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科学基础:选择题。
1.(2024三上·临平期末)冰箱冷藏室内显示温度为5℃,将一杯凉水放入里面,24小时后这杯水( )。
A.不会结冰 B.会结冰 C.一部分结冰
2.(2024三上·临平期末)夏天收到冰激凌外卖时冰激凌表面有点融化了,主要原因是( )。
A.冰激凌温度高于0℃
B.冰激凌受热了
C.冰激凌的奶油较少
3.(2024三上·临平期末)100毫升水中加入4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杯底还有食盐颗粒没有溶解,是因为( )。
A.搅拌次数太少
B.时间太短了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4.(2024三上·临平期末)小科准备探究食盐、白糖、味精这三种材料的溶解能力,以下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准备相同温度且一样多的水
B.每次用勺子量取时,都要加满一平勺
C.不需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就可以加下一份
5.(2024三上·临平期末)把等量的食盐放入下列烧杯中,溶解速度最快的是( )。
A.水温70℃,搅拌
B.水温70℃,不搅拌
C.水温50℃,不搅拌
6.(2024三上·临平期末)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B.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C.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7.(2024三上·临平期末)比较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的水温度低 B.0℃的冰温度低 C.它们的温度一样
8.(2024三上·临平期末)加热水的实验中,水沸腾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9.(2024三上·临平期末)冬天,为了防止水管冻裂人们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一层保温材料,那么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水结冰后(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大 C.质量和体积都变大
10.(2024三上·临平期末)我们用圆圈表示空气微粒,那么封闭玻璃盒中的空气可以用右图来表示。将盒中的空气抽掉一半,再用微粒表示盒内剩余的空气,最合适的是( ) 。
A. B. C.
11.(2024三上·临平期末)相传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孔明灯能在空中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它的( )。
A.热源温度高 B.体积大 C.热源与灯一起飞行
12.(2024三上·临平期末)把砖块和干燥的泥土放入水中,能说明砖块、泥土里含有空气的现象是( ) 。
A.水变脏了 B.有气泡冒出 C.水满起来了
13.(2024三上·临平期末)点燃右图装置的蜡烛,小风轮会转动,在②处点燃线香,是为了( )。
A.使风轮转动更快
B.使空气从①流向②
C.看清空气流动的方向
14.(2024三上·临平期末)国庆期间公园里的桂花开放了,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说明(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空气会流动
15.(2024三上·临平期末)自制“热气球”升空过程中,我们不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塑料袋慢慢鼓起来
B.塑料袋慢慢变热
C.塑料袋飞到高空看不见了
16.(2024三上·临平期末)气象学家研究发现: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的自然现象。
A.大气圈里 B.大气圈外 C.太空里
17.(2024三上·临平期末)下列现象中,与空气无关的是( )。
A.纸的燃烧 B.动物呼吸 C.食盐溶于水
18.(2024三上·临平期末)我们观察到的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在( )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A.短时间 B.长时间 C.一个月
19.(2024三上·临平期末)有一天,小明感冒发烧了,他的体温可能是( ) 。
A.36℃ B.50℃ C.39℃
20.(2024三上·临平期末)关于下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大小不能用雨量器测
B.雪不是降水的形式
C.测雪的降水量要等雪融化成水
21.(2024三上·临平期末)《天气》单元需要研究一天的气温变化,我们选择( )进行测量比较合适。
A.8时和16时
B.8时、10时、12时、14时和16时
C.任何时间
22.(2024三上·临平期末)制作风旗时,可选用( )作为旗面。
A.卡纸 B.轻薄的布 C.厚重的布
23.(2024三上·临平期末)“四季分明、四季如春、每年7月份是雨季”都是描述( )的。
A.气候 B.天气 C.环境
24.(2024三上·临平期末)右图为2023年12月某天临平23时测得气温,当时气温为( )。
A.-16℃ B.16℃ C.-4℃
25.(2024三上·临平期末)制作简易雨量器时需要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刻度条粘贴正确的是( )。
