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专题09 说明文阅读-备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专题09 说明文阅读-备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08: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
专题09 说明文阅读
考点解读
考点分布 考点分值及分值比重 难易度 考查形式
内容提取与概括 2分~5分,占比2%~5% 易□中□难 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为主。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文章内容概括辨析 2分~5分,占比2%~5% 易□中□难
说明对象及特征 2分~5分,占比2%~5% 易□中□难
说明顺序 2分~4分,占比2%~4% 易□中□难
说明文语言 2分~5分,占比2%~5% 易□中□难
拓展研究 2分~6分,占比2%~6% 易□中□难
精准预测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航天员也要被隔离?
①太空回来的,也要隔离14天?难道外太空也有新冠?
②其实原因也简单,第一,太空高辐射和失重环境下,宇航员容易出现骨流失,肌肉萎缩等情况,需要恢复以及观察。长时间的太空生活还会导致航天员们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即便一个非常普通的病毒,都可能会导致他们生病,或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为了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回到地球后,需要隔离一段时间。观测后发现身体没有问题,同时重新适应了地球重力环境后,就可以解除隔离了。
③第二个原因是:出于对人类安全的考虑。航天员们执行太空任务后,可能将太空中的细菌和病毒带回地球,如果这些太空细菌和病毒接触到人类,也可能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
④因此,参照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对宇航员进行三级隔离制度的管理。然后逐步过渡到二级以及一级隔离制度,直至解除隔离。
⑤其实,航天员不仅仅在返回地球之后需要被隔离。在发射的两个月前,航天员就进入了隔离状态,不能随便外出,一周只能回家一次,但也要对家中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家中所有的食品用品,都由航天中心专门提供。
1.航天员从太空回来要被隔离,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可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用上“可能”一词,在表达上体现了说明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关于航天员隔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回来的,也要隔离14天,这是没必要的一项措施。
B.在发射的两个月前,航天员就进入了隔离状态,不能随便外出,也不能回家。
C.航天员如果不隔离会导致新型传染病的发生。
D.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对他们实施的是三级隔离制度的管理。
二、阅读《好奇》,回答下面问题。
①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④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本文的主要观点,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
B.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C.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
D.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
2.[多选题]选文用了典型事例阐述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瓦特发明蒸汽机
B.袁隆平发现物候学的知识
C.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竺可桢研制出杂交水稻
3.从下列成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把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①视而不见②司空见惯③充耳不闻④麻木不仁
4.联系上下文,第③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他们”指的是哪些人?“他们”是怎么做的?
5.“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中“几乎”这个词语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6.阅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三、课外阅读。
到火星上去种草
①进入21世纪,人类的目光开始离开地球,投向太空。各大国际空间机构都计划在火星上种植农作物。科学家们已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3400个种植提案。
②到火星上去种草,这话激动人心,也令人生疑。某国科学家计划在未来60年要实现火星种草的伟大梦想。
③该国宇航局发射一个探测器直飞火星,其使命之一就是在那遥远的、贫瘠的地方种植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
④当然,在火星上种草是由机器人代劳的,这个机器人将随同着陆器降落火星,对火星土壤状况进行数据采样,传给地面科学家分析,然后科学家们控制机器人通过施肥、浇水对火星土壤进行改良,营造出拟南芥能够生存的环境。拟南芥的种子,并非直接插入火星土壤,而是首先在着陆器中的微型温室里萌芽,待长成幼苗后再移栽到火星的泥土中。
⑤拟南芥之所以被选为挺进火星的先锋,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点。他不但个头矮,最高不过20厘米,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月内即可发芽抽叶。更重要的是这种杂草状的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整破译。
⑥这种拟南芥非寻常种类,而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能够发出绿莹莹的光,报告自己在火星上是否生了病,是否遭遇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科学家根据转基因拟南芥发回的种种报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得它们在火星上更好地生长。
⑦花这么大的气力到火星上去种草,主要是为了实践科学家们提出的“生态合成”理念。具体来说,是想验证能否通过植物来吸纳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生命演进所需要的氧气。
⑧在那昼夜温差悬殊、湿度只有0.03%的火星上,草能种得活吗?科学家们十分乐观,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对此毫不怀疑。我们将证明,地球上进化出的生物,也有能力在那遥远的世界里生存。”一旦转基因拟南芥在火星上扎下根,寂寞宇宙中的这片草,无疑将成为吸引人类登临火星的一种无声的号召。
1.读句子,填空
“到火星上去种草,这话激动人心,也令人生疑。”句中的“这话”指的是_________。这种“草”的名字叫_________。说“这话激动人心”是因为如果试验成功,人类通过这些植物吸纳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_________,使人类登临火星成为可能。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把拟南芥比作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具备率先在火星上生存的优点。
3.从短文中我们知道拟南芥有四个独特的优点,请你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句子中的“主要”能删去吗?为什么?
