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例。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分组寻访。
2.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课件22张PPT。寻访小动物 身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只要我们不去打搅他们,你会发现,它们的世界有着另一番的趣味,想了解它们吗?想知道它们的生活带给科学家们怎样伟大的启发吗?让我们轻轻地走近它们……观察要求:
1.爱护小动物,不许伤害它们。
2.在寻访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许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寻访校园的小动物,观察时间10—15分钟。
4.有秩序地出去,不能喧哗影响隔壁班上课,观察完后全班先集合,一起回教室。
5.带好笔和纸,做好记录。 调查记录观察到的小动物共有____种
三年级( )班 姓名____聊一聊:1.?我观察到的小动物共有( )种,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
2.具体说说你感兴趣的小动物是怎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有趣或特别的事?
3.你还想了解这些动物什么方面的的事情呢?
4.活动自我评价:在观察活动中我是否做到了下面几点??
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原貌,保护它们 的生存环境。
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同伴之间分工合理,合作融洽。?
5.你觉得观察活动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学生互评表
主题:
姓名:
项目
优秀(A)
良好(B)
合格(C)
实地调查准备情况
观察记录情况
与组员合作情况
探究方案:寻找小动物
活动流程框图
活动一:你知道哪些小动物
所需学习时间:8分钟
活动任务:
了解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识,激发学生对学习小动物知识的兴趣。
活动内容:
本活动的学习过程可以参照下列环节和步骤进行。
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分小组讨论,开展班级交流。
1. 问题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小动物,你认识哪些小动物?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3)学生汇报。
2. 指导学生讲述小动物的故事。
(1)学生分小组讲述。
(2)推选代表讲述。
活动中需要注意下列事项。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记录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活动组织方式:
小组和全班讨论。
评价方式:
通过学生汇报了解学生认识小动物的情况;通过让学生讲述小故事,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二:在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所需学习时间:20分钟
活动任务:
在校园周围的不同环境中寻找、观察小动物,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小动物。
活动内容:
本活动的具体过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提出问题:校园中哪些环境有小动物?你准备在校园中什么地方寻找小动物?
各小组讨论、确定在校园的哪种环境(草地、小树林、水池边等)中观察小动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准备观察的环境。
2. 提出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可用文字或者绘画记录。活动中要多注意安全,爱护小动物。
3. 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记录纸、铅笔到校园寻访小动物,并作观察记录。
活动组织方式:
分小组实地寻找和观察小动物。
评价方式: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记录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活动三: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所需学习时间:12分钟
活动任务:
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活动内容:
本活动的学习过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教师提出问题:
(1)在寻找小动物活动中,寻找活动的计划是什么?你们的任务是如何安排的?
(2)寻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3)你们有什么收获?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小组交流过程中,尽量把小组成员在校园中观察到的动物数量统计出来,尽量说出动物的名称,并总结出自己对动物外形特征的描述。
3.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在各组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统计出全班调查到的动物种数,认识哪些动物是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如水中的、石缝里的、树上的等等。
活动组织方式:
分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
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寻找社区周围的小动物
活动任务:
从校园活动到校外活动的延伸,寻找社区周围的小动物。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到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
活动内容:
本活动内容属于拓展阅读知识,因而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时间比较充裕时,建议组织学生到校外寻找小动物;在时间不允许的条件下,该内容可以留作学生课外完成。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强调安全,最好是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寻找活动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 观察一周,交一份寻找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2. 表达、交流,各小组展示调查记录表。
教师评价标准与评价表
教师评价标准
项目
优秀(A)
良好(B)
合格(C)
实地调查过程
能认真做好调查前准备工作;能按调查计划认真调查;观察仔细、全面,能观察到细节,记录认真。
能按调查计划进行调查;观察比较仔细,但会遗漏一些细节;能做记录。
能按调查计划进行调查;观察不够仔细,不能关注细节,能做记录但不全。
讨论、交流情况
能积极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动物。
能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描述观察到动物,但个别结构用词不准确。
能参与讨论活动,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准确说出观察到的动物及其结构。
与组员合作情况
能与组员通力合作。
能与组员合作。
基本不与组员合作。
教师评价表
主题:
姓名:
项目
优秀(A)
良好(B)
合格(C)
实地调查过程
讨论、交流情况
与组员合作情况
记录表:寻找小动物
时间
发现地点
小动物的名称
动物的身体描述(可画图表示)
记录表: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
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生活环境
吃食方式
运动方式
其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