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基本营养物质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4基本营养物质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12 17: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基本营养物质同步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选题
1.油脂是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在生物体内被氧化而提供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一定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B.油脂与酸作用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C.一般将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油脂叫作脂,呈固态的油脂叫作油
D.含有饱和键的油脂通过催化加氢的方法得到的产物称为“氢化油”或“硬化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C.将碳酸钾与氯化铵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下列分离提纯及其性质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入新制的生石灰,蒸发
B.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加入 NaOH 溶液后分液
D.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沉淀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均为化学变化
B.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会析出,且加水时也不溶解
C.植物油在空气中久置,会产生“哈喇”味,变质的原因是发生了加成反应
D.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劳动不仅可以成就梦想,也能改变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自主探究: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 温度升高,茶多酚溶解速率加快
B 社区服务:用硫酸铜对游泳池进行消毒 硫酸铜溶液使蛋白质变性
C 家务劳动:用活性炭包去除室内的甲醛 活性炭具有还原性
D 学农活动:利用豆科植物作绿肥进行施肥 豆科植物可以实现自然固氮
A.A B.B C.C D.D
6.我国取得的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化学功不可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腔体采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有机物
B.“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北斗芯片中的硅为半导体材料
C.“嫦娥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液氢推进剂,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D.冬奥会上采用紫外线杀菌技术其原理涉及到了化学变化
7.下面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名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CH2=CH-Cl③④⑤CH3CH2OH⑥C6H12O6⑦CH3COOH⑧硬脂酸甘油酯⑨蛋白质⑩聚乙烯。
A.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①②④⑩
B.投入钠能产生的是⑤⑦⑧⑨
C.⑥一定能够缩合生成淀粉或纤维素
D.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①
8.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与蛋白质所含元素完全相同 B.蔗糖、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C.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植物油完全氢化后的产物为纯净物
9.根据实验操作和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1mol 甲烷和1mol 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仅生成了CH3Cl和HCl
B.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重新变为红色
C.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加入NaOH 至溶液呈现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发生了水解
D.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之一为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和乙酸
10.化学对保障生命健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维生素C的氧化性将转化为易被人体吸收的
B.ClO2、O3能够杀死水体中的细菌,从而起到消毒作用
C.小苏打能与酸发生反应,在医疗上常用作抗酸药剂
D.生石灰可吸收水蒸气,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11.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通式的化合物一定是糖
B.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D.油脂在人体内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乙二醇
12.酿造琅琊台酒必备五种粮食“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经过“浸泡、发酵、蒸馏、陈放、调配”等工艺,后将白酒装入陶瓷瓶或玻璃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粮食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发酵过程反应为,在高温下发酵更快
C.蒸馏出的白酒为纯净物
D.陶瓷瓶和玻璃瓶均为硅酸盐产品,成分完全相同
13.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B.装置乙用来证明甲烷和氯气能发生反应
C.装置丙用乙醇和乙酸及浓硫酸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D.装置丁探究蔗糖的水解反应并验证水解产物
二、多选题
14.我国科研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CO2、H2制得CH3OH,进而合成了淀粉[(C6H10O5)n]。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含有电子数为
B.16.2g淀粉中含C原子数为
C.常温常压下,中含有的C=O键
D.和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
15.木糖醇作为一种甜味剂,对防止龋齿、控制血糖、辅助治疗糖尿病都有一定的功效。木糖醇脱氢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糖醇的分子式为
B.木糖醇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与葡萄糖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C.木酮糖和木糖醇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木酮糖中含有两种官能团,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三、解答题
16.烃A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 ,H是有芳香味的油状液体。有关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已知:
请回答:
(1)化合物A的电子式为 ,写出分子式与B相同,但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简式 。
(2)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写出D+G→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是 。
(4)在H的同分异构体中与D互为同系物的物质有 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生成H的反应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B.向装有2 mL B的试管中投入绿豆大小的钠块,钠立即浮于液面上,并产生大量气泡化合物
C.由反应B→C可知,醇在发生催化氧化时,只断开氢氧键
D.根据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分析,F也能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17.硝酸酯(F)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以葡萄糖(A)为原料合成F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其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8.2g B与足量钠反应,理论上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D→E的反应类型为 。
(3)D的结构简式为 ;的作用为 。
(4)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C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都可用(C6H10O5)n表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者最终的水解产物相同
(2)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A的结构简式为 。
(3)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可完成上述反应Ⅳ,制得C。
①在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 、 ;