A. B. C.
二、科学基础:判断题。
26.(2024三上·临平期末)云的种类很多,变化莫测,所以观测云没有什么意义。( )
27.(2024三上·临平期末)夏天,将冰块放入保温杯中,比直接放在空气中融化的快。( )
28.(2024三上·临平期末)观察某种不知名的液体时,我们可以用“尝”的方法。( )
29.(2024三上·临平期末)用滤纸过滤某种液体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
30.(2024三上·临平期末)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后需重盖一次,可以避免以后使用时打不开灯帽。( )
31.(2024三上·临平期末)沙子可以流动,在不同容器中也能改变形状,所以沙子是液体。( )
32.(2024三上·临平期末)做“热气球”实验时,塑料袋与蜡烛要留一定距离,以免塑料袋受热熔化变形。( )
33.(2024三上·临平期末)我们可以通过观测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来推测未来一年的天气。( )
34.(2024三上·临平期末)现在的天气预报非常准确,只要预报了后天会下雨,就一定会下雨。( )
35.(2024三上·临平期末)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 )
三、综合运用:探究实践题。
36.(2024三上·临平期末)桌上有3只大小相同的杯子(如图),①号杯和②号杯里装了同样多的热水,①号杯不盖盖子,②号杯盖了盖子,③号杯装了半杯冰块。此时室温为25℃。
(1)过了一会儿,外壁会出现小水珠的杯子是( )。
A.①号杯 B.②号杯 C.③号杯
(2)2分钟后,发现③号杯的冰还没完全融化,此时③号杯里的水温最有可能是( )。
A.10℃ B.0℃ C.25℃
(3)一个小时后,③号杯里的冰全部变成了水,这个过程叫( )。
A.融化 B.凝固 C.蒸发
(4)用温度计测量1号杯的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 B. C.
(5)将①号杯和②号杯同时放在阳台通风处,一个星期后,发现( ))。
A.①号杯水位比②号杯高
B.②号杯水位比①号杯高
C.一样高
(6)冰会变成水,水还会变成水蒸气。下列变化与水的这种变化不一样的是( )。
A.橡皮泥制作小船
B.蚊香燃烧后变成香灰
C.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37.(2024三上·临平期末)空气有哪些小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做做科学小实验吧。
(1)小明用注射器抽取一整管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压活塞(如右图)。此时松开右手,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活塞往外弹出来 B.活塞没有变化 C.活塞会继续往里去
(2)小明又用注射器抽取了半管水,堵住管口后,用力压活塞,发现( )。
A.活塞无法压下去
B.活塞能压下去,但不能压到底
C.活塞能压到底
(3)小明研究“空气有质量吗?”的问题,他在天平左边放了充气的皮球,想让天平平衡,最适合放天平右边的物体是( )。
A.鸡蛋 B.黄豆 C.苹果
(4)天平重新平衡后,他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5简空气,此时天平( )。
A.左边下沉 B.右边下沉 C.保持平衡
(5)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再倒过来插入水中,纸不会湿。请在右图中用”-----”画出杯子内的水位。
(6)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塞上活塞后,用力吹气球,气球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吹得很大,理由是( ) 。
A.气球里有空气
B.瓶子和气球之间有空气
C.气球皮太厚
(7)拔下活塞,再用力吹气球,这时气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吹大。
38.(2024三上·临平期末)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甘肃酒泉发射成功。当天酒泉卫星发射场的天气情况如右表,请回答。
