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夕阳西下,青草fù gài( )的山坡绿得愈发nóng chóu( )。零星的野花diǎn zhuì( )其间,它们yī wēi( )在一起,迎着微风绽放。不久,月亮升起来了,月光jiǎo jié( ),我pái huái( )在山道上,路旁的银杏树上qī xī( )着归巢的鸟儿。此时此刻,望着美景,人们的心也不由得xì nì( )敏感起来,充盈着说不清的情愫。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祈(qí)祷 挑剔(tī)
B.薄(bó)雾 侵(qīng)袭
C.笨拙(zhuó) 抽噎(yī)
D.咽(yàn)喉 藤蔓(màn)
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翠悬崖斩钉截铁忘乎所以
B.干燥斗篷不可思议全神贯注
C.甘蔗疲倦念念有词别出心栽
D.抱怨严俊死得其所见微知著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自愧弗如 弗:不
B.不以为然 然:这样
C.声泪俱下 俱:都
D.过犹不及 及:达到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B.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
C.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D.“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6.下列诗句中,不能表达了诗人志向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有理有据,但也不能因为现行法律规定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无法推进改革的。需要推进的改革,将来可以先修改法律规定再推进。”让我们不由地想到《淮南子》中的名句(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大地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B.倘若学习不掌握正确的方法,只靠蛮力,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C.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啊
D.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如行云流水一般,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C.春天的梨园湾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D.生产救灾工作做的好不好,取决于干部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浣溪沙”和“凉州词”都是词牌名。
B.《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悼念张思德同志所作的演讲。
C.《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匆匆》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那个星期天》侧重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中。
D.《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衬托出人们沉重的心情,同时也渲染气氛,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11.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笑着对我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了金黄的麦穗;时间在画家笔墨的流淌中,绘成了_________;时间在工人辛苦的劳动里,建成了_________;时间在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12.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在经典中追寻春的足迹:“,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唤醒了万物;“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还孕育着生机;“_______________,又送君归去。”春天又让我们恋恋不舍。
(2)中国古代文学家_________说:“人_________,或_________,或轻于鸿毛。”我发现,本学期课本中的_________(填人名)的死比泰山还重。
(3)孔子被尊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君子和小人存在着本质差距:“_______________,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
文言文阅读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而入胡③。人皆吊④之,其父日:“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⑥。人皆吊之,其父回:“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⑦。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⑧。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遽(jù):就。⑥髀(bì):大腿。⑦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⑧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1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画一处。
近 塞 上 之 人 有 善 术 者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一个八字成语给这篇文言文拟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好事和坏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因为这位老人“善术”,所以他知道丢失了一匹马,能获得更多的骏马。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我们要常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即使事情处于不好的一面,也要学会泰然处之。
老海棠树(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③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④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为的是劳动,为的是一份工作,这大概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一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⑤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⑥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奶奶仍坐在满树的繁花下,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奶奶做的四件事,每空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19.短文为什么以“老海棠树”为题?请至少写出两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这一动作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奶奶干活累了,直起腰,喘口气,向远处张望,目的是休息一下。
B.奶奶的张望是她的习惯动作,每当干活时都会这样做。
C.奶奶的张望是寻求“我”对她的帮助。
D.奶奶的张望是希望有一份工作,能跟上时代,让自己不被时代抛弃。
21.短文在用词和标点上都十分精当,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⑤段中的第一处画线句子中,“凑”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的第二处画线句子中,作者三次喊“奶奶”的语气不同,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同,请简要写出“我”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一种“永生的痛悔”。那么,作为晚辈,在如何关爱自家老人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