③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
19.乙酸乙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种制备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 。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2)C→D的化学方程式为 。
(3)F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与E互为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
①仪器a的名称为 。
②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乙醇和乙酸反应制得乙酸乙酯,产率为 %。(产物产率=×100%,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一切植物中均含有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它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能发生如下变化(A~F均分别代表一种物质,流程图中的部分产物已略去,如B生成C的同时还有CO2生成):

(1)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C均含有的官能团是 (填名称)。
(3)从A到F发生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 B.酯化 C.加成 D.水解
(4)写出B→C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与它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植物油在常温常压下一般为液态,称为油,而动物脂肪在常温常压下为固态,称为脂肪;
【详解】A.油脂一定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 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B不正确;
C. 一般将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油脂叫作油,呈固态的油脂叫作脂,C不正确;
D.植物油硬化是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产物称为“氢化油”或“硬化油”,D不正确;
答案选A。
2.B
【详解】A.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A错误;
B.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受热熔化,点燃有黑烟,B正确;
C.碳酸钾的水溶液显碱性,两者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从而降低肥效,C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入新制的生石灰、蒸馏,可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故A错误;
B.很多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故B正确;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分液,故C错误;
D.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故D错误;
选B。
4.D
【详解】A.煤的干馏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会析出,此为蛋白质的盐析过程,属于可逆过程,即加水时能够重新溶解,B错误;
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等不饱和键,在空气中久置因被氧气氧化而变质,会产生“哈喇”味,C错误;
D.葡萄糖为多羟基醛,分子中含有醇羟基和醛基,故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正确;
故答案为:D。
5.C
【详解】A.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温度不同,茶多酚溶解速率不同,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A不选;
B.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是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有关联,B不选;
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室内的甲醛,没有关联,C选;
D.豆科植物能够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因此可实现自然固氮,故可以利用豆科植物作绿肥进行施肥,有关联,D不选;
故选C。
6.A
【详解】A.氮化硼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无机物,A符合题意;
B.硅单质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芯片,B不符合题意;
C.液氧液氢作推进剂,产物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当细菌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其核酸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DNA和RNA分子链损坏,细菌失去生命活力,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A.苯和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或者三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硬脂酸甘油酯官能团为酯基不能与钠反应,故B错误;
C.不一定是葡萄糖,故C错误;
D.苯是一种有毒的液体,分子式为,含碳量在题中种物质中最高,点燃时有浓烟,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油脂所含元素主要为C、H、O,蛋白质所含元素主要有C、H、O、N、P等,A错误;
B.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B错误;
C.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植物油是混合物,完全氢化后的产物仍为混合物,D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甲烷和氯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因为该反应是连锁反应,所以4种取代产物都存在,即有CH3Cl、CH2Cl2、CHCl3、CCl4,还有产生的HCl,故A错误;
B.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乙醇反应生成铜,铜丝重新变为红色,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引发后,不需加热即可进行,铜丝能保持红热一段时间,故B正确;
C.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取淀粉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 ,加热,如果有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水解,故C正确;
D.乙酸和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乙酸钠溶于水,乙醇和碳酸钠不反应,但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10.A
【详解】A.将转化为易被人体吸收的,利用的是维生素C的还原性,故A错误;
B.ClO2、O3都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常用于水体杀菌消毒,故B正确;
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溶水后溶液呈弱碱性,能中和胃酸,常用作抗酸药,故C正确;
D.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故D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A.符合通式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糖,例如CH3COOH,故A错误;
B.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再水解,故B错误;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C正确;
D.油脂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甘油与高级脂肪酸,故D错误。
答案选C。
12.A
【详解】A.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发酵需要酒化酶,属于蛋白质,高温条件下会变性失效,B错误;
C.蒸馏时乙醇会和水形成共沸,不能得到纯净物,C错误;
D.陶瓷瓶和玻璃瓶均为硅酸盐产品,成分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时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强光直射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会发生爆炸,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和乙酸,同时防止除杂时产生倒吸,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葡萄糖酸性条件下不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则向蔗糖水解液中未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可能达到验证水解产物的实验目的,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14.BC
【详解】A.标准状况下CH3OH为液体,故无法计算22.4LCH3OH中含有电子数,A错误;
B.16.2g淀粉中含C原子数为=,B正确;
C.已知1个CO2分子含有2个碳氧双键,常温常压下,即=1mol中含有的C=O键,C正确;
D.和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D错误;
故答案为:BC。
15.BC
【详解】A.根据木糖醇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A错误;
