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广东省)二轮专题复习(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广东省)二轮专题复习(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16: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考情分析
新课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考点分解 文言词汇解释题(填空或选择),文言句子翻译题,文言句子断句题,一词多义辨析题(选择),综合分析题(选择或简答)。
命题规律 1.课内考查篇目为课标背诵推荐篇目,课外篇目多为人物传记与成语故事,课内外篇目存在某种联系。
2.考查点主要有:①词语解释与辨析;②文言句子翻译与断句;③文意理解(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
题目新 变化 近三年均为文言文比较阅读,组合形式为课内课外型。分值由19分变为15分再变为17分;词语解释与辨析变为6分;文意理解题多为探究课内外文言文异同的简答题。
核心素养要求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教材课内文言文篇目(共39篇)◎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上 1.咏雪 《世说新语》 记叙文 学习 未考
2.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记叙文 守信 未考
3.《论语》十二章 《论语》 语录体 学习、修身 2012、2016、2017、 2022年考默写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上 4.诫子书 诸葛亮 议论文 议论说理 2023年考默写
5.狼 蒲松龄 记叙文 借事寓意 未考
6.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古代 寓言 借事寓意 未考
7.杞人忧天 《列子》 古代 寓言 借事寓意 未考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七下 8.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记叙文 借事说理 2012年考默写
9.卖油翁 欧阳修 记叙文 借事说理 未考
10.陋室铭 刘禹锡 议论文 托物言志 2014、2017、 2020年考默写 √
11.爱莲说 周敦颐 议论文 托物言志 未考 √
12.活板 沈括 说明文 技艺说明 未考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上 13.三峡 郦道元 散文 写景抒情 未考 √
14.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散文 写景抒情 2023年考默写 √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散文 写景抒情 未考 √
16.与朱元思书 吴均 散文 写景抒情 2018年考默写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议论文 议论说理 未考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上 18.富贵不能淫 《孟子》 议论文 议论说理 2020年考阅读 √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议论文 议论说理 2014年考默写 √
20.愚公移山 《列子》 古代寓言 借事寓意 未考
21.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记叙文 叙事写人 未考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下 22.桃花源记 陶渊明 记叙文 叙事抒怀 2015年考默写, 2016年考阅读 √
23.小石潭记 柳宗元 散文 写景抒情 2015年考阅读 √
24.核舟记 魏学洢 说明文 技艺说明 未考
25.北冥有鱼 《庄子》 散文 借事寓意 未考 √
2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古代寓言 借事寓意 未考
27.虽有嘉肴 《礼记》 议论文 议论说理 未考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八下 28.大道之行也 《礼记》 议论文 议论说理 未考
29.马说 韩愈 议论文 托物寓意 2022年考阅读 √
九上 30.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散文 写景抒情 2013、2021年 考默写,2012、 2019年考阅读 √
31.醉翁亭记 欧阳修 散文 写景抒情 2013、2022年考默写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上 32.湖心亭看雪 张岱 散文 写景抒情 未考 √
九下 33.鱼我所欲也 《孟子》 议论文 议论说理 未考 √
34.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记叙文 人物故事 未考
35.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记叙文 叙事抒怀 2018年考阅读 √
36.曹刿论战 《左传》 记叙文 寓议于叙 2021年考对比阅读 √
37.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记叙文 人物故事 2014年考阅读 √
册别 篇目 作者/出处 体裁 主题/ 写法特色 考查情况 (2012年后) 课标
推荐
九下 38.陈涉世家 司马迁 记叙文 人物故事 未考
39.出师表 诸葛亮 议论文 议论说理 2019年考默写, 2017年考阅读 √
十三、三峡
郦道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
(3)沿溯阻绝( )
(4)沿溯阻绝( )
(5)或王命急宣( )
(6)虽乘奔御风( )
八年级上册
完全没有
如果不是
逆流而上
隔断
有时候
飞奔的马
(7)素湍绿潭( )
(8)回清倒影( )
(9)绝 多生怪柏( )
(10)属引凄异( )
(11)属引凄异( )
(12)哀转久绝( )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回旋的清波
连接
延长
消失,停止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隐天蔽日/计日以还
B. 故渔者歌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良多趣味/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 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重叠叠的悬崖和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乐趣。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气氛。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它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A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实是欲界之仙都/夕日欲颓
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
C.山川之美/学而时习之
D. 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
十四、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四时俱备(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四季

消散
坠落
争相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综合分析简答题。
作者是怎样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景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青林翠竹为静,清晨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B.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俯瞰,再仰视,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C.本文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D.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B
十五、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解衣欲睡( )
(2)念无与为乐者( )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4)盖竹柏影也( )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考虑,想到
于是
大概是
只是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
B.念无与为乐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当涉猎
