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
专题06 名句名篇默写
考点解读
考点分布 考点分值及分值比重 难易度 考查形式
古诗词默写 4分~6分,占比4%~8% 易 中□难□ 以填空题为主,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为辅。
小古文默写 2分~4分,占比2%~4% 易 中□难□
经典现代文默写 2分~4分,占比2%~4% 易 中□难□
精准预测
1.根据课本或者句子的意思,在下面空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2)___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4)_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我们对目标、理想的追求,要像郑燮的诗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始终如一,毫不动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
(2)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
(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描写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节日我们有吃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
(5)鲁滨逊最后一次出海遇险流落到荒岛,他在岛上生活了___年。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鲁滨逊留给读者的印象,合适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写出句子的前句或后句。
(1)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
(3)春天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叶绍翁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惜春的诗人来说,又略带离别伤感,宋代诗人王观“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4)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
4.按要求填写相关古诗文名句。
(1)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礼记》
(2)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___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5)我以日初出远,________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
(6)于谦《石灰吟》中,将描绘的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
(1)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
(2)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_。
(3)弈秋,_________之善弈者也。使弈秋_________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惟弈秋_________。(节选自《学弈》)
(4)《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被微风__________________了,如________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________了。——(节选自《匆匆》)
(6)《竹石》中比喻历经磨难,依然坚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
(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1)诗中有志向。读书能让我们遇到品格高尚的人,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榜样。如: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郑燮用“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自己如竹子般坚定的意志;于谦用“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体现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
(2)古语有智慧。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
(3)美文有情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____?”
(4)古诗有情感。《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撰写____________(节日)月夜的七言绝句。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物有力量。张思德____________,董存瑞____________……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积累的内容填空。
(1)青,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应该及时。
(3)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个习俗的寓意是:____________。
(4)寒食节到来,我们会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看到好友学习懈怠时,我们会告诫他“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遇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看到春日蓬勃生气,我们不由吟诵“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送别好友,我们会引用“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
(5)古代文学家____________说:“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我发现,本学期课本中_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的死比泰山还重。
(6)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北京的春节》的作者____________;大致了解了丹尼尔·笛福的名著《____________》;我们从《匆匆》中明白了要____________,不能虚度此生;从《两小儿辩日》中认识了____________的孔子。
(7)写出《水浒传》中一位英雄好汉的名字_________,绰号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____________。”这段话出自《____________》,它是于1944年9月8日在____________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元元犯了错误,但她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告她;古人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若“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则子孙常享温饱;“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是在劝解我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3)诗可写景,李贺《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了边塞风光;诗可言志,于谦在《石灰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4)“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这句话可以用《周易》中的“穷则变,____________”来解读;中国的先人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中,不能停止,要”苟日新,____________,又日新。”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从课本里收获了很多。朱自清对时间流逝发出的深深叹息:“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被_________吹散了,如_________,被_________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荀子》中的名言“青,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经过学习之后可以得到提高或超越;司马迁曾对人的生命的意义发出感慨:“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读书时,我们要刻苦努力,因为“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华罗庚则告诉我们:“聪明在于学习,__________________”,真是“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_”。本册的学习中,我们还认识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____________的鲁滨逊,____________的李大钊,____________的老班长,____________的孔子。
(2)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传统节日的名句。春节,聆听着阵阵鞭炮声,我们吟诵:“______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寒食节,我们吟诵:“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清明,沐浴在绵绵春雨中,我们吟诵:“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中秋,遥望着皎洁的明月,我们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里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里的“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警醒自己;若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们。
10.填空。
(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___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在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季里,宋代诗人朱熹写下了“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千古佳句。
(4)《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但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宿建德江》表现了诗人一人在外游历时内心____________的情感,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的情感。
(5)学生如果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我就会想到名言:青,____________。