5.展开想象,假如转基因拟南芥真的在火星上存活,火星会发生什么变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跨越半个地球的“太空授课”
①同学们,你们一定记得这样的场面:2021年12月9日和2022年3月23日,两次在“天宫”之上,神舟十三号三名“太空老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青少年,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和物理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
②在这两场分别长达四十余分钟的“太空授课”过程中,中国空间站绕行了地球近半圈,期间,三名“太空老师”的授课内容始终都能清晰、流畅地传回地面。这背后展现了中国航天强大的测控技术能力,这其中,中国的天基中继系统——“天链”卫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③“天链”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太空数据的“中转站”,它可以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与测定轨服务,相当于把地面测控数传站升高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既提高了数据回传的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天链”卫星可以在天地之间搭建高速的信息通道——天路,以保证天地顺利通话。一颗“天链”卫星能观测到中、低轨道航天器的一半轨道,两颗“天链”卫星能覆盖大部分轨道,三颗“天链”卫星组网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2021年11月7日,中国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翟志刚所创造的“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经典一瞬,就是通过“天链一号”01星实时传回地面的。
④此次“太空授课”,新一代的中国“天链”则展现了更强大的功能。新一代“天链”卫星增加了新的成员——“天链一号”04星和“天链二号”01星。新成员的加入使得“天链”传输的速率大大提升,从而带来的是更加清晰的话音和更为流畅的画面。
⑤除了在“太空授课”这样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中大放异彩,“天链”卫星每时每刻都在助益于中国航天员的日常太空生活和工作。中国空间站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双向的图像话音服务和网络服务,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就可以和地面的工作人员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并能够在空间站中上网,实时收看电视。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天宫”之外,天链卫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具备大速率传输能力的“天链”,在管好用好,保护好中国太空资产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根据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三名“太空老师”在月球上以天地互动的方式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
(2)“天链”卫星保证了“太空老师”授课内容始终都能清晰、流畅地传回地面。()
(3)宇航员翟志刚“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经典一瞬,是通过“天链一号”04星实时传回地面的。()
(4)“天链一号”02星和“天链二号”01星是新一代“天链”卫星增加的新的成员。()
2.从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余”“近”的运用,可以体会出_________。
3.用“_____”在第③自然段中画出“什么是‘天链’卫星”内容的语句。
4.文章第⑤自然段具体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说明“天链”卫星的重要作用。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近视防治刻不容缓
病中,近视占第一位。近年来,近视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儿童中近视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近视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最常见眼病。近视不仅仅是视力差,还可能引起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失明。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三十多万人。因此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
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用眼过度和用眼习惯不良。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每天学习时间长、睡眠时间短、课外活动时间少、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尤其在寒暑假期间,由于父母的管束少,有些孩子毫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电脑,使得寒暑假成为近视的高发时期。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用眼过近,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边走边读,在阳光直射或者昏暗的光线下阅读,躺在床上阅读等,这些都会诱发近视。
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在生活中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坐车或行走的时候不要看书,不要躺着看书。读书一小时要远眺十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部肌肉,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视神经萎缩,达到解除眼疲劳的目的。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控制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避免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少吃甜食,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如蛋、奶、鱼、肉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如果患了近视,应定期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数加深。
1.怎样预防近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量少吃甜食
B.保证充足的睡眠
C.少吃含蛋白质的食品
D.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
2.“信息的85%左右是通过眼睛获得的”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3.“青少年患近视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中“大多数”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六、课外阅读。
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
①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②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妙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本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攫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葡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这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③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众所周知,水是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谓是节约的典型了。
④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了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漩涡,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1.“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这句话应放在第_____段和第_____段之间。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心秆子的草本植物在风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
(2)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
(3)将汽车设计成雨滴型,这样需要的材料最少而空间最大。()
3.“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一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4.文章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七、阅读。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是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呆不住,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蜘蛛则是在午夜以后开始织网,到清晨四点停止工作。看来它们的体内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七十次,呼吸二十次。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作精神,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降低学习效率,而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因此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壮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1.选择正确答案,写在括号里。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复习时可以熬夜到很晚,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B.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头鹰开始觅食。这是动物体内存在“生物钟”的表现。
C.不按时吃饭,人体的“生物钟”会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D.科学家认为,“生物钟”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结果。
(2)以下不属于“生物钟”的是()。
A.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
B.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呆不住,猫头鹰也开始觅食。
C.小小蜘蛛则是在午夜以后开始织网,到清晨四点停止工作。
D.陈老师早上十点开会,所以他九点半起床。
(3)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B.小红说喜欢吃水果,所以她只要有空就吃。
C.陈阿姨经常要加班,所以有时很晚才吃饭,她还说没关系的。
D.邻居姐姐一天只吃一顿饭,说是减肥的好方法。
(4)下面对“生物钟”说法错误的是()。
A.大家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B.“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C.“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科学家已经揭开了谜。
D.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答案是肯定的。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体温在清晨最高,黄昏最低。
B.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是受人的意识支配。
C.当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反而很难入睡。
D.如果经常很晚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
2.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小英爸爸说:“我的身体非常好,可以不按时吃饭。”
小英爸爸的看法是_____(对错)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期末考试快到了,小英复习很刻苦,每天都要到夜里十一二点,请你结合短文内容给她提出两条建议。
建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中国制造》一文,完成练习。
中华文明与“五谷”密不可分。“五谷”的概念在历史中不断变迁,通常指_____、_____、稷、_____、_____,分别对应现代的水稻、黄米、小米、麦子、大豆。大豆是何方神圣?又是凭借怎样的本领占据“五谷”之一席的呢?
大豆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至少有4500年的种植历史。3000 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它的身影:“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众多的考古证据也证实了“大豆生中国”的观点。
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大约在6世纪,大豆传入日本。18世纪,欧洲和北美殖民地开始种植大豆。如今,美洲已经成为全球大豆最主要的产地。随大豆一起传播的还有豆腐的制作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20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招纳炼丹士用汞炼丹,以求长生不老。某日,炼丹士将黄豆磨浆,置于炉火上煮熟,加入盐卤以试验炼丹,结果阴差阳错造出了豆腐。如果没有先人们开创的“豆腐之法”,大豆还只是最初的黄色圆豆,变不成豆浆、豆腐、豆花儿、豆腐脑儿……在泰国、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汇称呼豆腐。
大豆在地球村村民的餐桌上“盘踞”已久,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与蛋白质含量相当的肉类相比,价格要低廉得多,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豆浆享有“植物牛奶”的美称,中国人最经典的早餐搭配当数豆浆油条。大豆不仅是粮食,还是一种油料作物,大豆油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豆品种资源,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逆转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1995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00万吨,2020 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0000万吨,较2019年进口增加1182万吨,刷新2017年进口9553万吨的纪录,25 年时间增加了将近100倍。这是一组值得国人反思的数据,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超过4500年,却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角色反转”,这背后折射出了深刻的问题。
曾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薪火不断的国度,经由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的不仅有大豆种子,还有相关的技术与文化。国家繁荣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大豆生中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大豆能借助新兴的科技在中华大地上重放异彩!
1.短文中加点的字“曾”的第五笔是_____;“驱”的第五笔是_____。
2.五谷指的是:_____、_____、稷、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大豆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考古证实,大豆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
B.豆腐制作方法随大豆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
C.“tofu”是专门为“大豆”而造的英语单词。
D.我国需要借助新兴科技让大豆产业重放异彩。
4.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目前大豆供给情况如何?()
A.自给自足 B.大量出口 C.大量进口 D.各占一半
5.第3自然段介绍了2000多年前炼丹士造出豆腐的事例,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A.强调豆制食品丰富多样。
B.说明豆腐是有意发明的。
C.介绍豆腐是当时的主要食物。
D.说明豆腐的制作方法源于中国。
6.大豆为什么能占据“五谷”之一席?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答出三点即可)
九、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习题。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2020年11月10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坐底科考。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高、温度低、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科学考察难度大,被称为“挑战者深渊”。那么,在深达万米海底的巨大水压下,“奋斗者”号是如何保证“滴水不漏”,保证舱内相机正常工作的呢?
