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抽样统测考试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抽样统测考试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2 17:31:56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抽样统测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家庭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某课题组对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近年来部分农村家庭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情况开展调查。图是该课题组调查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与昆明市区相比,昭通市区吸纳永善县农村家庭劳动力就业的优势是(  )
A.教育水平高 B.工资水平高 C.就业机会多 D.空间距离近
2.永善县的农村家庭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会(  )
A.减少玉溪市乡村人口数量 B.降低永善县城镇化水平
C.增加昆明市常住人口数量 D.增加昭通市总人口数量
【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行业向另一个地区或行业转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的过程。在农村家庭增收方面,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家庭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同时,劳动力转移也可以促进城乡间的人口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1.昭通市与永善县相对于昆明市区来说,空间距离更近,这使得农村家庭更容易到昭通市区就业,减少了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故答案为:D。
2.A、与玉溪市人口无关,因为地理并不相邻,A错误;
B、劳动力省内转移,返乡买房,会拉高城镇化水平,B错误;
C、永善县的农村家庭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会增加昆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因为这些农村家庭劳动力选择在昆明市就业,他们会成为昆明市的常住人口,从而增加了昆明市的总人口数量,C正确;
D、会减少昭通市的总人口数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格鲁吉亚地处高加索地区,以山地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2012年开始,我国某主营木材加工及贸易企业在格鲁吉亚首都投资兴建五星级酒店,收购贝西斯银行,并参与郊区国际经济特区建设。国际经济特区改变了首都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成为联通中国与高加索周边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在该国的集结中心,完成下面小题。
3.该企业在格鲁吉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是(  )
A.增加研发投入 B.拓展产业门类
C.搬迁企业总部 D.提高产品质量
4.国际经济特区的建设改变了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因为(  )
A.城市新功能区形成 B.商业用地面积减少
C.交通用地面积减少 D.人口向市中心集聚
5.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形成后,格鲁吉亚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到我国的产品主要是(  )
A.葡萄酒 B.天然橡胶 C.椰子汁 D.棕榈油
【答案】3.B
4.A
5.A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点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使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称之为产业转移。
3.ACD、增加研发投入、搬迁企业总部、提高产品质量在材料中均未体现,ACD错误;
B、由材料可知,2012年开始,我国某主营木材加工及贸易企业在格鲁吉亚首都投资兴建五星级酒店,收购贝西斯银行,并参与郊区国际经济特区建设。该企业在格鲁吉亚涉猎的行业门类众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是拓展产业门类,B正确;
故答案为:B。
4.A、由材料可知,国际经济特区改变了首都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成为联通中国与高加索周边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在该国的集结中心。国际经济特区的建设改变了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因为城市新功能区形成,A正确;
BCD、与商业用地面积减少、交通用地面积减少、人口向市中心集聚的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A、根据材料,格鲁吉亚地处高加索地区,以山地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葡萄为地中海气候类型下可以种植的农产品,因此,格鲁吉亚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到我国的产品主要是葡萄酒,A正确;
BCD、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椰子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棕榈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弗卢米尼马焦雷曾是20世纪意大利重要的煤炭小镇。在煤炭产业衰落后,当地将大量闲置多年的传统石质建筑修复,改造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地中海风格度假屋,大力发展度假旅游,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当地将闲置建筑改造成度假屋有利于(  )
A.增强生态功能 B.传承地域文化
C.增加建筑面积 D.改善道路系统
7.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式主要是(  )
A.调整人口结构 B.开发绿色能源
C.更新主导产业 D.加大技术创新
【答案】6.B
7.C
【知识点】世界的居民与聚落
【解析】【点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出现衰落的背景下,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市转型,综合治理环境,城市逐渐转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可以获得持续的发展。
6.A、度假屋属于建筑,并不能增强生态功能,A错误;