(6)每一部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漫步在世界名著的花园中,我们结识了很多朋友。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认识了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从《骑鹅旅行记》中了解到主人翁尼尔斯的性格特点是立体的,多面的,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但当我们读到尼尔斯心里所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时,我们觉得其实他也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7)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或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在线
1.日积月累。
(1)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利于病,____________利于行。
(3)树欲静而,子欲养而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思无日,____________当有时。
句①是关于读书的名句,这样的名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经常以家里条件好为由在生活上铺张浪费,你会用上面句子()(填序号)来劝说他。
(5)《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句:____________,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根据课内外积累的语言材料填空。
(1)文中有佳句。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如薄雾,被____________。(《匆匆》)
(2)诗中有美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有春暖花开,鸟语阵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夏日稻田的美丽;冬日雪满枝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入木三分。
(3)诗中有传统。“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体现了春节时的万象更新;“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描绘了寒食节的春姿摇曳;“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表达了中秋时的深切思念。
(4)诗中有家国。“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是文天祥的铮铮铁骨;“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体现了曹植的无所畏惧;“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是红军战士的豪迈。
3.根据语境填写相关内容。
(1)《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我知道类似的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是诗,诗意无处不在。老师对我的爱就像那绵绵的春雨,让我不禁想到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总是抱怨自己写不出精彩的文章,可是又不肯下苦功夫。作为同桌,我会选择格言“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来劝告他,让他明白读书需勤奋,“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做到节约,因为: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
(5)黄庭坚《清平乐》一词中的“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这首词写的是春末时节,表达了,词人强烈的____________之情和寻春之意。
4.根据学习积累和课文内容填空。
(1)诗人喜欢托物言志。如于谦在《石灰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2)名言俗语给人启示。如当看见有人不懂得孝顺父母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他。
(3)我们应该及时反省,不断革新,正如《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里可知节日习俗。如《寒食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知道寒食节有取新火的习俗。
(5)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像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匆匆》)
5.根据语境或课文内容填空。
(1)事物发展到极限,只有改变它,才能不断地发展,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则久。”
(2)古诗中,有许多事物被作者赋予了人的品格与志向。比如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自喻“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郑燮在《竹石》中以竹自喻“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古人在很多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明媚的春光,如《春夜喜雨》中写到“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游园不值》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4)哥哥的一番劝告,让我茅塞顿开,真是“听君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强求,要顺其自然。
(4)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经过老师的点拨,我顿时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擅借物抒情。面对月亮,诗人王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的名句;于谦借咏叹石灰“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来表达不愿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郑燮则用“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来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骨气。
7.填空联句。
(1)君看一叶舟,_________。
(2)《十五夜望月》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出自《_________》。
(4)读书需用意,_________。
(5)《竹石》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
(7)人总是要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或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替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词中有志向,如郑板桥借竹子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诗词中有情操,如于谦借石灰表明自己志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诗词中有别情,如诗人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和诗人王观的“_________,山是眉峰聚。
(2)俗语中有劝勉:_________,更有早行人。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
(3)阅读经典名篇,总让人回味无穷:金沙水拍_________,大渡桥横_________。(《七律·长征》)过去的日子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_________。(《匆匆》)日初出_________,及其日中如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9.根据语境填写所学的名言警句、诗句或者课文原文。
(1)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郑蠻《竹石》)
(3)阳春布德泽,_________。(《长歌行》汉乐府)
(4)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5)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黄庭坚《清平乐》)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曰:非然也。(孟子《学弈》)
(7)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使人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为人民服务》一文提到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积累。读一读,填一填。
(1)我们热爱古诗词,因为它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寒食节到来,想到“春城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盈盈一水间,_________”的意境;遇到老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劝慰他。
(2)阅读,带给我们许多感受和启发。朱自清感叹时光已易逝:“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_________,或轻于鸿毛。”而《学弈》一文则告诉我们学习要_________,不可____________。(最后两空填四字词语)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说:“鞠躬尽瘁,_________。”李纲说:“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鲁迅先生则说:“惟有是宝贵的,惟有他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
参考答案
精准预测
1.【答案】(1)不破楼兰终不还;(2)月落乌啼霜满天;(3)千里莺啼绿映红
(4)春色满园关不住;(5)千磨万击还坚劲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1)在书写时注意“破、楼、终”的正确书写。(2)在书写时注意“乌、啼、霜”的正确书写。(3)在书写时注意“莺、啼、绿、映”的正确书写。(4)在书写时注意“春、满、园”的正确书写。(5)从题干中的“郑燮的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可知填空处要填“千磨万击还坚劲”。“千磨万击还坚劲”出自郑燮的《竹石》,句意: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书写时注意“磨、击、坚、劲”的正确书写。
2.【答案】(1)任尔东西南北风
(2)不必法古不必循旧
(3)绝胜烟柳满皇都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月饼
(5)28 不畏艰险积极乐观
【解析】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名言警句、重要节假日、课外阅读、文化及文学常识。(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2)“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汜论训》。(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描写的节日是中秋节,在这一天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5)《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鲁滨逊拥有直面现实、不畏困难、不灰心气馁、坚毅顽强、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3.【答案】(1)不拘一格降人材
