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2课时
纸的发明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铸在青铜器上,后来在竹片、木片和帛上写字。
人们用麻来造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传承下来。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回顾了造纸术在发明之前的状况以及西汉时期的发展脉络。而本节课,我们将聚焦东汉时期,深入探讨为何唯独蔡伦的造纸技术能够流传下来,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品读课文
表明时间
通过细致描绘时间的流转与变迁,表达出造纸术的发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演进、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依据。
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蔡伦的造纸方法,经过精心研究和创新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且高效的工艺流程。其整个过程,从原料选择到纸张成形,均遵循着科学而有序的步骤。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所以……”是因果关系的句子,说明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纸的优点
先总写造纸术是蔡伦改进的,然后分别介绍了造纸术的造纸过程和优点,围绕第一句话,层层分述。
这一段中的三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细读第2句话,
圈画出蔡伦造纸术的步骤。
剪碎或切断
浸水里
捣成浆
捞出
晒干
根据第2句话中提到的蔡伦造纸术的步骤,请详细介绍一下他是如何进行造纸的?
蔡伦,这位杰出的发明家,汲取了前人长期积累的造纸经验,并对其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他巧妙地将树皮、麻头和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经过精心处理,将其浸泡在水中捣烂成细腻的纸浆。随后,他巧妙地捞出纸浆,晾晒干燥,最终制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实用的纸张。这一改进不仅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还使得造纸技术得以更广泛地应用和推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传播路径。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造纸术的重大作用。
照应前文,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更影响了全球。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使用轻便实用的纸张,推动了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我国创造的造纸术,其传播至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繁荣。这一伟大发明不仅让书写和记录变得更加便捷,还促进了知识的广泛传播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对全球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这一发明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它采用的原料易于获取,使得纸张能够大量生产,并且价格相对低廉。此外,这种造纸方法制造的纸张轻便实用,满足了广大人群的需求。因此,蔡伦的造纸方法被广泛接受并传承至今。
选做: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张衡与地动仪的故事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对于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他发明的地动仪,不仅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发明,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
张衡生活在地震频发的东汉时代,对地震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他深知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因此决心研究一种能够预测地震的仪器,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他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地动仪的设计精巧,它利用精铜制成,形状像一个大酒樽,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乌龟。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道机关,分别与八个方位对应。在每个方位上,都有一只口含龙珠的龙头,在龙头的下方,对应着一只蟾蜍。当某个方向发生地震时,该方向的龙头就会吐出龙珠,落入下方的蟾蜍口中,从而准确测出地震的方位。
地动仪的发明不仅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地震预警手段,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科技遗产。它展示了张衡深厚的科学知识和创新精神,也体现了他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深切关怀。张衡的成就不仅被后人铭记,联合国天文组织还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也被命名为“张衡星”,以表彰他对世界科学的杰出贡献。
如今,张衡的故事和地动仪的发明依然被传颂,他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也是全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者。他的精神和智慧将继续激励后人不断探索、创新,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数学领域,他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无疑是他最为突出的成就之一。
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他成功地将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就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纪录保持了近千年,直到15世纪才被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
祖冲之不仅给出了圆周率的近似数值,还给出了两个分数形式的表示: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的精确度达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精度在当时无疑是极为惊人的。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不仅推动了数学领域的发展,也对天文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体现了他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更为精确的数值,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同时,他的这一成就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段佳话。毕昇,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发明家,他的活字印刷术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印刷技术的进步,而且对全球的文化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毕昇的时代,印刷技术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主要依赖手工抄写和木板印刷。这种方式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毕昇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开始思考如何改进印刷技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毕昇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并在每个方块上刻上凸起的反手字。这些字模经过烧制后变得坚硬耐用,可以按照需要随意组合成文章。在排版时,毕昇使用松香、蜡和纸灰等粘合剂将字模固定在铁板上,然后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只需加热铁板使粘合剂熔化,即可轻松拆下字模,留待下次
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与传统的木板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能够更准确地复制文字,提高了印刷品的品质。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书籍、文献等文化产品得以大量生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毕昇的发明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活字印刷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全球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科技史上的佳话,更是一部展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壮丽史诗。他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印刷技术的面貌,而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伟大的发明将永载史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指南针
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对全球的航海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指南针最初的前身是司南,主要由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组成,磁针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人们利用这一性能来辨别方向。这种指示方向的简单仪器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发明者据历史记载是张衡,他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发明了指南车。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可能出现在战国时期,但其具体形状和制造方法已无法考证。而宋朝时期,人们发明了用人工磁化铁针的方法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这一时
期的指南针在航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等活动中,人们都依赖指南针来确定方位。而在航海领域,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船只能够在茫茫大海中确定方向,极大地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指南针逐渐传播到阿拉伯和欧洲。在欧洲,指南针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推动了欧洲航海家们的远洋探险和地理发现。可以说,没有指南针的发明,就没有后来的新大陆发现和全球贸易的繁荣。
在课文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在没有纸的时代,人们记录文字所面临的种种不便,并追溯了纸张的发明过程。这凸显了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更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创造力。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美,以及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
学习小结
2.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事读一读,并与家人分享。
3.完成练习册。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