“奋斗者”号的钛合金舱球壳直径长达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舱球壳,采用整体冲压加电子束焊接的技术自主制造,标志着我国钛合金材料技术和焊接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即使做到这一点,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因为研究人员在对耐压仓进行研究测试时,发现舱内玻璃窗要顶不住了。当压力罐内压力达到100兆帕时,耐压仓前的玻璃窗会突然破裂,这种高硼硅玻璃的的硬度根本无法承受万米水压。
经过反复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宝石蓝玻璃是人工制造的蓝宝石,纯度极高,无色透明,耐压性也非常强,是潜水器玻璃窗的最佳选择。适合万米深海探测的蓝宝石玻璃窗诞生了。
可是,在漆黑一片的海底。“奋斗者”号如何做到精准定位的呢?首先,“奋斗者”号会利用水声通信技术,在深海之下通过向水面发送声波来向母船“喊话”收发信息,指导智能相机进行拍照、录像。其次,一套“惯性导航装置”可以实时研判“奋斗者”号的行动轨迹,让它能清楚的感应自身的位置、速度、姿态和方向,即便只有一枚硬币厚度的偏移,也可以被检测到。
锦上添花的是,“奋斗者”号还携带了一套灯光系统。通常在水下200米以下,太阳光的照度不足水面照度的0.01%,1000米以下的深海更是一片漆黑,想要看清海底的种种情况必须打光。这套灯光系统的每一台照明灯都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的水下照明需求。
解决了玻璃窗和灯光系统,“奋斗者”号舱内的相机便能自如地拍下海洋最深处的情景,甚至通过无线电系统实现了实况直播——原来海底并非一片平坦,而是有火山、河流,甚至瀑布的。海底还有花园、喷泉,也能下起“海雪”,自然景观比陆地毫不逊色。
“奋斗者”号正载着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于黑暗的深海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前程。
1.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马里亚纳海沟水压低、温度高、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科学考察难度大。
B.蓝宝石玻璃是人工制造的蓝宝石,纯度极高,无色透明,耐压性非常强。
C.“奋斗者”号携带的灯光系统中,有的照明灯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
D.海底有瀑布、花园、喷泉,也能下起“海雪”,但自然景观比陆地逊色。
2.第六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目的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如果想了解“奋斗者”号怎样精准定位,应重点阅读第_____自然段。阅读这一自然段,通过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知道“奋斗者”号精准定位是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奋斗者”号于黑暗的深海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前程。请你联系全文并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的光明前程会是什么样的?
十、阅读与理解。
环保“新兵”——玉米
塑料曾被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耗费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污染了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玉米。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它能做瓶子、盒子等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英国的一家公司刚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除此外,“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手机,居然也可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没多久,花花草草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你说妙不妙啊?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使用量已超过15亿部,报废的更多,“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一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目前,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谁会想到玉米竟然还能穿在脚上呢!
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更放心。
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盒子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1.第1自然段中“杰出”一词加引号,作用是表示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传统塑料的缺点和“玉米塑料”的优点,填写表格。
传统塑料的缺点 “玉米塑料”的优点
3.下列表述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结构上来说,第4自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一条不错的“后路”,这里的“后路”指“玉米手机”为手机报废后如何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C.如果本文先谈“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再介绍“玉米塑料”的由来,这样会更加合理。
D.目前,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降解。”这句话中的“几乎”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可以删除。
4.短文的第5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本文介绍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主要表现在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6.“玉米塑料”除了短文中介绍的内容,还会运用在生活中的哪个领域?请你发挥想象,列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真题在线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与我们渐行渐远,就出现了“舌尖上的浪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换句话说,学生的盆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
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入一年的口粮。
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归于厨房和餐桌。
——作者:段梅红(选用时有删动)
1.联系全文,说说“舌尖上的浪费”表现在哪些方面。
2.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读了短文的感受。
二、阅读下面两篇材料,按要求作答。
深层海水的利用
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
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
1.下面关于“深层海水”,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
B.深层海水里的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
C.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洁净少菌。
D.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水深5000米以下,距陆地200米以外的地方。
2.与第③自然段加点词“丰富”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不属于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的是()。
A.发展海洋渔业
B.开发“绿色药品”
C.为发展农业提供肥料
D.开发美食和开发新一代化妆品
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
B.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C.人工制造的“涌升海面”已经使深层海水得到了充分利用。
D.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
三、阅读说明类文本。
筷子小传
施芳
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韩非子 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说商纣王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纣王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了。河南安阳殷墟1005 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挾(jiá)”,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在古代,筷子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比起其它旅游纪念品,筷子既经济实惠,又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古时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筷子使用过程中的礼仪禁忌:仙人指路、颠倒乾坤、翻江倒海、焚香礼拜……
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
