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
第一课时
目 标:1、熟悉作者;2、识记生字词语;3、理清文章结构;4、品读课文语句。
时间预设:1、检测(导入5分钟); 2、自主学习(25分钟);
3、研讨(5分钟); 4、展示(10分钟)。
导学过程:
一、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二、自主学习
1、仔细认真的读文,圈点勾画生字词语和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嬉戏:游戏;玩耍。
蜇(zhē):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
罪孽(niè):迷信的人认为应当受到报应的罪恶。
径(jìng)直 颤(chàn)动 告诫(jiè)
2、请根据情节发展,梳理文章的结构。
全文共20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8),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
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在门外,我被蜂蜇了。
结果:“我”被马蜂蜇病了,并且因害怕马蜂而不敢去后院了。
第二部分(9-19),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
第三部分(20),写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3、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小组进行讨论,深入学习。
我捅了马蜂窝被蜇,好了以后又期待马蜂窝再次出现,这个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表面的和深层的)。
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划出来,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重点)
三、针对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班级展示。同学评议,教师点评。
四、讨论。大家对课文中的作者的感受是否认同?如果认同,请说出你的原因。如果不认同,请说出你的理由。
第二课时
目 标:1、深入品读课文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思想;2、分析文章中的细节。
时间预设:1、检测(字词检测5分钟); 2、自主学习(20分钟);
3、研讨(10分钟); 4、展示(10分钟)。
导学过程:
一、复习测试
1.考考你的常识积累,将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嬉戏:游戏;玩耍。
蜇(zhē):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
罪孽(niè):迷信的人认为应当受到报应的罪恶。
径(jìng)直 颤(chàn)动 告诫(jiè)
2.释词:
⑴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的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⑵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然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
【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⑶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大笑,笑得十分舒心。
【开颜:展开脸色,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⑷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嬉戏:开心地玩耍。】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仰(抑)制时,我就找来妹妹。
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滕(腾)空而起。
⑶我不由得暗暗告戒(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二、质疑探究
1、文章对“我”捅马蜂窝的过程并没有详写,而主要写捅了马蜂窝之后的心理活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使文章重点突出,能更好表现文章的主题。使文章详略得当。】
2、爷爷几次阻止“我”捅马蜂窝?理由都一样吗?
【两次。理由不一样,第一次是怕出事,第二次是担心我。但根本的原因是不愿打扰马蜂的正常生活。】
3、“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我”对被我的淘气所伤害的马蜂表示歉意。】
4、“我和爷爷面对面大笑”是为什么?
【“我”笑的是马蜂们又回来了,心中的罪孽感化解了。爷爷笑的是对“我”成长的欣慰。】
三、小组展示
1、针对第三环节的问题,各小组派代表将你们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展示。
2、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
课件40张PPT。童年,无知不畏的懵懂时代,人生中最绚烂的字眼,有多少新鲜,有多少刺激,有多少幼稚,有多少幻想,有多少冲动都在童年的风车里 …… 转呀转,转呀转讲述自己的故事 捅马蜂窝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毒性很大。中至大型,体表多数光滑,具各色花斑。咀嚼式口器。触角膝状。大大的复眼。翅子狭长,静止时纵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缩呈腹柄状。马蜂 胡蜂有简单的社会组织,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常常营造一个纸质的吊钟形的或者层状的蜂巢,在上面集体生活。胡蜂的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的小虫,因此,也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马蜂作为一种益虫,以虫子为食,它一般只有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才蛰人,万一碰到马蜂,最好马上蹲下来,用衣服把头包好,这样可以临时预防。专家提醒:不小心惹得马蜂“发火”时,可以趴下不动,千万不要狂跑,以免马蜂群起追击。被马蜂蜇后伤口会立刻红肿,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时,应马上涂抹一些碱水,使酸碱中和,减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当时有洋葱,洗净后切片在伤口上涂抹,此外还可用母乳、风油精、清凉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记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搽抹,那样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肿胀!若遭遇蜂群攻击时应立即就医,不可掉以轻心。捅马蜂窝——这样一个危险行为说明了童年是……无知无畏单纯冒失冯骥才 1942年生,著名作家,文学家,著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初读,了解主要内容 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文中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例如:纠缠、罪孽、疙瘩、黄酱、捣毁、燃料耗尽等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尽量简洁。 (起因、经过、结果)精妙的语言和场面描写 捅马蜂窝的情景似乎展现在眼前,作者是怎么写的?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语言个性化、动词准确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形成了语言表达的张力、视觉冲击力。表现在……有声有重量有形状有感觉在读中感悟,增强语感。分角色朗读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体会对话中人物不同的态度。学习细致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文字,题目自拟。回顾上课时内容,以朗读再现捅马蜂窝的场面。Ⅰ、牵出情线,初步感悟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好奇、迟疑、惊呆、胆怯、愧疚、期盼Ⅱ体会情感,激情朗读找出第一次情感变化(好奇)的句子,再读读体会。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马蜂窝什么样子 这里,( )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 最壮观的 倒垂的莲蓬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但他一切准备就绪,举竿要捅时迟疑了,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深入领悟。朗读:“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思考:不顾什么?
(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合读15、16自然段这是一只 的马蜂,却因我而 !充满激情和勇气因此作者说: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朗读、感悟盼望 希望 渴望 失望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一年过去了,我天天()……马蜂却没有来;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暗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积累 这篇文章中许多优美的词句和段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和段落,然后动笔抄一抄。1.阅读《珍珠鸟》谈感想拓展延伸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中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你做过、见过或听说过随意伤害生命的事吗?学了本文之后,你怎么看这件事?? ??听了爷爷的话之后,“我”梦见了英雄马蜂,设想一下“我”与英雄马蜂的对话。?作业课件18张PPT。捅马蜂窝 冯骥才,当代作家。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曾在天津市书画杜、天津工艺美术厂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018/11/294初读,了解主要内容 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文中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例如:纠缠、罪孽、疙瘩、黄酱、捣毁、燃料耗尽等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尽量简洁。 (起因、经过、结果)2.画出描写“我”在捅马蜂窝过程中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写批注。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描写马蜂表现的语句,填空:
当我用竿头触到蜂窝,( );
当我顶住蜂窝使劲摇撼时,( );
当我扔掉竿子逃跑时,( )。不顾一切而拼死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复仇者——英雄 填空:
这样一只 马蜂,却因我而 。这一年……
转年开春……
第三年…… 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
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事。
不再做伤害旁人的事。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中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的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