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2 10:19:42

文档简介

天水一中2022级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学术界普遍认为,小麦起源于距今8500年至7500年的西亚。美洲玛雅人早在7000前就在危地马拉南部海岸种植玉米。中国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一批炭化稻谷,经测定其绝对年龄已有6700岁。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 )
A. 不均衡性 B. 多元性 C. 封闭性 D. 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差不多同一时间都出现了原始农业,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只是列举了不同地方出现了原始农业,无法说明其不均衡性,排除A项;只是列举不用地区文明几乎同时出现了原始农业,并没有提到他们之间是封闭的,事实上,各个不同地区的文明是存在交流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2.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 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 B. 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
C.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 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不同的墓中随葬品有较大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项正确;A、B两项都是现象,并非本质,排除;D项表述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
3. 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 )
A. 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 B. 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
C. 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D. 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C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但并未体现中外对比,排除A项 ;商周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来源于工匠的生产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产物,排除B项;青铜器在当时主要作为礼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表述中属于明清商业革命的是
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 商帮兴盛 D. 茶馆、酒楼常常营业到天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所以C正确;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所以A错误;宋朝以前实行坊市制,这与材料不符,所以B错误;“茶馆、酒楼常常营业到天亮”属于宋代商业革命的内容,所以D错误。
5. 中国古代科技中,的特点是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
A. 农学 B. 中医学 C. 数学 D. 地理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医学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能体现“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的特点,B正确;农学在于积累经验,数学重在总结,地理学侧重实地查看,都不具备题干所列特征,排除A、C、D。
6. 如表是关于近代中国茶业产销的统计数据(单位:万担),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时间 产量 内销 外销
1832—1837年 260.5 200 60.5
1861年 312.5 202.5 110
1871年 409.5 202.5 207
1886年 567.46 205 362.46
A. 茶叶生产近代化进程加速 B. 国内商品市场正快速扩大
C. 中国主动地融入世界市场 D. 自然经济仍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2-1886(中国)。依据表格可知,近代茶叶销售产量增加和外销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1871年后中国茶叶外销加速,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加密切,C项正确。茶叶产量的增加不能说明是采用大机器生产的结果,排除A项;内销国内市场发展缓慢,排除B选;茶叶属于经济作物,内销仍在增长都不能说明自然经济仍具有重要影响,且与题干主要反映的茶叶产量和外销关系的主旨不相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下图为瑞典商船“哥德堡”号。该船于18世纪中期曾作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队中最大的船,两次往返中国。当时该船能合法停靠的中国城市是
A. 上海
B. 天津
C. 广州
D. 宁波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处通商,故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能合法停靠的中国城市是广州,故C正确;上海与宁波是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故AD排除;天津是1860年《北京条约》开埠通商,故B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8世纪中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入手,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8.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 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可得出,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的落后观念,故C项正确;“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未明确说明是农村,故B项错误;“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9.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①②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与近代中国人民抗争有关,④错误,BCD选项排除。
10. 下面是1851年西欧主要围家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表明( )
国家 总人口(单位:方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 600 75 25
中国 约43 200 89 11
A. 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
B. 中西方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明显不同
C.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西方主动而中国被动
D. 中西方的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中西)。英国1851年已完成工业革命,故城市化程度较高,法国1851年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城市化比英国低、比中国高,中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城市化最低,A项正确;材料表格中只有城市化水平的数据,没有城市化方式的论述,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在城市化上是主动还是被动,排除C项;材料只是1851年的中西方农村、城市人口数据,没有关于农村人口对城市化态度的信息,破除D项。 故选A项。
11.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D. 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美洲、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商品流通,丰富了各地人们的生活,A项符合题意;BD与材料无关,排除;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排除。
12. 下表是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据此表可知
A. 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
B. 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
C. 欧美经济扩张趋势日益明显
D. 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世界总贸易额中不同国家所占的比重不一样,说明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故D正确;从材料数据看不出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排除A;英国的贸易额占重要地位,但看不出增加速度居于首位,排除B;从材料无法得出欧美经济扩张趋势明显,排除C。