小小的筷子,夹起的是民族自豪,关联着社会的文明健康。
(选自《人民日报》2020.5.9有删减)
1.下列不是筷子别称的一项是()。
A.箕 B.挾 C.箸 D.筷
2.使用筷子的礼仪禁忌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人指路——筷子指向人 B.颠倒乾坤——筷子交叉放
C.翻江倒海——筷子乱翻菜 D.焚香礼拜——筷子竖碗中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4.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将下列图表填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讲究→_________→花样繁多
5.“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这句话中的“至少”能否删去,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李丽的弟弟总爱使用汤匙吃饭,不愿意使用筷子,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帮李丽劝说弟弟,让他喜欢上使用筷子。(至少写出两点)
四、阅读。
读月亮
①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月球与地球的距离38万多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②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同步自转”。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③月球是第一个人类曾经登陆过的地外星球。前苏联的月球计划在1959年射了第一艘登月的无人太空船“月球2号”成功降落月球,这是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登陆月球;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这是人类唯一实现的载人登月任务。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5日,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2月15日,月球再添5个“中国地名”。
——材料来自网络资料重组
注释:①[木卫一]即伊奥,是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颗卫星,它的直径3,642公里,是太阳系第四大卫星,表面环境极其恶劣,众多超级火山活动和超强地震频繁发生,地表形态塑造周期较短。它的名字来自众神之王宙斯的恋人之一:艾奥,是赫拉的女祭司。
1.这几段文字,为了让人认识月球,用了不少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中两种说明方法。
2.短文共写了人类三次登月行动,按照示例请将其他两次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
时间 国家 航天器 独特之处
1959年 前苏联 月球2号 人类首次登录月球
3.写月亮。
(1)说起月亮,人类与它关系十分密切,古代诗人对它更是情有独钟,看到天上十五的月亮,我会想起王建的《十五夜望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积累了写月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是这圆圆的十五的月亮,还是这明朗的月夜……根据不同心情,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写几句话,描写此时月夜的景色。
Ⅰ.思念亲人 Ⅱ.家人欢聚
4.探月亮。
人类探索月球的脚步从未停止,假如有一天你能登陆月球,你最想看的或者最想做的是什么?大胆设想,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话,100字以内。
五、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鱼类的眼睛
①人们经常说吃了鱼眼视力会变好,因为鱼的视力好,其实不然。鱼眼内的晶状体为圆球形,不同于人眼像凸透镜一样的晶状体。这种晶状体的弧度是不能改变的,从而限制了鱼眼的视线,使其仅能看到一、两米远的事物,所以鱼是近视眼。
②由于长期在水里生活,大多数鱼为色盲或色弱,会将红色视为褐色,只对白色稍微敏感。钓鱼时,鱼线上的浮漂做成白色就是为了吸引鱼的注意,让它去接近诱饵。
③鱼虽然是近视眼,但它的眼睛有着独特的功能。鱼对折射后的光线非常敏感,这也是它在水生环境中长期进化的结果。老练的垂钓者常常会或蹲或坐在岸边,仔细观察水面变化,等待鱼儿上钩。如果垂钓者站立在岸边,人影就会折射入水,将鱼吓跑。水中的鱼虽然看不到岸上的垂钓者,但可以借助水面的折射看清岸上的景物。当垂钓者或蹲或坐在岸上时,人的投射与水面之间的角度变小,可以起到较好的隐蔽作用。鱼的眼睛还有一个强项,它的视野比人眼的视野更加宽广。经科学家测定,一般的淡水鱼眼睛垂直面的视野为150度,而人眼则不超过134度。在水平面,鱼的视野可达到160度~170度,人的视野远不及此。因此,鱼即使不转身也能观察到附近的物体。
④鱼的眼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这与它们日常所接触光线的强弱有关。一般说来,在浅层水域生活的鱼大多有一双正常的眼睛;在水深500米左右的水域,由于光线很弱,长有大眼睛才能看到东西,所以在此水域生活的鱼类眼睛较大。例如,南海中有一种叫作大眼鲷(diǎo)的鱼,它的眼睛相对其整个身体来说特别大,几乎占到了其头部的1/2。和它们相比,但生活在2000米以下水域的鱼类,由于那里几乎没有光线,漆黑一片,所以眼睛已不起多大作用,大都退化,或变得很小,或干脆消失。例如,古巴有一种盲鱼,它的眼睛在出生后两个月逐步退化,因此成年的古巴盲鱼基本上可以说是瞎子。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2.短文介绍鱼眼与光线强弱的关系,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①举例子②打比方③列数字④作比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A.形象地说明了鱼不转身,也能观察到周围的事物
B.准确具体地写出了鱼的视野比人的视野宽广
C.突出鱼在水平面的视野宽广
D.生动地写出了鱼的视野特点
4.下列说法中,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鱼眼内的晶状体为圆球形,与人的眼睛一样
B.大眼鲷的眼睛几乎占到了其头部的1/2
C.鱼只能看到一,两米远的事物,是近视眼
D.生活在2000米以下水域的鱼类,眼睛视力几乎为零
5.读了这篇短文,你会对初学钓鱼的人提出什么建议?并说明理由。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如果你去金星上度假
①去金星上度假,并不像降落到木星上一样肯定会死,但是这仍然跟去野餐很不同。从外太空降落到金星的大气层里,这个过程应该是比较愉快的。金星的重力跟地球差不多,所以你不会降落得太快——就像重新回到地球一样。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让你进入NASA的太空飞船,然后你会平安到达这个星球上方47000多米处。然而,一旦你到达金星上方47000多米处,你的麻烦就开始了。
②首先,你得小心雨云,因为金星上的云下的不是普通的雨,而是硫酸雨。这种雨会腐蚀你的太空飞船的金属外壳(如果你没有乘坐太空飞船的话,它会腐蚀你的皮肤,烧出洞来)。你的太空飞船的窗户必须是钻石做的,因为钻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热和硫酸。NASA的金星着陆器使用了205克拉的工业钻石,作为摄像机的镜头。
③这种雨云之所以危险的第二个原因是闪电。科学家已经证实了金星上存在闪电,但是他们仍然不能确定它是云层内的闪电,还是会打到金星上的闪电。无论情况是哪一种,如果你坐在你的太空飞船里,飞船会导电并像一辆汽车那样保护你。如果你在飞船外面,而你又被硫酸雨引起的闪电击中的话,情况会很糟糕。
④一旦你降落到云层之下,你需要降落伞来帮助减速。不幸的是,金星有温室效应,这个问题很严重。它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96%,这意味着金星上的温度高得惊人。这个星球的温度,在白天有400多摄氏度,它擅长储存热能,以至于到了午夜时分,温度还是高得足以熔化铅。想想全球变暖到达极限时的状态吧。
⑤标准的聚酯材料或者尼龙做的降落伞在132摄氏度左右时会熔化掉。所以,我们建议你使用涤纶做的降落伞,涤纶也是金星着陆器所使用的材料,到260摄氏度左右时才开始熔化,可以撑得久一些,足够让你存活下来。
⑥当俄罗斯人向金星发射着陆器时,他们使用了会熔化的降落伞、膨胀起来的气球,并且采取了迫降的着陆方式,这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着陆成功了。着陆器传回了数据,52分钟后才被熔化掉。
⑦所以若是有好运气加上工程技术(还有一套质量好得惊人的温度调节装备),你可能能够站到金星上去瞧瞧。但你可能会失望。因为这个星球永远覆盖着一层厚厚的云,以至于金星在中午时分看上去就像黄昏一样。金星的重力约是地球的90%,所以你的身体很容易适应,但是大气压比地球要大90多倍,所以奔跑会以慢动作进行,就像《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一样。
⑧站在金星表面,你承受的压力相当于处于水下900多米的地方。你的身体主要由水构成,因此是无法压缩的,但是你的面部、耳朵、脖子、肚子会因为巨大的气压受到损坏。你的肺部也会崩溃,不过你在金星上也用不到它,即使你想出办法让它膨胀起来,因为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太高了,你只需要呼吸一口,你的身体就会因为缺氧而想尖叫。
⑨在金星上处处是危险:火化程度的热,足以让人粉碎的巨大压力,还有无法呼吸的空气。然而,如果你在金星上不慎从悬崖跌落,无论它有多高,你都不会摔死,因为高密度的空气让你掉下去的速度非常慢。
⑩总的来说,金星是个很糟糕的度假地点,如果你实在想去,就寄希望于科技的进步吧。
(选文有删改)
1.金星的什么与地球差不多?()
A.雨云闪电 B.地表温度 C.重力大小 D.大气压
2.在金星降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文中没有明确提到的是哪一项?()
A.雨云 B.闪电 C.温室效应 D.大气压
3.金星着陆器的降落伞使用的是什么材质?为什么?()
A.尼龙,因为用它做的降落伞可以撑得久一些,很安全。
B.标准的聚酯材料,因为它在132摄氏度左右时才会熔化掉。
C.涤纶,因为它在温度达到260摄氏度左右时才开始熔化,可以撑得久一些。
D.涤纶,因为它在温度达到260摄氏度左右时才开始熔化,52分钟才熔化掉。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多选)
A.列数字 B.分类别 C.作比较 D.打比方
5.“着陆器传回了数据,52分钟后才被熔化掉”中的“才”说明了什么?()
A.金星的温度到夜晚还是高得足以熔化铅,整个金星变暖已经达到极限。
B.金星的高温先熔化了降落伞,然后熔化膨胀起来的气球,花了52分钟。