B、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将闲置建筑改造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度假屋,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B正确;
CD、只是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并没有增加建筑面积和改善道路系统,CD错误;
故答案为:B,
7.ABD、该地经济转型并没有调整人口结构、开发绿色能源和加大技术创新,ABD错误;
C、该地煤炭产业衰落,因此大力发展度假旅游,通过更新主导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蒙冀交界处的农牧交错带和内蒙古荒漠草原均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农牧交错带通过采取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壤颗粒变细 B.降水更加均匀
C.地表坡度减小 D.植被覆盖增加
9.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有利于(  )
A.合理利用土地 B.延长牧草生长期
C.增强地表反射 D.改变农作物熟制
【答案】8.D
9.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荒漠化防治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南方湿润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发生的土地退化现象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旨在维护生态平衡并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综合治理,包括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等措施,以保护和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受沙丘入侵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法。
8.A、土壤颗粒变细,更容易被侵蚀,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减弱,A错误;
B、内蒙古荒漠草原降水量少且集中于夏季,其降水没有变得更加均匀,B错误;
C、地表坡度减小,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但近年来其地表坡度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
D、蒙古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增加,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D正确;
故答案为:D。
9.A、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A正确;
B、牧草生长期与气温(热量)有关,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不能延长牧草生长期,B错误;
C、农牧交错带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地表反射率可能降低,C错误;
D、熟制与气温(热量)有关,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不能改变农作物熟制,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南乔治亚岛(35.83°38.00°W,54.00°~54.92°S)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焚风频发。图示意该岛夏季某次大气运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该岛焚风频发的大气环流是(  )
A.极地东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信风 D.盛行西风
11.图示甲地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垂直变化趋势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0.D
11.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焚风”由于干燥的天气、高温和风力等因素导致的火势失控,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现象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炎热干燥的季节或者干旱的地区,经常发生。应对焚风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灭火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
10.由图可知,该地位于35.83°38.00°W,54.00°~54.92°S,位于40°到6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
故答案为:D。
11.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来到逆温层,海拔升高,气温也随之升高,继续来到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降低。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重要的洋流,湾流的暖水区因营养盐补给不足而海洋生物缺乏,北大西洋暖流在到达欧洲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使北欧变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引起湾流暖水区营养盐补给不足的原因是(  )
A.海水盐度高 B.海面蒸发旺盛
C.水体交换弱 D.海水补偿上涌
13.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北欧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是暖流(  )
A.升高夏季气温 B.升高冬季气温
C.增加夏季大气湿度 D.增加冬季大气湿度
【答案】12.C
13.B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墨西哥湾暖流也叫湾流,是世界上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支暖流。
12.AB、海水盐度、海面蒸发量并不影响营养盐的补给,AB错误;
C、“湾流”一般指墨西哥湾暖流,受墨西哥湾陆地轮廓的影响,水体交换弱,营养盐补给不足,C正确;
D、墨西哥湾暖流不属于上升补偿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13.A、升高夏季气温会加大气温年较差,A错误;
B、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北欧气温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大西洋暖流在到达欧洲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使北欧变暖升高冬季气温,因此冬夏温差较小,B正确;
