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19 16: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dm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是1.4m/s
D.健康人的脉搏,1s跳动75次左右
2.下列错误的是(?? ) A.没有零刻度线刻度尺也能用来测量长度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值后面注明单位。
3.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他乘的船
4.娄底市的部分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21·cn·jy·com
B.以电梯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向上运动的
D.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电梯都是运动的
5.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6.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www.21-cn-jy.com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7.如图所示是某小球在水池里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Δt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1cnjy.com
①A到C的运动是匀速的 ②B到E的运动是匀速的 ③A到D的平均速度是3a/Δt ④通过D点的速度是a/Δt【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9.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0.小明同学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奥运会的到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他在一次50m短跑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6.51m/s
B.6.25m/s
C.5m/s
D.6.67m/s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1.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时测量工具必不可少。请写出一种测量工
具 及其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测量工具:?????????????????? ;物理量名称:??????????????????? 。 12.上初二的王宁同学今年14岁了,身高16.8_______;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速
度可达30_______(请填写合适的单位) 1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击了…”, 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
物是?? ???, 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 ? ????的. 14.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 尺
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 尺不正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的读数为?? ? cm。2-1-c-n-j-y
1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8s内通过的路程为40米,它在前一半路程
内的速度为________m/s,在第6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 m。 16.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 mm、25.2mm、25.1 mm、27.2 mm、
25.3mm,其中一次明显的错误的,它是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_______。  21*cnjy*com
17.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三、实验题(共3小题,18题3分,19题、20题各6分,共15分)
18.如下图中,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 ??? cm 。
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小车在AB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小车在O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_s. (3)小车在OC段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 m/s.【来源:21cnj*y.co*m】
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VAB=___________m/s。【出处:21教育名师】
四、计算题(共2小题,21题5分,22题6分,共11分)
21.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
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版权所有:21教育】
22.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
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多少m?

答案部分
1.考点: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物理量的估算问题,或凭借生活经验,或需要简单的计算,或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是否符合实际,选择正确答案。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的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在1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5次,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 考点:温度、速度、时间 、长度的估测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 4.考点:第一节 动与静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以电梯为参照物,地面的位置在向下移动,是向下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的位置在向上移动,是向上运动的;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选D 考点:参照物;机械运动 答案:D2·1·c·n·j·y
?? 5.考点:第一节 动与静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成语“一日千里”,中的“一日”为单位时间,“千里”表示单位时间“一日”通过的路程,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A;大步流星、风驰电掣、迅雷不及掩耳都有速度快的意思,但并不具体,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不同,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运动快慢的描述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 6.考点:第一节 动与静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时,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若以列车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故选A。 考点: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A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7.考点:第三节 快与慢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频闪照片可见,在Δt时间内,A到B通过的路程大于B到C通过的路程,故A到C的运动不是匀速的,结论①不正确,可排除A、B、C选项,D选项符合题意,选填D。答案:D 考点:图示信息获取与应用;匀速直线运动定义;速度定义式应用。 答案:D21*cnjy*com
?? 8.考点: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v=分别算出各选择项中描述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使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再进行比较选出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 解: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 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m/s; 从30m高出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12m/s; 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选B. 点评:在做此类选择题时,有的要先用公式v=计算出速度,但最根本的是统一到国际单位制才能比较大小. 答案:B
?? 14.考点:长度测量
试题解析: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电压;电能表--测量消耗的电能. 答案:刻度尺;长度(或弹簧测力计—力;天平—质量;电流表—电流等)
?? 15.考点:第三节 快与慢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相关物理量单位的估测,要求填上合适的单位。成年男子的身高在175cm即17.5dm左右,所以上初二的王宁同学今年14岁了,身高应为16.8dm;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小轿车速度是108km/h,约为30m/s。故答案为:dm;m/s。 考点:长度和速度单位估测 答案:dmm/s21教育网
?? 16.考点:机械运动
试题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相当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答案:船;运动
?? 17.考点: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做到三观察,即零刻线、量程、分度值。(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2)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3)正确读数,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依题意知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故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故答案为:A;(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所以正确读数时2.20cm,最后一位估读,故答案为:2.20。 考点: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答案:AB2.20
?? 18.考点:第三节 快与慢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读题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为:,在第6秒内运动的时间为t1=1s,通过的路程为s1=t1v=1s×5m/s=5m.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概念;速度公式应用;题意的准确理解。 答案:5;5www-2-1-cnjy-com
?? 19.考点: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所以27.2 mm是明显的错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的方法, ,由于测量时分度值之后只能保留一位,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25.2mm 考点: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 答案:27.2 mm25.2mm
?? 20.考点: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12.50cm.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小球由B运动到F所用时间t=0.2s×4=0.8s,通过的路程为=12.50cm﹣0.50cm=12.00cm则它的平均速度为=15cm/s=0.15m/s. 考点: 长度的测量、速度的计算。 答案:12.500.15
11.考点:长度测量
试题解析: 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道题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要写为2.90 答案:2.90
?? 12.考点:机械运动
试题解析: (1)由s﹣t图象可知,在AB段小车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则小车时静止的; (2)由s﹣t图象可知,小车在AB段静止的时间是4s﹣2s=2s,
(3)由s﹣t图象可知,OC段的总时间为10s,小车在OC段的速度: 21.考点:机械运动
试题解析: 已知:速度v1=90km/h,时间t1=0.5h,t3=0.5h,t2=1h,速度v2=80km/h 求:(1)汽车行驶的路程s1=?;(2)汽车的平均速度v=? 解:(1)∵v= ∴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 s1=v1t1=90km/h×0.5h=45km; (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 s2=v2t2=80km/h×1h=80km, 总路程:s=s1+s2=45km+80km=125km, 总时间:t=t1+t2+t3=0.5h+0.5h+1h=2h, 平均速度: 答:(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45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2.5kmh. 答案:(1)45km;(2)62.5kmh.
?? 22.考点:机械运动
试题解析: 平板车头到达桥面至平板车尾离开桥面为平板车通过大桥的全过程.读题可知平板车的速度为: 平板车通过另一座桥行驶的路程为:s1=vt1=10m/s×20s=200m 这座桥的长度为:L2=s1—L车=200m—30m=170m? 答案:170m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