C.着陆器传回了数据已经没有用了,52分钟才被熔化,时间太久了。
D.金星的温度高,许多东西都会被快速熔化,坚持52分钟已经很不容易。
七、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种子作为“农业芯片”。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选种、育种是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重要一环,航天育种是方法之一。我国自1987年首次开展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返回式卫星空间搭载,至今已有35年。近几年,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这项工程也正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
②2022年4月26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北京完成开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
③“依托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此次,我们搭载了紫花苜蓿、燕麦、中间偃麦草、红三叶等牧草种子21份,共计158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国队首席专家杨红善介绍说。
④当然此次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种子“乘客”不仅仅有紫花苜蓿、燕麦,还有水稻、食用菌、生菜等各类植物种子。
⑤各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提供“当家好种”。每家单位搭载的种子和目的不尽相同,有些侧重于基础研究,有些则更侧重于品种培育。
⑥在选定所搭载种子品类后,工作人员会根据育种目标确定要搭载的品种或新品系,对每一颗种子都精挑细选,使每一粒种子饱满,不能有损伤,以提高从太空返回地球之后种子的发芽率。换言之,这些种子是经过层层筛选而确定下来的,是名副其实的“天选之种”。
⑦选育试验需要一定的时间,从种子搭载返回到地面种植,再到培育出新品种,不同植物的育种年限不一样。按照育种程序,培育出一个紫花苜蓿新品种需要十多年时间。燕麦是一年生植物,时间会减少2~3年。
⑧航天育种具有其他手段无法获得的三个独特优势:提供原创、安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种材料和种质基因源,获得罕见的具有突破性的优异新种质,可较快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⑨在杨红善看来,航天育种有“三宝”,即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可以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化。
⑩多年来,航天育种在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培育的农作物、蔬菜、林草、花卉等植物新品种,累计种植推广面积超过240万公顷,据估算,航天育种创造直接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元。
比如,紫花苜蓿有高蛋白、高产、抗逆等特点,对我国畜牧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苜蓿生产也是我国农业产业的短板。目前,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首蓿干草130万吨~150万吨。与航天工程合作搭载苜蓿种子,对加快我国首蓿育种进程大有益处。目前,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正和育种家一起,共同努力筛选出生产需要的优异材料,服务种业“芯片”质量的提升。
通过航天育种,杨红善团队已经先后培育出“中天1号、2号紫花苜蓿”和“中天3号杂花苜蓿”三个国审新品种。
迄今为止,航天育种已培育出省级以上审定的优异种质新品种200多个,先后创制了一批水稻优质三系及矮秆等优质种质。
1.短文主要介绍了航天育种的选种目的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段放在哪两个段之间最合适,请填序号()。
[文段]对航天育种而言,搭载航天器“上天”只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更重要的是结束太空之旅后返回地面的选育试验。
A.第⑤和第⑥段之间 B.第⑥和第⑦段之间 C.第⑦和第⑧段之间
3.对短文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航天育种在我国商牧产业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
B.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航天育种在我国畜牧产业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
C.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紫花苜蓿对我国畜牧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4.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此次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种子“乘客”有紫花苜蓿、燕麦、水稻、食用菌和生菜的种子。()
②工作人员对每一粒搭载飞船的种子都精挑细选,每一粒种子都饱满,没有损伤,因此从太空返回地球之后都可以正常发芽。()
③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共同作用可以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化。()
④多年来,航天育种培育了农作物、蔬菜、林草、花卉等植物新品种,累计种植推广面积超过240万公顷,在中国粮食安全领域上作出重要贡献。()
5.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八、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1)很多交通工具都有车轮,汽车的车轮主要由轮毂(gǔ)和轮胎组成,轮毂是汽车的“脚”,轮胎是汽车的“鞋”。我们认真观察轮胎就会发现轮胎非常结实,并且上面还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那这些花纹是干什么用的呢?未来智能化的轮胎又是怎样的呢?
(2)古代人们出行会依靠马车,它的车轮都是木制或铁制的车轮,那时候的车轮还不能被称为轮胎,坚硬的木头和铁制轮胎没有任何减震功能。后来人们开始不断改进车轮,从最初的实心轮胎到有内胎的充气轮胎,再后来出现了真空胎。为了进一步提高轮胎的耐磨性和缓冲能力,还出现了子午线轮胎。它是由帘布层、带束层、胎冠、胎肩和胎圈组成。在它的外层,分布着由钢丝编成的钢带帘布,当汽车行驶在崎岖路面时,它们可以有效降低轮胎被异物刺破的概率。
(3)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车胎,最外层都是带有花纹的橡胶层。橡胶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耐冲击性能,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胎体,防止其早期磨损和损伤,而轮胎上面的花纹能够实现排水和排污,以保证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行驶时,轮胎与路面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同时,也正是依靠轮胎花纹与地面的摩擦力才使汽车能灵活前进和转弯。而且,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有轮胎花纹并不都是一样的。每款车的轮胎的花纹都是根据车型定位设计的,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比如,轮胎花纹具有明显方向性的单导向花纹,就像一个“V”字形。其特点是不易侧滑,噪声小,但制动性能一般,用于普通轿车。而条形花纹轮胎的花纹则呈条状,其特点是排水性能较佳,用于中高级别轿车。再如,非对称花纹轮胎的花纹左右不对称,对高速过弯时的操控性能极为有利,适用于运动车型。
(4)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是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而车胎的智能化必然也在其中。比如,能够通过安装在轮胎内部的传感器或汽车本身的其他传感器进行轮胎压力、温度、摩擦、振动等状态的测量或估计;或者根据测量或估计获得的轮胎状态信息,能够对轮胎的安全状态和汽车的安全性能作出智能判断,对轮胎的异常状态进行预警与主动控制。另外,智能轮胎还可以为汽车主动控制系统、汽车辅助及智能驾驶系统等提供必要的轮胎状态信息,提高汽车控制系统的智能性,从而改善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1.从文中可读出轮胎是由车轮发展起来,按其发展的先后顺序分别出现了哪些轮胎?
(实心轮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短文信息进行选择。
(1)子午线轮胎最内层是()。
A.帘布层 B.带束层 C.胎圈 D.胎冠
(2)第(3)自然段中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
(3)小作者介绍的未来智能化轮胎可以改善汽车的哪些性能。()
A.安全性 B.环保性 C.舒适性 D.系统性
3.判断下面的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从古到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有轮胎。()
(2)从古到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有轮子,但未必都有轮胎。()
4.请用一句话概括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这是一位中学生的习作,请你帮作者把第(2)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一下修改,写在下面横线上,让句子更规范,与后面的句子衔接的更自然。
九、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玻璃透光的奥秘
①玻璃为何如此神奇,竟然是透明的?光为何能穿透玻璃,其他物质为何无法让光穿过?玻璃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和沙子一模一样,为什么沙子不透明,玻璃却能透光?
