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海滨小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海滨小城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08: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上19《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课文,《海滨小城》是本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内容,可知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侧重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等方式,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针对这一语文要素,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习“寻找明显信息”,在二年级时分别学习了“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和“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从单元编排看,《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发现、了解“关键语句”,《海滨小城》则通过课后题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意思”方法,初步了解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的不同景象,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本文语言清新,生动形象,字理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在教学中,通过借助情境创设、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小城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反馈,读好“海滨”“胳臂”“满载”“每逢”等词语,重点写好“载”字。
2.借助情境创设、思维导图,了解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能在朗读体会、情境写话中,学习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感受海滨小城海上、海滩景象之美。
3.能在情境交流、同伴分享中积累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能在朗读体会、情境写话中,学习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感受海滨小城海上、海滩景象之美。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回顾学习活动:跟着课本去旅行。
2.情境创设:制作了旅行明信片。
一、揭课导入,情境中学习字词
1.揭题:今天,我们要跟着课本去广东看看。你瞧,那里有一座——海滨小城(齐读课题)。
2.生活中理解“滨”:什么是海滨?那江边就叫作——江滨,湖边的就是——湖滨。你瞧,咱们杭州就有一条特别热闹的——湖滨路(出示路标)。再来叫一叫这个坐落在海边的城市吧(齐读课题)。
3.情境中学字词:除了这个“滨”字,课文中还有一些难读的字词。你看,它们已经出现旅行海报上啦!谁能带着大家来读一读?
渔民海鸥军舰胳臂
桉树凤凰树石凳机帆船
4.书写生字:早就听说同学们爱阅读,难怪这些字词都难不倒大家。那你们写字是不是也这么棒呢?(出示“载”字)来,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提醒左下角的“车”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提,斜钩要写的舒展,点不要忘记。)
①自主写:翻开语文作业本,把这个难写的字,端端正正地写两遍(出现课作)。
②随机评价
(设计意图:以制作“旅行明信片”为单元大情境,并将识字放入情境勾连生活,同时呼应单元学习主题,让识字更有趣也更有意义。)
二、借助导图,情境中梳理内容
1.整体感知:既然要去旅行,我们就要了解这个地方有哪些值得游览的景象。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出示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1)读一读:大声读课文。(2)想一想: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完成作业本中的图示。
组织交流:
(1)指名说:海滨小城写了——(根据回答板贴: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
(2)追问:景象可真不少,你是怎么找到的?
①点拨了解“关键语句”:发现了吗?4-6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都藏着我们要去的地点。像这样你帮你快速理解一段话内容的语句就是“关键语句”。(板贴:关键语句)
②引入篇章页:你看这就是我们跟着课本在这单元旅行时,要学习的一项很重要的本领。(出现篇章页,框出语文要素)
(3)那海上和海滩的景象又分别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吗?
小结:你们瞧,这么多的景象凑成了一座独具风情的海滨小城。
(4)其实课文中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它的特点,你找到了吗?(出示最后一句,齐读)像这样能够帮我们快速地读懂整篇课文的,也是关键语句。
2.明确学习内容:这么多的景象,一天可看不完。不如咱们来个海滨小城两日游。今天下午,我们就先去海滨看一看。
(设计意图:借助《语文作业本》厘清课文主要内容,并以海滨小城两日游的情境开启第一个学习任务,即找到课文的关键语句。)
三、研读海滨,情境中欣赏风景
(一)聚焦颜色,感受风景之美
1.教师示范朗读1-2自然段。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这座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梳理景物:那你们也赶紧捧起书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吧,想一想,海滨都有哪些特别景物呢?(预设:蓝天、大海、机帆船……)哇!那么多的景物,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3.聚焦色彩,以读促悟
(1)你看,老师把他们都画到了明信片上,怎么样?