(2)如今直上银河去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4)孰为汝多知乎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诗名句的默写。默写时注意“拘、格、材”的正确书写。(2)本题考查的是古诗名句的默写。默写时注意“今、上、去”的正确书写。(3)本题考查的是古诗名句的理解与默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是花园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露出墙外的一枝枝红杏已经泄露了盎然的春色。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意思是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4)本题考查的是名篇默写。默写时注意“孰、汝、乎”这些生字的正确书写。
4.【答案】(1)日日新
(2)山是眉峰聚
(3)天街小雨润如酥
(4)大徒伤悲
(5)而日中时近也
(6)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1)注意“新”字的正确书写。(2)原诗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3)原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4)原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注意“而、近”等字的正确书写。(6)原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答案】(1)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
(2)胜读十年书
(3)通国诲专心致志之为听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轻烟吹散薄雾蒸融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变则通通则久
(8)通“智”,聪明、智慧。
【解析】本题考查按要求填空。(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原诗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本题考查俗语谚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3)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的思想感情。(5)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选自《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6)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出自清代书画家郑燮《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7)本题考查俗语谚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之后,就要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够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够不断地发展。(8)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知”的意思是通 “智”聪明、智慧。
6.【答案】(1)留取丹心照汗青千磨万击还坚劲要留清白在人间
(2)路遥知马力胜读十年书忠言逆耳利于行
(3)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中秋节思乡、思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无私奉献不惧生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原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清代书画家郑燮《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句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2)本题考查俗语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3)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出自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篇散文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展开叙述,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写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匆匆”而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4)本题考查诗词歌赋理解。《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撰写中秋节月夜的七言绝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的思想感情。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历经平凡的人生,却成为了时代的楷模,成就伟大的精神,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董存瑞董存瑞是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他手举炸药包舍身为国的英雄壮举,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为我们树起一座永远的历史丰碑。
7.【答案】(1)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团团圆圆
(4)寒食东风御柳斜少壮不努力任尔东西南北风春色满园关不住西出阳关无故人
(5)司马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张思德李大钊
(6)老舍鲁滨逊漂流记珍惜时间实事求是
(7)示例:武松行者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的内容填空。(1)注意“取、蓝、青”容易写错。(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3)正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4)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本学期课本中张思德、李大钊、董存瑞等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6)《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丹尼尔·笛福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文章讲述了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非的事,说明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7)《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主要人物有林冲(豹子头)、鲁智深(花和尚)、宋江(及时雨)等。
8.【答案】(1)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人民利益鸿毛还轻为人民服务张思德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莫把无时当有时子欲养而亲不待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变则通,通则久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日日新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名句与课文内容的掌握。(1)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张思德同志在陕西烧炭时,因炭窑倒塌而牺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注意“重、泰、鸿、益”容易写错。(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明代周怡的《勉谕儿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摘自《孔子家语·致思》(3)出自唐朝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
9.【答案】(1)轻烟微风薄雾初阳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字值千金忠言逆耳利于行天才在于积累胜读十年书敢于冒险坚贞不屈舍己为人坚持实事求是
(2)爆竹声中一岁除寒食东风御柳斜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秋思落谁家
(3)老大徒伤悲千磨万击还坚劲门前流水尚能西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名言警句和古诗文默写和课文理解。(1)出自课文朱自清的《匆匆》,原段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通过蓼蓝提取出来的,但是颜色却比蓼蓝更深。此句常常用来比喻学生如果能努力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拼搏,就能够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聪明的人和天才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来自于后天努力学习和积累的结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人物的特点,如:积极乐观、敢于冒险的鲁滨逊。坚贞不屈,革命信念坚定的李大钊,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老班长,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孔子。
(2)分别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原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原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原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出自《长歌行》,原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原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答案】(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等闲识得东风面
(4)悲伤愉悦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勇敢坚强淘气顽皮体贴父母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年少时要努力学习,不要等老了才后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和课文内容填空。(1)出自《伯牙鼓琴》,注意“鼓、琴、巍”容易写错。(2)出自《两小儿辩日》,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意为“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他的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3)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由题干可知,本题考查《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表达的情感。