CD、增加大气湿度主要影响的是降水,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相对较小,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石油与天然气一般生成于泥岩或页岩中,能通过地下岩石裂隙作为通道进行运移,并可在地下砂岩体等“储藏罐”中储存起来。图是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勘探实践表明,图中X井在S1砂岩体中开采出了天然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地质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
A.断层F1发生 B.地层Ⅳ沉积 C.断层F2发生 D.地层Ⅴ沉积
15.依据S1砂岩体油气开采启示,可能开采出油气最多的砂岩体是(  )
A.S2 B.S3 C.S4 D.S5
【答案】14.B
15.C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
【解析】【点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14.A、由图可知,F1涉及中侏罗统和下侏罗统,因此发生时晚,A错误;
BC、Ⅳ和V都是沉积岩,下层底层先沉积,然后上层地层沉积,B正确,C错误;
D、F2断层影响到4个地层,发生时间晚,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由题可知, 石油与天然气一般生成于泥岩或页岩中,能通过地下岩石裂隙作为通道进行运移,并可在地下砂岩体等“储藏罐”中储存起来,而S2储裂缝直达地面,不易存储天然气;S3和S5处无裂缝。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在各个地区是不一致的。近100年来,北极地区年均气温几乎以两倍于全球平均速率的速度升高。随着气温升高,北极地区冻土地带平均积雪覆盖时间(从初雪到次年积雪完全融化的时间)发生变化,苔原带植被的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
(1)说明该地区积雪覆盖时间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冻土层厚度的影响。
(2)分析气温升高引起北极苔原带植被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的原因。
【答案】(1)变化:初雪推迟,融雪提前,积雪覆盖时间缩短。影响:积雪覆盖时间缩短,地表反射率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温度升高,冻土层厚度减小。
(2)气温升高,植被覆盖增加,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活动增强,矿物质风化速率增加,腐殖质和矿物质增加,植被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变化:降雪需要气温达到一定的低温条件才会出现,随着气温升高,初雪出现时间会推后;气温升高,利于积雪融化,因此融雪提前,故积雪覆盖时间将缩短。影响:积雪覆盖时间缩短,地表裸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温度升高,加速冻土的融化,冻士层厚度减小。
(2)气温升高,热是条件改善,植被覆盖增加,腐殖质和有机质增多;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活动增强,矿物质风化速率增加,土壤养分得到释放,矿物质增加。因此植被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
【点评】随着气温上升,冻土融化的速度加快,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释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同时,更长的积雪期可能会改变植被的季节性生长模式,影响到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这种变化还可能影响到北极地区的气候和海洋环境,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系统。北极地区的融化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区。因此,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是地区性的问题,而且也是全球范围内需要关注和应对的挑战之一。
17.(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尔康市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多高山峡谷,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近年来,该市依托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鼓励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种植秦艽、羌活等中药材。中药材植物可作为优质花蜜源,加上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形成了花蜜源丰富和采蜜期长的蜜蜂养殖优势。该市探索出“中药材+蜂蜜”产业发展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1)从地形起伏的角度,分析该市花蜜源丰富和采蜜期长的原因。
(2)阐述该市“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对蜜蜂养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针对该市土地资源的特点,提出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三点措施。
【答案】(1)该市属高山峡谷区,地形起伏大,垂直气候带多样,花蜜源植被类型丰富;不同海拔的植物花期不同,采密期长。
(2)扩大了秦艽、羌活等花蜜源植物种植规模,有利于提高蜜蜂养殖产业规模;中药材植物属于优质花蜜源,有利于提高蜂蜜的产品品质。
(3)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强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合理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进行中药材种植。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混合农业
【解析】【分析】(1)蜜源主要与植被多样性有关,采密期主要与气温(热量)有关。该市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垂直气候带多样,花密源植被类型丰富;不同海拔水热组合不同,生长的植被不同,不同的植物花期不同,因此采密期长。
(2)该市“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鼓励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种植秦艽、羌活等中药材,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扩大了秦艽、羌活等花密源植物种植规模,而中药材植物可作为优质花密源,使养蜂的的花密源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密蜂养殖产业规模;结合材料可知,中药材植物属于优质花密源,密蜂在优质花密源采密,有利于提高蜂密的产品品质。