②玻璃是由硅(guī)原子和氧(yǎng)原子组成的。原子中央为原子核,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周围是数量不一的电子。比起原子的尺寸,原子核和电子都微不足道。假设原子是一座体育场,原子核就是场中央的一颗豆子,电子就是周围看台上的沙粒。因此,原子内部(应该说所有物质内部)几乎都是空的。换句话说,原子应该有许多空隙能让光穿透,不会撞到电子或原子核,而事实也是如此。因此,真正的问题其实不是“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而是“为何不是所有物质都是透明的?”
③让我们继续使用体育场的比喻。在原子体育场内,电子只能占据看台上的某些位子,而每个电子只能待在制定好的某一排。电子若想升级到更好的位子,就得多付钱,而所谓的钱就是能量。光穿透原子时会带来大量的能量,只要能量够,电子就会用它升级到更好的位子,也就是电子会把光给吸收,使光无法穿透物质。
④不过,事情还另有蹊(qī)跷(qiāo)。光的能量必须恰到好处,才能让电子可以从现在的位子跳到其他空位上。如果能量太少,而要到前一排所需的能量太高,电子就无法升级,光也就不会被吸收。电子必须取得恰到好处的能量,才能在不同排的位子之间移动,这是电子世界的基本法则,称为量子力学。排与排之间的落差是特定的能量值,称为量子化。
⑤玻璃里的量子排列方式与众不同,使得移动到空位的能量高于可见光,因此可见光无法让电子升级座位,于是能直接穿过原子。这就是玻璃透明的原因。然而,光里面的一小部分高能光——如紫外线之类的就能让电子升级,因此无法穿透玻璃。这就是为什么玻璃能防晒,因为紫外线根本无法穿透玻璃碰到我们。而木头和石块之类的不透明材质,拥有大量的便宜座位,因此可见光和紫外线都很容易被吸收。
⑥近视的人戴了由玻璃镜片做的眼镜为什么能看清东西?原来,就算光没被玻璃吸收,穿过原子时还是会受到影响而减慢速度,直到穿出玻璃的另一面后才会回复原速。若光以斜角进入玻璃,光里面的各组成元素进入玻璃后前进速度会产生差异,这个速度差会让光折屈,也就是折射。光学镜片就是依据折射原理制作的。镜面弧曲会让不同角度的入射光以不同角度折射,只要控制镜面曲度就能放大影像,让人类得以制作显微镜和望远镜,也让戴眼睛的人能看清楚东西。
——选自北京联合出版社《迷人的材料》,有删改
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知道了什么知识?请至少写出两点。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多几点。
2.请运用你掌握的阅读技能和方法,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带点部分的意思。
(1)电子就会用它升级到更好的位子
“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拥有大量的便宜座位
这个词指__________________。
(3)事情还另有蹊跷
这个词指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告诉读者“玻璃透光的奥秘“,文中是怎样一步一步写清楚的?
4.读了《玻璃透光的奥秘》后,你一定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吧。选一个你好奇的问题写下来,并写出你好奇的原因。
十、信息类阅读。
颜色的妙用
①在闷热的夏季,当你穿上蓝颜色的服装时,是否会感到凉爽呢?而在冬季里,较之其他颜色,你大概更喜欢穿醒目的红色的冬装,似乎这样身体会更加暖和些。更奇的是,当看到黄颜色时,有的心脏病患者会立刻心率加快,而再看到紫颜色时,加快的心跳就会逐渐减缓,感到舒服多了。的确,颜色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能影响我们的日常情绪,还能反映出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不仅能使我们感到温暖和凉爽,还能使我们变得激动和冷静。
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座监狱的看守长,一直为犯人寻衅闹事而苦恼。有一次,看守们把一伙放荡不羁的犯人换到另一间新粉刷了浅绿色油漆的牢房里后,奇迹就发生了。这些原来暴跳如雷、大吵大闹的犯人,就好像服用了镇静剂似的渐渐稳定下来。看守长由此受到了启发,此后就常常把囚室换上新的颜色,犯人与看守时常发生的冲突事件,随之也大大减少。
③专家们发现,房间的四壁漆上蓝色和绿色,会使人感到轻松自在。置身于蓝色和绿色的环境里,还能减慢呼吸、降低血压。蓝色和绿色的服装比起暖色的服装,要更加使人清心怡情,因而就常常成为春秋两季服装的流行色。
④红、黄、橙这样的暖色,则给予人们另外一种影响。黄色是一种明亮耀眼的颜色,它会使人情绪高涨。红色能给人以力量,使人精神饱满,因此,体育运动员的服装和许多国家的国旗,往往取红颜色为底色,兼配以其他如黄色的图案。总之,暖色不只是使人感到温暖,还能使人加快呼吸和心率,使血压升高,从而变得激动,无形中起到了提高勇气、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
⑤不同的颜色是否会对人们的思维活动和理智也同样产生不同的影响呢?专家们经过各种研究和实验,肯定了这一点。实验中,各种颜色对学校里正在读书的孩子们的影响之大,完全超出了预料。专家们在天花板较低的房间,用各种颜色的油漆来粉刷四壁,发现较受欢迎的有浅蓝色、黄色、草绿色和橙色。不受欢迎的有白色、黑色和棕色。采用不同的颜色,有时学习效果会大相径庭。某些颜色甚至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智力商数达12分之多。而某些颜色如棕色,反倒会引起智商下降。
⑥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还发现了人们对某些颜色的偏好,可以反映出他的个性。经常外出的人喜欢暖色,好静的人偏重于喜欢淡色,艺术家们往往喜欢紫罗兰色。
⑦了解到有关颜色的作用,许多读者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颜色既然对我们的感觉、注意力、思维和个性等都能发生影响,那么会不会对我们的人体健康也产生消极和不利的影响呢?经专家的研究和实验,证明了在一般情况下,颜色对人体健康是没有什么不利影响的;相反,在治疗疾病上,它还能发挥特有的作用呢。
⑧如蓝色的光线对医治患有黄疸性肝炎的新生婴儿颇有裨益,这是英国的一位内科医生发现的。黄疸性肝炎能使人的肝脏器官失调,新生婴儿因抵抗力差,患有这种病往往会导致耳聋失聪,甚至死亡。这位内科医生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靠近窗户能够受到自然光线照射的患病婴儿,比离窗户较远受不到自然光线照射的患病婴儿,黄疸指数下降明显。而后又用各种颜色的人造光进行比较,最后发现蓝色光对协助医治此种病最为有效。
⑨今天,五彩缤纷的颜色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颜色不仅仅装扮了大自然,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它所蕴藏着的无穷妙用,就像永远发掘不完的矿藏,正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作者:王丽英,有删改)
1.运动员的服装颜色搭配,不适宜的是()。
A.黄和橙 B.红和橙 C.蓝和绿 D.红和黄
2.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
A.颜色能影响我们的日常情绪。 B.颜色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C.颜色能使我们变得激动和冷静。 D.颜色能反映出我们每个人的个性。
3.文中多处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好处是()。
A.简洁明了 B.突出强调 C.更有条理 D.更有说服力
4.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颜色的作用?