B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试着赏析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非常优美。
C.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D. 本文对月色的描写,匠心独具,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描绘出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让人心醉神迷。
B
十六、与朱元思书
吴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风烟俱净( )
(2)负势竞上( )
(3)鸢飞戾天者( )
(4)经纶世务者( )
全,都
凭借
至、到达
筹划、治理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C.皆生寒树/环滁皆山也
D.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还能见到阳光。
4.综合分析简答题。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心灵的净化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异水”,先写“缓流”,突出澄澈;再写“急湍”,突出凶猛。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B
十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池非不深也( )
(2)兵革非不坚利也( )
(3)寡助之至( )
(4)亲戚畔之( )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极点
同“叛”,背叛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兵革非不坚利也/上使外将兵
B. 委而去之/意与日去
C. 环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战争举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须先“得道”。全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D
十八、富贵不能淫
《孟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2)往之女家( )
(3)必敬必戒( )
(4)居天下之广居( )
(5)与民由之( )
(6)富贵不能淫( )
真正,确实
同“汝”,你
谨慎
居住
遵循
使……淫,惑乱,迷惑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若夫淫雨霏霏
B.戒之曰/必敬必戒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与民由之/由此观之
C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其惑乱淫逸,贫贱不能使其节操动摇,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
4.综合分析简答题。
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和原则。因此,他们不过是小人一类的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B.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批判、否定、贬损了公孙衍、张仪之流及女子。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大丈夫之道” 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
十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管夷吾举于士( )
(3)百里奚举于市( )
(4)劳其筋骨( )
(5)行拂乱其所为( )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狱官
集市
使……劳累
违背
(6)曾益其所不能( )
(7)人恒过( )
(8)而后喻( )
(9)入则无法家拂士( )
增加。曾,同“增”
犯错误
了解、明白
在国内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而后喻
B. 管夷吾举于士/士别三日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求其能千里也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公问其故
A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中,使他做事不顺。
用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或:困境出人才)的观点;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5. 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 文章开头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引出论题。
C. 第2段先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有法家拂士”;二是“外有敌国外患”。
C
二十、愚公移山
《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年且九十( )
(2)聚室而谋曰( )
(3)杂然相许( )
(4)寒暑易节( )
(5)甚矣,汝之不惠( )
(6)固不可彻( )
(7)惧其不已也( )
(8)无陇断焉( )
将近
商量
赞同
更替
严重
通达,这里指改变
停止
隔绝
2. 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山而居/不可久居
B. 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至于斟酌损益
B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你有限的暮年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铲不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担心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
4.综合分析简答题。
这则寓言以神话作结,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神话作结,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赞美了愚公移山的诚心和坚定的意志;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 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D. 本文善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
C
二十一、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军霸上( )
(2)上自劳军( )
(3)已而之细柳军( )
(4)天子且至( )
(5)居无何( )
(6)使人称谢( )
(7)既出军门( )
(8)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驻军
慰劳
到,往
将要
经过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已经
必,一定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军霸上/上自劳军
B.以备胡/前人之述备矣
C.既出军门/既克,公问其故
D.上自劳军/劳其筋骨
C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兵卒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一定会遭受偷袭并被俘虏的。
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
4.综合分析简答题。
汉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深明大义的皇帝。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本文叙述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并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文帝劳军的情况,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加以刻画,且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彩强烈。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礼,“改容式车” 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B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