(3)该市境内多高山峡谷,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林地面积广,应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强土地整治,合理开垦耕地,新增耕地面积,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还可以合理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进行中药材种植。
【点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品种选择。例如,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农业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更大影响,而沿海地区可能面临盐碱地等土壤问题。土地类型和利用状况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土地适合不同的作物种植或畜牧业。土地的质量、肥力、排水情况等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缺水地区的农业可能更加依赖于灌溉系统,而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农业则更容易发展。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接触至关重要。如果交通不便,可能会限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范围。 政府的农业政策、补贴和扶持措施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策的稳定性和支持力度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投入和产出的预期,进而影响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18.(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富埃河地处内陆,主要流经海拔900~1300米的高原面,中下游沿岸分布有沼泽。甲地建设了水电站,”大坝高度较低,发电量小。后来,为了保障甲地水电站稳定发电,在乙地修建了水库。图1是水电站和大坝所在区域示意图。图2示意卡富埃河流域年内降水变化。
(1)指出卡富埃河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指出当地沼泽面积的东西部差异,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3)说明不同季节乙地水库对甲地水电站蓄水量的调节方式。
【答案】(1)变化特征:该河流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
原因:该河流地处低纬区域,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差异大,11月~次年3月降水量大,4月~10月降水量小。
(2)该沼泽东部面积大,西部面积小。原因:东部地处下游,地势更低,有利于积水;东部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沼泽发育,分布面积广。或西部地处上游,地势较高;西部地形狭窄,沼泽发育受限,分布面积较小。
(3)干季时(降水少的季节),乙地水库放水进入甲地水库,保证甲地发电所需蓄水量;湿季时(降水多的季节),乙地水库蓄水,减少甲地泄洪与蓄水压力,保障水电站安全发电。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卡富埃河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特征显示出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汛期指的是年内降水较多的时段,河流水量增加,而枯水期则是年内降水较少的时段,河流水量减少。这种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性分布和水文地理条件有关。通常,内陆地区的河流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在一年中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卡富埃河流域,可能存在季风气候或其他气候系统,导致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不均,进而影响到河流的径流量。此外,地形和地貌条件也会对水文过程产生影响,例如高原面和沼泽地形成了河流径流量的形成和分布条件。
(2)当地沼泽面积的东西部差异主要是由地形特征所决定的。在地形角度上分析,东部沼泽面积较大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可能处于河流下游或低洼地带,更容易积聚雨水或河水形成沼泽地。这种地形条件会促使水分在该地区更容易积聚,形成较大的沼泽面积。东部地形可能相对平坦开阔,不受地势的限制,有利于沼泽的形成和扩展。平坦的地形会造成水流缓慢,容易形成水体积聚,从而有利于沼泽植被的发育。而西部沼泽面积较小的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地势可能相对较高,可能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或地势较为起伏的地带,导致水流较快,不利于沼泽的形成和发育。地势高的地区水流可能更容易流淌,不容易形成积水,从而限制了沼泽的扩展。西部地形可能相对狭窄,地貌特征可能不太适合沼泽地的发育,如可能存在较多的岩石、山地或峡谷等地形特征,这些特征会限制水体的积聚和植被的生长,从而限制了沼泽地的分布面积。
(3)在不同季节中,乙地水库对甲地水电站的蓄水量进行调节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在干季,也就是降水较少的季节,乙地水库会放水进入甲地水电站,以补充甲地水电站的蓄水量。由于降水稀少,甲地水电站可能面临蓄水量不足的问题,因此乙地水库会通过放水来保证甲地水电站所需的蓄水量,以确保水电站的正常发电运行。在湿季,也就是降水较多的季节,乙地水库则会蓄水,不向甲地水电站放水。湿季时,甲地可能面临降水增加、河流水位上涨等情况,因此甲地水电站需要减少泄洪和蓄水压力,以保障水电站的安全发电。乙地水库则可以作为一个储水池,在湿季时蓄水,以缓解甲地水电站的泄洪压力和蓄水需求,保障水电站的安全运行。
【点评】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生产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水电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问题。水电站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由于水资源丰富且相对稳定,水电站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电力,不受燃料供应限制,有助于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会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通过水库调节水量,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灌溉、供水、防洪等多种功能。水电站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输等,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电站建成后,可产生一定的电力收入,通过电力销售获取收益,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 / 1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抽样统测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家庭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某课题组对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近年来部分农村家庭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情况开展调查。图是该课题组调查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与昆明市区相比,昭通市区吸纳永善县农村家庭劳动力就业的优势是(  )
