开放在我故乡河边的微笑,这像我故乡的杜鹃花一样美丽的微笑,永远不会消失。在我的梦境中,在我的心坎里,总是那样甜蜜,总是那样温暖,总是那样神圣。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⑤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请在短文中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4.这篇短文采用第______人称(A.一B.二C.三)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A.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感染力。B.使叙述没有限制性。C.使文章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分别填在横线上。)
5.你认为短文中“我”的这位小学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遇见过像这样的老师吗?请结合实际举例谈谈你的感想。(不能出现真实姓名)
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根皮带
①走进某红军团四连的荣誉室,一张黑白照片格外醒目。照片里仅有一根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皮带背面烙有“长征记”三个字。这根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国才。但就是这样一根皮带,真实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②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随后,红四方面军开始第三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
③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界地段,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红军战士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饥饿。草地荒无人烟,行军途中又无处补给,战士们吃完了携带的干粮,剩下的路程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战士甚至从牛粪里捡食牛没有消化的粮食粒,有的战士则因误食毒菜、毒草不幸中毒身亡。
④然而吃野菜、草根毕竟不耐饿,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
⑤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可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当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战友们都知道,周国才的这根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一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周国才实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条,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着当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⑥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完成了长征。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三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了国家,后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有删改)
1.红军进入草地,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A.荒无人烟 B.人迹罕至 C.环境恶劣 D.饥饿难忍
2.周国才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胜利完成长征的有几名战士?()
A.7名 B.6名 C.1名 D.2名
3.“随后,红四方面军开始第三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从“莽莽”二字可以看出()。
A.红军的气势非凡。 B.草木茂盛,充满希望。
C.北上的计划草率、鲁莽。 D.草地宽广无边,自然环境恶劣。
4.这根特殊的皮带见证了什么?下列选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证了周国才战士对革命的贡献不大。
②见证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
③见证了红军长征过草地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④见证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无比忠诚的高尚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这吃剩的半截皮带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假如要你给这“最后一根皮带”写一段简介,你会怎么写?
6.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长征胜利的感受。
【链接材料】有一首关于牛皮腰带的“美味佳肴”歌,很多红军战士到了老年仍然会唱。“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七、课外阅读。
独享“体罚”的秘密
弗洛斯特女士,是全镇男女老少心中的严师。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大家心里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①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消磨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她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在了试卷上。
晚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了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就是……”(没说出口的是“请您宽恕!”)
“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废纸篓。“考试作零分计,而且要接受惩罚。”
