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印度教要求在修行时要尽可能少穿衣服,参加宗教活动时要穿“净衣”,即没有针线接缝的衣服,女装称纱丽,男装称托蒂。
唐朝的汉服为和服和朝鲜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印第安人独特的羽冠,用最凶猛的鸟的尾部长羽做成,象征着勇敢、美貌与财富。同时,印第安人认为鸟是灵魂的象征,通过羽毛,可与神灵对话。
《簪花仕女图》
课堂导入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美
洲
古
印
度
古朝鲜
古日本
阿兹特克文化
玛雅文化
印加文化
古代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
哈拉帕文化时期
孔雀帝国
约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第一个基本统一的奴隶制帝国。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
笈多帝国
公元320-500年,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印度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也是在这一时期编成。
吠陀时代
年代为前1500-前600年,指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中,故称作“吠陀时代”。这一时期,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形成。
列国时代
年代为前600-前400年,是古印度国家普遍发展的时期,也是列国分立、并由分立逐渐走向统一的时代,史称"列国时代"。这一时期产生了早期佛教。
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进程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1.地理位置:
雅利安人南迁
雅利安人自称“出身高贵的人”,是操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取代了印度原有的文明,并逐步建立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是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化。哈拉帕文化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
一、古代印度文化
1.种姓制度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等级 名称 职业
一 婆罗门 主掌宗教祭祀
二 刹帝利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三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四 首陀罗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种姓之外,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材料:在《佛本生经》中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理发师之子爱上了离车族(译为“边地主”)的一个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儿子,你不要把愿望执著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匠之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离车族之女属高级出身,乃刹帝利之女,因而她是不能和你匹配的。我给你找另外一个与你属同一种姓和家庭之女。”理发师的儿子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忧郁而死。
——崔连仲《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材料:首陀罗或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去打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
——《摩奴法典》
1.种姓制度
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
①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②制造种姓隔离,加剧社会矛盾,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③为佛教的产生提供了机遇。
(1)特点:①贵贱分明;
②职业世袭;
③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④实行种姓内婚制。
(2)实质:
(3)理论基础:
材料: 婆罗门教在种姓制度下维护了等级秩序和奴隶主贵族(婆罗门、刹帝利)阶层利益,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也制造种姓隔离,导致了社会矛盾加剧,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为日后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今天种姓制度虽被废除,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当今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4)评价: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与宗教基础。
2.宗教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1)婆罗门教:
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以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崇拜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而得名。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②背景:
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③内容:提出“众生平等”
消除欲望,忍耐顺从
◎乔达摩·悉达多
(约BC563一BC483)
反对婆罗门特权
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人民
婆罗门教
佛教
婆罗门至上
众生平等
婆罗门阶级
刹帝利/吠舍
维护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特权
维护奴隶主特权,麻痹人民
VS
2.宗教
(2)佛教的产生:
材料:佛陀的教义和婆罗门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主张“众生平等”。婆罗教认为,神是人的命运的主率,神和人当然是不平等的;在人类之中又分为不同的种姓,种姓之间又是不平等的。不承认神的主幸地位,把“神” 和人以及其他生物都放在“众生” 之列。佛教认为神比人有大得多的神通,但是神作为众生之一种也不能免除轮回之苦。神还必须从佛陀教义的启示中求得最终解脱,祭神求福就完全是荒唐的事了。佛陀又驳斥婆罗门教的不同种姓从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产生的神话。
——摘编自吴于廣、齐世荣:《世界史 古代史编上卷》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材料:早期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反旧传统而出现的新宗教,首先它否定婆罗门教关于神能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教,……其次,他还针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个瓦尔那的学说,提出瓦尔那起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学说。……再次,早期佛教还主张消除宗教领域的不平等,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认为各等级的人都可以削发为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解脱苦难。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④评价:
A.积极: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它的产生和传播,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具有进步意义;
B.消极:主张消除欲望,忍耐顺从,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
2.宗教
(2)佛教的产生: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4世纪,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兴起。其教义为种姓制度。
(4)伊斯兰教:13-16世纪统治印度的王朝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材料:印度教诞生于印度笈多王朝统治时期(320—730),它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并且与佛教相互借鉴。印度教在印度笈多王朝统治时期得到发展,此后逐渐壮大,并趁势排斥和同化印度佛教。它把创造神梵天、破坏神湿婆、保护神毗湿奴视为三大主神,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它减少了婆罗门教的许多烦琐仪式,打破婆罗门在宗教中的垄断特权,适当提高了首陀罗的地位,既减少了下层百姓的反抗,又迎合了上层的需要。受到印度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迅速崛起.时至当代,今天依然有超过80%的民众信仰印度教,信众超过11亿,是印度第一大宗教。
梵天:创造之神
湿婆:毁灭之神
毗湿奴:保护之神
是宇宙和天地万物(包括神、人)的创造者,被称为始祖。
赐福于人类的保护神。
苦行神和舞蹈之神。
小结: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都是印度土生土长的宗教。伊斯兰教为外来宗教。
(3)印度教的产生: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2.宗教
(1)诗歌总集:《梨俱吠陀》
(2)《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定型于2—4世纪,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摩诃婆罗多》成书时间约公元前4世纪,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百子和般度五子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
《罗摩衍那》是印度古代两大梵文叙事诗之一,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了强敌,救出妻子。成为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
《梨俱吠陀》与后来三部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被后世合称为“四吠陀”。——古代印度祭司们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
《梨俱吠陀》,是《吠陀》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摩诃婆罗多》对研究印度历史的史料价值。
《摩诃婆罗多》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于研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3.文学
艺术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桑奇大塔