(1)用图表示酒泉当天的天气状况,最恰当的是( )。
A. B. C.
(2)酒泉当天最低气温是 ,发射场上的红旗最有可能飘向 方。
(3)工作人员测量了不同场所的空气温度,最能反映当地气温的是( )。
A.发射场指挥中心 B.发射场室外阳光下 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
(4)结合蒲福风力等级表,最符合酒泉当天风力情况的描述是( )。
A.烟柱直冲天 B.树叶沙沙响 C.迎风走不动
(5)当天记者将在发射场室外进行现场直播,他不适合穿的衣服是( )。
A.羽绒服 B.短袖T恤 C.皮夹克
(6)这天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基地下着雨,文昌的小朋友制作了两个雨量器在同一个地方测量降水量(如图),两个雨量器测得的数据应该是( )。
A.左边的大 B.右边的大 C.两个一样大
(7)气象台公布当天的降水量是15.3毫米,其实是测量了( )的降雨量。
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根据水结冰的条件认识,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才开始结冰。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达不到结冰的要求,所以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
2.【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夏天温度高,冰淇淋温度低,就会发生热传递,冰淇淋就会吸热。当冰激凌温度高于0℃,就会融化。
3.【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100毫升水中加入4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4.【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A:准备相同温度且一样多的水,正确;
B:每次用勺子量取时,都要加满一平勺,正确;
C:不需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就可以加下一份,错误;需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就可以加下一份,这样实验结果比较精确。
5.【答案】A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加热等。所以把等量的食盐放入水温70℃的烧杯中,并且搅拌,这样溶解速度最快。
6.【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 A: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正确;
B: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正确;
C: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错误;加热完后蒸发皿的温度很高,用手会被烫伤,应该等温度下降后再放到桌面。
7.【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符号是℃。比较0℃的水和0℃的冰,因为都是0℃,所以它们的温度一样。
8.【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即B。
9.【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的环境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当水结成了冰后,体积增加了,所以水管会被冻裂。
10.【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将盒中的空气抽掉一半,空气微粒会均匀分散在玻璃盒中,且距离会变大。
11.【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相传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用于传递作战信息,他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孔明灯能在空中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它的热源与灯一起飞行。
12.【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无处不在,比如把砖块和干燥的泥土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能说明砖块、泥土里含有空气。
13.【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风
【解析】【分析】点燃如图装置中的蜡烛,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热不均而导致空气环流形成风,使风轮转动;在②处点燃线香,是为了看清空气流动的方向。
14.【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国庆期间公园里的桂花开放了,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这说明空气会流动。
15.【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子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将带着塑料袋升空。因为没有持续的加热,等空气变凉后,塑料袋受到重力的作用慢慢下降,所以我们不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袋飞到高空看不见了。
16.【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比如风、云、雨、雪、雷等。
17.【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可以帮助纸燃烧,供给动物呼吸等。食盐溶于水与空气无关。
18.【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的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情况。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19.【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符号是℃。人体体温正常是37℃。小明感冒发烧了,他的体温可能是39℃;不可能是50℃,因为这样的高温会致人死亡。
20.【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A:雪的大小不能用雨量器测,错误;雪的大小能用雨量器测;
B:雪不是降水的形式,错误;雪属于降水形式之一;
C:测雪的降水量要等雪融化成水,正确。
21.【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距离地面约1.5米的百叶箱内测定。测量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时,我们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去测量。所以选择8时、10时、12时、14时和16时进行测量比较合适。
22.【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利用风旗可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制作风旗时,可选用轻薄的布作为旗面,这样能够更加灵敏的展现风的大小和方向。
23.【答案】A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做气候,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容气候的词语主要有“四季分明、四季如春、每年7月份是雨季”等。
24.【答案】C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说明温度在零下。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和-10之间过4个小格,此时温度是-4℃。