B.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含有羟基和醛基,分子式C6H12O6,与木糖醇的分子式C5H12O5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
C.木酮糖和木糖醇都含有醇羟基,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
D.木酮糖中含有的醇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取代反应,含有酮羰基可以与氢气加成,D错误。
故选BC。
16.(1) CH3OCH3
(2)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 CH3COOH+CH3CH2CH2OHCH3COOCH2CH2CH3+H2O 取代反应
(4)4
(5)AD
【分析】烃A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摩尔质量=1.25g/L×22.4L/mol=28g/mol,则A为CH2=CH2;A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为CH3CH2OH,乙醇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CH3CHO,C为CH3CHO,CH3CHO可进一步氧化物CH3COOH,D为CH3COOH;CH2=CHCHO和H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CH3CH2CH2OH,CH3CH2CH2OH和CH3COOH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 CH3COOCH2CH2CH3,则H为CH3COOCH2CH2CH3,以此解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CH2=CH2,电子式为:;B为CH3CH2OH,分子式与B相同,但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3OCH3;
(2)乙醇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CH3CHO,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CH3CH2CH2OH和CH3COOH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OHCH3COOCH2CH2CH3+H2O ;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在H的同分异构体中与D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即H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COOH、CH3CH2CH(COOH)CH3、(CH3)3CCOOH、(CH3)2CH CH2COOH,共4种;
(5)A.在生成H的反应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A正确;
B.B为CH3CH2OH,金属Na的密度大于CH3CH2OH,向装有2mLB的试管中投入绿豆大小的钠块,钠会沉于液面下,B错误;
C.B为CH3CH2OH,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HO,该过程断开氢氧键和碳氢键,C错误;
D.F中含醛基,也能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D正确;
故选AD。
17.(1) 羟基、醛基
(2) 6.72L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 保护其中一个羟基
(4) +NaOH+CH3COONa
【分析】葡萄糖A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醛基的加成反应生成B,B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生成C,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根据D与E的分子式可知D生成E是D分子中另一个羟基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E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F,据此解答。
【详解】(1)A葡萄糖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醛基;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葡萄糖中含有5个-OH及1个-CHO,经与氢气加成后则含有6个-OH,分子式为C6H14O6,相对分子质量为182,则18.2g B为0.1mol,含有0.6mol-OH,与足量钠反应,可生成0.3mol氢气,则理论上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6.72L;
由分析可知,D→E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3)由分析可知,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则D的结构简式为;由C→F过程中,-OH先发生酯化反应,再经水解生成-OH,由此可知,的作用为保护其中一个羟基;
(4)E→F为酯的水解,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CH3COONa
18.(1)B
(2) 羟基 CH3CHO
(3) 溶解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导气管的出口伸入到了液面以下
【分析】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M,M在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A,A氧化为乙酸B,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
【详解】(1)A.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可用(C6H10O5)n表示,但聚合度n可能不同,因此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为葡萄糖,故C正确;
故选B。
(2)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其中所含官能团为-OH,其名称为羟基;由分析可知,A为乙醛,结构简式为CH3CHO;
(3)①反应Ⅳ为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因此试管甲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乙醇和乙酸均有良好的挥发性,因此进入试管乙中的物质为乙酸、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具有酸性能与碳酸钠反应,乙醇能与水混溶,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较低,且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因此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其分层析出。
③试管乙中导管伸入溶液中可能会导致倒吸,因此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导气管的出口伸入到了液面以下。
19.(1) 纤维素 羟基、醛基
(2)
(3)、
(4) 分液漏斗 85.5
【分析】甘蔗渣处理后得到A为纤维素,纤维素水解得到B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条件下得到C为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D为CH3CHO,乙醛进一步氧化生成E为CH3COOH,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据此解答。
【详解】(1)甘蔗渣处理后得到A,A的名称为纤维素;B是葡萄糖,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醛基,故答案为:纤维素;羟基、醛基;
(2)C→D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是乙酸乙酯,E是乙酸,F的同分异构体与E互为同系物,F的同分异构体含有羧基,符合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为、;
(4)①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方程式可知,46.0g乙醇完全反应需要消耗60g乙酸,大于48.0g,故乙醇过量,理论上生成乙酸乙酯为g=70.4g,而反应制得乙酸乙酯60.2g,则产率为≈85.5%,故答案为:85.5。
20.(1)
(2)羟基
(3)ABD
(4)C6H12O62CH3CH2OH+2CO2↑
(5)HCOOCH2CH2CH3、HCOOCH(CH3)2、C2H5COOCH3
【分析】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则A为纤维素,纤维素在小火微热、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B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故C为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D,D为乙醛,乙醛再被氧化生成E,E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F为乙酸乙酯。
【详解】(1)A为纤维素,B为葡萄糖,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为葡萄糖,含有羟基和醛基,C为乙醇,含有羟基,故二者均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
(3)过程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属于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过程中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发生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属于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属于酯化反应或水解反应,故选ABD;
(4)B→C过程中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H3CH2OH+2CO2↑;
(5)F为乙酸乙酯,其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的有甲酸正丙酯HCOOCH2CH2CH3、甲酸异丙酯HCOOCH(CH3)2、丙酸甲酯C2H5COOCH3三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