23.习作
生活中,有很多瞬间令你终生难忘:生病的妈妈做家务时突然咳得厉害,那一瞬间,你哭了;遇到难题,老师的眼神给了你鼓励,那一瞬间,你找到了自信;同个瞬间,记着你的酸甜苦辣,诉说着你的成长故事。请以“那一瞬间,我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经历与感悟,情真意切;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
1.覆盖浓稠点缀依偎皎洁徘徊栖息细腻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覆、稠、缀、偎、皎、腻”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详解】考查字音。
B.侵(qīng)袭——qīn;C.笨拙(zhuó)——zhuō,抽噎(yī)——yē;D.咽(yàn)喉——yān,藤蔓(màn)——wàn。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
A.清翠——清脆;C.别出心栽——别出心裁;D.严俊——严峻;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然:是,对。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D.结合所给句子,为提示语在中间的人物语言,因此“他低声说”后面使用逗号,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故选D。
6.C
【详解】考查诗句理解。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李贺《马诗》,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此诗托物言志,表面上是说马,实际上是表达作者想在战场立功报国的急切心情。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王冕《墨梅》,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人借梅花表达了与世无争,淡泊自守,始终保持清高、清白的精神气节和德操。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没有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苏轼《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用荷花衬托菊花,表现菊花傲霜的坚毅品格。表达了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故选C。
7.D
【详解】考查名言警句。
A.句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应该发生变化,如此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得以不断发展。
B.句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C.句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D.句意:“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结合题干可知D项更合适,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万象更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结合句子语境,春天到了,大地出现了一番新气象,词语使用恰当;
B.事半功倍:形容做事得法,费力少而收效大。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事半功倍”使用不恰当,应该为“事倍功半”。
C.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结合句子语境,故宫太和殿前面的石雕,栩栩如生,胜过天然的,词语使用恰当。
D.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结合句子语境,王羲之的行书自然,不受约束,词语使用恰当。
故选B。
9.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1.读句子、理句意。2.查排审、找病因。3.改句子、保原意。
A.属于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让”。
B.属于用词不当,应将“才”改为“就”。
C.属于搭配不当,“梨园湾”不是“季节”,应改为“梨园湾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故选D。
10.A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A.“凉州词”不是词牌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故选A。
11.父亲笑着对我说,让我过去,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怎么能离开呢?美丽的画卷高大的楼房孩童快乐的玩耍中变成了美好的回忆
【详解】(1)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转述句)的方法:①改变标点: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改用逗号。②改变人称代词:如把“我”改为“他”。“你”改为提示语中的受话者。③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或少量的文字需要改动。
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改用逗号,把“你来”改成“让我过去”,把“我”改成“他”,把“你”改成“我”。
(2)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
方法: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在句中恰当的位置添加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怎能、难道、何尝等);在句末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本句可改为: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难道我能离开吗?
(3)本题考查续写句子。
根据“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了金黄的麦穗”进行续写。
示例:时间在画家笔墨的流淌中,绘成了美丽的图画;时间在工人辛苦的劳动里,建成了耸立的高楼;时间在冰山悄悄融化中,汇成了浩瀚的江海;时间在园丁辛勤培育中,长成高大的树木。
12.天街小雨润如酥等闲识得东风面才始送春归司马迁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李大钊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书写时注意“润”“酥”“等”“春”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泰”的正确写法。
本学期课本中的张思德、李大钊、董存瑞的死比泰山还重。
(3)结合“他认为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可知填的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书写时注意“勇”“诸”的正确写法。
1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14.逃跑带领
15.那户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7.B
【解析】13.考查文言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者意思是: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据此划分节奏是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14.考查字词理解。
(1)“马无故亡而入胡”意思是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亡”意思是逃跑。
(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意思是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将”意思是带领。
15.考查文言文翻译。
富:多。好:喜欢。髀:大腿。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的意思是:那户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16.考查给文言文拟标题。