25.【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应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刻度条上要均匀地标出刻度值。刻度条的0刻度应该与液面上方齐平。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我们可以根据云的种类来判断天气,从而及时做出应对。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杯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杯,其作用是尽量阻隔热量传递。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水温下降的速度;当杯内水温低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温升高的速度。所以夏天,将冰块放入保温杯中,比直接放在空气中融化得慢。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观察某种不知名的液体时,不能轻易闻或尝,以免中毒伤害身体。
29.【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31.【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由于沙子颗粒小,所以可以流动,在不同容器中也能改变形状,但是沙子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所以属于固体。
32.【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在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要加热塑料袋中的空气,塑料袋与蜡烛要预留一定的距离,这是为了防止塑料袋受热熔化变形甚至被点燃。
33.【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的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情况。我们不能通过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来推测一年的天气变化,想要推测未来一年的天气变化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观测过程。
34.【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由于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所以天气预报预报了后天会下雨,只是可能会下雨,不一定下雨。
35.【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古代老百姓就已经明白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因此二十四节气的划定为安排和指导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神奇的二十四节气是含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是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36.【答案】(1)C
(2)B
(3)A
(4)B
(5)B
(6)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①号杯和②号杯子水温与室温相同,③号杯装半杯冰块,温度低于室温,过了一会儿,③号杯子外壁会出现小水珠,①号杯和②号杯子的外壁不会出现水珠。
(2)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2分钟后,发现③号杯的冰还没完全融化,此时③号杯里是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最有可能是0℃。
(3)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所以一个小时后,③号杯里的冰全部变成了水,这个过程就是冰的融化。
(4)测量水温时,水温计的液泡要完全浸入水中,水温计不能触碰杯底或杯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水温计的液柱顶端持平。因此,下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做法是图B。
(5)水在常温下就容易蒸发,尤其是在通风、向阳处,水的蒸发速度会大大加快。若将①号杯和②号杯同时放在阳台通风处,7天后,会发现不盖着盖子的①号杯水位下降明显,盖盖子的②号杯水位没有变化,②号杯水位更高,①号杯水位更低。
(6)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橡皮泥制作小船、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与水的三态变化都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蚊香燃烧后变成香灰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7.【答案】(1)A
(2)A
(3)B
(4)A
(5)
(6)B
(7)能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下去的注射器活塞在手放开后又弹了上来,说明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2)小明又用注射器抽取了半管水,堵住管口后,用力压活塞,由于水无法被压缩,所以活塞无法压下去。
(3)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装着充气的皮球,想要让天平平衡,则最合适放天平右边的是黄豆,因为空气质量很轻很轻;而鸡蛋和苹果比空气的质量要重得多。
(4)天平重新平衡后,他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5简空气,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所以此时天平左边下沉。
(5)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再倒过来插入水中,纸却不会湿,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6)空气无色、无味、透明、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塞上活塞,用力吹气球,气球不能被吹得很大,因为瓶子和气球之间有空气占据着空间。
(7)拔下活塞,再用力吹气球,这时气球能被吹大,因为气球变大时把空气从瓶子里赶出去了。
38.【答案】(1)A
(2)3℃;东北
(3)C
(4)B
(5)B
(6)C
(7)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1)“云量”是天文学专有名词,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云量的多少是区分阴晴天气的重要依据。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从表中可以看出,文昌当天的天气符号是太阳,这是晴的天气,所以A图最恰当。
(2)根据题干可知,酒泉当天最低气温是3℃。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也可以用其他工具来测量。风向是西南风,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发射场上的红旗最有可能飘向东北方。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温度。
(4)根据对风级歌的认识,酒泉当地的风力是2级,描述符合酒泉当天风力情况的是树叶有微响,0级烟柱直冲天,7级迎风走不便。
(5)在这一天,酒泉的气温是3℃—18℃,气温寒冷,不适合穿短袖T恤。
(6)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文昌的小朋友制作了两个雨量器在同一个地方测量降水量,测得的降水量数据应该是同样大,因为雨量器的测量不受容器敞口大小的影响。
(7)降水量是在24小时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所以气象台公布当天的降水量是15.3毫米,其实是测量了24小时的降雨量。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科学基础:选择题。
1.(2024三上·临平期末)冰箱冷藏室内显示温度为5℃,将一杯凉水放入里面,24小时后这杯水( )。
A.不会结冰 B.会结冰 C.一部分结冰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根据水结冰的条件认识,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才开始结冰。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达不到结冰的要求,所以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
