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2 10: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导3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唯物 史观 通过学天国运动的兴衰及其革命纲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时空 观念 了解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列强侵略的基本史实, 通过构建列强侵略大事记或时间轴等方式,总结列强侵略的特点。
史料 实证 通过对相关史料解读,在掌握洋务企业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历史 解释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史实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家国 情怀 了解中国农民阶级救亡图存活动及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增强民族认同感。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思10
阅读“太平天国运动”,思考以下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失败原因、意义
2.太平天国前、后期颁布了哪些重要纲领 这些纲领各有哪些主要内容、评价
阅读“洋务运动”,思考以下问题:
1.洋务运动掀起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其口号是什么
2.“洋务派”含义、主要代表人物、洋务新政的实践内容、影响
阅读“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思考以下问题:
1.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哪些严重的边疆危机 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结果如何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有哪些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怎样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有何重要影响
3.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的概况怎样 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瓜分中国的狂潮”,思考以下问题: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国内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各阶级之间,尤其是官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级官府首先是州、县的所谓“亲民之官”,只知变本加厉的敲诈、勒索,把战费与赔款的负担转嫁到广大纳税者,尤其是贫苦农民头上,致使他们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盖通商五口,出入各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银出洋,计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故银骤贵。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出身农家,四次科考失败。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他无意中得到了《劝世良言》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
议7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结合材料及所学,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③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④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
①兴起: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②发展:1853年,占领南京,改天京(定都天京)。
③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
④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⑤防御: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进入领导阶层
⑥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枪队的进攻下,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天京陷落)。
天京变乱:
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争权夺利。1856年,八九月间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部对付杨秀清。韦昌辉包围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韦昌辉的屠杀和暴虐统治激起了天京将士的愤怒,洪秀全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洪秀全命石达开掌管政务,但是对其心存疑忌,处处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军包围,全部被剿灭。
2.过程
失败原因: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重要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评价:
积极: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局限:没有超越封建小农经济范畴,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未能实施。
《资政新篇》 (1859年)
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反对
干涉中国内政。
评价:
积极: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 景 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在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发展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
本 质 落后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先进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群众基础 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核心内容 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特 点 标志旧式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5.评价
八旗和绿营军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衰弱和腐败展现得淋漓尽致。清政府迫于无奈,允许地方督抚组织团练,以曾国藩的湘军最为典型。曾国藩承认:“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漕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
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较之异族的入侵,本民族制造的战争灾难似乎更加惨绝人寰!
---田秉锷《大国无兵》
1864年清政府的10名总督中汉人占9名,15名巡抚全部由汉人来担任,从1861年至1890年之间,清廷任命的44个总督,汉人占34个,挑选来担任巡抚的117人之中,汉人占104人。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①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族官僚地位上升,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官员在使用洋枪洋炮与太平军作战中,在同外国势力的接触中,既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也感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思想上受到极大震动,产生了危机感和仿效意识……发起了以学习外国制造机器技术仿造武器为主要内容、以自强雪耻为基本宗旨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
1.背景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2.时间:
5.目的:
3.代表人物:
4.口号:
恭亲王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求富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19世纪60-90年代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19c60s—90s)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6.内容:
领域 内容
北洋、南洋和福建
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
外交机构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汉阳铁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局
新式海军
新式学堂
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
总局是官办企业,总局及下属所有局、厂受总督、巡抚控制和监督,经费由政府调拨。
总局工人不得随意去留。总局设有“健丁营”及刑具、大牢,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
总局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面向市场。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军事工业
管理方式:官办(封建衙门式)。
经费来源:官府出资。
产品流向:政府分配给军队,不投向市场。
企业性质:完全官办的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
民用企业
军事工业需款颇巨,又出无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的经济势力,日益膨胀,利源多为所夺,为了挽救此两大危机,必须别辟路径,利用民力。……民间出资经营,政府总其大纲,扶持监督,“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即所谓官督商办。
开平煤矿开办三年,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可顾民用。
开办目的:解决军事工业资金、与列强争利。
管理方式:官督商办。
经费来源:商人出资、官商合资。
产品流向:部分流向市场。
企业性质: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近代企业。
①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②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客观上促进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不改变封建制度,只是引进资本主义的军事和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补,失败是必然的。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三个大型企业,在当时都堪称东方世界一流规模的大型新式军工企业……已开始从手工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已从传统工业进入到现代工业。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材料:“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
——李鸿章在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后感慨
7.评价
积极:
消极: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思想
经济
政治
外交
教育
军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使国人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中国思想近代化。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方式,创办近代工业,培养了科技人才;诱导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近代工业化的先河。
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中国同外国的联系,使中国开始外交近代化。
创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创办近代海军,形成北洋、南洋、福建水师,开启中国军事现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新疆建省。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西南 1883,法国控制越南,侵略中国。 中法战争(台湾军民,击退法军;镇南关大捷) 1885《越南条款》,法国占领越南。1885,台湾建省。
东南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企图对外扩张(大陆政策)。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
③客观原因:清政府腐朽落后及帝国主义默许纵容。
过程:
①首战爆发:丰岛海战(1894.7)

