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同步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别、除杂和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通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B.氯气与甲烷按照比例2:1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制备纯净的二氯甲烷
C.只用溴水就能将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溶液区分开来
D.甲烷中混有少量乙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2.下列有关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通式为的不同烃一定互为同系物
B.烯烃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也可能发生取代反应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D.符合通式为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原子团的两种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1实验方案可以除去甲烷中少量的乙烯
B.图2实验方案可以检验石蜡油分解气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石蜡油:碳原子数为17-36的直链烷烃)
C.图3实验方案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
D.图4实验方案可以收集乙烯并验证它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4.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1-丁烯的键线式: D.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5.下列对于化合物性质探究,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灼热的木炭伸入浓硝酸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木炭和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和
B 将稀溶液滴入某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色 该溶液中无
C 向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和的混酸稀溶液加入过量铜粉,生成气体,溶液变蓝色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是和
D 将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中不含碳碳双键
A.A B.B C.C D.D
6.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催化加氢合成乙烯的重要反应。该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下列有关几种低碳烯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型 B.丙烯和聚丙烯都可发生加成反应
C.正丁烷中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D.乙烯、丙烯和丁烯都不溶于水
7.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
A 检验FeSO4溶液是否全部变质 取少量加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
B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C 验证炭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 向盛有浓HNO3的烧杯中插入红热的炭,观察
D 验证Fe2O3是否被全部还原为Fe 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A.A B.B C.C D.D
8.EPR是一种对氧化剂具有较好抗耐性的合成材料,应用极为广泛,其结构简式可以表示,合成EPR所用的单体为
A. B.
C.和 D.和
9.利用下列仪器能正确完成实验的是
A.配制250mL的稀硫酸 B.钠的焰色试验
C.分离乙醇和水 D.除去乙烯中的水蒸气
10.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铝锂合金板制造大飞机主体结构: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利用碳化硅陶瓷制造中国天眼:碳化硅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C.用安全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制造杭州亚运会餐具:聚乳酸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D.用和(肼)作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和不互为同素异形体
11.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目为
B.固体中,阴、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
C.单质与足量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和混合物中含有C原子数为
12.由乙烯推测丙烯(CH3CH=CH2)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聚反应
13.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2H4+3O22CO2+2H2O B.CH2=CH2+H2→CH3CH3
C.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D.CH3CH2OHCH2=CH2↑+H2O
二、多选题
14.甲、乙、丙三种烃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最大的是丙
C.乙和丙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D.乙和丙分别加入过量溴水中,充分振荡,静置,乙上层无色,丙下层无色
15.氮化钙是高端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质量的氮化钙产品的纯度(杂质只有氮化钠,氨不溶于煤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下移动水准瓶,量气管与水准瓶内液面不发生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B.若Y形管内残留有反应产生的气体,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C.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量气管(与滴定管类似)的读数越大,产品的纯度越高
D.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未调整水准瓶的液面高度即读数,会造成结果偏低
三、解答题
16.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⑤反应属于加聚反应。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C、D、E的结构简式。
B 、C 、D 、E
(2)写出③、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③ ,反应类型为 。
④ ,反应类型为 。
17.已知:I.A、B是两种单烯烃,A分子含有4个碳原子,B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其中B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而A有两种;
Ⅱ.①发生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和代表烃基)
请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物质A的系统命名为 ,物质B的结构简式为 。
(2)当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时,所得产物有 种。
(3)反应④通过1,4-加成的方式聚合,高聚物C的结构简式为 。
(4)物质D的烯烃类同分异构体一共5种(包含D本身,不含顺反异构),请写出另外4种结构简式。
① 。 ② 。
③ 。 ④ 。
18.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本原料。根据下述装置回答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为 ,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填“平面”或“正四面体”)结构。
(2)已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预测试管A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3)试管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
(4)试管C中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因是 。
(5)丙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写出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丙烯的化学方程式 ,聚丙烯的链节为 。
(6)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①聚乙烯()②光导纤维③聚四氟乙烯()④聚丙烯()⑤聚氯乙烯()⑥丙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19.芳香烃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用途。
(1)分子式为的有机物有许多种,如、。能发生,而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还可能有另一种正三棱柱形的立体结构:,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 种。
(3)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酸在100℃时生成三取代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均三甲苯()是一种易燃、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有毒液体,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制备合成树脂、抗氧化剂等。