2.(2024三上·临平期末)夏天收到冰激凌外卖时冰激凌表面有点融化了,主要原因是( )。
A.冰激凌温度高于0℃
B.冰激凌受热了
C.冰激凌的奶油较少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夏天温度高,冰淇淋温度低,就会发生热传递,冰淇淋就会吸热。当冰激凌温度高于0℃,就会融化。
3.(2024三上·临平期末)100毫升水中加入4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杯底还有食盐颗粒没有溶解,是因为( )。
A.搅拌次数太少
B.时间太短了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10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100毫升水中加入40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食盐没有溶解,这是因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4.(2024三上·临平期末)小科准备探究食盐、白糖、味精这三种材料的溶解能力,以下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准备相同温度且一样多的水
B.每次用勺子量取时,都要加满一平勺
C.不需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就可以加下一份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A:准备相同温度且一样多的水,正确;
B:每次用勺子量取时,都要加满一平勺,正确;
C:不需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就可以加下一份,错误;需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就可以加下一份,这样实验结果比较精确。
5.(2024三上·临平期末)把等量的食盐放入下列烧杯中,溶解速度最快的是( )。
A.水温70℃,搅拌
B.水温70℃,不搅拌
C.水温50℃,不搅拌
【答案】A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加热等。所以把等量的食盐放入水温70℃的烧杯中,并且搅拌,这样溶解速度最快。
6.(2024三上·临平期末)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B.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C.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 A: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正确;
B: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正确;
C: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错误;加热完后蒸发皿的温度很高,用手会被烫伤,应该等温度下降后再放到桌面。
7.(2024三上·临平期末)比较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的水温度低 B.0℃的冰温度低 C.它们的温度一样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符号是℃。比较0℃的水和0℃的冰,因为都是0℃,所以它们的温度一样。
8.(2024三上·临平期末)加热水的实验中,水沸腾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即B。
9.(2024三上·临平期末)冬天,为了防止水管冻裂人们会给室外的水管包一层保温材料,那么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水结冰后( )。
A.质量变大 B.体积变大 C.质量和体积都变大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的环境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当水结成了冰后,体积增加了,所以水管会被冻裂。
10.(2024三上·临平期末)我们用圆圈表示空气微粒,那么封闭玻璃盒中的空气可以用右图来表示。将盒中的空气抽掉一半,再用微粒表示盒内剩余的空气,最合适的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将盒中的空气抽掉一半,空气微粒会均匀分散在玻璃盒中,且距离会变大。
11.(2024三上·临平期末)相传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孔明灯能在空中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它的( )。
A.热源温度高 B.体积大 C.热源与灯一起飞行
【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相传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用于传递作战信息,他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孔明灯能在空中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它的热源与灯一起飞行。
12.(2024三上·临平期末)把砖块和干燥的泥土放入水中,能说明砖块、泥土里含有空气的现象是( ) 。
A.水变脏了 B.有气泡冒出 C.水满起来了
【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无处不在,比如把砖块和干燥的泥土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能说明砖块、泥土里含有空气。
13.(2024三上·临平期末)点燃右图装置的蜡烛,小风轮会转动,在②处点燃线香,是为了( )。
A.使风轮转动更快
B.使空气从①流向②
C.看清空气流动的方向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风
【解析】【分析】点燃如图装置中的蜡烛,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热不均而导致空气环流形成风,使风轮转动;在②处点燃线香,是为了看清空气流动的方向。
14.(2024三上·临平期末)国庆期间公园里的桂花开放了,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说明(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空气会流动
【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具有流动性,国庆期间公园里的桂花开放了,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这说明空气会流动。
15.(2024三上·临平期末)自制“热气球”升空过程中,我们不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塑料袋慢慢鼓起来
B.塑料袋慢慢变热
C.塑料袋飞到高空看不见了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将塑料袋子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将带着塑料袋升空。因为没有持续的加热,等空气变凉后,塑料袋受到重力的作用慢慢下降,所以我们不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袋飞到高空看不见了。
16.(2024三上·临平期末)气象学家研究发现: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的自然现象。
A.大气圈里 B.大气圈外 C.太空里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比如风、云、雨、雪、雷等。
17.(2024三上·临平期末)下列现象中,与空气无关的是( )。
A.纸的燃烧 B.动物呼吸 C.食盐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可以帮助纸燃烧,供给动物呼吸等。食盐溶于水与空气无关。
18.(2024三上·临平期末)我们观察到的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在( )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A.短时间 B.长时间 C.一个月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的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情况。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19.(2024三上·临平期末)有一天,小明感冒发烧了,他的体温可能是( ) 。