5.假如让你装饰房间,你会选择什么颜色?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精准预测
一、1.【答案】太空高辐射和失重环境下,宇航员容易出现骨流失,肌肉萎缩等情况,需要恢复以及观察出于对人类安全的考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句子“第一,太空高辐射和失重环境下,宇航员容易出现骨流失,肌肉萎缩等情况,需要恢复以及观察”与第②自然段句子“第二个原因是:出于对人类安全的考虑”可得出宇航员从太空回来被隔离的原因。
2.【答案】有概率,也许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体会说明文语言能力。结合文中第③自然段句子“可能将太空中的细菌和病毒带回地球”可知,句中的“可能”意思是有概率,也许。在句中用上“可能”,体现出了说明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特点。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有误。结合第②自然段句子“为了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回到地球后,需要隔离一段时间。”可知,太空回来的,也要隔离14天,这是必要的一项措施,不是“没有必要”。B.有误。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在发射的两个月前,航天员就进入了隔离状态,不能随便外出,一周只能回家一次,但也要对家中进行全面消毒”可知,发射的两个月前,航天员就进入了隔离状态,不能随便外出,但一周能回家一次,不是“也不能回家”。C.有误。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句子“第一,太空高辐射和失重环境下,宇航员容易出现骨流失,肌肉萎缩等情况,需要恢复以及观察”与第②自然段句子“第二个原因是:出于对人类安全的考虑”可知,航天员如果不隔离,就容易出现骨流失,肌肉萎缩等情况,也可能危害到人类安全。不是“航天员如果不隔离会导致新型传染病的发生”。D.正确。结合文中第④自然段句子“因此,参照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对宇航员进行三级隔离制度的管理”可知,宇航员返回地球后,对他们实施的是三级隔离制度的管理。
故选D。
二、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把握议论文中心观点的能力。通读全文结合文章题目《好奇》,把握文章结尾段“ 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 ”可知,本文是围绕“请保持一颗好奇心”来展开论述的。
2.【答案】BD
【解析】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从“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以及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早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中可以看出B、D项与文章内容不符。故选B、D。根据题目可知让选出选项中对原文事实论据总结不正确的一项,通读全文可知,袁隆平是对稻田里的“毛毛草”产生好奇,受到启发后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而物候学知识是竺可桢先生对平常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后发现的。
3.【答案】②④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了词语理解与运用能力。需要把握词语原意,并结合语境分析。视而不见:虽然看到,但因心不在焉,好像没有看到一样。形容漠视,不关心。司空见惯::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充耳不闻:堵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意见。麻木不仁: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4.【答案】第③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他们”指的是有好奇心的人;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词语指代义的理解能力。从“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可知,第③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他们”指的是有好奇心的人。从“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可知,“他们”是这样做的: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
5.【答案】不能。几乎:表示差不多,接近。如果删去,意思就变了,就由大概变为绝对了。用上“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议论文语言特点把握的能力。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几乎:表示差不多,接近。用上“几乎”,本句的意思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差不多是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用上“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删去。
6.【答案】我不知道蜜蜂是怎么交流的,就去蜂场观察了蜜蜂,还看了好多关于蜜蜂的书籍。现在我知道它们是通过“跳舞”来和同伴交流的,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意义。因为对蜜蜂的交流产生了兴趣,现在我对好多大自然里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懂了好多大自然的奥秘。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主旨把握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既要联系短文内容,不能脱离主旨,又要有自己平常在生活中积累到的经验来谈一谈自己对“好奇”的看法。畅所欲言,不脱离主旨即可。
三、1.【答案】到火星上去种草拟南芥氧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结合“到火星上去种草,这话激动人心,也令人生疑。”句子可知,“这话”指的是到火星上去种草,结合“种植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可知“这种‘草’”的名字叫拟南芥。结合“是想验证能否通过植物来吸纳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生命演进所需要的氧气”可知,说“这话激动人心”是因为如果试验成功,人类就可以在火星上制造出氧气,从而使人类登临火星成为可能。
2.【答案】打比方先锋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说明方法的赏析。结合句子“拟南芥之所以被选为挺进火星的先锋,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点”可知,这句话把“拟南介”比作了“先锋”,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具备率先在火星上生存的优点。
3.【答案】个头矮生长周期短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整破译具有“报告基因”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他不但个头矮,最高不过20厘米,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月内即可发芽抽叶。更重要的是这种杂草状的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整破译。”“这种拟南芥非寻常种类,而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可概括出拟南介的四个独特的优点。
4.【答案】不能删去。“主要”是指在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但不是全部的,删去了与原文意思不符合,体现不出说明文使用语言的准确与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结合句子“花这么大的气力到火星上去种草,主要是为了实践科学家们提出的‘生态合成’理念”可知,“主要”的意思是:指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而不是全部的,去了与原文意思不符,答题之前要表明观点,结束时不能忘记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5.【答案】火星上有足够的氧气,开始出现生命,到处绿草如茵,人类可以在火星上自由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路拓展。从“一旦转基因拟南芥在火星上扎下根,寂寞宇宙中的这片草,无疑将成为吸引人类登临火星的一种无声的号召”可知,实验如获成功,那将是人类向着实现移民火星的美梦迈出的关键一步。可围绕“火星开始有生命后展开联想来写”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火星上有了氧气,人们在火星上的生活就像在地球上一样了。
四、1.【答案】(1)√ (2)√ (3)× (4)×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①从“神舟十三号三名“太空老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青少年,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和物理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可知①正确;②“三名“太空老师”的授课内容始终都能清晰、流畅地传回地面。这背后展现了中国航天强大的测控技术能力,这其中,中国的天基中继系统——“天链”卫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知②正确;③“中国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翟志刚所创造的“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经典一瞬,就是通过“天链一号”01星实时传回地面的”可知③错误;④“天链一号”02星和“天链二号”01星是新一代“天链”卫星增加的新的成员,可知④错误。
2.【答案】文章的严谨性,“余”是剩余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超过四十分钟;“近”是接近的意思,在这里表示接近地球的半圈,但是还不够。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短文中词语的理解。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余”“近”的运用,可以体会出文章的严谨性,“余”是剩余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超过四十分钟;“近”是接近的意思,在这里表示接近地球的半圈,但是还不够。
3.【答案】“天链”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太空数据的“中转站”,它可以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与测定轨服务,相当于把地面测控数传站升高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既提高了数据回传的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天链”卫星可以在天地之间搭建高速的信息通道——天路,以保证天地顺利通话。一颗“天链”卫星能观测到中、低轨道航天器的一半轨道,两颗“天链”卫星能覆盖大部分轨道,三颗“天链”卫星组网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名词定义的理解。第三自然段中,”天链”卫星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是太空数据的“中转站”,它可以为中、低轨道的航天器提供天基测控、数据中继与测定轨服务,相当于把地面测控数传站升高到几万公里的轨道高度,既提高了数据回传的时效性,又增强了应急协调联动能力。“天链”卫星可以在天地之间搭建高速的信息通道——天路,以保证天地顺利通话。一颗“天链”卫星能观测到中、低轨道航天器的一半轨道,两颗“天链”卫星能覆盖大部分轨道,三颗“天链”卫星组网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是其定义的描述。
