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19五上·嘉兴期末)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 C.太阳、点燃的火柴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彩虹、镜子都是反射光,并不是光源。
【分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2024五上·雨花期末)地球内部的构造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白好比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慢,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故选B。
3.(2024五上·雨花期末)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 )
A.美观 B.有利于光的反射 C.环保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光的反射,使教室更明亮。故选B。
4.(2024五上·雨花期末)水草立在水中看起来像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 )现象。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水草立在水中看起来像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选B。
5.(2024五上·雨花期末)潜望镜是利用内部的两面平面镜互相反射的原理制成的。下面三幅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正确的是A选项示意图。故选A。
6.(2024五上·雨花期末)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B.心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差不多大小
C.正常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一样
【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急促,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故选C。
7.(2024五上·雨花期末)人的器官完成各种活动的“指挥官”是( )
A.心脏 B.肌肉 C.脑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指挥官”,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反应灵敏、动作准确;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睡眠可以让大脑更好地休息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睡眠,都可以让脑更健康。故选C。
8.(2024五上·雨花期末)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按作息时间安排工作。下列装置可以在太空中用于计时的是( )
A.水钟 B.摆钟 C.原子钟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水钟和摆钟都是靠重力影响运动的,太空中没有重力的作用,所以水钟和摆钟无法计时,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按作息时间安排工作,原子钟可以在太空中用于计时。故选C。
9.(2024五上·雨花期末)小茗研究降雨量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下列设计方案比较科学的是( )
A.一块有草皮覆盖的土地,先下“小雨”,然后下“大雨”进行比较
B.两块都无植物覆盖土地,坡度相同,一块下“小雨”,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
C.坡度相同的土地,无植被覆盖的下“小雨”,有植物覆盖的下“大雨”进行比较
【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研究降雨量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属于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所以设计方案比较科学的是两块都无植物覆盖土地,坡度相同,一块下“小雨”,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故选B。
10.(2022五上·叙州期末)骨骼不能独立活动,必须和肌肉、( )协调配合才能进行活动。
A.皮肤 B.关节 C.头发
【答案】B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在运动时需要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协同配合。
11.(2024五上·雨花期末)在塑料瓶中装入200毫升水,在瓶底凿一小孔。如果流出前50毫升水需要15秒钟,那么流出最后5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
A.等于15秒 B.大于15秒 C.小于15秒
【答案】B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是利用水流的稳定性来计时的,水位高低影响滴水速度,通常水位越高,水的压力越大,水的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变小,滴速变慢。在塑料瓶中装入200毫升水,在瓶底凿一小孔。如果流出前50毫升水需要15秒钟,那么流出最后50毫升水速度变慢,需要的时间大于15秒。故选B。
12.(2024五上·雨花期末)如图,公园里有两个秋千,牛牛想要荡得快一点,应该选择( )秋千。
A.1号 B.2号 C.都一样
【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单摆具有等时性,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公园里的两个秋千1号绳长,2号绳短,所以2号荡得快一点。故选B。
二、连线题。
13.(2024五上·雨花期末)将下列地形特点与相对应的地形名称连起来。
地形平坦广阔,海拔不高 丘陵
四周是高山,中间很平坦 山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平原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高原
地形平坦开阔,海拔较高 盆地
【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高原:边缘陡峭,中间地面开阔,海拔较高;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丘陵:坡度较缓,海拔不高;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新疆吐鲁番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它是盆地。
三、综合探究题。
14.(2024五上·雨花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
小文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后,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地球,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他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
(1)做这个实验小文要研究的问题是 ____。
A.地球的结构 B.地震的成因 C.火山的成因
(2)小文做的实验是一个 ____。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测量实验
(3)当出现这种灾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
【答案】(1)B
(2)B
(3)地震来临时,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地震中不应乘电梯逃生;如果在室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小文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如图中的操作:双手相向水平挤压橡皮泥,或向相反的方向拉伸橡皮泥。分析实验可知,小文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地震的成因。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壳岩层在张裂拉伸运动时,也会产生岩层断裂,引发地震。
(2)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小文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故选B。
(3)地震来临时,我们要看清楚自己所在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逃生办法。如果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地震中不应乘电梯逃生;如果在室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