A.36℃ B.50℃ C.39℃
【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人们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符号是℃。人体体温正常是37℃。小明感冒发烧了,他的体温可能是39℃;不可能是50℃,因为这样的高温会致人死亡。
20.(2024三上·临平期末)关于下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大小不能用雨量器测
B.雪不是降水的形式
C.测雪的降水量要等雪融化成水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A:雪的大小不能用雨量器测,错误;雪的大小能用雨量器测;
B:雪不是降水的形式,错误;雪属于降水形式之一;
C:测雪的降水量要等雪融化成水,正确。
21.(2024三上·临平期末)《天气》单元需要研究一天的气温变化,我们选择( )进行测量比较合适。
A.8时和16时
B.8时、10时、12时、14时和16时
C.任何时间
【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旷、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距离地面约1.5米的百叶箱内测定。测量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时,我们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去测量。所以选择8时、10时、12时、14时和16时进行测量比较合适。
22.(2024三上·临平期末)制作风旗时,可选用( )作为旗面。
A.卡纸 B.轻薄的布 C.厚重的布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利用风旗可以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制作风旗时,可选用轻薄的布作为旗面,这样能够更加灵敏的展现风的大小和方向。
23.(2024三上·临平期末)“四季分明、四季如春、每年7月份是雨季”都是描述( )的。
A.气候 B.天气 C.环境
【答案】A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一定地域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叫做气候,与天气不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容气候的词语主要有“四季分明、四季如春、每年7月份是雨季”等。
24.(2024三上·临平期末)右图为2023年12月某天临平23时测得气温,当时气温为( )。
A.-16℃ B.16℃ C.-4℃
【答案】C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说明温度在零下。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和-10之间过4个小格,此时温度是-4℃。
25.(2024三上·临平期末)制作简易雨量器时需要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刻度条粘贴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应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刻度条上要均匀地标出刻度值。刻度条的0刻度应该与液面上方齐平。
二、科学基础:判断题。
26.(2024三上·临平期末)云的种类很多,变化莫测,所以观测云没有什么意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云的种类
【解析】【分析】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我们可以根据云的种类来判断天气,从而及时做出应对。
27.(2024三上·临平期末)夏天,将冰块放入保温杯中,比直接放在空气中融化的快。(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杯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水杯,其作用是尽量阻隔热量传递。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水温下降的速度;当杯内水温低于外界温度时,保温杯所起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温升高的速度。所以夏天,将冰块放入保温杯中,比直接放在空气中融化得慢。
28.(2024三上·临平期末)观察某种不知名的液体时,我们可以用“尝”的方法。(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观察某种不知名的液体时,不能轻易闻或尝,以免中毒伤害身体。
29.(2024三上·临平期末)用滤纸过滤某种液体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30.(2024三上·临平期末)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后需重盖一次,可以避免以后使用时打不开灯帽。(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31.(2024三上·临平期末)沙子可以流动,在不同容器中也能改变形状,所以沙子是液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由于沙子颗粒小,所以可以流动,在不同容器中也能改变形状,但是沙子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所以属于固体。
32.(2024三上·临平期末)做“热气球”实验时,塑料袋与蜡烛要留一定距离,以免塑料袋受热熔化变形。(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在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要加热塑料袋中的空气,塑料袋与蜡烛要预留一定的距离,这是为了防止塑料袋受热熔化变形甚至被点燃。
33.(2024三上·临平期末)我们可以通过观测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来推测未来一年的天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即一个地方的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的综合情况。我们不能通过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来推测一年的天气变化,想要推测未来一年的天气变化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观测过程。
34.(2024三上·临平期末)现在的天气预报非常准确,只要预报了后天会下雨,就一定会下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由于天气是短时间内的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所以天气预报预报了后天会下雨,只是可能会下雨,不一定下雨。
35.(2024三上·临平期末)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古代老百姓就已经明白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因此二十四节气的划定为安排和指导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神奇的二十四节气是含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是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三、综合运用:探究实践题。
36.(2024三上·临平期末)桌上有3只大小相同的杯子(如图),①号杯和②号杯里装了同样多的热水,①号杯不盖盖子,②号杯盖了盖子,③号杯装了半杯冰块。此时室温为25℃。
(1)过了一会儿,外壁会出现小水珠的杯子是( )。
A.①号杯 B.②号杯 C.③号杯
(2)2分钟后,发现③号杯的冰还没完全融化,此时③号杯里的水温最有可能是( )。
A.10℃ B.0℃ C.25℃
(3)一个小时后,③号杯里的冰全部变成了水,这个过程叫( )。
A.融化 B.凝固 C.蒸发
(4)用温度计测量1号杯的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 B. C.