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她说。
我抖抖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会感受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
我尽管自己没挨揍,眼泪却出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来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了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揍呀!”
怎么?②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
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我想,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一定都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请联系短文内容,把下面描写“我”的心理体验的词语按先后顾序写下来。(只用序号)
(1)惊恐万分(2)恍然大悟(3)痛心疾首(4)战战兢兢(5)慌慌张张
2.品味语言。
A.读了①处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我知道“在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的时候,我对这句话中的“诚实”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默读②处的句子,我明白弗罗斯特老师是这样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我们感受到弗罗斯特老师不仅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_________的老师。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八、美文阅读,完成练习。
烟火气(节选)
①我是常常趴在窗户上发呆的,看楼下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走路姿态。以前总觉得人只有身高长相性格各不相同,后来发现,走路的姿态竟也是独有的。街道里碰到人了,不用去辩认他的脸,只需要观察他走路的样子,便可识得来人,继而热情地打着招呼。如此一来,没事时就喜欢站在窗口几盆绿萝中间的踏步机上观望窗外,偶尔也会拿本书站在上面,边踏边看,竟也觉清爽惬意。
②每日到了傍晚时分,一群练太极的人就会准时出现在我的窗外,将他们的音乐放起,我便偶尔,也随着舒缓的曲子,扭动扭动身姿,放松放松这僵了一天的肩颈。甚至有时会锁上门到楼下去静静地站在他们旁边,在暗夜与斑驳的月光变织中,待一会儿,虽是不会练太极,待一会儿,便觉得心静了许多。
③偶尔也会遇到跑步的人,从窗外缓缓经过,这人,大都是中年男子,顶着圆球一样的大肚子,哼哧哼哧,满头大汗。与他们形成对比的,是那些个子超高、体型超好的人。工作室处于体育场内,对面的两栋楼便是体教公寓,里面住着的,大都是些运动员。要碰上原来在篮球队的自然得要踮起脚尖仰望了。他们也喜欢锻炼,旁边的篮球场、足球场,以及跑道,都时常有他们健硕的身影,走到那些胖乎乎的中年男子跟前,便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当然也有骑摩托车的青年男子,轰隆一声,风驰电掣般从窗外经过,以至于我刚抬起头,他们的身影便已然消逝了,只留下那刺耳的声音,倒吓得人心惊胆战起来,久久不能平复。
⑤看着他们,就想,这窗外,不就是一幅人间缩影图吗?瞬间,一股浓浓的烟火气息升腾在空中,升腾在我的内心。
1.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驰电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惊胆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着他们,就想,这窗外,不就是一幅人间缩影图吗?”中的“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紧扣题目“烟火气”的是哪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读了选文,你对“烟火气”有怎样的理解?试着写写。
九、阅读。
引路人
①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落在地上、屋上,溅起朵朵雨花。我不禁加快脚步向前跑。在密密的雨帘中,街上行人已经稀少了。
②我低着头只顾快跑,突然我把一个人撞了一下,我急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扶住了墙,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忙道歉。“噢噢,不要紧。”
③在朦胧的雨中,只见他中等个儿,瘦削的脸上一双木然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他是一个盲人!我心里一阵内疚。“大伯,我扶您回去吧!”“谢谢你,小姑娘。”
④我搀扶他向前快步走着。我望着他那双木然的眼睛,唉,真可怜。突然,我被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⑤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盖板,便嚷了起来:“谁把下水道盖板拿开了,也不放好。真是讨厌!噢,大伯,您走这边,小心绊倒。”他迈了一步,又停下来,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一会儿还有人经过这儿,会绊倒的。”
⑥他终于摸到了那块下水道盖板,小心翼翼地把它盖好。然后,他站了起来,伸手到口袋里摸手绢。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赶紧拿出自己洁白的手绢,放在他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没听见。我只见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在那块洁白的手绢上擦着。我湿润的眼睛似乎亮了,我似乎看见他那双被雨水打湿的模糊的眼睛也在发光。是的,我看见了,看见了他心灵的窗户,看见了他那颗纯洁透亮的心,那是一颗能够想到别人的心。我感到,我浑身的血在沸腾。
⑦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
⑧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生活的道路上,他——一个盲人,却是我的引路人。
1.第三自然段中,为什么“我心里一阵内疚”?
2.在第四自然段中,“我”和盲人大伯发现下水道盖板没放好后有着不同的表现。读这些句子,能体会到“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3.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我感到,我浑身的血在沸腾”。
4.第七自然段中的两个“引路人”分别有什么含义?