《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夜泊他乡,羁旅的忧愁与思乡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劝学》。(6)《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在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后来鲁滨孙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星期五”。直到二十八年之后,鲁滨孙才搭乘一艘商船,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英国。由此可知,鲁滨逊是个坚强、乐观、有毅力的人。《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由此可知,不爱学习的尼尔斯在别人眼里是个调皮不听话的孩子,但他会心疼父母对鹅的感情,可见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7)默写名言或诗句,写出理由即可。示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做人都要虚心,不能骄傲自满。
真题在线
1.【答案】(1)事非经过不知难
(2)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3)风不止
(4)亲不待常将有日莫把无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
(5)人固有一死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默写。(1)书写时注意“事”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药、逆”的正确写法。(3)书写时注意“待”的正确写法。(4)书写时注意“莫”的正确写法。关于读书的名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常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大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故根据语境“小明经常以家里条件好为由在生活上铺张浪费”应劝他节约,故填“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5)书写时注意“固”的正确写法。
2.【答案】(1)轻烟微风吹散了初阳蒸融了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春风送暖入屠苏寒食东风御柳斜不知秋思落谁家
(4)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忽如归乌蒙磅礴走泥丸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古诗词的识记。(1)注意“微、散、蒸、融”等字的正确书写。(2)唐代孟浩然的《春晓》,全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代卢钺的《雪梅》,全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3)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全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唐代韩翃的《寒食》,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自三国曹植的《白马篇》。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答案】(1)不知秋思落谁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一字值千金莫道君行早
(3)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4)词牌惜春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填写相关内容。(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原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的思想感情。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原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它表达的是一种默默无闻的伟大,在静静地为他人做好事、付出爱,让自己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抹温暖。(3)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出自《增广贤文》。原文:“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4)本题考查俗语谚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谚语,意思是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5)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4.【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滴在时间的流里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名句、谚语俗语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1)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发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的诗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该章为《礼记·大学》的第三章。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4)韩翃《寒食》,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5)《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原文: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5.【答案】(1)穷则变变则通
(2)粉骨碎身浑不怕千磨万击还坚劲
(3)润物细无声春色满园关不住
(4)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和名言的默写。(1)注意“变、通”容易写错。(2)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自自《增广贤文》。⑤“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6.【答案】(1)忠言逆耳利于行
(2)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5)不知秋思落谁家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言俗语及诗句的辨析与积累。(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2)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注意“重、泰、鸿”容易写错。(3)“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古训《增广贤文》。(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自古训《增广贤文》。(5)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朝的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答案】(1)出没风波里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一字值千金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常将有日思无日
(7)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司马迁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比泰山还重压迫人民和剥削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
【解析】考查学生诗歌、名人名言、谚语俗语与课文原文的识记能力。(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原文是: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三国时期佚名的《长歌行》,原文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摘自《增广贤文》,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注意“青”、“原”、“磨”、“坚”要书写正确。(6)“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7)“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压迫人民和剥削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出自课文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论述。
8.【答案】(1)千磨万击还坚劲粉骨碎身浑不怕西出阳关无故人水是眼波横
(2)莫道君行早忠言逆耳利于行路遥知马力子欲养而亲不待
(3)云崖暖铁索寒如青烟蒸融了沧沧凉凉探汤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明代刘基的《苦斋记》。解释: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解释: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了。(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出自《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出自《列子·汤问》的《两小儿辩日》。全文是: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答案】(1)绝胜烟柳满皇都
(2)咬定青山不放松
(3)万物生光辉
(4)日暮汉宫传蜡烛
(5)因风飞过蔷薇
(6)为是其智弗若与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析】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诗句、课文原文。(1)注意“柳、满、都”容易写错。(2)注意“青”容易写错。(3)注意“物、辉”容易写错。(4)注意“暮、蜡”容易写错。(5)注意“蔷薇”容易写错。(6)注意“是、智、弗”容易写错。(7)注意“夜、望、落、谁”容易写错。(8)注意“重、泰、鸿”容易写错。
10.【答案】(1)无处不飞花脉脉不得语流水尚能西
(2)轻轻悄悄或重于泰山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3)死而后已不可以尺寸与人民魂发扬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和名言警句。完(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迢迢牵牛星》。“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出自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散文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展开叙述,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写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匆匆”而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学弈》这篇小古文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习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没有任何效果。(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全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生。“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意思是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出自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