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6个字,会写“蚕、考”等13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围绕课文逛庙会的场景,抓住父亲行动的细节,体会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父爱。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围绕课文逛庙会的场景,抓住父亲行动的细节,体会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父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一:寻梦入境,潜梦入情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江南出才子,对于画家吴冠中来说,一支笔,几点墨,就可以勾画出他梦中的江南,小桥流水,红墙黛瓦,小舟,老父亲,父亲去世已经很多年了,还常常出现在他的梦中。
2.齐读课文开头结尾
读—— 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读——......醒来,枕边一片湿。
3.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吴冠中梦中的场景,感受细节中的爱和温暖,齐读课题——《父爱之舟》。
学习活动二:梳理场景,感受父爱
(一)学情反馈,释疑解难,理清“我”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1.字词反馈
2.场景结构单反馈
3.回顾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语文要素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家国情怀”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七彩童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几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抓住关键语句,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然后再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梳理出七个场景。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课前学习单。
(相机板书:抓关键词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列小标题)
4.相机板书
买枇杷
住客栈
逛庙会
背“我”上学;
凑学费
送报考
缝棉被
5.回扣板书,小结:作者以梦的形式回忆往事,用七个场景向我们传递了温暖和爱。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根据学生阅读心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概览,同时回顾“把握课文内容的的主要方法”,梳理出作者梦境中出现的场景,从而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采用填写“场景梳理单”的形式进行主要内容梳理,将课文结构“图像化”,便于学生将课文结构纳入心理结构。
(二)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哪个场景给你印象最深?
1.交流。
2.小结:一个个场景真实、温暖。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4自然段,走进买枇杷、住客栈、逛庙会这三个场景。
(相机板书:场景有温暖)
学习活动三:品读细节,体会父爱
默读2——4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爱的细节?画出相关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1.品读庙会的场景描写
(1)哪个场景作者用的笔墨最多?(预设:逛庙会)
(2)课件播放庙会视频
(3)一起走进作者梦中的庙会去看一看。
(4)庙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写的?
(6)如果你是庙会中的一员,你会做些什么呢?
(预设:吃美食、拍照、发朋友圈......)
2.共学:画出让你感受到爱的细节,说体会。
3.交流:
预设一: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预设生1:抓住“凉粽子”“热豆腐脑”,一凉一热,尽管贫穷,父亲依然买了一碗热豆腐脑。(联系第二自然段:父亲多少个日夜操劳,添桑叶、卖蚕茧,才能赚到一碗豆腐脑的钱)
预设生2:抓住“偏僻”,感受父亲细心维护作者的自尊心。(偏僻和庙会的盛大、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预设生3:抓住“觉得我太委屈了”“不敢”“不忍心”体会作者懂得父亲的爱。
预设生4:我叫他吃,他就是不吃。
(相机板书:细节见真情)
预设二: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 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预设生1:“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父亲便读懂了我,亲手为我做万花筒。
预设生2:没有钱,就亲手做玩具,没有钱,也要想办法满足我的心愿。
预设生3:物质贫穷,但内心富有。
重点指导: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爱是我什么都不说,而你都懂我)
糊一个万花筒(爱是尽全力满足你的愿意,给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一切)
4.课件补充背景资料:
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外有日本侵略,内有军阀混战,粮食十分稀缺,吴冠中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母亲长期卧病在床,父亲节衣缩食,日夜操劳,一个人挣钱,不仅要维持日常生计还要供养吴冠中读书。
5.齐读。
6.尽管没有钱,父亲还是给“我”买了——一碗热豆腐脑;“我”的愿望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细心的父亲能从“我”的一个细微的动作,乃至一个眼神感受到。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如果说一碗热豆腐脑是父亲用微薄却又来之不易的金钱向“我”传递了爱,那么亲手糊的万花筒,是父亲用什么把爱传递给了我?(预设:智慧、双手、勤劳......)
7.难怪多年以后,即使吴冠中已经成为了不起的大画家,但始终忘不了那个万花筒。一起读:
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8.再读2——3自然段,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爱的细节?
9.指导朗读。
学习活动四:联系生活,表达父爱
提取场景中的细节描写,进行诗歌创编,表达爱。
1.提取场景中的细节描写,朗读诗歌《父爱是什么》。
在作者的记忆中,父爱是什么呢?