4.【答案】“保护好中国太空资产” “助益于中国航天员的日常太空生活和工作”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段的理解。从“天链卫星每时每刻都在助益于中国航天员的日常太空生活和工作”;“天链,在管好用好,保护好中国太空资产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
五、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C.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其中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吃含蛋白质的食品,尽量少吃甜食。保证充足的睡眠,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信息的85%左右是通过眼睛获得的”,通过句子中的“85%”可知,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手法。故选B。
3.【答案】“大多数”一词不能去掉。因为青少年患近视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的患近视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如果去掉“大多数”,说明青少年患近视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这是不对的。“大多数”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回答此类问题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从说明文语言表达准确、严谨的角度说明理由。这句话中的“大多数”不能去掉。“大多数”强调了数量的范围,因为青少年患近视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的患近视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如果去掉“大多数”,说明青少年患近视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1.【答案】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将句子放入合适的位置。根据阅读句子,可知本句是一个过渡句,应该放在描述动物的节约法则和植物的节约法则的中间,所以应该放在②③自然段的中间。
2.【答案】(1)× (2)√ (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内容的理解。(1)从第②段中“草本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可知是错误的。(2)从第③段中“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可知是正确的。(3)从第④段中“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可知,将汽车设计成雨滴型,是为了减少阻力,并非是节省材料。故错误。
3.【答案】不能,“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是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根据认真阅读句子,可知“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这句话是“心圆截面杆子和空心圆截面杆子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的必要条件,如果把它去掉,就不能体现出说明文的严谨和准确性了,所以不能去掉。
4.【答案】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根据认真阅读短文,从“4.6、0.005”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蜻蜓的翅膀”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准确地说明了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贯彻了节约的法则。
七、1.【答案】B(1)D(2)A(3)C(4)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由第①自然段“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呆不住,猫头鹰也开始觅食”“看来它们的体内有着极其精确的‘钟’”可知,B项说法正确。故选B。②由第①自然段“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呆不住,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蜘蛛则是在午夜以后开始织网,到清晨四点停止工作”可知,A、B、C三项都属于生物钟,D项不属于“生物钟”的表现。故选D。③由第③自然段“因此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可知,A项说法正确。故选A。④由第④自然段“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可知,C项说法错误。故选C。⑤由第③自然段“可是你如果强作精神,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可知,D项说法正确。故选D。
2.【答案】错到了该吃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如果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因此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可知,小英爸爸的看法是错误的,原因是:到了该吃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如果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3.【答案】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提建议的能力。由第③自然段“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作精神,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降低学习效率,而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可知,小英的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建议她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
八、1.【答案】丨ノ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笔顺。“曾”的笔顺名称是:点、撇、竖、横折、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因此第五笔是“丨”。“驱”的笔顺名称是:横折、竖折折钩、提、横、撇、点、竖折。因此第五笔是“ノ”。
2.【答案】稻黍麦豆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积累。结合我们的课外积累,我们可以知道五谷通常是指稻、黍、稷、麦、豆。分别对应现代的水稻、黄米、小米、麦子、大豆。
3.【答案】C
【解析】本蹈考查短文内容理解。ABD说法正确。C.理解错误,由“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语称呼豆腐”可知“tofu”是专门为“豆腐”而造的英语单词,不是为“大豆“而造的。故选C。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逆转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1995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00万吨,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0000万吨,较2019年进口增加1182万吨,刷新2017年进口9553万吨的纪录,25年时间增加了将近100倍。”可知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目前大豆供给情况是大量进口。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从“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大约在6世纪,大豆传入日本。18世纪,欧洲和北美殖民地开始种植大豆。”可知,主要写了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遮布世界各地。列举两千多年前发明豆腐的事例,主要目的是说明豆腐制作方法源于中国。故选D。
6.【答案】①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见证薪火不断的中华文明。②大豆吃法多样,深受世界人民喜爱。③大豆营养独特,是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
【解析】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短文写了大豆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至少有4500年的种植历史,见证薪火不断的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在泰国、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还写了大豆深受世界人民喜爱,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与蛋白质相当的肉类相比,价格要低廉得多,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还写了大豆吃法多样,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中国人最经典的早智捂配当数豆浆、油条。大豆不仅是粮食,还是一种油料作物,主要用来加工成豆油和豆粕,豆油供人食用,豆粕用来饲养猫和鸡。大豆油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简单的写出三点大豆占据“五谷”之一席的理由即可。例如:①大豆油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②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③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
九、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A.原文“马里亚纳海沟水压高、温度低、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科学考察难度大,被称为‘挑战者深渊’。”马里亚纳海沟水压低、温度高、含氧量低、完全黑暗,科学考察难度大。错误。B.原文“宝石蓝玻璃是人工制造的蓝宝石,纯度极高,无色透明,耐压性也非常强,是潜水器玻璃窗的最佳选择。”蓝宝石玻璃是人工制造的蓝宝石,纯度极高,无色透明,耐压性非常强。正确。C.原文:“奋斗者”号还携带了一套灯光系统。通常在水下200米以下,太阳光的照度不足水面照度的0.01%,1000米以下的深海更是一片漆黑,想要看清海底的种种情况必须打光。这套灯光系统的每一台照明灯都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的水下照明需求。“奋斗者”号携带的灯光系统中,有的照明灯有独立的编号和控制系统。错误。D.原文:原来海底并非一片平坦,而是有火山、河流,甚至瀑布的。海底还有花园、喷泉,也能下起“海雪”,自然景观比陆地毫不逊色。海底有瀑布、花园、喷泉,也能下起“海雪”,但自然景观比陆地逊色。错误。
2.【答案】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的突出到了海水下一定程度是非常黑暗的,说明“奋斗者”号携带灯火系统很重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作用。原文:“通常在水下200米以下,太阳光的照度不足水面照度的0.01%,1000米以下的深海更是一片漆黑,想要看清海底的种种情况必须打光。”“200米以下,0.01%”“1000米以下”可以知道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水下200米以下”“1000米以下的深海”与“水面照度”作比较。具体准确地突出了海水下一定程度是非常黑暗的,说明“奋斗者”号携带灯光系统很重要。
3.【答案】五水声通信技术惯性导航装置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原文第五自然段:“可是,在漆黑一片的海底。‘奋斗者’号如何做到精准定位的呢?”可以知道第五自然段是在讲“奋斗者”号怎样精准定位。原文:“‘奋斗者’号会利用水声通信技术”“一套‘惯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