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苦与最乐》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最苦与最乐》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2 17:31: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4张PPT)
16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萧伯纳说:“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居里夫人认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而对于快乐的反面——痛苦,奥古斯狄尼斯是这样说的:“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不同的人,答案也不尽相同。梁启超对这一问题有他独到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最苦与最乐》。
新 课 导 入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作 者 简 介
“饮冰室”一词最早出现于1902年,那时候的梁启超正流亡日本。他在《新民丛报》上逐期发表《饮冰室诗话》,并以“饮冰室主人”的笔名撰写了《新中国未来记》。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早上受到命令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来缓解内心的焦躁忧虑,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
作 者 简 介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作 者 简 介
梁启超认为责任是公德的一部分,人人尽自己的责任,才能造就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新秩序的文明社会。1918 年10 月,梁启超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系列专栏讲辞,《时事新报》和《大公报》都有刊载,其中《最苦与最乐》刊载于《时事新报》1919 年1月8 日的“星期讲坛”上,意在使民众明白人生的乐莫不在于责任的完成,而人生之苦莫不在于责任的肩负,归根结底,人只有完成自己的责任,才能最终得到生活的趣味。
背 景 链 接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论题是有待证明的命题。
知 识 链 接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简言之,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知 识 链 接
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知 识 链 接
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
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本论)
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
知 识 链 接
重点字音
huì
shì
péi


mǐn
lǎn
xiè
恩惠
契约
卸却
如释重负
监督

赔礼
悲天悯人
重点字音
卸( )
御( )
防御
卸车
xiè

契( )
楔( )
楔子
契约

xiē
锲( )
锲而不舍
qiè
词语释义
契约:
达观: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词语释义
任重而道远:
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任务一 析题,确定阅读重点
析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猜测文章的内容或者重点。你觉得这篇文章重点写什么?
(1)人生什么事最苦
(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务二 略读,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⑤⑥):对想要逃避责任的思想提出反驳,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明确文章观点。
思考:在梁启超先生看来,人生最苦与最乐的事情是什么?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勾画观点支撑句。
再次略读课文,勾画出带有“最苦”“最乐”的句子。
温馨提示:可以是不写“最”而体现“最”的句子。比如,“莫苦于”就是“最苦”,“第一件乐事”就是“最乐”。找一找文中这一类句子。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勾画观点支撑句。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勾画观点支撑句。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把握论证过程。
读第1-2段,找出作者直接表达这一观点的句子,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是由什么问题引出这一观点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老、病、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把握论证过程。
作者在第3段中写了几种责任?
责任的种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把握论证过程。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作者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都是责任未尽的表现,然后把对于个人的责任扩展到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接着用两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最后总结:未尽责任的苦痛是最苦的。
把握论证过程。
为什么这样层层论述?
作者由生活情境展开论述,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然后将责任的范围逐渐扩大,再用两个“凡属”对所有的责任进行概括,这样由浅入深,能使文章层次清晰,论证有力。
梳理全文的论述思路。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任务三 细读,品味文章语言
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引用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请具体分析。
就句式而言,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本文虽然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运用等。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请具体分析。
本文语言的简洁性表现在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乐从苦中来。尽小责任得小快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今天我们努力学习,心中有责任,肩上能担当;未来我们担大任,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在苦中得真乐!
课 堂 小 结
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围绕“责任”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看法。
课 后 延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