阿旃陀石窟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 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
“0”的这一特殊符号就反映了“一切皆空”这一命题所留下的痕迹。
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
雄狮下面中心处是具有古老印度教色彩的法轮;两边的守兽象征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
阿育王石柱 印度国徽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4.艺术:
5.数学:
(1)印章文字——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2)梵文——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3)巴利文——书写佛经
巴利语(Pālibhāsā)是南传佛教经典使用的语言。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是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注疏等所用的语言
印章文字
印度最早的文字
存在于4000多年前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创制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梵文
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
巴利文
(二)成就
一、古代印度文化
6.文字
古代印度文化特点及成因
材料一: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
材料二: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特点:
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2.成因:
(1)印度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灾害频繁,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了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
(2)外来民族频繁入侵,外来文化的影响
(3)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动;
(4)古代印度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课堂探究
1.对东南亚的影响: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及风俗习惯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①(南传)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泰国灯柱上的巴利文
2.对中国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①两汉之际,北传佛教传入中国,宋朝,佛儒道相互渗透,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3.对世界:佛教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印度的十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
◎巴利文佛经(南传)
◎梵文文佛经(北传)
巴利文: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
(三)影响
一、古代印度文化
真题演练
1.(23·浙江卷·6月)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希腊
C. 古代埃及
D. 古巴比伦
A
(一)古代朝鲜文化
前122—前194
箕子朝鲜
前194—前107
卫满朝鲜
前57—688年
三国时代
瞻星台,东亚现存最古天文台
918年—1392年
高丽王朝
《三国史记》朝鲜现存最早的正史
1392年—1910年
朝鲜王朝
《高丽史》仿照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谚文朝鲜世宗创制朝鲜文字“谚文”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朝鲜的历史发展进程
1.成就
领域 表现
技术
天文
史学
文字
艺术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7世纪,修建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12世纪,完成《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最早史书
15世纪中期,《高丽史》仿照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
在汉字基础上,创立本国文字:“谚文”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和顺大谷里青铜器
瞻星台
朝鲜谚文
(一)古代朝鲜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
(2)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3)学习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
(4)仿照中国的史书体例编写历史,如《高丽史》;
互相影响
中国
朝鲜
半岛
交流互鉴
(5)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的乐舞传入中国。
◎朝鲜徐直修画像
(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东国通鉴》
东坡冠
右衽
汉字
从右图能找出哪些中朝交流的例证?
◎世宗大王1446年创制训民正音又称“谚文”。
◎《直指心体要节》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本
◎朝鲜乐舞传入中国
(一)古代朝鲜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2.中朝文化交流
弥生时代:(前300-250):倭奴国;
古坟时代(250-592)大和统一;
飞鸟时代(592-710)大化改新;天皇制形成;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2)10世纪中央集权制开始瓦 解,形成庄园
幕府时代, 武士阶层崛起(武士道); 镰仓时代(1185—1333)
室町时代(1336-1573)
战国时代(1467-1615)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
江户时代(1603-1867)
明治维新时代(1867-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昭和时代(1926-1945)(二战)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
(二)古代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领域 表现
宗教 神道
武士道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古代日本文化小结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二)古代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成就
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大和神道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多神信仰,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也赋予各代天皇神性。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7世纪,天皇自称是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万世一系”。 神道教也逐渐变成天皇统治臣民的有力武器。
神 道
▲天照大神画像
随着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北传佛教等文化,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所遵守的道德原则被称为“武士道”,其核心是忠、仁、勇。德川幕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武士道思想增添了儒家伦常观念,强调武士的责任和义务。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花数樱木,人数武士”
武士道
日本皇室家徽
“十六瓣八重表菊纹”
领域 表现
宗教 神道
武士道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借助汉字楷体和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古代日本文化小结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二)古代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成就
平假名,起源于汉字草书
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公元前1世纪,汉字就经由辽东、朝鲜传入日本的九州、福冈等地,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此后日本在仿制铜镜时,也开始仿制汉字铭文。8世纪中叶,日本人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领域 表现
宗教 神道
武士道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借助汉字楷体和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古代日本文化小结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二)古代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成就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收录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共计四千五百余首。它以中国诗歌的题材,形式和分类方法为借鉴,采用汉字作注音符号,收编了部分汉诗,同时直接反映“遣唐使”来唐情况的诗歌,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国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影响的证明。
《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包含四代天皇,历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反映了平安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社会背景,在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作品语言优美含蓄,是一部日本古典文学杰作。
领域 表现
宗教 神道
武士道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借助汉字楷体和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古代日本文化小结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二)古代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成就
材料1 唐朝建筑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在日本还保存着大量的唐朝建筑遗迹,从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那个富丽堂皇的大唐。现存的东大寺、西大寺、大安寺、兴福寺、唐招提寺等古建筑仍俨然唐风,其建筑为木构架,用斗拱,采取封闭式的建筑布局,也属于中国木建筑体系。