(5)将①号杯和②号杯同时放在阳台通风处,一个星期后,发现( ))。
A.①号杯水位比②号杯高
B.②号杯水位比①号杯高
C.一样高
(6)冰会变成水,水还会变成水蒸气。下列变化与水的这种变化不一样的是( )。
A.橡皮泥制作小船
B.蚊香燃烧后变成香灰
C.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答案】(1)C
(2)B
(3)A
(4)B
(5)B
(6)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①号杯和②号杯子水温与室温相同,③号杯装半杯冰块,温度低于室温,过了一会儿,③号杯子外壁会出现小水珠,①号杯和②号杯子的外壁不会出现水珠。
(2)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2分钟后,发现③号杯的冰还没完全融化,此时③号杯里是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最有可能是0℃。
(3)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所以一个小时后,③号杯里的冰全部变成了水,这个过程就是冰的融化。
(4)测量水温时,水温计的液泡要完全浸入水中,水温计不能触碰杯底或杯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水温计的液柱顶端持平。因此,下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做法是图B。
(5)水在常温下就容易蒸发,尤其是在通风、向阳处,水的蒸发速度会大大加快。若将①号杯和②号杯同时放在阳台通风处,7天后,会发现不盖着盖子的①号杯水位下降明显,盖盖子的②号杯水位没有变化,②号杯水位更高,①号杯水位更低。
(6)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橡皮泥制作小船、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与水的三态变化都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蚊香燃烧后变成香灰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7.(2024三上·临平期末)空气有哪些小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做做科学小实验吧。
(1)小明用注射器抽取一整管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压活塞(如右图)。此时松开右手,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活塞往外弹出来 B.活塞没有变化 C.活塞会继续往里去
(2)小明又用注射器抽取了半管水,堵住管口后,用力压活塞,发现( )。
A.活塞无法压下去
B.活塞能压下去,但不能压到底
C.活塞能压到底
(3)小明研究“空气有质量吗?”的问题,他在天平左边放了充气的皮球,想让天平平衡,最适合放天平右边的物体是( )。
A.鸡蛋 B.黄豆 C.苹果
(4)天平重新平衡后,他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5简空气,此时天平( )。
A.左边下沉 B.右边下沉 C.保持平衡
(5)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再倒过来插入水中,纸不会湿。请在右图中用”-----”画出杯子内的水位。
(6)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塞上活塞后,用力吹气球,气球____(选填“能”或“不能”)被吹得很大,理由是( ) 。
A.气球里有空气
B.瓶子和气球之间有空气
C.气球皮太厚
(7)拔下活塞,再用力吹气球,这时气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吹大。
【答案】(1)A
(2)A
(3)B
(4)A
(5)
(6)B
(7)能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下去的注射器活塞在手放开后又弹了上来,说明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2)小明又用注射器抽取了半管水,堵住管口后,用力压活塞,由于水无法被压缩,所以活塞无法压下去。
(3)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装着充气的皮球,想要让天平平衡,则最合适放天平右边的是黄豆,因为空气质量很轻很轻;而鸡蛋和苹果比空气的质量要重得多。
(4)天平重新平衡后,他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5简空气,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所以此时天平左边下沉。
(5)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再倒过来插入水中,纸却不会湿,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6)空气无色、无味、透明、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塞上活塞,用力吹气球,气球不能被吹得很大,因为瓶子和气球之间有空气占据着空间。
(7)拔下活塞,再用力吹气球,这时气球能被吹大,因为气球变大时把空气从瓶子里赶出去了。
38.(2024三上·临平期末)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甘肃酒泉发射成功。当天酒泉卫星发射场的天气情况如右表,请回答。
(1)用图表示酒泉当天的天气状况,最恰当的是( )。
A. B. C.
(2)酒泉当天最低气温是 ,发射场上的红旗最有可能飘向 方。
(3)工作人员测量了不同场所的空气温度,最能反映当地气温的是( )。
A.发射场指挥中心 B.发射场室外阳光下 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
(4)结合蒲福风力等级表,最符合酒泉当天风力情况的描述是( )。
A.烟柱直冲天 B.树叶沙沙响 C.迎风走不动
(5)当天记者将在发射场室外进行现场直播,他不适合穿的衣服是( )。
A.羽绒服 B.短袖T恤 C.皮夹克
(6)这天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基地下着雨,文昌的小朋友制作了两个雨量器在同一个地方测量降水量(如图),两个雨量器测得的数据应该是( )。
A.左边的大 B.右边的大 C.两个一样大
(7)气象台公布当天的降水量是15.3毫米,其实是测量了( )的降雨量。
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答案】(1)A
(2)3℃;东北
(3)C
(4)B
(5)B
(6)C
(7)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1)“云量”是天文学专有名词,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云量的多少是区分阴晴天气的重要依据。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从表中可以看出,文昌当天的天气符号是太阳,这是晴的天气,所以A图最恰当。
(2)根据题干可知,酒泉当天最低气温是3℃。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也可以用其他工具来测量。风向是西南风,红旗飘动的方向与风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发射场上的红旗最有可能飘向东北方。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温度。
(4)根据对风级歌的认识,酒泉当地的风力是2级,描述符合酒泉当天风力情况的是树叶有微响,0级烟柱直冲天,7级迎风走不便。
(5)在这一天,酒泉的气温是3℃—18℃,气温寒冷,不适合穿短袖T恤。
(6)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文昌的小朋友制作了两个雨量器在同一个地方测量降水量,测得的降水量数据应该是同样大,因为雨量器的测量不受容器敞口大小的影响。
(7)降水量是在24小时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所以气象台公布当天的降水量是15.3毫米,其实是测量了24小时的降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