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逢入京使
岑参
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因做过嘉州都督,故后人称“岑嘉州”。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诗人简介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岑参的哪首诗吗?
这首《逢入京使》作于公元749年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
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
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
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
描写了这一情景。
写作背景
诗歌诵读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读懂诗意
诗意: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无法擦干。
知识链接
龙钟是古代的一个叠韵联绵词(“龙”与“钟”的韵母相同,都是ong,所以称叠韵),两个字合成一个整体意义,不能分开解释。
古人以“龙钟”形容身体衰弱。它的来源,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龙钟”是一种竹子的名称,“老人像竹子摇曳,不能自持”,所以称“老态龙钟”;有的说“龙钟”是一种石头的名称,“老人体重如石之笨累”,所以称“老态龙钟”。但不管其来源如何,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联绵词 ,拆开便失去了它的含义。
到底什么是“龙钟”?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读懂诗意
译文: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没带纸笔,只有托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1.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说明离家远。
“双袖龙钟泪不干”用了夸张手法,“龙钟”是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句赏析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
诗人了离开长安已经很久了,回首望去,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看不到家乡在什么地方,使诗人不禁思念家乡和亲人,掩面而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衣袖。
诗句赏析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诗句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眼前实景,“故园”指长安的家,“东望”点明长安位置;
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眷恋之情。(夸张→强调)
“逢”字点题。寻常白话,语短情长,蕴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牵挂。
整体感知
诗歌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恰遇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作者怀乡思亲的凄苦心情。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诗人思念亲人而“泪不干”,既已落下眼泪,后文又接上轻描淡写的“凭君传语报平安”,前后矛盾吗?诗人的感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而“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顾念的信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人的感情是慷慨乐观的,胸襟是开阔豪迈的,虽然“双袖龙钟泪不干”,但并不消极。
思考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