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 春天来了,花园里万木争荣,百花争艳。
这时候,一些爬地草悄悄地顶出污泥,肆意向四方伸展。它们看见空地就占,遇到缝隙就钻,妄想称霸整个花园。眼看着蕙草一棵棵地枯萎,鲜花一株株地凋残,爬地草洋洋得意,神气活现。可是,当它们爬到一棵参天大树底下的时候,却被那粗壮的树干顶住,任凭如何使劲,再也无法向前。
“喂,你是甚么东西,胆敢阻挡在我的面前”爬地草不可一世,厉声吆喝。
“放心吧!”参天大树巍然屹立,轻蔑地答道,“我是不会和你争的!你抢占的,是脚下狭窄的污地;而我追求的,是头上辽阔的天空。”
课文《白杨礼赞》就描写了这样的一种树。 2018-11-29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1白杨礼赞茅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并着重学习文章的1—4自然段。
3、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1896—1981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
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
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
子》等。2018-11-29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1作者简介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写作背景1、给下面划线的词语注音主宰
婆娑
恹恹
倔强
晕圈
虬枝
无边无垠
旁逸
参天
秀颀
坦荡如砥
刹那
外壳zǎi
pósuō
yān
juéjiàng
yùnqiú
yín
yì
cān
qí
dǐ
chà
qiào
2、解释下列词语
视野 黄绿错综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倔强 纵横决荡 秀颀
(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2)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5)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6)纵横决荡:纵横驰骋 ,冲杀突击。
(7)秀颀:美而高。颀,高。3、解题:何为礼赞?—— 表示崇敬和赞美。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4、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不平凡”本文的抒情线索。首尾照应赞美白杨树的原因?一、(1)
二、(2--4)
三、(5、6)
四、(7、8)
五、(9)6、划分结构层次后,分析第一部分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7、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部分却没提白杨树,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
未开垦的荒地,
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成的
黄土高原的外壳 那就是白杨树,
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情绪的变化?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的叫了一声生长环境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雄壮伟大 单调 正衬反衬对比不平凡描写高原的目的: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二、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的形象做铺垫。三、暗写陕甘宁边区这个根据地,为下面的象征意义做铺垫。白杨礼赞茅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并着重学习文章的5-9自然段,尤其是第七自然段。
2、把握文中的写作手法,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
3、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一、研读第三部分1、文章选用了什么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总形象?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的词语回答。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2018-11-29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1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2018-11-291研读第三部分1、文章选用了什么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总形象?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的词语回答。力争上游笔直,绝无旁枝笔直,紧紧靠拢片片向上光滑淡青色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二、研读第七段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层层深入树 ——人
质朴、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北方的农民 三、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思 考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四、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一是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二是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写作背景五、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六、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不矛盾。“极普通”是因为这种树在西北“极常见”“极容易生长”。
“不平凡”是指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
的内在气质美。 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也
正是赞美北方军民的不平凡。 七、课后思考题一、2、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八、中心思想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奋战、力求上进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1、读准下列词语,并说出划线词语的含义。
大毡子???? 外壳??? 锤炼???????
主宰???? 倦怠 虬枝????
婆娑???????? 楠木???????? 秀颀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2、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yínqísuō kéqiúdǐdàizǎizhānyān“礼赞”是崇敬和赞美的意思。九、课堂作业3、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
形象而准确。
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
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
的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泛”,富有动感,
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作业1、课后思考题一、2及作者描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2、模仿第七自然段,运用象征手法描写一样事物,(梅、兰、菊、竹、松、柏、莲、野草、蜡烛等等),50字以上。
3、预习《囚绿记》,看课文,标段落,看课后思考题,疏通字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