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狼》考点精讲(含答案) -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5.《狼》考点精讲(含答案) -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22:2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蒲松龄
一、课文助读
【文题解读】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用动物名称做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狼》原文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作家作品】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他一生落魄,贴近百姓,以数十年时间写成我国文言短篇小说集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
蒲松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和科举制度的腐朽。故事来源有三:一是改编民间的传说和故事,二是编写亲友提供的材料,三是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而编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出了《聊斋志异》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继唐代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被郭沫若评价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写作背景】《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二、课文解析
原文 参考译文 赏析与理解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 有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层意 第一部分(第1至4段):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第一层(第1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写作手法 分析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①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户危险的处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②为后面写屠户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层意 第二层(第2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赶,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内容理解 1.在刚遇到狼的时候,屠户表现如何?试结合文句分析。 【答案】“屠惧”,这说明一开始屠户对狼的本性缺乏认识。“投以骨”意图止狼,说明他对狼抱有幻想,是妥协退让。“复投之”说明屠户对狼的态度是一再妥协退让,为下文的“暴起”作铺垫。 2.两狼“并驱如故”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骨头扔完了,两狼“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本性是贪得无厌的,也表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再没有可以引开狼的东西,屠户的处境更加危险。情节引人入胜。 ●写作手法 从前两段中可以看出狼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其特点的? 【答案】特点:贪婪凶恶。如何刻画:①通过动作描写,用“行”“驱”等动词,写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吃完骨头后又一起追赶刻画出狼的贪婪凶恶的特点。②通过屠户的反应,以“屠惧”从侧面刻画出狼的贪婪凶恶。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户处境困迫,恐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凶狠注视着屠户。 层意 第三层(第3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 ●内容理解 1.“屠大窘”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在危急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面临着生死抉择,要么被狼吃掉,要么把狼杀死。 2.在危急关头,屠户是怎样做的? 【答案】他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 3.如何理解“狼不敢前”? 【答案】“不敢前”并不是它们开始退让。它们既凶狠又狡诈,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这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4.“狼不敢前”说明了什么? 【答案】“狼不敢前”说明屠户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这是敢于斗争的初步成果。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似乎闭上眼睛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想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层意 第四层(第4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写作手法 从3、4段可以看出狼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其特点的? 【答案】特点:狡猾。如何刻画: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②“耽耽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词句,写一只狼想要从背后攻击屠户,另一只狼假装睡觉来迷惑屠户,从中可以看出狼的狡猾。 ●内容理解 1.进入相持阶段后,文中又是如何写狼的? 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的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的新花招。 2.全文表现了狼的哪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不依不饶,将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面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以诱敌”,一狼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可见它们的狡诈。可狼被屠户开始时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即使“持刀”也必定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才会在假寐和打洞的过程中被屠户杀死,由此可见狼的狡猾中透出了愚蠢。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巧变诡诈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层意 第二部分(第5段):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写作手法 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①用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主旨。②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狡猾凶残的动物。 最后一段是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作者对所叙述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的勇敢机智和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残,阴险狡诈,但在具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却是愚蠢的,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
主旨 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表现了人的智慧与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写作 特色 1.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2.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词语,生动地刻画出狼贪婪、凶狠的形态,“径去”“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等词语,形象地写出狼的狡诈本性。结尾一段,议论深刻有力。“止增笑耳”一句,讥讽狼的愚蠢入木三分。蒲松龄真不愧是驾驭语言的巨匠。
三、文章结构
四、知识拓展
文体知识
笔记小说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是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篇幅短小、内容繁杂。笔记小说在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一般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包含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重要的笔记小说作品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五、课后习题
(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答案】三次交锋。①第一次:屠户惧怕并且“投以骨”,不管用,狼仍跟随他;②第二次:屠户背倚柴草堆,“弛担持刀”,与两狼对峙;③第三次:屠户暴起,杀死两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1.前:上前,前进。
2.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3.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答案】①示例:狼狈不堪、杯盘狼藉、鹰视狼步、狼烟四起、豺狼当道、虎狼之心。
②这些成语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狼的排斥。狼的形象:凶狠贪婪,阴险狡诈。