15.(2024五上·雨花期末)计量时间
1656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摆钟,后经不断改进,沿用至今。小文也想自制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钟摆。
(1)要完成这个实验,小文准备的材料除了如图所示的铁架台、横杆、细绳外,还缺少 ____。
A.螺母、秒表 B.回形针、大头针 C.螺母、矿泉水瓶
(2)小文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路线图是 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③﹣②﹣①
C.①﹣②﹣③﹣②
(3)小文改变了钟摆的其中一个条件,测量了这些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记录如下:
细线长度(厘米)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12 11 11
27 13 18 13
22 16 16 16
15 25 25 25
①从上表中可知,小文改变的条件是 。
A.细线长度
B.摆动次数
C.螺母轻重
②上表中,其中一组的一个数据有误,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最有可能是 。
A.12
B.13
C.18
③根据上表推测,当细线长度为 时,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
A.15~22厘米
B.22~27厘米
C.27~30厘米
④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快
B.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C.摆动的快慢和摆绳长度无关
【答案】(1)A
(2)B
(3)A;C;B;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铁架台,横杆、细绳外,还需要螺母、秒表。螺母最为摆锤,秒表用来计时。故选A。
(2)钟摆的摆由最左边或最右边的位置开始摆动,往返一次即为摆动一次,因此,小文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路线图是①-②-③-②-①。故选B。
(3)①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从上表中记录的可知,小文改变的条件是细线长度。故选A。
②因为摆摆动具有等时性特征,同一个摆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完全相同。从上表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现错误的数据最有可能是细绳长度27厘米,第二次摆动次数18,与第一次、第三次数据差距较大。故选C。
③根据上表细绳长度与摆动次数的关系,细绳长度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绳22厘米,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是16次,一分钟摆动64次;摆绳27厘米,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是13次,一分钟摆动52次。由此推测,当细线长度位于22~27厘米时,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故选B。
④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故选B。
16.(2024五上·雨花期末)健康生活
校运动会上,小文和小成都参加了1分钟跳绳比赛,下面是小文和小成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姓名 平静时呼吸次数 运动后呼吸次数 平静时心跳次数 运动后心跳次数
小文 24 48 78 124
小成 21 36 70 98
(1)运动后,你认为喘气更吃力的是 (填“小文”或“小成”)。
(2)根据数据判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 (填“小文”或“小成”);你判断的理由是 。
(3)跳完绳他们休息了10分钟,这时你认为他们的呼吸和心跳会 ____。
A.不变 B.加快 C.减慢
【答案】(1)小文。
(2)小成;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发现: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是不同的,爱运动的人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小,所以呼吸和心跳的快慢与运动状态有关。小成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最小,于是我们判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小成
(3)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运动后小文心跳次数比小成快得多,所以运动后,喘气更吃力的是小文。
(2)根据数据判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小成,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发现: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是不同的,爱运动的人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小,所以呼吸和心跳的快慢与运动状态有关。小成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最小,于是我们判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小成。
(3)运动过后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呼吸和心跳会加快,休息一段时间,呼吸和心跳会减慢,直至恢复到平静时的状态。故选C。
四、阅读题。
17.(2024五上·雨花期末)牛顿对光的探索
1666年,牛顿利用在家休假期间,找来了一块三棱镜,用来进行分解太阳光的色散实验。他布置了一个房间作为暗室,只在窗板上开一个圆形小孔,让太阳光射入,在小孔面前放一块三棱镜,立刻在对面墙上看到了鲜艳的像彩虹一样的七彩色带,这七种颜色由近及远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同样的单色光经过三棱镜却不再分解。
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公布这个重大的发现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反而遭到强烈的反对。人们当时理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把七色光混合成白光的实验做了多次,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1)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知道 ____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
A.红光 B.绿光 C.白光
(2)“牛顿色盘”是牛顿为了说明白光是七色光组合而成的,它将圆盘分为7个扇形,依次涂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当“牛顿色盘”高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 ____。
A.黑色 B.白色 C.蓝色
(3)下过雨的天空出现了彩虹,说明 相当于三棱镜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光的 现象。
(4)牛顿在对光的探索中有什么重大发现? 。
【答案】(1)C
(2)B
(3)空气中的小水珠;色散
(4)白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三棱镜能够分解白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白光。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牛顿认为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把七色光混合成白光的实验做了多次,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知道 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故选C。
(2)“牛顿色盘”是牛顿为了说明白光是七色光组合而成的,它将圆盘分为7个扇形,依次涂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当“牛顿色盘”高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白色。故选B。
(3)下过雨的天空出现了彩虹,说明空气中的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的作用,对光进行折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
(4)牛顿发现白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三棱镜能够分解白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白光。