5.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过自己的“引路人”,请结合实际说一说。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鲜血染红了白色的衣衫,嘴巴被石头堵住,已伤痕累累的向向警予步履蹒跚地走向刑场。年仅33岁的面对死亡毫不惧怕,始终高昂着头望向远方,眼神中没有悲伤只有希望,只因那是红日的方向……
1928年3月一个黢(qū)黑的夜晚,国民党反动派把一双魔掌伸向了中国共产党向警予。
向警予被逮捕后,国民党如获至宝。为了从这位中央委员会成员的身上获取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信息,国民党反动派把她关入密室,严刑逼供,无论如何逼问,丝毫不能动摇这位钢铁娘子对共产党的忠贞,这位党的女儿始终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肯吐露,施暴的恶魔没有获得重要机密,他们仍然不甘心,又拿起长鞭抽,挥向躺在血泊里奄奄一息的向警予。
向警予终于开口了,但由于受到重伤,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施暴恶魔,欣喜若狂,以为向警予在给他们透露重要机密,赶快把耳朵贴近,想听清楚他在说什么,可是令他们无比绝望的是,他们竟然听到了一下这几个字:中﹣国﹣共﹣产﹣党﹣万﹣岁,恶魔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在旁边的凳子上,无奈地看着这位钢铁女战士。
第二天,第三天,那些恶魔对向警予进行了一次次更严酷的折磨,遍体鳞伤的向警予始终对党的机密一字不漏,毫不屈服,向警予下定了慨然赴死的决心,她曾对狱友说:“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的牺牲自己。”
没有从向警予口中获得到重要信息的国民党决定枪毙这位无比重要的共产党员,同年5月1日,走向刑场的向警予抬头挺胸,威风凛凛,没有丝毫的畏惧,仍不停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沿途群众无不为之动容,惊慌的国民党反动派军警用石头堵住她的嘴巴,用皮带绑住她的双颊。
到了刑场后,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女儿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举起的长步枪,没有一丝的怯场和惧怕,她眼睛盯着要喷发子弹的长枪,平静的像一尊大佛,枪声响了,向警予壮烈牺牲,年仅33岁!
资料一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县,她从小就以花木兰似的人物为榜样,当时年仅八岁的她面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封建观念不愿低头,敢于违抗,成为了溆浦当地第一个女学生,15岁时于常德读书,后来她为了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于是就改名为向警予。
资料二
在同敌人斗争的同时,向警予也常想起自己的孩子,总把两个孩子的照片拿出来或贴在脸上,或放在唇边亲吻,她对着照片喃喃自语:“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你们听见了吗?”
向警予曾向给女儿留下的诗句: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
1.请你仔细阅读文章,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
2.文章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例如句①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国民党的残忍向警予的坚强。请你在文章再找出一处运用人物描写的句子,写在下面,这一描写手法是_________描写。
3.读了向警予的故事我想用下面的诗句来赞美她的品格和志向。
4.借助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革命英雄,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请你阅读资料一、资料二,说说你对向警予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参考答案
精准预测
一、1.【答案】大石块小石头沙子水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第②段的“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小石头,倒了一些进去”和第③段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和“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可知,时间管理专家先在瓶子里放接着放大石块,然后又放了小石块,接着放了沙子,最后放了水。
2.【答案】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文章是一篇寓含哲理的叙事短文。一位时间管理专家领着学生做了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和专家都谈了对生活的感受。专家最后总结说人的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将决定你前途命运的“大石块”呢?一定要先把那些重要的“大石块”解决好,然后再一步步去解决人生其它一些问题,切莫被眼前的小沙子遮住视线,或缠住身躯,那样你的人生“瓶子”将装不进太多的东西,也将毫无价值。所以时间管理专家认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从第④段中找出并画出: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
3.【答案】大石块可以是理想、信念、学识、本领等。生命中还应该放些亲情、友情以及其他兴趣爱好。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由第④段的“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你的信仰、教育、梦想,或是和我一样,教育指导其他人。切切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都不能做到。”可知,心目中的“大石头”可以是信仰、教育、梦想等。生命中还应该放些原则或者情感。
4.【答案】蚂蚁认路的实验。蚂蚁都是一窝一窝地生活在一起,每一窝都是几十万只,它们是地上活动的动物,活动方式主要是在地上爬行。蚂蚁是怎样认路的呢?我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在蚂蚁走的路线上,用手指重复划几次,截断它们的路线标志,这时候,蚂蚁们就会乱作一团,到处绕圈子。几分钟后,才能重新排成一条整齐的战线。从这些可看出蚂蚁认路凭嗅觉找气味!
