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达标练习卷-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撼(hàn) 迸射(bìng ) 恳切(kěn)
B.战壕(háo) 扑哧(cī) 匍匐(pú)
C.凹地(ào) 嘹亮(liáo) 匍匐(fú)
D.舍身(shě) 开辟(pì) 瞪着(dèng)
2.下列各组词语搭配有错的一组是( )
A.坚持原则 坚定信念 坚守岗位 坚决改正
B.表明态度 表演体操 表彰先进 表示关怀
C.春光明媚 湖水明净 目的明确 风光明锐
D.艰巨的任务 艰苦的岁月 艰深的哲理 艰险的路途
3.下列对“或轻于鸿毛”中的“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许 B.或者 C.稍微 D.有的人
4.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比喻)
B.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比喻)
C.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D.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反问)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B.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难道不是比泰山还要重?
C.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不得不说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D.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怎么会比泰山还要重?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文章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B.《为人民服务》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C.《石灰吟》和《竹石》都是托物言志诗,《马诗》是借景抒情诗。
D.《金色的鱼钩》故事发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金色的鱼钩”象征着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
7.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的gé mìng( )队伍是chè dǐ( )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所以我们勇于接受pī píng( )。为了共同的革命mù biāo( ),我们不怕xī shēng( )。
8.选字填空。
(1)侯 候 喉 咽( ) 诸( ) 时( ) 王( )将相
(2)泣 拉 粒 颗( ) ( )手 哭( ) ( )不成声
(3)栖 洒 晒 晾( ) ( )息 ( )水 挥( )自如
9.用“严”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再填空
(1)我犯了( )的错误,妈妈虽然很生气,却并没有对我大声吼叫。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没有跟他们讲任何道理。
(3)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4)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非常( )
10.填一填
(1)《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无心织布、孤寂苦闷的诗句是 , 。
(2)《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类似的诗句我还知道很多,如:《 》,中的“ , ”;《 》 中的“ , ”。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鰍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1.给选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
2.从选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父亲神态的词: 。从“不慌不忙”这个词可以看出父亲 。
4.通过对李大钊神态和言行的描写,你觉得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
5.说说李大钊面对如此紧张的局面还能坦然自若的原因。
阅读
文天祥的故事
①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②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③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④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⑤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⑧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⑨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1.词语“危在旦夕”的意思是 。
2.“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下面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
A.威武不屈 B.精忠报国 C.弃笔投戎 D.兢兢业业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文天祥的 、 的描写,表现了文天祥对国家的 。
4.从文天祥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
5.说说你对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理解。
三、书面表达
1.习作
题目:我最崇拜的人
提示:写出他(她)的特点,用一件事写出他(她)什么地方让你崇拜。恰当地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D
6.C
7. 革命 彻底 批评 目标 牺牲
8. 喉 侯 候 侯 粒 拉 泣 泣 晒 栖 洒 洒
9. 严重
严峻 严厉 严格
10.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1.父亲被捕时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3. 严峻 非常沉着、镇定 4.李大钊面对危险沉着冷静,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处变不惊,具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李大钊对革命事业有坚定的信心、同时他也知道,对敌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1.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2.C 3. 动作 语言 忠诚 4.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 5.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表现了诗人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1.范文:
我最崇拜的人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我也不例外,我崇拜的人有很多比如高斯,爱因斯坦、牛顿。但我最最崇拜的还是我们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马云。
知道马云最值得敬佩的是什么地方吗?不是手段、实力、而是勇气!在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高考失败下学谋生,先后当作秘书,做过搬运工、后来给杂志社蹬三轮送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云在帮浙江舞蹈协会主席抄文件的时候接触到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这本书迅速改变了马云的思想,马云从书中体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逐下定决心,参加二次高考。1983年19岁的马云二次高考依然失利,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但受《排球女将》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1984年20的马云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后因马云同专业不满马云被调配到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一个便宜,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本科。
马云经过一波三折终于考上了大学,后马云还创始了阿里巴巴和淘宝,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马云虽然长得相貌平平,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