②陆战转折:平壤战役(1894.9)

③海军决战:黄海海战(1894.9)

⑤战争结束:威海卫战役(1895.2)

④辽东作战:旅顺大屠杀(1894.11)
“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海军提督丁汝昌:在威海战役失败后自杀殉国
左宝贵: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回族将领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黄海海战中与四艘日舰奋战,英勇无畏,因中敌弹,船沉人亡
条款 危害 影响
让步
割地
赔款
开埠
设厂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承认朝鲜独立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国际地位降低、宗藩关系崩溃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激化阶级矛盾,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①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②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④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斗争。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反割台斗争
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一起,展开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申报》1895年5月15日
平壤有若是战焉,高丽盖可不失;鸭绿江有若是战焉,辽东亦可不失;而何有割辽、割台之事也哉!
——洪弃生《台湾战纪序》
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在华利益。
(2)实质:
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3)结果:
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有割让辽东半岛的内容。消息公布,俄国认为条约损害了俄国的利益,于是联合德国、法国向日本提出抗议,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英美不愿意日本在华势力过分膨胀,劝日本接受三国要求。1895年8月5日,日本向三国表示接受“劝告”,但需要中国拿出 3000 万两白银作为“赎辽”的“赏金”。11月8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林董在北京签订中日《辽南条约》,日本交还辽东半岛,清政府交出白银 3000 万两作为“报酬”。这就是所谓“三国干涉还辽”。
归纳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角度 表现
列强侵华特征 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社会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经济结构变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
阶级关系变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政府政策调整 清政府被迫调整政策,推行新政,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民族意识 中国惨败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觉意识,促进了国人的普遍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到救亡图存的行列。
①争做中国的债主:
②在华投资设厂;
③开矿、修筑铁路(争夺路权、矿权);
④开设银行。
2.政治: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经济上:资本输出。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是指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领土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该地区的权力,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列强侵华的野心。
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土地。租借土地的主权不转移,租借只在约定的期限内有效,在租借期内租方取得对领土的使用权。
内容: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利益均沾)
1899年,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提出的对华政策。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中国。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6日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法、日、意六国公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这一政策照会。
3.门户开放
美国要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华权益,享有同等贸易特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边疆危机
《天朝田亩制度》
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两场运动:
1853年
1883年
1856年
1851年
金田
起义
定都
天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清政府
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两个纲领:
天京
陷落
1878年
1885年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64年
《资政新篇》
两个阶段的侵略:
一个趋势:
列强侵略加剧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1895年
《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探索:
侵略:
课堂小结
1.(2023·全国乙卷)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1.D【详解】 据材料可知,由于中国产茶,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D项正确;材料中茶叶出口的数值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并非改变,排除B项;此时期不是促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
对点训练
2.(2023·湖北卷)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 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2.C【详解】 由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可知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提出平分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因此太平天国方面对洪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由于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清政府对洪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视洪秀全为“英雄”、“豪杰”,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故选C项;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洪秀全的不同评价,并非对人物多面性的描述,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同时期从不同立场对洪秀全的描述,着眼点在于不同立场而非不同时期,排除D项。
3.(2023·海南卷)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3.A【详解】
据材料“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未曾处于劣势”可知轮船招商局在封建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一系列优惠条件,使其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至处于劣势地位,故选A项;“未曾处于劣势”“年年盈利”说明封建官府的支持在当时促进了轮船招商局的良性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给与轮船招商局的资金支持确实主要用于企业经营,也更加有利于洋务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所享有的优惠条件只有洋务企业才能享有,无法带动同行业其他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
4.(2023·浙江卷)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据此可知 ( )
A.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
B.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
C.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
D.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4.B【详解】据材料可知,庄票在1846年首次被洋商接受,到19世纪50年代为外商普遍接受,到1869年可以作为抵押物,说明庄票逐渐得到外商的认可,故选B项;“退出”说法错误,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看不出钱庄资本的来源,材料强调近代外商最终接受了庄票,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21·全国高考甲卷)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5.A【详解】 1861年,慈禧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说明慈禧主张和英法议和;“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说明英国有勾结清政府的意图。由此可知,当时的太平天国将面临中外联合勾结的严峻形势,故A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顽固派地位得到加强,故C错误;材料没有外交体制变化的信息,故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