【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根据个人平时做过的实验实际作答。示例:我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因为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1.【答案】坚持文学创作,从不因为任何外在的原因而停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自1946年出版第一本外国儿童翻译作品至今,他一直笔耕不辍,先后翻译了《长袜子皮皮》《彼得·潘》《小熊维尼》《夏洛的网》等数以百计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可知“笔耕不辍”的意思是坚持文学翻译,一直没有间断停止。
2.【答案】喜欢写作,有趣、乐观。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他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写到了现在。”可知任溶溶爷爷喜爱写作、坚持写作;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有趣且乐观,是熟识任溶溶的人最常提及的两个词。”可知任溶溶爷爷有趣且乐观。
3.【答案】我读过《狼王梦》《夏洛的网》《草房子》《根鸟》等儿童文学作品。它们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与名人圣贤促膝谈心,聆听教诲,长期阅读,不仅使我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和文学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读过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它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快乐,组织语言表达,如:我读过《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传》儿童文学作品,讲述皮皮鲁在魔方大厦的冒险、鲁西西和鲍尔历险记等富有科幻色彩、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故事,向孩子们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纯真的一面,非常的真实。而且从中可以培养善良、友爱、勇敢、诚实等优秀品质的正能量。
三、1.【答案】(1)妈妈教“我”并不许“我”用只有一只手的借口拒绝削土豆皮。(2)妈妈鼓励“我”荡猴架,并每天带“我”去练习,让曾经取笑“我”的同学们瞠目结舌。(3)“我”因为没有男同学邀请“我”跳舞而哭了,妈妈安慰“我”、鼓励“我”。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熟读短文,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第②段“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第③段“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和第④段“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第⑥段“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可概括妈妈为我做的三件事是:妈妈让“我”削土豆皮;妈妈教“我”荡猴架;没男同学邀请“我”跳舞,妈妈让“我”不要灰心。
2.【答案】(1)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文中指妈妈鼓励我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荡猴架。(2)原义是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文中形容妈妈怕影响我的情绪,不敢在我面前哭泣。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得意思。1.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结合第③段“丫头,不错,就这样!你看看残奥会上的运动健儿,他们身残志坚,锲而不舍地训练,最终实现了人生目标。”理解即可。2.吞声忍泣: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结合第⑥段“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宁愿自己吞声忍泣,从来不让我看到她流泪”理解即可。
3.【答案】这是同学们的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写出了同学们看到“我”能够在猴架上荡来荡去时那种意想不到的表情,从侧面衬托出“我”练习荡猴架的刻苦与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的理解。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惊呆或窘迫的样子。结合第④段“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同学们都瞠目结舌”可知“瞠目结舌”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同学们看到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时的惊讶,从侧面衬托出“我”练习荡猴架的刻苦与艰辛。
4.【答案】(1)在舞会上没有一个男生邀请“我”跳舞而感到伤心、自卑(2)没能给女儿一个健全的身体,真的难为她了。作为她的母亲,我要想尽办法鼓励她自立自强,战胜身体上的残疾所带来的不便,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第⑥段“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可知“我回家后哭了”是因为没有男同学邀请“我”跳舞;结合第⑥段“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可知“妈妈久久不发一言”,此时,妈妈心里会想到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定要好好鼓励她。
5.【答案】我认同妈妈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表面看似过于严厉,但这种严厉的母爱却能让“我”在生活的磨难中不至于轻言放弃,迎难而上,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让“我”有足够的勇气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解析】本题考查看法、观点。本文通过记叙我没有左手,但是妈妈让“我”削土豆皮,教“我”荡猴架,她虽然知道我没有左手,但是她仍然像对待普通孩子一样对待我,让我明白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赞颂了的母亲的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学生针对文中妈妈的教育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可。示例:我认同妈妈的教育方式。从妈妈让“我”削土豆皮、教“我”荡猴架;没男同学邀请“我”跳舞,让“我”不要灰心这三件事,告诉作者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6.【答案】读了短文,我懂得了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能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如学习舞蹈的时候,练习基本功很辛苦,想过放弃,最终坚持了下来,学会了舞蹈。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文通过记叙我没有左手,但是妈妈让“我”削土豆皮,教“我”荡猴架,她虽然知道我没有左手,但是她仍然像对待普通孩子一样对待我,让我明白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赞颂了的母亲的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结合短文主旨作答,可从面对生活、困难要勇敢、乐观等方面作答,答案不唯一。示例:读了短文,我懂得了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不要畏惧、退缩。比如数学不好,那就多下功夫去学习,而不是自怨自艾。