A.教育水平高 B.工资水平高 C.就业机会多 D.空间距离近
2.永善县的农村家庭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会(  )
A.减少玉溪市乡村人口数量 B.降低永善县城镇化水平
C.增加昆明市常住人口数量 D.增加昭通市总人口数量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格鲁吉亚地处高加索地区,以山地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2012年开始,我国某主营木材加工及贸易企业在格鲁吉亚首都投资兴建五星级酒店,收购贝西斯银行,并参与郊区国际经济特区建设。国际经济特区改变了首都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成为联通中国与高加索周边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在该国的集结中心,完成下面小题。
3.该企业在格鲁吉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是(  )
A.增加研发投入 B.拓展产业门类
C.搬迁企业总部 D.提高产品质量
4.国际经济特区的建设改变了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因为(  )
A.城市新功能区形成 B.商业用地面积减少
C.交通用地面积减少 D.人口向市中心集聚
5.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形成后,格鲁吉亚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到我国的产品主要是(  )
A.葡萄酒 B.天然橡胶 C.椰子汁 D.棕榈油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弗卢米尼马焦雷曾是20世纪意大利重要的煤炭小镇。在煤炭产业衰落后,当地将大量闲置多年的传统石质建筑修复,改造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地中海风格度假屋,大力发展度假旅游,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当地将闲置建筑改造成度假屋有利于(  )
A.增强生态功能 B.传承地域文化
C.增加建筑面积 D.改善道路系统
7.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式主要是(  )
A.调整人口结构 B.开发绿色能源
C.更新主导产业 D.加大技术创新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蒙冀交界处的农牧交错带和内蒙古荒漠草原均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农牧交错带通过采取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壤颗粒变细 B.降水更加均匀
C.地表坡度减小 D.植被覆盖增加
9.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有利于(  )
A.合理利用土地 B.延长牧草生长期
C.增强地表反射 D.改变农作物熟制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南乔治亚岛(35.83°38.00°W,54.00°~54.92°S)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焚风频发。图示意该岛夏季某次大气运动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该岛焚风频发的大气环流是(  )
A.极地东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信风 D.盛行西风
11.图示甲地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垂直变化趋势可能是(  )
A. B.
C. D.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重要的洋流,湾流的暖水区因营养盐补给不足而海洋生物缺乏,北大西洋暖流在到达欧洲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使北欧变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引起湾流暖水区营养盐补给不足的原因是(  )
A.海水盐度高 B.海面蒸发旺盛
C.水体交换弱 D.海水补偿上涌
13.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北欧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是暖流(  )
A.升高夏季气温 B.升高冬季气温
C.增加夏季大气湿度 D.增加冬季大气湿度
(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石油与天然气一般生成于泥岩或页岩中,能通过地下岩石裂隙作为通道进行运移,并可在地下砂岩体等“储藏罐”中储存起来。图是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勘探实践表明,图中X井在S1砂岩体中开采出了天然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地质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
A.断层F1发生 B.地层Ⅳ沉积 C.断层F2发生 D.地层Ⅴ沉积
15.依据S1砂岩体油气开采启示,可能开采出油气最多的砂岩体是(  )
A.S2 B.S3 C.S4 D.S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在各个地区是不一致的。近100年来,北极地区年均气温几乎以两倍于全球平均速率的速度升高。随着气温升高,北极地区冻土地带平均积雪覆盖时间(从初雪到次年积雪完全融化的时间)发生变化,苔原带植被的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
(1)说明该地区积雪覆盖时间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冻土层厚度的影响。
(2)分析气温升高引起北极苔原带植被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的原因。
17.(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尔康市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多高山峡谷,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近年来,该市依托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鼓励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种植秦艽、羌活等中药材。中药材植物可作为优质花蜜源,加上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形成了花蜜源丰富和采蜜期长的蜜蜂养殖优势。该市探索出“中药材+蜂蜜”产业发展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1)从地形起伏的角度,分析该市花蜜源丰富和采蜜期长的原因。