13. 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 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
C. 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 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奥巴马和乔布斯的对话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答案为A项;仅从苹果手机的生产地来说,不能得出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C选排除;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D项排除。
14. 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A. 改革开放使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 中国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 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 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已逐渐落后于中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其中1973年,袁隆平研制成功了“南优2号”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已逐渐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5. 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大多设有完善的国际病人联系服务部,满足病人从最初的询问、机场接机,到完成治疗回国之后的复诊。其中大部分医疗机构还为国际病人提供购物指导、退税等额外服务。这表明新加坡( )
A 联合各国政府发展卫生事业 B. 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得到强化
C. 与多数国家开展国际医疗合作 D. 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据材料“完善的国际病人联系服务部,满足病人从最初的询问、机场接机,到完成治疗回国之后的复诊”可知,针对国际病人,新加坡国建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了病人从询问到接机到治疗到复诊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新加坡对国际病人的医疗服务,没有涉及其他国家与新加坡的合作,不能反映联合各国政府发展卫生事业,也没反映与多数国家开展国际医疗合作,排除AC项;材料中新加坡为国际病人到新加坡进行治疗提供了完善的服务,这属于新加坡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并非服务全球的医疗卫生意识,排除B项。故选D项。
16. 顾名思义,传染病就是会传染的疫病。传染病与人类同时诞生和存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无法知道疫病是怎么来的,又怎么治愈的,以为有一种称之为“厉鬼”的魑魅魍魉作恶多端,人类奈何不了。由材料可推知
A. 当时迷信思想盛行 B. 传染病破坏性大,难以防治
C. 人类与传染病共存亡 D. 疫病是靠人传播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因为传染病难以防治,破坏性大,人们认知有限,从而导致人们产生恐惧,B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古代缺医少药,人们不知道如何治愈传染病,因疫病的防疫知识有限而产生恐惧,不能由此说明当时迷信思想盛行,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疫病的传播方式多样,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小题12分,第18小题14分,第19小题14分,第20小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顾炎武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任答四点即可)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社会转型的精神需求;儒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
影响: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解析】
【详解】(1)内涵:依据材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出重视以人为本;依据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依据材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得出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感;依据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得出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依据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依据材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得出主张和而不同。
(2)原因:从新航路分析,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材料“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得出欧洲社会转型的精神需求;从儒学本身分析,得出儒学内容本身的吸引力。
影响:依据材料“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得出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答案】(1)特点:将食品安全上升到人伦天理;统治者高度重视;以法律强制力严格规范;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目的:规范市场秩序,稳固统治。
(2)意义: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解析】
【详解】第(1)问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一“民人以食为天”可以得出将食品问题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通过材料一“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食品问题;通过材料一“《唐律疏议》规定……将受重罚”可以得出以法律来规范食品安全;通过材料一“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体现出政府监管与民间监管相结合;第二小问,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市场秩序、政府统治等方面归纳。
第(2)问,根据材料二“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食品治理体系、人民群众健康、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回答。
19.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 ,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答“打破了各种限制”即可)
(2)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问题:环境污染;
主要因素:工业革命。
(3)原因:(一)1950~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四)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图片信息得出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根据所学得出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
(2)趋势:根据表格数据看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说明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近代城市兴起。
(3)原因:(一)1950~1957:根据“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城市化。(四)1978年以来:根据“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最初来华的西医师主要身份是传教士,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后西医在中国迅速推广。传教士带来西医的同时,也将中医向西方传播。如清前期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将中医人痘接种技术传入欧洲;20世纪初,法国驻昆明副总领事苏里耶·德·莫朗学习针灸并回国行医,在西方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后,国内出现了激烈的中西医论争。南京国民政府曾一度通过废止中医的法案。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许多人强烈要求废除中医,毛泽东坚定支持中西医结合,中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据统计,到2022年,中医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