四、1.【答案】(1)不约而同(2)五洲四海(3)焦急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1)不约而同:事先并没有商量但彼此的看法和行动完全一致。在第②段中指大家都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2)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在第③段中指周总理迎送过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3)焦急:形容非常着急。在第①段中指满头银发的老奶奶非常着急地等待着。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写作顺序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选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按照“望灵车、等灵车、送灵车”的思路,写了人们送总理的情景,烘托出总理的伟大形象和不朽人格,突出人民对总理的崇敬和哀思。故选A。
3.【答案】(1)很多(2)对总理的尊敬和爱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1)由“挤满了男女老少”“人那样多”可知,送总理的人很多。(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写出了人们希望周总理永远活着,表达了人们对总理的尊敬和爱戴。
4.【答案】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我体会到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和对总理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第②段句子“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可知,“不约而同”一词写出了人们的步调一致,“老人、青年、小孩”写出了不同年龄的人都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和对总理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
五、1.【答案】很少说话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寡言少语: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在文中指母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2.【答案】本文写因“我”羡慕别人所拥有的花书包,也向妈妈要,妈妈求东家、求西家,为“我”凑足了做书包的料,并为“我”做了一只独一无二的书包,体现了妈妈对孩子深沉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文章主要写了“我”家境贫寒,家里连一只书包都没有,可“我”却固执的向妈妈要一个花格子书包,妈妈无可奈何,只好用她的矜持和尊严换来一块块碎花布,然后连夜为“我”赶制了一个可爱的花格子书包,“我”被妈妈的行为所感动。
3.【答案】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过多少艰难的开口,也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次羞辱和拒绝,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碎花布。
【解析】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一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说的是母亲本不善言谈,但为了我,还是硬着头皮外出借做书包的料,所以肯定会遭到别人的嘲笑,所以与之相对应的句子在第⑤段“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过多少艰难的开口,也不知道遭受了多少次羞辱和拒绝,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碎花布。”
4.【答案】(1)惊喜兴奋愧疚和不安(2)上学的学费是凑来的,只有过节时才能改善一次伙食,妈妈每天都是辛苦地劳作着。神态妈妈的窘迫与尴尬作者对母亲的疼爱与自责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1)考查对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
第⑥段中“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写了发现书包里有夹层,“我”非常惊喜。“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写了这书包是独一无二的,“我”很兴奋。第⑦段中“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写了“我”想到这书包是妈妈用尊严换来的,“我”感到非常愧疚和不安。(2)“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指“我”家很穷,从第③段中“我们一年都没做新衣服,家里没有碎花布。”可以想到因为穷,“我”没有新衣服穿,还可以想到因为穷,妈妈只能辛苦劳作,因为穷,吃不到有营养的食物……(3)从文中“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可知是神态描写。从“逼”这个字,可以看出为了攒碎花布做书包,妈妈忍受了很多人的责难和言语上的讥讽,原本妈妈就不善言辞,但为了我却不得不承受这些,体现了妈妈对我的爱。
5.【答案】书包里装的东西虽少,但妈妈的关心和期盼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是沉甸甸的。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说的是书包里的东西虽少,但这书包是妈妈用她的爱心做起来的,这里面融入了深深的母爱,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妈妈的爱却让“我”感到很沉。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习作材料的选取。B.不恰当,“回忆母亲”应该与母亲有关,“‘我’上小学时获得的奖状”与母亲无关。故选B。