这是塞翁失马寓言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故用一个八字成语给这篇文言文拟个标题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本文通过塞翁失马、得马的故事,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确定的,在确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这正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教育我们要常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即使事情处于不好的一面,也要学会泰然处之。并不是因为这位老人“善术”,所以他知道丢失了一匹马,能获得更多的骏马。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为何不会是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老人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为何不会是一种福气?”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18.糊纸袋补花扫院子和街灯下学习
19.“老海棠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20.D
21. “凑”是接近的意思,表现了奶奶小心谨慎的样子,传神地表达了奶奶对知识的渴求。第一次呼唤用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次呼唤用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原谅的心理;第三次呼唤用无奈的语气写出“我”在哀求奶奶原谅自己的心理。
22.①老人也渴望跟上时代,不愿被时代抛弃;②老人也希望对亲人、对社会有用,不愿成为累赘;③要关爱老人,不要让他们感到失落,感到被时代抛弃;④要让老人感觉到他们很重要;⑤多陪陪老人,帮助他们减缓对时光逝去的恐惧。
【解析】18.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选文第②自然段写了奶奶在树下糊纸袋,第③自然段写了夏天奶奶在海棠树下做着补花;第④自然段写了秋天奶奶弯着腰在院子里打扫卫生;第⑤自然段写了每一个冬天晚上奶奶都在灯下读报纸,所以简练概括为:糊纸袋、补花、扫院子和夜读报纸的四件事。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
纵观全文,短文之所以“老海棠树”为题,就是因为全文紧紧围绕“老海棠树”为线索,展开记叙;而在文章中“老海棠树”和奶奶密不可分,其实就是象征了奶奶;同时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20.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尤其是由文中第四自然段句子“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为的是劳动,为的是有一份工作,这大概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读出“张望”这一神态体现了奶奶希望有一份工作,能跟上时代,自己不被时光抛弃。
故选D。
21.考查对词语标点的揣摩。
短文在用词和标点上都十分精当。
第⑤段中有两处画线句,第一句中“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的“凑”是接近的意思,表现了奶奶小心谨慎的样子,传神地表达了奶奶对知识的渴求。选文中第⑥段“‘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我”的三声呼唤看似一字不差,实则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及心理变化。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根据标点符号所示的不同语气进行比较、分析,而且还能结合上下文“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以及“眼里竟毫无对我的责备”中的“竟”字,体会“我”由不安想请求奶奶原谅,再到无奈哀求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即第一次呼唤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的心理;第二次呼唤声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原谅的心理;第三次呼唤写出“我”在哀求奶奶原谅自己的心理。
22.考查口语交际。
通过读第⑤自然段,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对奶奶的不耐烦。所以解答本题,可以从关爱老人,对老人多一些耐心的角度来进行。
例如:关爱老人,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同时不要嫌弃,他们只不过是被时代慢慢遗忘的人。
23.例文:
那一瞬间,我真幸福
“樱花飞舞的初春,半空中落英缤纷,蓝紫色桔梗,将画面清整。傍晚时分……”这是在春季里发生的事,在别人看来,这事微不足道,理所当然,但是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伟大、崇高!
小学时,父母们一般都很为自己的儿女操心: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学习成绩有没有下降,同学之间有没有矛盾。因此,大多数父母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吃饭,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做饭、送饭给孩子们吃。当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我的母亲都会准时送饭来。
那一次上学,早晨的天空阴沉沉的,我也没多在意,直到中午,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这才开始担心:母亲会不会来送饭呢 当我快要放弃希望的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她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她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玲,今天学得怎样啊?”我高兴地说:“妈,我考了一百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骄傲啊!继续努力啊!”我接过饭盒,突然,一个画面顿时让我心中猛然一惊:母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粗糙不已,再看看那张脸,没有一丝血色,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妈妈温柔地对我说:“发什么呆呢,快吃吧,趁饭还热着。”我这才缓过神来,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笑意十足地对我说:“我走了。”母亲便头也不回,再一次走进了雨幕中,她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缓缓地消失。我鼻子一酸,一股热流止不住地从我脸上淌了下来……
放学后,雨过天晴,但我心中总觉得有一丝散不去的愁云。我打开家门,走进去大声地喊:“妈,我回来了。”没有人回应,我觉着奇怪,推开房门一看,母亲正躺在床上,我走到她身边,母亲说了一句:“回来啦。”声音显然有气无力,模糊不清。我马上意识到不对,摸了摸额头,好烫!我赶紧给母亲去买药,在路上想:原来母亲中午是带病来给我送饭的,我居然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说……
夜晚,我躺在床上,看着天窗想了许久。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无私,可做子女的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感激 闭上眼睛,一股热泪从眼中再一次地涌出,我不想抹掉,只愿让它肆意地流着,流着那一瞬间,我哭了,那是感动的泪,理解的泪。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的叙事作文。
要求以“那一瞬间,我”为题,写一件给你深刻情感体验的事。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给你一种深刻的体验,或高兴,或激动,或愤怒,或后悔,或害怕,或悲伤……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开头:可以直接开门见山交代这一瞬间是什么。
中间部分:要把这一瞬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写这件事带给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