③在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的问题上,可分析狼的邪恶形象,也可反向立意,展现“狼”的形象的另一面——注重团结,勇敢无畏。注意结合事例自圆其说。
(五)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答案】示例一:天已经黑了,一个屠户挑着扁担,独自走在回家的小路上。突然发现身后跟着两只眼冒绿光的狼,屠户的心里很害怕,他一边快步地向前走,一边将卖剩下的骨头扔给狼。没想到一只狼叼走骨头去吃了,另一只狼还跟着他,屠户便又扔了一块骨头。可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追赶着屠户……
屠户感到两只狼来势汹汹,十分担心前后一起受到两只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忽然发现田野中有一个麦场,麦场里还有场主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柴草。屠户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他快速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抽出屠刀等待狼的进攻。屠户心想:“只要饿狼敢扑上来,我就像杀猪一样杀了它们!”屠刀在月光下闪着冷冷的银光,吓得两只狼不敢上前,只能用眼睛狠狠地瞪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两只狼好像等得不耐烦了,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前面的狼好像把眼睛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看到此景,内心想着:“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起一搏!”他突然跳起来,用刀砍向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他正打算离开,转身却看到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竟然在挖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攻击他,这只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看穿了狼的计谋,果断地砍向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突然明白了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引诱自己的。
屠户后怕地自言自语道:“这狼也太狡猾了,还好我反应快,不然今天真的回不去了。”
示例二:月亮被乌云遮掩,一位屠户肩挑担子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担子里的肉都卖完了,只剩下几块骨头。突然,他发现身后尾随着两只狼,屠户心里顿时忐忑不安,他大步向前走着,还把一块骨头丢给它们,未料这块骨头被其中一只狼叼去啃了,而另一只仍然尾随其后,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就这样直到骨头扔完了,这两只狼还继续跟在屠户后面……
屠户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打麦场,麦场中间还有堆积得像小山一样的柴草垛。屠户连忙飞奔到柴草垛下面躲着,然后抽出屠刀握在手中,等待狼的进攻。
狼没有轻易进攻,与屠户对峙了一会儿,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着,神情十分悠闲,眼睛都快闭上了,另一只却不见了。屠户“风驰电掣”一般,连挥数刀砍向狼首,第一只狼被杀死。然后屠户正想回家,却不由得回头向柴草垛后一望,原来另一只狼正在其中奋力地打洞呢,准备从这里钻进去,趁屠户不备来攻击他的身后!屠户见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了,只露出了屁股和尾巴,便抓住时机跑到狼的后面,身手敏捷地斩断了狼的后腿,把这只狼也杀死了。原来,这只狼制造出原先的假象是为了迷惑自己。
狼也太狡猾了,但是没多久还是全都死在屠户的刀锋下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不过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屠户笑着摇摇头,挑起担子,又踏上了回家的路。
六、核心命题解读
1.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这个形象的?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答案】文章通过动作描写和少量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这个人物形象,十分精彩。一开始,屠户采用“投以骨”之法,想满足狼的欲望,试图摆脱狼的追赶,说明他对狼的贪婪的本性缺乏认识,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表现了屠户的怯懦。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他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并且“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他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奔”“弛”“持”“劈”等动词表现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的精神。
总之,文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和少量心理描写,很好地表现了屠户复杂的性格,刻画了屠户机智、勇敢、敢于斗争的形象。
2.《狼》一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答案】文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狼,作者着力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胆怯的本性。如:“缀行甚远”表现出狼的贪婪和谨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婪;“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则写出狼胆怯的本性;而“一狼径去,其一……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则着力表现狼的狡诈。文章就是通过这些简洁生动的描写使狼的本性跃然纸上。此外,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3.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案】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特点。一是怯懦,这主要是最初的“投以骨”;在狼“并驱如故”后,屠户清醒过来,准备战斗,先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继而“暴起”杀狼,最后“转视积薪后”,根除狼患,表现了他的勇敢、机智。本文对屠户,主要是动作描写加少量心理描写,刻画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
4.屠户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词能够看出?
【答案】从开始害怕、侥幸到决心抵抗,再到最后勇敢、机智地斗争。从“惧”“投以骨”“复投之”等可以看出屠户的害怕、侥幸心理;从“顾”“奔倚”“弛”“持”等可以看出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从“暴起”“劈”“毙”“转视”“断”等可以看出屠户的勇敢、机智。
七、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①弛担持刀 古义:解除,卸下 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
③一狼仍从 古义:跟从 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④盖以诱敌 古义: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今义:由上而下地遮掩;蒙上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今义:几何学,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⑥止增笑耳 古义: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二)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①恐前后受其敌 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
②狼不敢前 上前
③一狼洞其中 指挖洞
名词用作状语 ①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似的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的意思
③一屠晚归 在晚上
④苫蔽成丘 用草帘子
动词用作名词 ①一屠晚归 屠户
②止增笑耳 笑料
形容词用作动词 弛担持刀 解除,缷下
(三)一词多义
①止 止有剩骨 副词,仅,只
一狼得骨止 动词,停止
②敌 恐前后受其敌 动词,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
盖以诱敌 名词,敌人,这里指屠户
③意 意暇甚 名词,这里指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词,打算,企图
意与日去 意志
任意东西 随意
故不错意也 意图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趣,情趣
④前 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前面
狼不敢前 名词做动词,上前
⑤以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⑥其 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代词,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代词,指柴草堆
其一犬坐于前 代词,指狼,可译为“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屠户
⑦乃 屠乃奔倚其下 副词,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副词,才
⑧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久之 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四)特殊句式
倒装句 投以骨。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骨投”
省略句 投以骨。 “投”后省略宾语“之”。之,代狼
场主积薪其中。 “其中”前省略介词“于”
一狼洞其中。 “其中”前省略介词“于”
顾野有麦场。 句首省略主语“屠户”
屠乃奔倚其下。 “其下”前省略介词“于”
顾野有麦场 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乃悟前狼假寐 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