(2)阐述该市“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对蜜蜂养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针对该市土地资源的特点,提出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三点措施。
18.(2024高三下·重庆市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富埃河地处内陆,主要流经海拔900~1300米的高原面,中下游沿岸分布有沼泽。甲地建设了水电站,”大坝高度较低,发电量小。后来,为了保障甲地水电站稳定发电,在乙地修建了水库。图1是水电站和大坝所在区域示意图。图2示意卡富埃河流域年内降水变化。
(1)指出卡富埃河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2)指出当地沼泽面积的东西部差异,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3)说明不同季节乙地水库对甲地水电站蓄水量的调节方式。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行业向另一个地区或行业转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的过程。在农村家庭增收方面,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家庭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同时,劳动力转移也可以促进城乡间的人口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1.昭通市与永善县相对于昆明市区来说,空间距离更近,这使得农村家庭更容易到昭通市区就业,减少了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故答案为:D。
2.A、与玉溪市人口无关,因为地理并不相邻,A错误;
B、劳动力省内转移,返乡买房,会拉高城镇化水平,B错误;
C、永善县的农村家庭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会增加昆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因为这些农村家庭劳动力选择在昆明市就业,他们会成为昆明市的常住人口,从而增加了昆明市的总人口数量,C正确;
D、会减少昭通市的总人口数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B
4.A
5.A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点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使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称之为产业转移。
3.ACD、增加研发投入、搬迁企业总部、提高产品质量在材料中均未体现,ACD错误;
B、由材料可知,2012年开始,我国某主营木材加工及贸易企业在格鲁吉亚首都投资兴建五星级酒店,收购贝西斯银行,并参与郊区国际经济特区建设。该企业在格鲁吉亚涉猎的行业门类众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是拓展产业门类,B正确;
故答案为:B。
4.A、由材料可知,国际经济特区改变了首都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成为联通中国与高加索周边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在该国的集结中心。国际经济特区的建设改变了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因为城市新功能区形成,A正确;
BCD、与商业用地面积减少、交通用地面积减少、人口向市中心集聚的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A、根据材料,格鲁吉亚地处高加索地区,以山地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葡萄为地中海气候类型下可以种植的农产品,因此,格鲁吉亚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到我国的产品主要是葡萄酒,A正确;
BCD、天然橡胶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椰子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棕榈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6.B
7.C
【知识点】世界的居民与聚落
【解析】【点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出现衰落的背景下,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市转型,综合治理环境,城市逐渐转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可以获得持续的发展。
6.A、度假屋属于建筑,并不能增强生态功能,A错误;
B、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将闲置建筑改造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度假屋,有利于传承地域文化,B正确;
CD、只是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并没有增加建筑面积和改善道路系统,CD错误;
故答案为:B,
7.ABD、该地经济转型并没有调整人口结构、开发绿色能源和加大技术创新,ABD错误;
C、该地煤炭产业衰落,因此大力发展度假旅游,通过更新主导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发展,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8.D
9.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荒漠化防治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南方湿润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发生的土地退化现象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旨在维护生态平衡并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综合治理,包括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等措施,以保护和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受沙丘入侵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法。
8.A、土壤颗粒变细,更容易被侵蚀,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减弱,A错误;
