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宇宙的另一边》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宇宙的另一边》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14: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3. 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进行创意表达。
重难点:
1. 重点:
- 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体会其大胆想象的乐趣。
2. 难点:
- 理解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和想象场景。
- 仿照课文进行想象和表达,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想象之旅: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宇宙的另一边,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踏上想象的旅程,去探索宇宙的另一边吧!
2. 神秘的宇宙:宇宙充满了神秘,而在宇宙的另一边,可能隐藏着更多的未知。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那里有什么奇妙的事情。
3. 奇妙的想象世界:想象是无限的,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由想象构建的世界――宇宙的另
4 想象的星空:仰望星空,我们总会想,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的想象在星空中遨游,探索宇宙的另一边。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tǎng:流淌――清澈的溪水在山间流淌。
mì:秘密――他心中藏着一个秘密。
dòng:栋梁――他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xū:吁叹――他吁叹着生活的不易。
xù:思绪――她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
piān:篇章――这篇文章是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3.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
浩瀚:形容广阔或壮大。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白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用于云、雾、雪、大水等)
4.作者简介
《宇宙的另一边》的作者是陈诗哥,原名陈开斌,1981年1月出生于广东肇庆,200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深圳。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儿童文学》十大金作家奖、《儿童文学》金近奖、《儿童文学》擂台赛直通罗马大奖赛银奖、深圳十大童书奖、上海好童书奖、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邀请赛铜奖等。其代表作品有:《风居住的街道》《几乎什么都有国王》《在我睡着之后》等。
5.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幻想在很远很远的宇宙的另一边,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所有现实世界存在的事物都和宇宙的另一边的事物一一对应。
三、细读课文,激发想象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用“ ”画出总写宇宙的另一边秘密的相关句子。(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二)小组合作探究。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宇宙的另一边详细叙述了哪些秘密。
1.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2.全班交流,预设:
(1)宇宙的另一边的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与“我”做着相类似的事情。想一想:宇宙另一边的那个“我”还会做些什么?
(2)宇宙的另一边与地球的不同之处。仿照例句进行仿写: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
(3)课文分段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浩瀚的星空引发了“我”无限遐想,“我”想象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 第二部分(6-9自然段):“我”始终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想象宇宙另一边神奇的数学课堂。
-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我”向大家分享“我”的美好想象,大家被宇宙另一边的世界迷住了。
四、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 “我趴在窗台上”:明确了人物的动作和位置,展示了作者此时的姿态。
- “看着浩瀚的星空”:表达了作者的关注点和行为,即注视着广阔无垠的星空。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义在于:
- 呈现了一个宁静、神秘而美妙的场景,让读者能够想象出作者仰望星空的画面。
- 反映了作者对宇宙和天空的好奇与向往。
【第2自然段讲解】
- “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星光对“我”的影响,给人一种奇妙而神秘的感觉。
- “告诉我一个秘密”:引入了关键信息,即宇宙另一边的存在。
- “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描述了宇宙另一边与这一边的关系,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对称或相似。
- “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具体说明了宇宙另一边的情况,强调了各种元素的相似性。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义在于:
- 创造了一种奇幻而富有想象力的氛围。
- 引发读者对宇宙和未知的好奇。
- 展示了一种对平行世界或倒影世界的想象。
【第3自然段讲解】
- 作者开始思考那个孩子是否是另一个自己,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来表达这种疑惑。
- 具体对比了自己和那个孩子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比如拿出作业本和放回作业本、爬楼梯和下楼等。
- 进一步猜测当自己趴在窗台看星空时,那个孩子可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并思考他们的目光是否会相遇。
【第4自然段讲解】
- 首先提到了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这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
- 接着通过疑问的形式,推测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否会在夏天降下。
- 同样以疑问的方式,对比了宇宙这一边太阳从东边升起的事实,提出在另一边太阳是否从西边升起的可能性。
【第5自然段讲解】
- 明确指出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被认为是没有生命的。
- 通过疑问的方式,探讨在宇宙的另一边,石头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
- 提出了两种假设:石头可能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第6自然段讲解】
- “早上,我背起书包出门向左走”:描述了“我”在早上的具体行动,以及行走的方向。
- “忽然想到”:表示这个想法是突然出现在脑海中的。
- “在宇宙的另一边,另一个我会出门向右走吗”:通过对宇宙另一边的想象,提出了另一个“我”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即出门向右走。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义在于:
- 展示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对宇宙的好奇。
- 引发读者对平行宇宙或不同可能性的思考。
- 强调了即使在相同的情境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选择和结果。
【第7自然段讲解】
- “上课铃声响起了,我们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描述了现实场景中上课铃响以及第一节课的科目。
- “在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节是数学课吗”:通过对宇宙另一边课程的猜测,引发读者的思考。
- “他们的数学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进一步深入想象,引导读者思考宇宙另一边数学课的可能形式和内容。
【第8自然段讲解】
- 描述了在宇宙另一边,加法的概念是与众不同的。
- 具体举例说明,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 接着描述了孩子们在这一场景中的活动,如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
- 最后指出,这种情况下,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第9自然段讲解】
- 提出在宇宙的另一边,乘法具有独特的定义。
- 具体举例,将“早春二月”、“竹外桃花三两枝”和“春雨贵如油”进行乘法运算。
- 结果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接着又等同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最终的结果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10自然段讲解】
- “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描述了作者正在沉浸于对宇宙的想象和思考中。
- “突然”:表示转折,强调了思绪被打断的突发性。
- “耳边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明确指出打断思绪的是语文老师的声音。
- “你在想什么呢?”:这是语文老师的询问,表明老师注意到了作者的走神。
【第11自然段讲解】
- “我有些尴尬”:表明作者在被老师打断思绪后的一种情绪反应。
- “但在那一瞬间,我决定把我知道的告诉大家”:显示出作者想要分享自己关于宇宙另一边的想象。
- “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具体描述了在宇宙另一边写关于风的习作的独特方式。
【第12自然段讲解】
- “到了晚上”:表明时间点。
- “我还要趴在窗台上”:描述了作者的行为。
- “看着浩瀚的星空”:展现出星空的广阔和壮观。
- “穿越茫茫宇宙,飞到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表示要跨越宇宙的辽阔,到达遥远的目的地。
- “再去拜访宇宙另一边的那个‘我’”:明确了行动的目的,即去拜访宇宙另一边的“我”。
五、课文总结:
《宇宙的另一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可爱、聪明的小男孩儿,对宇宙的神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丰富的想象,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及天真的童趣,同时也表达了儿童们对神奇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