(2)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要给海滨涂上哪些颜色呢?(预设:我想给机帆船涂上棕色,给大海涂上蓝色……)
(3)情境朗读:这样一来,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海滨小城。来,让我们用朗读,描绘这幅美丽的画面吧。(出示配色语句,师生配合读)
4.再次引入明信片情境: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飞翔的海鸥、行驶的机帆船……)老师班级的孩子们,也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和读到的特别好的文字留在了明信片上。(出示两张明信片,对应语句)让我们看着图,一起来读一读。
(1)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些让你感受到美,或者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语句摘录到明信片上呢?请默读1-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样的句子,我们过会儿交流分享。
(2)那你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海滨都有哪些颜色呢?
预设:交流点评(从色彩鲜艳,生机勃勃,风景优美……等角度点评)(板贴:景)
5.重点交流“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1)这个“镀”字,可不常见,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染、铺、涂)
(2)老师还特地去翻了字典,你们看,字典说“镀”就是把有光泽的金属液体,附在其他物体的表面上。也就是说,这个镀,不仅仅是图上颜色,还会——发光。这样一来,帆船、军舰、还厚、云朵都金光闪闪。作者写得真好啊!
6.发现人文美:课文中,还有谁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你发现了吗?(渔民和战士)这是为什么呢?(早晨的阳光也照耀到他们的身上、脸上和胳臂上)
小结:看来渔民和战士一定起得很早,他们可真勤劳啊!我想让他们闪闪发光的,不仅是阳光,更是辛勤劳作、守疆卫国的光芒。海滨小城,不仅景美,人也美(板贴:人)
(设计意图:始终围绕“制作旅行明信片”这一情境,通过朗读想象补白,感受海滨小城的色彩之美,并聚焦“镀”字,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借助层层递进的朗读,再次深入感受海滨小城的人文美。)
(二)想象补白,感受物产丰富
1.让我们再去海滩看看,那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新鲜的事儿呢?
2.出示学习活动二:
学习活动二:(1)大声朗读第3自然段。(2)画一画,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句子,一起来交流。
组织交流:
预设1:“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1)出示贝壳图,看到这样的贝壳,你会怎样?(捡贝壳)那课文中海滨小城的孩子们有没有捡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2)聚焦“不去理睬”“寂寞地躺”,理解贝壳多。
预设2:“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喧闹起来。”
(1)聚焦“银光闪闪”“喧闹”,展开想象:喧闹的海滩上,我仿佛听到……,看到……(指名交流)
(2)小结:船舱里满是新鲜的鱼虾,归来的船队汽笛声此起彼伏,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这些声音,仿佛都在骄傲地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海滨小城物产可真丰富呀!(板贴:物)
3.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喜悦和赞美,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聚焦语言文字,并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体会海滨小城不但景美、人美,物产也很丰富。)
(三)选择关键句,体会背后情感
1.引导:出示三张明信片图片(对应1-3语段),三段文字,三幅画面,尽情地向我们展示着小城海滨独特的美。如果要用一句话,将这三幅图,三段话聚拢到一起,让人一读就能明白海滨的美,你会怎么选呢?(出示三句关键语句,学生选择,交流理由)
①美丽的海滨,风景如画。②海滨可真美啊!③多么五彩斑斓的海景!多么勤劳淳朴的人们!多么美丽富饶的海滨!
2.小结:是啊,这一句话,更透露着人们对海滨小城深深的热爱和自豪。(板贴:情)
(设计意图:以明信片贯穿朗读情境,以读感受文字美,并通过逆向选择一个“关键语句”,再次夯实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迁移应用。)
四、形成作品,情境中积累内化
1.积累语言:今天,我们跟随课本漫步海滨,不仅领略美丽的风景,还品读了美妙的文字。这正是旅行之美,阅读之美!想不想把这份美好永远留存在记忆当中呢?让我们再次拿出明信片,完成学习活动三。
学习活动三:(1)摘: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工整地摘抄到明信片上。(2)读:读一读摘抄的语句。
小结:看,美好的文字,配上美好的书写,和着美好的朗读,我们就把美好的海滨小城之旅永远地留在了记忆当中。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朗读录制下来,发给老师,帮你转成二维码贴在我们的专属明信片上,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珍存。
2.结课: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今天的一日游就要结束了,再不舍也要说再见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围绕“制作旅行明信片”的情境,在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文字的同时,通过朗读和摘录,培养学生主动积累优美生动语言的习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