六、1.【答案】意思是指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默默无闻:意思是指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2.【答案】B 这样不仅突出了巡道工的高贵品质,而且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详略得当这种写作技巧的掌握。从“③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④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⑤“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可知,文中回忆部分写得比较详细,现实部分写得相对简略。这样写,不仅用鲜活的事例体现了巡道工的高贵品质,详略得当使文章点面结合,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感到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详的完整,丰富文章内容,略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两者结合,恰到好处,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答案】恶劣辛勤劳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仔细读文,从“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词语中,你体会到了天气的恶劣,更深刻感受到了巡道工辛勤劳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巡道工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4.【答案】她一个劲儿地扫起地上的灰尘,豆大般的汗水不住地往下流,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她也顾不得去擦一擦。头上原本是淡黄色的草帽被太阳晒成了深褐色,她一边扫,一边用袖口擦着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的描写能力。抓住人物从事的工作特点来写,语句通顺连贯,如:日刚蒙蒙亮时,勤劳的环卫工人手持笤帚、撮子,来到空无一人的街上,卖力地扫起街道来,她们把街道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从不放过一处角落,从不落下一丝灰尘。在红叶似火的金秋全球,环卫工人领着收获的喜悦,领着灿烂的笑容,满怀信心地挥动着笤帚,把原本龌龊不堪的大街收拾的井井有条。环卫工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增添了舒适和愉悦,恪守了“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信念,在平淡的工作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担当起一份令人尊敬的责任。
七、1.【答案】这里的“小太阳”具有多重意义,既指太阳,也指革命长征终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同时也指小女孩关心他人、舍己为人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分析。这里的“小太阳”有两层含义,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在红军过雪山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小姑娘身上始终洋溢着热情与活力,就像一轮灿烂的小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胸,使大家充满信心,看到光明和未来。
2.【答案】女战士穿的衣物女战士舍己为人的美好品格
【解析】本题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第②段的“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和第⑤段中的“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可知文中反复写到的“红毛衣”是女战士穿的衣物。从第④段的“突然,有人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小姑娘静静地躺在山坡……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可知“红毛衣”被穿在受伤战士的身上,象征着女战士舍己为人的美好品格。
3.【答案】动作语言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一句中,“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是语言描写。“‘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是动作描写。
4.【答案】环境描写。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红彤彤的太阳就象穿着红毛衣的女战士,金色的光芒更是蕴含着像女战士那样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让人尊敬,让人赞美。同时也预示着胜利就在前方。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分析和理解。从“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的,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这句可知这是环境描写。结合第④段的““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第②段的“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可知这里使用了象征的手法,红彤彤的太阳就象穿着红毛衣的女战士,金色的光芒更是蕴含着像女战士那样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让人尊敬,让人赞美。“峰顶已经微现阳光”“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预示着胜利就在前方。
八、1.【答案】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能够承担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可知,第①自然段中的“长大”指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由句子“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可知,第 自然段中的“长大”指能够承担责任。
2.【答案】进入中学;脸上长了青春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可知,“我”认为自己长大了的两个标志是:进入中学;脸上的青春痘。
3.【答案】环境渲染阴冷气氛,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到老太太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结合句子“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中的“阴雨蒙蒙”“雾气”“路上很滑”可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作用是为事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4.【答案】“我”坐的自行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善良、诚实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可知,“我”感到惭愧是因为“我”坐的自行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虽然不是“我”撞到了人,但“我”还是感到惭愧,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良、诚实的人。
