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第六单元《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智取生辰纲》为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教材上前启第六单元的课后必读名著《水浒传》,此次项目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和方法,感受古典小说人物、情节魅力,并获得精神与情感上的享受。本项目以“剧本杀”情境导入,通过破获“生辰纲”被盗一案,梳理案情发展脉络、汇总证据材料、分析嫌疑人受害者,完成结案报告等实践活动,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教学文章的双线结构。
2.分析吴用的“智”,探究杨志悲惨命运的原因。
核心知识
关键概念:人物、情节、主题
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2.难点:了解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其涉案金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奇,堪称一时之绝。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北宋年间,去一探究竟。
二、案件重现
1.筛选信息,梳理案情。
任务:(小组合作)认真浏览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假如当年杨志报案要去报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那劫取生辰纲的这批人又会怎样“卖弄”自己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人物角色,准备展示,可结合这个时代的历史,自备道具。
提示:报案人需讲明时间、地点、案发经过和嫌疑人。“卖弄者”亦然。最后需一人进行总结。
场景一:六月初四午后,黄泥冈衙门内。
报案人:杨志(青面兽)
主审人:县令
笔录人:师爷
场景二:六月五日午后,一小酒馆内。
客官一:阮小五。
客官二:其他兄弟和酒馆的客人。
2.了解双线,概括事件。
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可将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再要回言”至“唱道:……楼上王孙把扇摇”)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那汉子口里唱着”至“也这般啰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至“挣不动,说不的”)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通过梳理情节,我们发现杨志被劫是一条线,吴用等人劫取是另一条线。两条线一明一暗,是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松树林交接在一起的这正是本文的双线结构。所以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明确:吴用一行八人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松树林里成功地劫取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
拓展讲故事提示:
1.讲清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语言简练明了;
3.讲述时要有适当的语气语调。
例:杨志瘫坐在地上,唉声叹气讲述道:
那日我奉梁中书之命,带领一伙壮健的厢禁军押送生辰纲到东京……
例:吴用喝着酒,洋洋得意地讲述道:
那日我和晁盖等人化作枣贩子埋伏在黄泥冈……
(学生续讲故事)
明确: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明暗双线设置悬念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三、案情聚焦
任务:分析吴用的“智”
经过案件的审理,我们迅速找到了本案的关键点,并非杨志不够谨慎,实在对手过于智慧。请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情节,说说吴用“智”在何处?
(1)智在天时:天气酷热,路途遥远,又累又渴。挑担的军汉的心理防线更容易攻破。
(2)智在地利:黄泥冈,这个地方很偏僻,方便打劫。松树林既可引诱杨志一行急欲避暑歇息,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便于自己观察敌情,也便于隐蔽自己。
(3)智用矛盾:当杨志一行内部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程度时,杨志一人成了孤家寡人,内部不团结就会麻痹大意,给了吴用等人可乘之机。
(4)智用计谋:选择卖酒,诱惑力大;故意不买,欲情故纵;浑水摸鱼,巧下蒙汗药……
交流:晁盖、吴用团队和杨志团队展开了智慧的较量,作为提刑官的你觉得究竟谁更智高一筹呢?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细节,进行探究。
明确:杨志的智:智变时间、智选路径、智藏行踪(伪装成客商)、审察枣贩、警惕卖酒汉子……
失败原因:①对手更“智”;②败在个人的性格—蛮横、不能善待下属,失去人心。
由此可以看出,晁盖、吴用团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更高一筹。
四、案情复盘。
任务:审理结束后,你反复回想案情,这一路,杨志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但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最终丢失了生辰纲,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文本谈一谈。
明确:
(1)主观原因:一是杨志本人蛮横粗暴,不善于沟通和处理关系。遇到问题,不是心平气和地给别人讲道理,而是上来就打,上来就骂。二是杨志太急功近利了。作为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他把这次押送生辰纲看成自己“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他无视队友路途中的艰辛,一路只顾蛮横的催促,生怕生辰纲出现纰漏。最终他失去了人心,给了吴用们可趁之机。
(2)客观原因:队友的无知和草率,不理解杨志的良苦用心,最终导致内部不团结,给敌人可趁之机。另一方面是吴用们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成功地牵着对手的鼻子走。
(3)根本原因:封建社会日趋严重的阶级矛盾造成的。宋徽宗宣和年间,老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王孙贵族尽享荣华富贵,贫富差距巨大。生辰纲,又是官府搜刮民脂民膏的不义之财,是贪官污吏榨取百姓的血汗钱财。即使吴用等人不劫取,也会有其他的绿林好汉劫走。前一次的生辰纲是这个下场,这一次的也是这个下场,后面的还会是这个下场。官逼民反!杨志失陷生辰纲是必然的。
2、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假如你是杨志,经历此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和思考?
本课总结
1、明确:
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抨击。全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水浒传》主题是“官逼民反”,反应当时社会黑暗混乱,当权者昏庸无道,官场黑暗,所以农民起来反抗,最终都加入梁山好汉的队伍。
金圣叹评述:《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之所以经典为大众所喜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语言接近白话文,通俗易懂,小说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2、课堂小结
这是一场英雄与英雄的斗争,智慧与智慧的较量。七星聚义是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是集体行动的首次“亮相”,开启了同朝廷抗争的道路,也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最终,众好汉更胜一筹。小说赞扬了他们劫取不义之财的壮举,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这与强盗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是有区别的。
3、拓展:古典小说阅读方法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古典小说单元,今天我们读《水浒传》这类白话小说,仍能深切感受到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不可磨灭的光彩,阅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题材特点。
立意宏大,充满传奇。
(2)了解小说手法。
善设悬念,追求巧合。
(3)分析人物形象。
既有类型,又有特点。
(4)体会语言风格。
贴近生活,简洁洗练。
六、作业:(任选一个)
1.基础作业:完成本节课“杨志人物形象卡”;
2.提高作业:从《水浒传》中另选一个你喜爱的人物,为他制作人物形象卡。
3.拓展作业:根据你做的人物形象卡,为杨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人物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