1 / 1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19五上·嘉兴期末)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彩虹 B.镜子、打火机 C.太阳、点燃的火柴
2.(2024五上·雨花期末)地球内部的构造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白好比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3.(2024五上·雨花期末)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 )
A.美观 B.有利于光的反射 C.环保
4.(2024五上·雨花期末)水草立在水中看起来像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 )现象。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5.(2024五上·雨花期末)潜望镜是利用内部的两面平面镜互相反射的原理制成的。下面三幅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6.(2024五上·雨花期末)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B.心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差不多大小
C.正常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一样
7.(2024五上·雨花期末)人的器官完成各种活动的“指挥官”是( )
A.心脏 B.肌肉 C.脑
8.(2024五上·雨花期末)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按作息时间安排工作。下列装置可以在太空中用于计时的是( )
A.水钟 B.摆钟 C.原子钟
9.(2024五上·雨花期末)小茗研究降雨量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下列设计方案比较科学的是( )
A.一块有草皮覆盖的土地,先下“小雨”,然后下“大雨”进行比较
B.两块都无植物覆盖土地,坡度相同,一块下“小雨”,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
C.坡度相同的土地,无植被覆盖的下“小雨”,有植物覆盖的下“大雨”进行比较
10.(2022五上·叙州期末)骨骼不能独立活动,必须和肌肉、( )协调配合才能进行活动。
A.皮肤 B.关节 C.头发
11.(2024五上·雨花期末)在塑料瓶中装入200毫升水,在瓶底凿一小孔。如果流出前50毫升水需要15秒钟,那么流出最后5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
A.等于15秒 B.大于15秒 C.小于15秒
12.(2024五上·雨花期末)如图,公园里有两个秋千,牛牛想要荡得快一点,应该选择( )秋千。
A.1号 B.2号 C.都一样
二、连线题。
13.(2024五上·雨花期末)将下列地形特点与相对应的地形名称连起来。
地形平坦广阔,海拔不高 丘陵
四周是高山,中间很平坦 山地
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平原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高原
地形平坦开阔,海拔较高 盆地
三、综合探究题。
14.(2024五上·雨花期末)地球表面的变化
小文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后,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地球,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他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下图中的操作。
(1)做这个实验小文要研究的问题是 ____。
A.地球的结构 B.地震的成因 C.火山的成因
(2)小文做的实验是一个 ____。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测量实验
(3)当出现这种灾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
15.(2024五上·雨花期末)计量时间
1656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摆钟,后经不断改进,沿用至今。小文也想自制一个一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钟摆。
(1)要完成这个实验,小文准备的材料除了如图所示的铁架台、横杆、细绳外,还缺少 ____。
A.螺母、秒表 B.回形针、大头针 C.螺母、矿泉水瓶
(2)小文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路线图是 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③﹣②﹣①
C.①﹣②﹣③﹣②
(3)小文改变了钟摆的其中一个条件,测量了这些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记录如下:
细线长度(厘米) 摆动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12 11 11
27 13 18 13
22 16 16 16
15 25 25 25
①从上表中可知,小文改变的条件是 。
A.细线长度
B.摆动次数
C.螺母轻重
②上表中,其中一组的一个数据有误,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最有可能是 。
A.12
B.13
C.18
③根据上表推测,当细线长度为 时,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
A.15~22厘米
B.22~27厘米
C.27~30厘米
④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快
B.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C.摆动的快慢和摆绳长度无关
16.(2024五上·雨花期末)健康生活
校运动会上,小文和小成都参加了1分钟跳绳比赛,下面是小文和小成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姓名 平静时呼吸次数 运动后呼吸次数 平静时心跳次数 运动后心跳次数
小文 24 48 78 124
小成 21 36 70 98
(1)运动后,你认为喘气更吃力的是 (填“小文”或“小成”)。
(2)根据数据判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 (填“小文”或“小成”);你判断的理由是 。
(3)跳完绳他们休息了10分钟,这时你认为他们的呼吸和心跳会 ____。
A.不变 B.加快 C.减慢
四、阅读题。
17.(2024五上·雨花期末)牛顿对光的探索
1666年,牛顿利用在家休假期间,找来了一块三棱镜,用来进行分解太阳光的色散实验。他布置了一个房间作为暗室,只在窗板上开一个圆形小孔,让太阳光射入,在小孔面前放一块三棱镜,立刻在对面墙上看到了鲜艳的像彩虹一样的七彩色带,这七种颜色由近及远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同样的单色光经过三棱镜却不再分解。
牛顿在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讨论会上公布这个重大的发现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反而遭到强烈的反对。人们当时理解不了牛顿的精辟见解—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把七色光混合成白光的实验做了多次,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1)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知道 ____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
A.红光 B.绿光 C.白光
(2)“牛顿色盘”是牛顿为了说明白光是七色光组合而成的,它将圆盘分为7个扇形,依次涂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当“牛顿色盘”高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 ____。
A.黑色 B.白色 C.蓝色
(3)下过雨的天空出现了彩虹,说明 相当于三棱镜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光的 现象。
(4)牛顿在对光的探索中有什么重大发现?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解答】彩虹、镜子都是反射光,并不是光源。
