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例10
【设计依据】
01.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尽量放手让学生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本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取值方法。之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的例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02.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根据实际取商的近似值”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例10的教学内容。例题由玻璃瓶分装香油和红丝带包装礼盒两个问题组成,呈现“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结构思路,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分析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的全过程。由于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商的近似值。这样,“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学习就渗透在解决分装香油和包装礼盒的问题中。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0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表达交流等这些能力,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计算方面不会感到太困难。重点是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04.教学目标:
1.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B、C)
2.在实际生活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提高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A、B)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意义。(C)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温习旧知:
1、3.25×0.17的积是( )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
2、1.85÷0.9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预习新知:
某施工队运水泥,1次运10.4吨。照这样计算,要运44.72吨水泥,至少需要运多少次
任务驱动一:
内容:阅读教材第39页例10(1)时间:5分钟。
要求:
1.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口答)
2.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口答)
3.算:怎样列式计算?
4.议:按“四舍五入”法,准备6个瓶子够吗 为什么
温馨提示:
最后一次所剩的油无论是多少,都必须用一个瓶子装。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用“进一法”,不能再用“四舍五入”法。
归纳总结:
“进一法”: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时,不管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字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举例说明:
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跟踪测学(一):
我市移动公司为东城小区的680户居民安装宽带,工人平均每天安装70条。移动公司需要几天才能安装完
任务驱动二:
内容:阅读教材第39页例10(2)。时间:5分钟。
要求:
1.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口答)
2.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口答)
3.算:怎样列式计算?
4.议:按“四舍五入”法,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为什么
温馨提示:
最后一次所剩的丝带无论是多少,都不足以再包装一个礼盒。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用“去尾法”,不能再用“四舍五入”法。
归纳总结:
在这道题里,出现了满5也要把尾数舍去的情况,我们把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举例说明:
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跟踪测学(二):
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基础训练(A、B、C)
1.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 )、( )。
2.判断下面各题计算结果要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1)用彩纸折花,每5张纸折一朵,34张纸可以折几朵。( )
(2)将89千克土豆装在纸箱里,每个箱子最多装15千克,要准备几个纸箱?( )
(3)做一个蛋糕要用面粉0.32千克,用4千克面粉可以做几个蛋糕?( )
综合训练(A、B、C)
一、找朋友
用布做衣服 丝带系盒子
箱子装东西 进一法 装东西用瓶子
面粉做蛋糕 去尾法 准备车拉货
安排人坐车 安排人坐船
装货物的仓库个数 长绳剪短绳
二、解决问题(A、B)
1.一辆汽车每次可运4吨货物,13.2吨货物至少要几次才能运完?
2.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拓展训练(A)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词典每本18元,他可以买回几本
2.李叔叔给房间铺地砖,房间的面积是46平方米,每块地砖是1.5平方米,李叔叔需要买多少块地砖?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课堂检测:
解决问题:
1.有100只螃蟹,每个礼盒装6只,这些螃蟹能装几个礼品盒?(A、B、C)
2.81个人要过河,每条船上可以载8人,若要一次性过河共需要几条船?(A、B)
3.足球45元一个,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足球?(A)
预习任务:
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本44页、45页例1,完成导学案第49页预习新知第一题(A、B、C);第二题(A、B);第三题(A)。
作业布置:
课本第41页:第8、9题(A、B、C);第10题(A、B);第12题(A)。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10 (1)2.5÷0.4=6.25(个)≈7(个)(进一法)
答:需要7个瓶子。
(2)25÷1.5=16.666…(个)≈16(个)(去尾法)
答:能包装16个礼盒.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思考】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的理念,采用导学自主模式,注重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景,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中去,两道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出现问题及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一、教学效果:
1.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交流体会优化方法。
2.学习除法中商的不同取值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情况采用“去尾法”,什么情况采用“进一法”。
3.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练习设计了基础题、能力题和提高题,由易到难,逐步拔高。
4.通过总结拓展,畅谈新知识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对所学新知“进一法”和“去尾法”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既有利于新知的消化和吸收,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散思维,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成功之处:
1.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高效,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本节课在分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3.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学目标分层和作业设计分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不足之处:
1.教师把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如何正确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生计算结果出错教师强调过多导致课堂上前松后紧。
2.课堂容量大,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完成学习任务有点困难。
评课一:
【主要优点】
1.探究新知的问题具有层次性,能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组内展示人人参与,特别是组长点评起到补弱作用。
3.注重算理的讲解,知识点的梳理清晰,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到活学活用,并能做的举一反三。
4.跟踪练习及时,综合训练到位。
【思考建议】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行性不高。
2.课堂时间把控不太好,节奏有点慢。
3.讲授时没有突出重点知识的讲解,对竖式的讲解过多,有点本末倒置。
评课二:
【主要优点】
1.利用生活中的事情直面问题,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既有认识上的提升,同时也有方法上的总结,根据实际取近似值,应如何“进一”如何“去尾”。
4.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人人参与,效果好。
5.教师评价语言具有激励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考建议】
1.课件制作字体有点小,不太明显。
2.发现有些学生对去尾法和进一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概念的讲解和练习。
3.还需要设计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