5.【答案】“我”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或生“我”的气,因为父亲亲眼看到“我”闯了祸,他肯定很生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可知,“我”想象中的气氛是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6.【答案】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时撞到一位老太太,“我”主动承担责任撞人吃晚饭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详略安排。“我”是一个十分渴望长大的孩子,一开始以为进入中学就是长大,也曾以为长了青春痘就是长大,结果父母告诉“我”这些都不是,直到有一天“我”和同学不小心撞到了一位瘦小的老太太,“我”没有逃跑而是送她回家,并且答应她会经常去看望她,回家的时候父亲没有责备“我”,反而恭喜“我”长大了,“我”才真正意识到,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即:本文叙述了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时撞到一位老太太,“我”主动承担责任的事情,详写了撞人和吃晚饭这两件事,略写了其余两件事,这样写进一步突显了文章的主题。
7.【答案】文中“我”在所坐自行车撞人后没有逃跑,而是将老太太送回家,还用陪伴老人的方式承担责任,因此感受到自己长大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而在于能够承担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可知,“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是指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并不是你的年龄增长了,你就长大了,而是要从心理上成长,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并且学会承担,这才意味着“长大”;“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是说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不管你的年龄是大还是小,只要你能够承担责任,那么就意味着你已经长大了。据此作答。即: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九、1.【答案】弥漫委婉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充斥:多得到处都是(含贬义),不过也有充满的意思。文中指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小区,改为“弥漫”更为恰当。圆滑:形容人善于敷衍讨好,不负责任。含贬义,文中指我的性格发生了变化,这里改为“委婉”更为恰当。
2.【答案】成绩不好,性格太直,生活不如意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第③自然段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的:比如成绩,比如性格,比如生活境遇……”可知,“阴风冷雨”指的是成绩不好,性格太直,生活不如意等。
3.【答案】用泰戈尔的话当作自己的观点,并用具体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引用就更能体现有力的证据,增强了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引用名言的好处。分析可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算世界给我许多痛苦和磨难,我却依然能回报世界以高歌,用美好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那些痛苦和磨难。文中引用泰戈尔的话当作自己的观点,并用具体事例证明其正确性,更能体现有力的证据,增强了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并且使文章更有文化底蕴。
4.【答案】短文作者提出“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的观点,用自己性格的改变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最后鼓励大家用一种全新的色彩在诠释着,演绎着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勇于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合理即可。阅读文章可知,作者提出“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的观点,用自己性格的改变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最后鼓励大家用一种全新的色彩在诠释着,演绎着自己的生活。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勇于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5.【答案】小作者遇到的困难是热情、躁动、毫无顾忌,说话伤害人、学习、练琴等静不下来。这些困难与颜色的关系是:红色,是十足的热情,却也有着丝丝点点的躁动,很不安,也有着一种毫无顾忌的姿态,这些刚好与自己的性格热情、躁动、毫无顾忌相似。
【解析】本题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④段中“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而我的性格也和我最喜欢的颜色有着相同的地方。红色,是十足的热情,躁动,很不安,也有着一种毫无顾忌的姿态,很直接,会时常在不经意间伤害到他人。儿时的我,就是这样”“课堂上坐不住,心里就像长了草似的。练琴,也只是滥竽充数”“还有我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及讨厌和喜欢,还会直接地评论美与丑,好与坏……而这些,常常让别人尴尬无比”可知,小作者遇到的困难是热情、躁动、毫无顾忌,说话伤害人、学习、练琴等静不下来。这些困难与颜色的关系是:红色,是十足的热情,却也有着丝丝点点的躁动,很不安,也有着一种毫无顾忌的姿态,这些刚好与自己的性格热情、躁动、毫无顾忌很相似。
6.【答案】第⑤自然段划横线动作和神态描写将“我”练琴的认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与前面练琴的躁动和只会疯玩疯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的改变。如果删去,自己通过努力改变性格,也改变了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的改变就不够让人相信,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赏析。分析可知,从第⑤自然段中“端坐在钢琴前,掀开琴盖,手搭在琴键上随着曲子的轻快缓急流淌,神情也随着琴声飞扬”可知,这段话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将“我”练琴的认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与上一段“练琴,也只是滥竽充数,象征性地把老师布置的内容弹完,就迫不及待地收好琴,走人了”练琴时的躁动和只会疯玩疯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性格的改变。第⑤自然段划横线句子使文章更加真实,富有情感变化,使主题更加鲜明,如果删去,自己通过努力改变性格也改变了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的改变就不够让人相信,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作为文章的重要部分不能删除。据此整理作答。
十、1.【答案】形容心情烦闷不愉快。在文中指“我”不接受童高的月饼,而让童高感到不开心。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从第⑨自然段句子“童高翘起嘴巴闷闷不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