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2)
从前有个国王,他的皇宫里有许多的盐,但是,他非常吝啬,从来不分给老百姓吃。老百姓们没有盐吃,有的百姓前去偷运,结果,绝大多数都被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从皇宫向外面拉水的人,天天都能偷运到盐,分给老百姓。
拉水的人把盐放到哪去了呢?他是否能一次运出很多盐?
1.认识饱和现象。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重点
难点
浓溶液、稀溶液和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实验探究一 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在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全部溶解
有部分未溶解
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量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
强调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_______________,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_______,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再减少
减少
不再溶解
继续溶解
2.判断方法
实验探究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
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止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3.将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mL水充分搅拌
(1)硝酸钾不再溶解
(2)加热后全部溶解
(3)冷却后又析出固体
硝酸钾全部溶解
硝酸钾仍有部分未溶解
溶液是否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结论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减少溶剂
②增加溶质
③改变温度
①增加溶剂
②减少溶质
③改变温度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讨论
温馨提示:
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是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相对多少来分的。
浓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稀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熟石灰较难溶于水,则一定温度下它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举例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结论: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关系怎样?
讨论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概 念
小 结
1、在温度为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稀溶液
B、还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浓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
2、20℃时,往50g KNO3溶液中加入5g KNO3固体充分搅拌
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稍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A
3、若要将一杯不饱和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
正确的是( )
A、加KNO3 固体 B、蒸发水
C、倒出一部分溶液 D、降低温度
C
4、(1)20℃时,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其
成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
加水
(2)2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使其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加氯化钠、蒸发水
5. 能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是( )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C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浓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7.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C
8.小明非常喜欢吃甜食,喝甜饮。某天早晨喝牛奶时,他不停地向牛奶中加糖。妈妈看见后对他说:“傻孩子,刚开始往牛奶中加糖,你会觉得越来越甜,但加了一定量后,再加多少糖,也不会觉得更甜的?”妈妈的话有道理吗?请你说明其中的理由。如果要让牛奶变得更甜,应该怎么办呢?
牛奶中加入白糖,当白糖在牛奶中达到饱和时,将不再继续溶解,这时再加入白糖也不会再感到更甜。把牛奶加热白糖可继续溶解,就会变得更甜。(共32张PPT)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1)
无土栽培西红柿
白醋
啤酒
海 水 是 纯 净 水 吗?
海水为什么会是又苦又咸的呢?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和乳浊液。
3.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4.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液的含义及特征
重点
难点
物质溶解过程中热量变化的原因
注意搅拌的方法
注意药匙的使用方法
实验探究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30mL水,用药匙小头将氯化钠晶体洒落水中,边洒边摇晃烧杯或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晶体的变化,直至氯化钠晶体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2.如果把上述氯化钠溶液倒入瓶子里密封起来,放置一个月,一年……你猜猜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若有幸搭乘神州九号遨游太空,食盐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3.想一想,这杯氯化钠溶液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
氯化钠溶解的过程
问题:
1.氯化钠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程度相同;如果将食盐水静止很长时间,食盐也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 质
溶 剂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发生改变
均一性:
稳定性:
(1)溶液的特征是什么?
(2)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4)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均一性、稳定性。
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不一定。
不一定。
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液是混合物,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从微观上分析,溶液形成的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分子中的过程,因为粒子之间存在间隔,它们相互挤占,所以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如何确认吸热或放热?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
实验探究二: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1.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记录。
T1=__℃
2.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g(约两大药匙)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及时测量溶液的温度(T2),记录。
T2=__℃
3.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g (约两大药匙)硝酸铵固体,搅拌,及时测量溶液的温度(T3),记录。 T3=__℃
注意使用方法
注意速度
实验结论 :
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硝酸铵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说明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热量的变化呢?
思考:任何物质都能溶于水吗?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平时是用什么洗掉的?
实验探究三: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的溶解性比较
1.向一只试管中加入1/3体积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四滴植物油,用力振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现象。
2.再向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注意滴管的使用
乳化
现象
滴 加
洗洁精
乳化作用
振 荡
静 置
液
体
分
层
振 荡
静
置
植物油有没有溶解在水中
乳浊液
振荡
静置
悬浊液
泥土
定义 特征 类别 举例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
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
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混
合
物
混
合
物
食盐水
糖水
碘酒
泥水
油水
混
合
物
无 土 栽 培
溶液的应用
喷 施 农 药
污水处理厂
化
学
制
剂
医 药 业
溶质
被溶解
的物质
一种或几
种物质
分散
另一种物质
溶剂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
小 结
1 指出下列各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白酒 B.食盐水
C.碘酒 D.糖水
A. 、 ;B. 、 ;
C. 、 ;D. 、 。
酒精 水
食盐 水
碘 酒精
糖 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
溶液中析出来的
D
3.(2013山东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C
4. (2013广东)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D
6. (2013山东泰安)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5. (2013山东临沂)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白醋
C.味精 D.花生油
D
D
7.一杯食盐水,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a g/cm3 ,下层溶液的密度为b g/cm3,则a和b的关系(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A
8. 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食盐 C、硝酸铵
水
A
如何将一小匙蔗糖平分给50个同学 ?
将蔗糖配制成蔗糖溶液再进行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