B、内蒙古荒漠草原降水量少且集中于夏季,其降水没有变得更加均匀,B错误;
C、地表坡度减小,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但近年来其地表坡度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
D、蒙古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增加,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D正确;
故答案为:D。
9.A、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A正确;
B、牧草生长期与气温(热量)有关,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不能延长牧草生长期,B错误;
C、农牧交错带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地表反射率可能降低,C错误;
D、熟制与气温(热量)有关,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不能改变农作物熟制,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0.D
11.D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焚风”由于干燥的天气、高温和风力等因素导致的火势失控,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类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现象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炎热干燥的季节或者干旱的地区,经常发生。应对焚风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灭火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
10.由图可知,该地位于35.83°38.00°W,54.00°~54.92°S,位于40°到6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
故答案为:D。
11.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来到逆温层,海拔升高,气温也随之升高,继续来到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降低。
故答案为:D。
【答案】12.C
13.B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墨西哥湾暖流也叫湾流,是世界上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支暖流。
12.AB、海水盐度、海面蒸发量并不影响营养盐的补给,AB错误;
C、“湾流”一般指墨西哥湾暖流,受墨西哥湾陆地轮廓的影响,水体交换弱,营养盐补给不足,C正确;
D、墨西哥湾暖流不属于上升补偿流,D错误;
故答案为:C。
13.A、升高夏季气温会加大气温年较差,A错误;
B、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北欧气温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大西洋暖流在到达欧洲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使北欧变暖升高冬季气温,因此冬夏温差较小,B正确;
CD、增加大气湿度主要影响的是降水,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相对较小,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4.B
15.C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
【解析】【点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14.A、由图可知,F1涉及中侏罗统和下侏罗统,因此发生时晚,A错误;
BC、Ⅳ和V都是沉积岩,下层底层先沉积,然后上层地层沉积,B正确,C错误;
D、F2断层影响到4个地层,发生时间晚,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由题可知, 石油与天然气一般生成于泥岩或页岩中,能通过地下岩石裂隙作为通道进行运移,并可在地下砂岩体等“储藏罐”中储存起来,而S2储裂缝直达地面,不易存储天然气;S3和S5处无裂缝。
故答案为:C。
16.【答案】(1)变化:初雪推迟,融雪提前,积雪覆盖时间缩短。影响:积雪覆盖时间缩短,地表反射率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温度升高,冻土层厚度减小。
(2)气温升高,植被覆盖增加,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活动增强,矿物质风化速率增加,腐殖质和矿物质增加,植被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变化:降雪需要气温达到一定的低温条件才会出现,随着气温升高,初雪出现时间会推后;气温升高,利于积雪融化,因此融雪提前,故积雪覆盖时间将缩短。影响:积雪覆盖时间缩短,地表裸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温度升高,加速冻土的融化,冻士层厚度减小。
(2)气温升高,热是条件改善,植被覆盖增加,腐殖质和有机质增多;土壤温度升高,微生物活动增强,矿物质风化速率增加,土壤养分得到释放,矿物质增加。因此植被可利用营养元素增加。
【点评】随着气温上升,冻土融化的速度加快,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释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同时,更长的积雪期可能会改变植被的季节性生长模式,影响到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这种变化还可能影响到北极地区的气候和海洋环境,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系统。北极地区的融化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区。因此,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是地区性的问题,而且也是全球范围内需要关注和应对的挑战之一。
17.【答案】(1)该市属高山峡谷区,地形起伏大,垂直气候带多样,花蜜源植被类型丰富;不同海拔的植物花期不同,采密期长。
(2)扩大了秦艽、羌活等花蜜源植物种植规模,有利于提高蜜蜂养殖产业规模;中药材植物属于优质花蜜源,有利于提高蜂蜜的产品品质。
(3)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强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合理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进行中药材种植。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混合农业
【解析】【分析】(1)蜜源主要与植被多样性有关,采密期主要与气温(热量)有关。该市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垂直气候带多样,花密源植被类型丰富;不同海拔水热组合不同,生长的植被不同,不同的植物花期不同,因此采密期长。