【分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慢,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主要是为了有利于光的反射,使教室更明亮。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水草立在水中看起来像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正确的是A选项示意图。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急促,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指挥官”,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补充全面、合理的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反应灵敏、动作准确;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睡眠可以让大脑更好地休息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睡眠,都可以让脑更健康。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水钟和摆钟都是靠重力影响运动的,太空中没有重力的作用,所以水钟和摆钟无法计时,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按作息时间安排工作,原子钟可以在太空中用于计时。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研究降雨量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属于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所以设计方案比较科学的是两块都无植物覆盖土地,坡度相同,一块下“小雨”,一块下“大雨”进行比较。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在运动时需要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协同配合。
11.【答案】B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是利用水流的稳定性来计时的,水位高低影响滴水速度,通常水位越高,水的压力越大,水的滴速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变小,滴速变慢。在塑料瓶中装入200毫升水,在瓶底凿一小孔。如果流出前50毫升水需要15秒钟,那么流出最后50毫升水速度变慢,需要的时间大于15秒。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单摆具有等时性,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公园里的两个秋千1号绳长,2号绳短,所以2号荡得快一点。故选B。
13.【答案】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高原:边缘陡峭,中间地面开阔,海拔较高;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丘陵:坡度较缓,海拔不高;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新疆吐鲁番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它是盆地。
14.【答案】(1)B
(2)B
(3)地震来临时,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地震中不应乘电梯逃生;如果在室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小文将橡皮泥做成片状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分别进行如图中的操作:双手相向水平挤压橡皮泥,或向相反的方向拉伸橡皮泥。分析实验可知,小文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地震的成因。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壳岩层在张裂拉伸运动时,也会产生岩层断裂,引发地震。
(2)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小文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故选B。
(3)地震来临时,我们要看清楚自己所在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逃生办法。如果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地震中不应乘电梯逃生;如果在室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
15.【答案】(1)A
(2)B
(3)A;C;B;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铁架台,横杆、细绳外,还需要螺母、秒表。螺母最为摆锤,秒表用来计时。故选A。
(2)钟摆的摆由最左边或最右边的位置开始摆动,往返一次即为摆动一次,因此,小文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路线图是①-②-③-②-①。故选B。
(3)①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从上表中记录的可知,小文改变的条件是细线长度。故选A。
②因为摆摆动具有等时性特征,同一个摆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完全相同。从上表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现错误的数据最有可能是细绳长度27厘米,第二次摆动次数18,与第一次、第三次数据差距较大。故选C。
③根据上表细绳长度与摆动次数的关系,细绳长度越长,摆动速度越慢。摆绳22厘米,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是16次,一分钟摆动64次;摆绳27厘米,钟摆15秒摆动的次数是13次,一分钟摆动52次。由此推测,当细线长度位于22~27厘米时,摆每分钟摆动最接近60次。故选B。
④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摆动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故选B。
16.【答案】(1)小文。
(2)小成;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发现: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是不同的,爱运动的人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小,所以呼吸和心跳的快慢与运动状态有关。小成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最小,于是我们判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小成
(3)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运动后小文心跳次数比小成快得多,所以运动后,喘气更吃力的是小文。
(2)根据数据判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小成,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发现: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是不同的,爱运动的人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小,所以呼吸和心跳的快慢与运动状态有关。小成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最小,于是我们判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可能是小成。
(3)运动过后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呼吸和心跳会加快,休息一段时间,呼吸和心跳会减慢,直至恢复到平静时的状态。故选C。
17.【答案】(1)C
(2)B
(3)空气中的小水珠;色散
(4)白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三棱镜能够分解白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白光。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1)牛顿认为最常见的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而色彩鲜艳的光却是简单的。牛顿为了说服大家,又把七色光混合成白光的实验做了多次,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阅读材料后,我们可以知道 白光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光。故选C。
(2)“牛顿色盘”是牛顿为了说明白光是七色光组合而成的,它将圆盘分为7个扇形,依次涂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当“牛顿色盘”高速旋转时,可以看到圆盘呈白色。故选B。
(3)下过雨的天空出现了彩虹,说明空气中的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的作用,对光进行折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
(4)牛顿发现白光是一种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三棱镜能够分解白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白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