法材料2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据传始建于607年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质建筑的杰作。它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
法隆寺中的五重塔
类似楼阁式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
领域 表现
宗教 神道
武士道
文艺 文字
文学
建筑
绘画
借助汉字楷体和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大和绘,浮世绘
古代日本文化小结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二)古代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成就
◎大和绘《源氏物语绘卷》
◎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
◎浮世绘《东海道五十三次》
大和绘是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它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画在隔扇和屏风上。
浮世绘,即日本传统的风俗绘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日本人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1)日本文字: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2)中国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日本文化发展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古代日本文化
一、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2.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茶道、花道和书道。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人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并融合了本土文化,成为日本人修养身心的重要环节。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源于唐代佛教传入日本之后。
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货币
唐代仕女
日本和服
服装
和同开珎与开元通宝
日本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唐文化,而是在维护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基础上,对吸收来的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从而形成并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
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材料1:文化的贫瘠落后状况,使之(日本)能够几乎无阻碍、无痛苦地汲取中华文明。
——[日]依田熹家《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
材料2:我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朝鲜的印刷术、天文学和医学,成就显著。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2)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3)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祭祀孔子。
(4)宗教:中国佛教、道教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课堂探究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4世纪至16世纪
阿兹特克文明
结构松散王国
前2500年至16世纪
玛雅文明
城邦
13世纪至16世纪
印加文明
统一大帝国
热带雨林、沙漠、戈壁、平原、山脉、高原等自然屏障,让整个美洲隔绝于其他大陆,很难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只能独自默默发展。在缺少高级文明刺激的情况下,时间久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风暴、寒潮、龙卷风、火山等极端天气导致其始终处于对自然的恐惧之中,从而造成非常极端的宗教信仰,动辄以人命察天祭神,愚昧的文化更导致整个文明长期落后。
(一)含义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
领域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宗教 (多神 崇拜)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造了规模宏大的 ,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文字
历法
其他
大多是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为主神
太阳神
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中的羽蛇形象
阿兹特克与印加的太阳神
金字塔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玛雅羽蛇神金字塔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二)成就
领域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宗教 (多神 崇拜) 大多是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为主神 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建造了规模宏大的 ,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文字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
历法
其他
太阳神
金字塔
图画文字
无文字,结绳记事
玛雅历
知道零的概念
创造出20进制
太阳历与太阴历
修筑驿道,使用麻醉剂,进行人体解剖
锻造铜器,制作陶器、石雕、木雕和金银首饰
阿兹特克历法
◎印加的穿颅手术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二)成就
宗教 (共性)
玛雅文化
印加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文字:独特文字
历法:玛雅历
数学: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建筑:驿道、太阳庙
医学:使用麻醉剂、人体解剖
历法: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
文字:无文字,结绳记事
宗教上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为主神
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太阳神。
建造金字塔:作为神庙的塔基或举行宗教祭祀的场所来祭祀神灵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精美艺术: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美洲印第安文化小结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二)文化成就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
(1)印第安人的农业生产水平很高,培育出很多其他大洲没有的农作物。 (2)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
(3)印第安文化一度繁荣。
(4)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难以抵抗其他文明的冲击。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用600多名西班牙人、16匹马和14门火炮征服阿兹特克。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阿尔瓦拉多率约千名士兵,征服了当地玛雅人部族。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168名战士最终征服了拥有600万人口的印加帝国。
——整理自《全球通史》《枪炮、病菌与钢铁》等著作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三)衰亡
材料1: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携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世界通史》(王斯德)
材料2: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3: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己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问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美洲文化衰亡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疾病、瘟疫等灾害;
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美洲内部之间的交往有限。
(2)启示: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化与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课堂探究
大洋洲文化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太平洋的岛屿。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大洋洲各地相互隔离,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当地人使用石器或木制工具。澳大利亚原住民以采集、狩猎为生;新几内亚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植甘蔗,饲养猪、狗和鸡等动物,掌握了一定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可以制作简单的陶器。他们没有文字,语言千差万别,图腾崇拜普遍。原始舞蹈常以模拟动物为主,配以简单的打击乐。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23·浙江卷·1月)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已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真题演练
(23·浙江卷·6)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真题演练
D
人类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形式和范围。
2.古代的文化在各国、各地区产生,面对不同的自然与历史环境,形成了早期文化多元并立的状态。
3.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基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通性
1.世界文明的起源是多元性的,发展是多样性的。
2.文明无高下优劣之分,应尊重和理解其他文明。
3.不卑不亢、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取长补短。
单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