①均三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可用于区别苯和均三甲苯的试剂是 。
②均三甲苯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面。
(5)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的流程如下:
①写出“氧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该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其目的是 。
20.1,2-二氯乙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不溶于水,常用作有机溶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一定量的1,2-二氯乙烷。
已知:①乙醇的密度为;1,2-二氯乙烷的沸点为83.5℃。
②制备原理为。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丁中生成1,2-二氯乙烷的仪器名称是 ;制取1,2-二氯乙烷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 ;
(3)装置庚是制取乙烯气体的装置,若实验开始,忘记加入碎瓷片,则需要的操作是 ;实验时制得乙烯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无机气体,为吸收该无机气体,在装置已中应加入 (填标号)。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制得的1,2-二氯乙烷中溶解有
和乙烯,将其逐出可采用的操作是 ;实验结束后收集得到纯1,2-二氯乙烷
,则乙醇的利用率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乙烯与氢气混合后,很难完全反应,且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量未知,无法确定通入的氢气量,所以不能用通入氢气的方法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故A错误;
B.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属于连锁反应,即氯气与甲烷按照比例2:1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氯代甲烷为混合物,无法制得纯净的二氯甲烷,故B错误;
C.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四氯化碳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溶液分层,下层为橙色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碘化钾溶液与溴水反应生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的碘,则只用溴水就能将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溶液区分开来,故C正确;
D.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不能用于除去甲烷中混有少量乙烯,否则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符合通式为的不同烃为不一定互为同系物,也可能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烯烃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也可能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
C.官能团异构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化学性质也会有差别,C错误;
D.符合通式为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原子团的两种有机物,官能团种类和个数都相同的同一类物质互为同系物,若官能团种类不同,它们不是同系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3.B
【详解】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故A错误;
B.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则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故B正确;
C.光照下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链锁式反应,不能制备纯净的一氯甲烷,故C错误;
D.乙烯的密度比空气小,但与空气密度接近,不能选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答案选B。
4.C
【详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CH2=CH2,A错误;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错误;
C.1-丁烯中碳碳双键在1号碳位,键线式:,C正确;
D.为丙烷的球棍模型,而不是填充模型,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硝酸受热分解也会产生NO2,A错误;
B.将NaOH浓溶液滴入某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色,说明无铵根离子,B错误;
C.物质的量之比为4:1的H2SO4和HNO3的混酸中H+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1,加入过量铜粉,根据发生离子反应为:3Cu+8H++2=3Cu2++2NO↑+4H2O,硝酸根少量,则溶质为CuSO4,C错误;
D.将C5H10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如果有碳碳双键,则酸性高锰酸钾会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没有碳碳双键,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乙烯中两个C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及另一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形成键,两个碳原子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形成键,键角约为120°,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即乙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型,A正确;
B.丙烯中含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丙烯是丙烯的加聚产物,聚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正丁烷中C以sp3杂化轨道形成键,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C正确;
D.乙烯、丙烯和丁烯等烯烃都不溶于水,D正确;
答案选B。
7.A
【详解】A.有还原性,若溶液中还有残余,则可将高锰酸钾溶液还原褪色,A项正确;
B.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甲烷气体中混有的乙烯气体,B项错误;
C.浓硝酸加热易分解,向浓HNO3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可能是硝酸分解生成了二氧化氮,C项错误;
D.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表明Fe2O3没有全部被还原,如果溶液不变色,并不能说明Fe2O3全部被还原,因为生成的Fe能将Fe3+还原为Fe2+,D项错误;
答案选A。
8.C
【详解】此聚合物链节中无双键,则两个碳原子为一组,取链节断开中间的单键后加双键即得高聚物的单体,故C项正确。
9.D
【详解】
A.配制250mL的稀硫酸需要胶头滴管,A项不符合题意;
B.完成焰色试验需要酒精灯,B项不符合题意;
C.分离乙醇和水需要蒸馏烧瓶、冷凝管等,C项不符合题意;
D.可以利用仪器②除去乙烯中的水蒸气,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A.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
B.碳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
C.聚乳酸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C正确;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和均是化合物,故两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A.溶液的水中也含有氧原子,则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目大于,A错误;
B.固体中有0.1mol钠离子和0.1mol硫酸氢根离子,阴、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B正确;
C.铁和氯气反应生成三价铁,则单质与足量反应,转移电子数为,C正确;
D.和中含有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其中含有C原子数为,D正确;
故选A。
12.D
【详解】A.乙烯是平面形结构,键角是120°,丙烯分子中也含有碳碳双键所以丙烯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A错误;
B.由于含有甲基,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
C.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
D.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都能发生加聚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D。
13.B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详解】A.C2H4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
C.乙醇与钠发生置换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C错误;
D.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属于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4.CD
【分析】
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据此判断;
【详解】A.甲烷和苯均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烃类中含氢量越高,等质量时消耗氧气越多,则等质量三种物质中甲烷消耗的氧气最大,故B错误;
