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09: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经典常谈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我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作者简介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尚书》《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作品简介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十三篇,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 说文解字》放在最前头,然后介绍了《周易》《尚书》《诗经》《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朱自清是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并按照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他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还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朱自清博采众长,去伪存真,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讲述典籍的著者、主要内容、版本源流以及研究成果等,一步步引领读者深入典籍的宏伟殿堂,感受经典的价值和魅力。
初识作品
内容简洁精辟。全书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
艺术特色
章节内容
简介:东汉和帝时期许慎所作,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特点:①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③书中每字都有说解。
章节重点:
秦以前: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秦以后:书体演变的时代,整体更加简易。
《说文解字》第一
演变:战国末期,儒家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新解释,便是所谓《易传》。汉代,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说卦》推演卦象,说明某卦的观念象征着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某些事物。《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道理。《杂卦》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
《周易》第二
简介:《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记言的历史,大部分是号令(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发展历程:秦始皇焚书,留存《尚书》二十九篇。汉景帝时,从孔子旧居中发掘出一些古文经传,这便是《古文尚书》。
《尚书》第三
简介: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可分为徒歌(随口唱)和乐歌(随着乐器唱)。乐工收集天下歌谣,流传下来的便是《诗经》。
发展历程: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表示愿望、责难等。孔子时代,诗篇本义渐渐模糊,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
《诗经》第四
简介:《仪礼》大约是当时实施的礼制;《周礼》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所述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
三本:“天地君亲师”,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代表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
礼治:政治制度、宗教仪式、风俗习惯。
礼乐:乐包括歌和舞乐,是礼的一部分。
《三礼》第五
简介:“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
三传: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以叙事为主。《公羊传》《谷梁传》公羊谷梁两家以解经为主。
三传认为的春秋大义: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
《春秋》三传 (《国语》附)第六
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朱子将《礼记》中的一篇分成经一章,传十章,并补上一段,合集为《大学》。
《中庸》:孔门传授心法的书。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孔子弟子们记的,让读者学到如何做学问、做人等。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共同编定的。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四书》第七
简介:汉代刘向将战国时期担负外交的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特点:①文辞妙绝。读来如闻其语,如见其人。②历史价值高。所记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战国的名称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战国策》第八
《史记》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体例: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汉书》班固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体通史
特点:①文字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较长。②作者删润旧文,“述而不作”。
《史记》《汉书》的异同:
《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组织宏大,描写曲达。
《史记》《汉书》第九
发展历程:“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
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秦相吕不韦编撰著《吕氏春秋》,想集合众长,统一思想,但他的基调却是道家。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效仿吕不韦编撰《淮南子》,也以道家为思想基调,想要统一思想。董仲舒向汉武帝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帝王用功名利禄提倡儒学,儒学统于一尊。
学派:儒家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
墨家 反对侵略,提倡“非攻”“兼爱”,主张“节用”“非乐”。
道家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为,无治而治;庄子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
法家 出于“法术之士”,法术之士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
阴阳家 阴阳家出自方士,认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
《诸子》第十
辞:句读由短而长、由齐而畸,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模拟的日渐变多,汉武帝时最盛。汉时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
赋: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
《辞赋》第十一
发展历程:“乐府诗”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乐府以叙事为主。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到了梁简文帝时期,专咏艳情,称为宫体,唐初七言乐歌渐渐发展,称为古体。
论诗:论诗人推尊唐以前的五言古诗,以为是诗的正宗;认
为唐以后的五言古诗,价值差些,可还是诗。论诗人大多认为宋诗议论多,又一味刻画,多用俗语,拗折声调。但是推尊宋诗的却以为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作者观点:诗歌发展各朝各代均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求新、求变,便都是进步。
《诗》第十二
发展历程:商代的卜辞是现存的我国最早的文。
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骈文”或“骈体”出于辞赋,夹带着不少的抒情的成分,句读整齐,对偶工丽。南朝萧统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才叫作“文”。
唐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提出“语气流畅”这一标准,文体为之大变,宋代称为“散文”。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此后八股文盛行。
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后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
《文》第十三
练习题
1.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写作目的: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3.内容梗概:《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经典常谈》必考知识点汇总
4.艺术特色:内容精辟通俗。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5.读经典的意义: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经典常谈》必考知识点汇总
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做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良士,也得记载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着我的话罢。”
(1)上面文段选自名著 ,作者是 。文段中“你”是 。
(2)文段中的“你”听了这段话后是怎么做的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经典常谈》 朱自清
司马迁
答案示例: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努力整理史料,用十多年时间,写出了《史记》。启发:只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会成就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绝句最短小,贵含蓄,忌说尽。”(忌,即应当避免)请你以下面绝句中的一首为例,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朱自清这个观点的理解。(100字左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赤壁》)
答案示例:孟浩然的绝句《春晓》,短小又含蓄,体现了朱自清的观点。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含蓄地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含蓄短小,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辨“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选自《“四书”第七》)
(1)小文发现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①“时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义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隅反”: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④“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⑤“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
(2)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示例:在学习方面,儒家学说告诫我们要经常温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讲究学习的方法;在交往方面,要宽以待人,对人忠诚,讲求义气;在做人方面,要有仁爱之心,有理想,有志向,培养自身正气。(任意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1)小文发现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①“时习”: ,不亦说乎
②“义利”: ,于我如浮云。
③“隅反”:举一隅不以 ,则不复也。
④“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⑤“道”: 得道者多助, 。
学而时习之
不义而富且贵
三隅反
其不善者而改之
失道者寡助
(2)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示例:在学习方面,儒家学说告诫我们要经常温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讲究学习的方法;在交往方面,要宽以待人,对人忠诚,讲求义气;在做人方面,要有仁爱之心,有理想,有志向,培养自身正气。(任意答出两个方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