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课《荷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自然景观的能力。
-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理解荷花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自然景观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1.观察与分享:
- 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荷花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观察荷花的外观和生长环境,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艺术欣赏:
- 展示一些荷花的绘画作品或者摄影作品,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他们对荷花的热爱和欣赏。
二、生字学习
1. 挨(āi)-挨着
- 造句:他坐在椅子上,身体挨着桌子,专心地写着作业。
2. 蓬(péng)-蓬松
- 造句:她的头发蓬松而有光泽,显得格外精神。
3. 胀(zhàng)-肿胀
- 造句:他的脚因为跑步过度而肿胀起来,疼痛难忍。
4. 势(shì)-势力
- 造句:他以强大的势力赢得了这次比赛。
5. 翩(piān)-翩翩起舞
- 造句:她穿着白色的裙子,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像一只优雅的天鹅。
6. 蹈(dǎo)-舞蹈
- 造句:他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每天下午都会练习舞蹈。
三、词语组块教学。
(1)第一组:衣裳 莲蓬 花瓣儿 花骨朵儿
(点拨:读好儿化音;“蓬”念第二声,和“莲”组成词语时念轻声)
(2)第二组:雪白的衣裳 嫩黄色的小莲蓬
两三片花瓣儿 花骨朵儿
①女生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小结:名称前面加上表示颜色、数量的词语,读起来更美丽、更可爱。
②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说“花骨朵儿”怎么样。(出示句子,把句子读正确,读好停顿)
四、作者简介
《荷花》一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他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是 20 世纪 20 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其童话集《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辟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他的作品有《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等。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边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池怎样的荷花?
3、汇报交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池怎样的荷花?
4、教师小结:同学们,老师听懂了,当你们在读这篇课文时心中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觉得荷花很美。
六、深入课文,详细讲解
(一)第一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个人清晨在公园里的活动和感受。
1.清晨,我到公园去玩:这句话描述了说话者的行动,即在清晨的时候他去了公园。
2.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话描述了说话者的感受,即他刚进入公园就闻到了一种清新的香味。
3.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这句话描述了说话者的动作,即他听到荷花池后急忙向荷花池跑去。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说话者在公园的清晨活动和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说话者的活力和愉悦。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画面感,也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公园的美丽和愉悦。
(二)第二段讲解。
1.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这句话说明池塘里的荷花已经有很多已经开放。
2.荷叶挨挨挤挤的:这句话形容了荷叶的繁茂,它们紧挨在一起。
3.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形容荷叶的形状和颜色,荷叶像绿色的大圆盘一样,铺满了整个池塘水面。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描绘了荷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的景象,它们从荷叶的缝隙中显露出来。
5.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这句话描述了有些荷花刚刚开放的样子,花瓣展开的数量不多。
6.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这句话描述了有些荷花已经完全开放,花心的小莲蓬也露了出来。
7.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描绘了有些荷花还没有完全开放,但看起来充满了力量,似乎随时都会盛开。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荷花池中荷花的各种开放状态,既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也描绘了池塘的生机。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画面感,也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于生命力的欣赏。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三)第三段讲解。
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荷花池的美景和美的多样性: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这句话描绘了荷花池中荷花的姿态各异,每一朵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2.看看这一朵,很美:这句话赞叹了其中一朵荷花的美丽。
3.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句话进一步赞叹了另外一朵荷花的美丽。
4.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这句话通过比喻,将眼前的荷花池比作一幅生动的画。
5.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赞扬了能够创造出这样美丽景象的“画家”的技艺高超。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赞叹,描绘了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荷花池的美丽和生命力。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画面感,也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于生命力的欣赏。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四)第四段讲解。
这段文字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荷花池中的沉浸感受:
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想象,他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这句话描绘了荷花的形象,即穿着白色花瓣的荷花站在阳光中。
3.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这句话描绘了微风吹过荷花时的情景,荷花随风摇摆,好像在跳舞。
4.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荷花花瓣随风飘动的情景。
5.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句话将荷花池中的荷花比作一起跳舞的群体,营造出一种生动和谐的景象。
6.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这句话描绘了风过后的宁静场景,荷花停止了舞蹈,安静地站在水面。
7.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这句话描绘了蜻蜓围绕着荷花的情景,蜻蜓告诉荷花它早晨飞行的快乐。
8.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句话描绘了小鱼在荷花脚下游动的情景,小鱼告诉荷花它昨夜的好梦。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富有诗意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荷花池中的沉浸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荷花池的美丽和生命力。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画面感,也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于生命力的欣赏。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五)第五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人在凝视荷花池时的恍惚和归于现实的情感状态:
1.过了好一会儿:这句话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即经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2.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这句话表达了说话者的内心感受,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3.我是在看荷花呢:这句话揭示了说话者的实际行为,即他是在观赏池塘中的荷花。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描写一个人在凝视荷花池时的沉浸和忘我状态,以及他回归现实的瞬间,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美景中的陶醉和专注。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深度,也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于生命力的欣赏。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能够体验到观赏美景时的心灵愉悦。
七、移情想象、体验感情。
1、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小练笔。假如此刻你也是这池中的小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荷花》这篇课文,以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美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花盛开的池塘边,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荷花的姿态和气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欣赏到荷花的美丽,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还能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培养语言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