(2)该市“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鼓励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种植秦艽、羌活等中药材,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扩大了秦艽、羌活等花密源植物种植规模,而中药材植物可作为优质花密源,使养蜂的的花密源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密蜂养殖产业规模;结合材料可知,中药材植物属于优质花密源,密蜂在优质花密源采密,有利于提高蜂密的产品品质。
(3)该市境内多高山峡谷,耕地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林地面积广,应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强土地整治,合理开垦耕地,新增耕地面积,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还可以合理利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进行中药材种植。
【点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和品种选择。例如,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农业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更大影响,而沿海地区可能面临盐碱地等土壤问题。土地类型和利用状况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土地适合不同的作物种植或畜牧业。土地的质量、肥力、排水情况等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缺水地区的农业可能更加依赖于灌溉系统,而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农业则更容易发展。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接触至关重要。如果交通不便,可能会限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范围。 政府的农业政策、补贴和扶持措施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策的稳定性和支持力度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投入和产出的预期,进而影响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18.【答案】(1)变化特征:该河流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
原因:该河流地处低纬区域,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差异大,11月~次年3月降水量大,4月~10月降水量小。
(2)该沼泽东部面积大,西部面积小。原因:东部地处下游,地势更低,有利于积水;东部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沼泽发育,分布面积广。或西部地处上游,地势较高;西部地形狭窄,沼泽发育受限,分布面积较小。
(3)干季时(降水少的季节),乙地水库放水进入甲地水库,保证甲地发电所需蓄水量;湿季时(降水多的季节),乙地水库蓄水,减少甲地泄洪与蓄水压力,保障水电站安全发电。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卡富埃河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特征显示出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汛期指的是年内降水较多的时段,河流水量增加,而枯水期则是年内降水较少的时段,河流水量减少。这种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性分布和水文地理条件有关。通常,内陆地区的河流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在一年中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卡富埃河流域,可能存在季风气候或其他气候系统,导致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不均,进而影响到河流的径流量。此外,地形和地貌条件也会对水文过程产生影响,例如高原面和沼泽地形成了河流径流量的形成和分布条件。
(2)当地沼泽面积的东西部差异主要是由地形特征所决定的。在地形角度上分析,东部沼泽面积较大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可能处于河流下游或低洼地带,更容易积聚雨水或河水形成沼泽地。这种地形条件会促使水分在该地区更容易积聚,形成较大的沼泽面积。东部地形可能相对平坦开阔,不受地势的限制,有利于沼泽的形成和扩展。平坦的地形会造成水流缓慢,容易形成水体积聚,从而有利于沼泽植被的发育。而西部沼泽面积较小的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地势可能相对较高,可能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或地势较为起伏的地带,导致水流较快,不利于沼泽的形成和发育。地势高的地区水流可能更容易流淌,不容易形成积水,从而限制了沼泽的扩展。西部地形可能相对狭窄,地貌特征可能不太适合沼泽地的发育,如可能存在较多的岩石、山地或峡谷等地形特征,这些特征会限制水体的积聚和植被的生长,从而限制了沼泽地的分布面积。
(3)在不同季节中,乙地水库对甲地水电站的蓄水量进行调节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在干季,也就是降水较少的季节,乙地水库会放水进入甲地水电站,以补充甲地水电站的蓄水量。由于降水稀少,甲地水电站可能面临蓄水量不足的问题,因此乙地水库会通过放水来保证甲地水电站所需的蓄水量,以确保水电站的正常发电运行。在湿季,也就是降水较多的季节,乙地水库则会蓄水,不向甲地水电站放水。湿季时,甲地可能面临降水增加、河流水位上涨等情况,因此甲地水电站需要减少泄洪和蓄水压力,以保障水电站的安全发电。乙地水库则可以作为一个储水池,在湿季时蓄水,以缓解甲地水电站的泄洪压力和蓄水需求,保障水电站的安全运行。
【点评】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生产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水电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问题。水电站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由于水资源丰富且相对稳定,水电站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电力,不受燃料供应限制,有助于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会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通过水库调节水量,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灌溉、供水、防洪等多种功能。水电站的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输等,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电站建成后,可产生一定的电力收入,通过电力销售获取收益,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