论题: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说明:中医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同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中医学理论、针灸等构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的理论和治疗学的基础。《唐本草》《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药物学成就,形成了中药学独立的体系。同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拟定论题。如根据材料“传教士带来西医的同时,也将中医向西方传播”“改革开放后,中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和所学可知,中医的发展,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然后进行阐释。可从中国古代中医学的成就、现代医学对中医学的借鉴等角度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天水一中2022级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检测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学术界普遍认为,小麦起源于距今8500年至7500年的西亚。美洲玛雅人早在7000前就在危地马拉南部海岸种植玉米。中国余姚河姆渡出土的一批炭化稻谷,经测定其绝对年龄已有6700岁。这表明农业起源具有( )
A. 不均衡性 B. 多元性 C. 封闭性 D. 流动性
2.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 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 B. 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
C.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 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
3. 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 )
A. 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 B. 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
C. 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D. 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
4.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表述中属于明清商业革命的是
A.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 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 商帮兴盛 D. 茶馆、酒楼常常营业到天亮
5. 中国古代科技中,的特点是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
A. 农学 B. 中医学 C. 数学 D. 地理学
6. 如表是关于近代中国茶业产销的统计数据(单位:万担),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时间 产量 内销 外销
1832—1837年 2605 200 60.5
1861年 312.5 202.5 110
1871年 409.5 202.5 207
1886年 567.46 205 362.46
A. 茶叶生产近代化进程加速 B. 国内商品市场正快速扩大
C. 中国主动地融入世界市场 D. 自然经济仍具有重要影响
7. 下图为瑞典商船“哥德堡”号。该船于18世纪中期曾作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队中最大的船,两次往返中国。当时该船能合法停靠的中国城市是
A. 上海
B. 天津
C. 广州
D. 宁波
8.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 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9.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0. 下面是1851年西欧主要围家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表明( )
国家 总人口(单位:方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 600 75 25
中国 约43 200 89 11
A. 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
B. 中西方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明显不同
C.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西方主动而中国被动
D. 中西方的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
11.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他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使世界完全连成了一个整体 D. 使美洲遭到残酷掠夺
12. 下表是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据此表可知
A. 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
B. 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
C. 欧美经济扩张趋势日益明显
D. 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
13. 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 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
C. 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 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
14. 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A. 改革开放使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 中国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 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 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已逐渐落后于中国
15. 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大多设有完善的国际病人联系服务部,满足病人从最初的询问、机场接机,到完成治疗回国之后的复诊。其中大部分医疗机构还为国际病人提供购物指导、退税等额外服务。这表明新加坡( )
A. 联合各国政府发展卫生事业 B. 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得到强化
C. 与多数国家开展国际医疗合作 D. 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16. 顾名思义,传染病就是会传染的疫病。传染病与人类同时诞生和存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无法知道疫病是怎么来的,又怎么治愈的,以为有一种称之为“厉鬼”的魑魅魍魉作恶多端,人类奈何不了。由材料可推知
A. 当时迷信思想盛行 B. 传染病破坏性大,难以防治
C. 人类与传染病共存亡 D. 疫病是靠人传播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小题12分,第18小题14分,第19小题14分,第20小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顾炎武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传入欧洲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19.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 ,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最初来华的西医师主要身份是传教士,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后西医在中国迅速推广。传教士带来西医的同时,也将中医向西方传播。如清前期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将中医人痘接种技术传入欧洲;20世纪初,法国驻昆明副总领事苏里耶·德·莫朗学习针灸并回国行医,在西方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后,国内出现了激烈的中西医论争。南京国民政府曾一度通过废止中医的法案。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许多人强烈要求废除中医,毛泽东坚定支持中西医结合,中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据统计,到2022年,中医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