2.创编诗歌:在你的记忆中,父爱是什么?
3.评价
学习活动五:设置问题,引发期待
热闹的庙会是父爱之舟牵出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后来这只小小的船送我赶考、送我上学,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路口。吴冠中在文中结尾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吴冠中是一位大画家,他画不出载着父爱的小船吗?他真的只是想画那只小渔船吗?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父爱之舟》,去品味场景中的温度,细节中的真情。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抓住父亲的行动细节来表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在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父爱之舟”为线索,深入与小渔船有关的几个场景,鼓励学生用圈画批注的方式对父亲的细节描写展开深入探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鼓励学生先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再适时点拨,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将父爱这一笼统的概念具体化。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一:回顾场景,引出细节
1. 出示征稿启事,动画播放吴冠中的江南水墨画。
(1)交流发现,小结:不仅他的画里有舟,他的文章里也有舟,请跟随作者的文字再次踏入他的“父爱之舟”。
(2)齐读课题。
2.回顾梦境中我和父亲相处的七个场景。 前三个场景分别是——买枇杷、住客栈、逛庙会。
相机板书:
缝棉被
送报考
凑学费
背“我”上学
学习活动二:品读细节,体会父爱
1.浏览课文,聚焦“父爱之舟”。
师:课文的题目是《父爱之舟》。在课文中,这只小船分别出现在哪几个场景中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课文中做上标记。
2.认真研读包含“父爱之舟”的片段,抓住细节感受父爱。
(1)默读课文第3、8、9自然段,画出体现出父爱的语句。
同学们发现在第3、8、9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这只小渔船。既然是“父爱之舟”,这只小渔船上一定承载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把体现父爱的语句画下来。
(2)讨论交流,结合细节感受父爱。
细节一: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
①导学生抓住“船上做饭”“睡在船上”“节省钱”等关键词体会船上生活的艰苦。
②结合下文,从挣钱艰难、省吃俭用的父亲愿意为“我”花钱换房间这一细节,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舍得为儿子付出。(板书:舍得付出)
细节二: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
①导学生关注“父亲夜晚摇橹开船”和“让我在小舱里睡觉”的对比,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用心呵护。(板书:用心呵护)
②引发学生思考:从“父亲不敢把船停到无锡师范附近”这个细节能体会到什么?深刻体会父亲懂得保护儿子自尊心的心理。(板书:保护自尊)
细节三: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①导学生抓住“弯腰低头”这一细节体会父亲的艰辛,不摇橹的时候也没有休息,第一时间想到为儿子缝补棉被。(板书:细致入微)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突出“永难磨灭”表示感叹的语气。
4.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了一些关键语句,从的细节中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舍得付出、用心呵护、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能承担起母亲的工作、细致入微等。
5.引导学生发现主要场景的共同点。
作者都是在什么场景下提到这只小渔船的?(父亲送“我”考学、上学)除了这些场景,课文中还有哪些场景与父亲送“我”考学、上学有关?(第5、6自然段)
6.抛出疑问,合作探究。
为什么梦中的七个场景,其中五个与“我”上学有关?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去写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这五个场景,先形成自己的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
7.课件补充背景资料:
我的母亲常年卧病,不断服汤药。因为母亲的病。父亲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不再去无锡教书,他在家围起母亲的围裙洗菜、做饭、喂猪,照顾孩子。也不怕嘲笑,当门外来人有事高叫:“吴先生!”时,他匆匆解下围裙以“先生”的身份出门见客。很多时候,我对父亲与母亲的印象是重叠在一起的,也深刻的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
——吴冠中《回忆录》
8.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预设观点一:作者家境贫寒,学费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父亲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儿子上学的愿望,更能体现出父亲深沉的爱。
预设观点二: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父亲穷了一辈子,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改变命运。父亲送儿子上学,寄托着深深的期望。