C.乙烯和苯均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共面,故C正确;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溴单质溶于1,2-二溴乙烷,且1,2-二溴乙烷密度大于水,静置后溶于分层下层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苯加溴水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溴单质,且苯密度小于水,静置后上层为橙红色,下层为无色,故D正确;
故选:CD。
15.CD
【详解】A.实验前连接好装置后,向水准瓶中注入煤油,使右侧液面高于左侧,若一段时间后仍旧右侧高于左侧,则气密性良好,若往下移动水准瓶,量气管与水准瓶内液面不发生变化,可知装置漏气,A错误;
B.Y形管内残留有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影响量气管中两侧液面差,测定结果不变,B错误;
C.量气管(与滴定管类似)的读数越大,说明生成的氨气越多,则 Ca3N2 产品的纯度越高,C正确;
D.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调平液面,若未调整水准瓶的高度即读数,测定气体的体积偏小,则会造成结果偏低,D正确;
故选CD。
16.(1) CH3CH3 CH3CH2Cl CH3CH2OH
(2) CH2=CH2+H2OCH3CH2OH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分析】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则A为CH2=CH2;A与H2在Ni作用下反应可生成B,则B为CH3CH3;B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CH3CH2Cl;A与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为CH3CH2OH;A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E为聚乙烯。
【详解】(1)
由分析可知,B为CH3CH3,C为CH3CH2Cl,D为CH3CH2OH,E为聚乙烯,结构简式为:;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③为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反应④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烷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17.(1) 2-丁烯 (CH3)2C=C(CH3)2
(2)3
(3)
(4) CH3CH=CHCH2CH3 CH2=CHCH2CH2CH3 CH2=C(CH3)CH2CH3 (CH3)2CHCH=CH2
【分析】A、B是两种单烯烃,A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A的分子式为C4H8,B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B的分子式为C6H12,B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吸收峰而A有两个,A与B一定条件下发生题给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生成D,则A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B的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A与B反应生成D,D与Br2加成转化为,通过反应③转化为,通过反应④转化为高聚物C,据此作答。
【详解】(1)①根据分析,A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3,其系统命名为2-丁烯;
②B的分子式为C6H12,其B的结构简式为(CH3)2C=C(CH3)2;
(2)与Br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发生1,2-加成生成、,发生1,4-加成生成,所得产物有3种;
(3)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C,C的结构简式为:;
(4)物质D的分子式为C5H10,属于烯烃类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CHCH2CH3,CH2=CHCH2CH2CH3、CH2=C(CH3)CH2CH3、(CH3)2CHCH=CH2。
18.(1) 平面
(2) 溶液褪色且溶液不分层 加成反应
(3)溶液褪色,液体分层
(4)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
(6)D
【分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据此解答。
【详解】(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其电子式为:,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位于同一平面,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平面结构;
(2)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四氯化碳中的Br2被消耗导致溶液褪色,且1,2-二溴乙烷易溶于四氯化碳,溶液不分层,所以试管A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褪色且溶液不分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水中的Br2被消耗导致溶液褪色,且1,2-二溴乙烷难溶于水,将出现分层,则试管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褪色,液体分层;
(4)试管C中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因是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其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H3,聚丙烯的链节为:;
(6)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加聚物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①聚乙烯(PE)、③聚四氟乙烯(PTFE)、④聚丙烯(PP)、⑤聚氯乙烯(PVC)都是加聚物,则①③④⑤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②光导纤维所用材料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化合物;⑥丙烷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故选D。
19.(1)AB
(2)3
(3)+3HNO3+3H2O
(4)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5
(5) 4H2SO4+2Mn2O3++4MnSO4+5H2O 降低的溶解度
【分析】受甲基的影响,甲基所在碳邻位、对位碳上的氢更活泼,易被硝基取代,所以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酸在100℃时生成三取代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3HNO3+3H2O。
【详解】(1)A.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符合题意;
B.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与溴水不反应,B符合题意;
C.苯分子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C不符合题意;
D.苯可与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2)的二氯代物根据定一移一的方法可知二氯代物有3种,如图,故答案为:3;
(3)受甲基的影响,甲基所在碳邻位、对位碳上的氢更活泼,易被硝基取代,所以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酸在100℃时生成三取代产物的化学方程式为+3HNO3+3H2O,故答案为:+3HNO3+3H2O;
(4)①均三甲苯含有甲基,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苯和均三甲苯,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②根据苯分子12分原子共面,饱和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原子不可能共面,苯环上连接3个甲基中的每个碳原子最多有1个氢原子经过单键旋转可能在苯环所在的面,故均三甲苯分子中最多共面的原子12+3=15,故答案为:15;
(5)从流程图可知氧化这一过程,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醛,三氧化二锰被还原为硫酸锰,再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4H2SO4+2Mn2O3++4MnSO4+5H2O。为了降低的溶解度,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的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故答案为:4H2SO4+2Mn2O3++4MnSO4+5H2O;为了降低的溶解度。
20.(1)(浓)
(2) 三颈烧瓶(三口烧瓶) 水浴加热
(3) 立即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碎瓷片 C
(4) 加热或蒸馏 57.5%
【分析】利用甲装置生成氯气,生成的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经过浓硫酸干燥后通入装置丁,装置庚中加热乙醇得到乙烯,通过水除去挥发的乙醇,再经浓硫酸干燥后通入装置丁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据此解答。
【详解】(1)甲装置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2)装置丁中生成1,2-二氯乙烷的仪器名称是三颈烧瓶;由于1,2-二氯乙烷的沸点为83.5℃,所以制取1,2-二氯乙烷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
(3)实验时制得乙烯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无机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硫,属于碱性气体,由于不能引入新杂质,为吸收该无机气体,在装置已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选C;
(4)制得的1,2-二氯乙烷中溶解有和乙烯,将其逐出可采用的操作是加热或蒸馏;20mL乙醇的物质的量是mol=mol,理论上生成1,2-二氯乙烷的物质的量是mol,实验结束后收集得到纯1,2-二氯乙烷,则乙醇的利用率为×100%≈57.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