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2 14: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气球 B.装满水的瓶子 C.真空烧瓶
2.海洋馆中一只海豚在水中欢叫,在水池中潜泳的工作人员可以听到,说明(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水可以传播声音 C.水池墙壁可以传播声音
3.在少先队活动中,队鼓响声震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鼓声主要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鼓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声主要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4.声音的高低和( )因素有关。
A.发生物体的体积大小
B.发生物体振动的速度快慢
C.发生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
5.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B.在耳朵上戴助听器 C.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
6.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的是___。
A.给汽车加装消声器 B.在桥两侧加装隔音板 C.长期在高音广播下生活
7.小芳用嘴向空的矿泉水瓶中吹气,发出了声音,这是因为( )。
A.矿泉水瓶在振动 B.小芳的嘴唇在振动 C.瓶中的空气在振动
8.可以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变高的方法是( )。
A.拉紧橡皮筋 B.放松橡皮筋 C.不用拉橡皮筋
9.让正在发声的大鼓停止发声,可以( )。
A.用手按在大鼓的鼓面上 B.停止敲击大鼓 C.用手按住大鼓的鼓架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房间说话没有回声
B.在物品拥挤的房间里更容易听到回声
C.我们听到回声是因为声波撞到障碍物反射后传到了耳朵里
11.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们将耳朵贴到钢轨上判断火车到来时间,是因为( )。
A.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气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快
B.固体传播声音速度慢,所以要贴近一点
C.游击队员累了,需要顺便休息一下
12.声音在( )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速度最慢。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二、填空题
13.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土电话”传播声音的效果时,线的长短要 。(选填“一样”或“不一样”)
14.声音有 和 不同。 大,声音大; 小,声音小。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 ;振动越慢,声音越 。
15.下图实验中,我们发现,用力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比轻轻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 (填“强”或“弱”),因为用力拨动尺子比轻轻拨动尺子振动的幅度 。(填“大”或“小”)
16.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只要物体发出声音,就必然会 。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让物体 。
17.给摩托车安装消音器,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 。
18.铃声响了,校园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这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的。
三、判断题
19.声音在木棒和钢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
20.楼下的住户能听到楼上的声响,是因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
21.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
22.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
23.声音的高低与敲击物体时的用力大小有关。( )
24.弯曲钢尺是可以使钢尺发声的方法之一。 ( )
四、连线题
25.我会连。
教室里的同学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水下芭蕾的运动员听到音乐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趴在墙上听到房间里人的说话声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潜水员在海里录制到鲸鱼的“歌声”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听到蚊子嗡嗡的叫声
五、简答题
26.生活中的噪音会影响我们的休息、使人烦躁,那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
27.小明在暑假里参加了游泳班,开学后耳朵听不清了,你能帮他分析下原因,告诉他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28.一口大钟发出“咚咚”的长鸣声,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停止发声?
29.怎样改变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六、实验题
3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1)实验开始,用玻璃罩罩住一个正在发出音乐声的闹钟,此时我们( )听到音乐声。(选填“能”或“不能”)
(2)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我们将( )听到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3)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真空烧瓶不能传播声音。
2.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海洋馆中的海豚在水中欢叫,在水池中潜泳的工作人员可以听到,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3.B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态、液体、气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在少先队活动中,队鼓响声震天。鼓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4.B
【详解】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答案:B。
5.B
【详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源、戴耳塞、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在耳朵上戴助听器不能减弱噪声,所以B符合题意。
6.C
【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在桥两侧加装隔音板、在汽车上安装消音器,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长期在高音广播下生活不能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
7.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小芳用嘴向空的矿泉水瓶中吹气,发出了声音,是因为瓶中的空气在振动。
8.A
【详解】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按压时,皮筋没有振动,因此不会发出声音。而拨动时,皮筋开始振动,就会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橡皮筋拉紧后,拨弹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橡皮筋放松后,拨弹时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9.A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用手按在大鼓的鼓面上,振动会停止,符合题意。停止敲击大鼓,大鼓还会振动一段时间,声音不会立即停止。用手按住大鼓的鼓架,鼓面还在振动,声音不会停止。
10.C
【详解】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的现象;我们听到回声是因为声波撞到障碍物反射后传到了耳朵里,距离越远越容易听到回声;A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
11.A
【详解】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们将耳朵贴到钢轨上判断火车到来时间,是因为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气体传播声音的速度快。
12. A C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13.一样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土电话”传播声音的效果时,改变的条件是材料,其他的条件保持不变,线的长短要一样。
14. 大小 高低 振动幅度 振动幅度 高 低
【解析】略
15. 强 大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6. 振动 振动 停止振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只要物体发出声音,就必然会振动。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让物体停止振动。
17.减小(或降低)噪音
【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根据对噪声控制的认识,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是为了减小噪声。
18. 气体 四面八方
【解析】略
19.√
【详解】略
20.√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而且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因此,楼下的住户能听到楼上的声响是因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21.√
【详解】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所谓归纳是指通过对特例的分析来引出普遍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是个别或特殊的判断、陈述,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推理而获得的猜想,是普遍性的陈述、判断。
22.√
【详解】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牛的叫声比较低沉,小鸟的叫声比较清脆,其中小鸟的叫声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23.×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4.×
【解析】略
25.
【详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例子:趴在墙上听到房间里人的说话声;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例子:水下芭蕾的运动员听到音乐声和潜水员在海里录制到鲸鱼的“歌声”。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例子:教室里的同学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和听到蚊子嗡嗡的叫声。
26.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禁止汽车鸣喇叭等。
【详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人们在减少噪声方面想了许多办法。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可以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噪声等作用;禁止汽车鸣喇叭,防止了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7.原因:可能在游泳时耳朵里进水了,耳朵内潮湿,滋生了病菌,形成了中耳炎。保护听力要做到:
①尽量避开噪声。
②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
③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口。
④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
⑤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游泳时耳朵里进水了,耳朵内潮湿,滋生了病菌,形成了中耳炎。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不用力扭耳廓;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尽量避免噪声;不使用或不常用耳机;洗头、洗澡和游泳时尽量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都是保护听力的方法。
28.停止撞击大钟,然后可以扶住大钟,让它尽快停止振动。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停止撞击大钟的话,振动也会慢慢停止,那么声音也会慢慢消失了。
29.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可以改变声音的高低;改变物体振动的幅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所以想要改变声音的高低,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想要改变声音的强弱,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幅度。
30. 能 不能 真空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详解】(1)实验开始,用玻璃罩罩住一个正在发出音乐声的闹钟,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声,声音是通过玻璃罩和空气传导我们的眼睛中的。
(2)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里面属于真空状态,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