……
学习活动三:抓住细节,深刻体会
1.这些场景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最打动人心的往往事细节,下面我们关注文章的语言,在细节上多多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①引导学生关注“住最便宜的小客栈”“吃凉粽子,舍不得吃豆腐脑”“用母亲的丝绸汗巾当腰带”“凑学费”等细节,对家境贫寒形成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父亲背儿子上学” “父亲想法设法为儿子凑学费”等细节,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了厚望,对儿子充满了深沉的父爱。
2.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爱还表现在对孩子寄予厚望上。正是这只小渔船伴随作者经历了人生中一次次成长与蜕变。(父母之爱,无以回报,惟有全力以赴去奔跑。)
(板书:希望之舟)
3.补充吴冠中成就资料。
几十年后,吴冠中成了世界著名的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中国故宫等场馆收藏,此外,2016年,他的油画代表作《周庄》以1.3亿起拍,经多轮竞价,最终2.36亿港元成交(2.11亿元人民币),2019年,吴冠中水墨画《狮子林》以1.4375亿元价格成交。
2019年,吴冠中水墨画《狮子林》以1.4375亿元价格成交。这一天,他终于不再为钱发愁,但是当年全家人为他凑学费时,那种复杂的新滋味,他一定还深深记得。
这一天,他终于不再为钱发愁,但是,那个曾经看到他满身红疙瘩,就心疼极了,奢侈得想加钱换床的父亲,那个只买得起一碗豆腐脑的父亲,那个给他亲手制作了童年唯一一个玩具的父亲,那个在风雪里背他上学的父亲,那个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弯腰低头给他缝补棉被的父亲,已经不在了......是父亲用自己的一切托举了我的成就。
4.指导朗读
学习活动四:聚焦散文 了解文体
1.引导学生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散文具有哪些特点。
2.师生讨论交流。
(1)体会首尾呼应。“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与“……醒来,枕边一片湿”形成呼应,具有诗意。
(2)体会形散神聚。课文以七个场景来表现父爱,看似“散”,其实中心明确。
3.师小结,梳理散文的重要特点。
4.深入思考,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而不是“父爱”或其他题目呢?
(1)因为课文中四次写到了小船。父亲总是摇着姑爹的小船送我报考学校、上学,它是文章的线,串联全文的内容。
(2)是作者报考和上学的交通工具。
(3)是住宿的旅店,是吃饭的饭店。
(4)父亲的爱就如同小舟,帮我到达一个个港口。
5.小结:我在父亲的爱中一点点成长起来,是期望之舟,是理解之舟,更是人生之舟。(板书:人生之舟)
【设计意图】阅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凭借,不同文体的阅读给读者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具有文体意识,适当引导学生感知文体特征,形成初步的文体阅读经验。该教学环节,教师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散文首尾呼应、形散神聚、诗意命题等特点,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需要概念化地告知学生散文的文体特点,只需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点拨即可。
学习活动五:迁移运用,创编征言
过渡:其实又何止作者笔下父亲的背影让人动容呢.....
1.配乐朗读:
链接朱自清《背影》片段
《写给父亲的诗歌》冰心
《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汪曾祺
2.谈谈这些文章片段给你的感受。(感恩、愧疚与遗憾)
3.理解“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小舟好画,父爱难描。)
4.出示征稿启事和任务,指名读。
我们品读了和父爱之舟关联最密切的场景和细节,又关联了其他父爱的表现,知道了这艘小船上承载了太多太多情感,无法用画笔描绘出来。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为这艘载着父爱的小船配上文字吧。
5学生明确任务要求,进行创作。
6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7.交流点评。
学习活动六:总结学习,推荐阅读
1.结语:纸短情长,父爱如山,画也画不出,写也写不尽。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长久的陪伴和深切的关爱,让我们有力量去爱自己,爱别人,去爱这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怀着爱与温暖,勇敢前行,去遇见更好的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2.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了“读场景、品细节”展开学习,读懂了作者的心,理解了父爱如山的情,真切体会了“父爱之舟”题目的深切内涵。课余,我们可以去找找这些作家笔下的父亲——进行阅读。
3.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唱首歌、画幅画、写封信、做件事.....)
2. 推荐阅读吴冠中散文集《父爱之舟》、梁晓声《致父亲)。
3.推荐阅读八位作家笔下的父亲:
《背影》(节选) 朱自清
《写给父亲的诗歌》冰心
《父亲的严厉》莫言
《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 汪曾祺 《普通人》(节选) 梁晓声
《挥手》(节选) 赵丽宏
《给父亲》北岛
板书设计:
19父爱之舟
读场景 希望之舟
品细节 人生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