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12 17:31:58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人口纬度和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整体呈现出纬度越高,人口越少的特征
B.据图可知,低纬度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密集
C.平原地区是人口分布的主要理想地形,因为方便人们生产生活
D.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南半球人口数量少
2.澳大利亚地处热带地区,境内主要为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长期以来,该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 ②土壤 ③经济水平 ④开发历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22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604万人,在国内31个省份排名第7位,是一个人口大省。读如图,下列有关湖南省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B.各市州人口数量与面积成正相关
C.郴州、永州等地州市受粤港澳湾区辐射带动作用影响明显,人口迁入较多
D.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湖南可适当鼓励生育和人口流动
十八洞村(如图)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喀斯特地貌发育区。村内有大片山林,平均海拔700米,共200多户人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长期以来,十八洞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
A.苗族古老建筑和民居众多
B.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
C.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D.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5.据2022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十八洞村有户籍人口989人,常住人口648人,相比2021年人口变化较大,增加105人。变化的原因有(  )
①进行土地流转,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实现规模化经营
②修建了道路,使得村庄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
③修建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④政策支持,迁入大量人口
⑤发展特色农业,开发苗绣织锦,促进旅游业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产业体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1950年相比,推测1958年嘉峪关人口结构(  )
A.男女比例更协调 B.农业人口比例大
C.青壮年比例相对较低 D.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7.2005~2010年该市新出生人口较少,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B.环境污染严重
C.生育观念改变 D.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8.出生率的下降,率先影响的行业为(  )
A.婴幼儿奶粉销售 B.新生儿科医生
C.幼儿园 D.游乐场
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如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与1990年前相比,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②功能区主要向北方拓展可能与地价便宜有关
③该城市人口数量会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④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主要与建筑布局调整有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10.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
①土地租金上涨 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 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白芷是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遂宁市的传统经济作物,该产区药农有一套成熟的白芷种植技术。白芷土壤是涪江冲积物在遂宁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长期种植白芷的耕作条件下形成的适宜白芷生长的土壤。白芷土壤分沙土和油沙土两个土种。下表表示油沙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质地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层深度(cm) 砂粒含量(%) 粉粒含量(%) 粘粒含量(%)
0~23 27.8 66.3 5.88
32~75 34.2 56.8 5.29
75~100 45.4 49.2 5.40
11.从土壤的形成来看,下列土壤形成过程与白芷土壤最相似的是(  )
A.草原土壤 B.森林土壤 C.水稻土壤 D.紫色土壤
12.下图(如图)中能够表示埋藏深度为0~23cm土壤物理性状组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遂宁市自然状态下,该区域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湖南省某县城优质住宅小区集中分布于湘江之畔,临近国家森林公园,附近有省内某知名中学(如图)。
14.读如图推测湘江岸边由陆风转江风的时间可能为(  )
A.6点 B.10点 C.24点 D.14点
15.该地优质住宅小区多,其原因可能是(  )
A.江边晴天多,光照较好 B.江边温差大
C.江边昼夜风少 D.江边湿度大,空气清新
16.随着江岸小区建设,城镇化进程加快,说明该地江陆风的变化(  )
A.增强江陆风 B.减弱江陆风
C.增强江风,减弱陆风 D.减弱江风,增强陆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如图为人类大陆图。
(1)读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2)非洲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请做出合理解析。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如图)为辽宁省大清河流域下游,1991~2016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平均蒸发量1000~1200m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大清河径流随季节变化明显,为调节大清河径流量随季节的变化,上游建有石门水库等水库,大清河下游建有西海拦河闸。受大清河沉积作用影响,区内沿海多为淤泥质岸滩,盐沼广布。
(1)分析西海拦河闸发挥的作用。
(2)分析该地水库建在河流上游地区的好处。
(3)与其他河流入海口海域相比,大清河河口海域的盐度相对较高,请分析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142万平方千米国土遭“霾伏”,部分城市PM2.5破千。近年来,华北地区因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重点区域,尤其冬季空气污染最为严重,42城冬季拉响空气污染警报。拥抱蓝天、顺畅呼吸成了民众最迫切的期待,净化塔应运而生。下面左图为空气净化塔(塔座用镀膜玻璃做成,在系统内加装过滤PM2.5和光催化材料),右图示意净化塔工作原理。
(1)上面右图为净化塔工作原理图,图中小线段()表示空气运动方向,但缺少箭头,请补充,并分别在方框中填写太阳辐射、干净空气、污染空气。
(2)简述华北地区42城冬季拉响空气污染警报的原因。
(3)3S技术在空气污染监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分别说明RS和GIS技术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冰川常是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它是一种沿着谷地或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冰岩混合体,表面是大小混杂的岩石碎块,其活力取决于它内部含冰量。乌连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西藏昌都八宿县然乌镇,是帕隆藏布流域源头然乌湖口右岸的一条支沟,G318国道从沟口堆积扇穿行而过,延伸至然乌湖面。近年冰川多次活动,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危害。图为该地地理位置图,图为石冰川地质剖面图。
(1)石冰川前缘容易产生灾变。结合图文材料,请分析近年来该地石冰川灾变产生泥石流的自然因素。
(2)分析该地石冰川灾变产生的危害。
(3)针对泥石流等灾害多发,为保证318公路的正常运行,公路维护人员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理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自然环境对人类居住的适宜性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资源等会影响人类在某一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通常会吸引人口聚集,而极端的气候、恶劣的地形则可能导致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向其集聚;而经济落后地区则可能人口稀少,甚至出现人口外流现象。政治稳定与否、政策措施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政治动荡、战争等不稳定因素可能导致人口流动,甚至人口外移;而政府的政策措施、城乡发展规划等也会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分布格局。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某些地区的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迁移选择,形成人口分布的特定模式。历史遗留问题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例如,历史上的殖民活动、移民潮、战争影响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特定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技术进步和交通发展也对人口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容易跨越地域限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居住地,从而影响了人口的分布。
1.A、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A错误;
B、低纬度地区的平原也有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地区,如亚马孙平原,B错误;
C、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便于耕种劳作和生活,C正确;
D、南半球陆地较少,这是制约人口的根本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C。
2.澳大利亚东南部开发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越,以季风气候、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都有分布,经济发达,主要的大城市如墨尔本、堪培拉、悉尼等都在东南沿海地区,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湖南省人口整体上看,东部和西部都有人口稠密区,A错误;
B、各市州人口数量和面积不成正相关,部分是负相关,B错误;
C、由图可知,永州的人口迁入少,较为稀疏,C错误;
D、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繁荣,湖南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鼓励生育和人口流动,以应对人口变化和促进社会发展,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例如,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都会影响人们选择迁移的地区和方式。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迁往经济较为发达或者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地区。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机会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优质资源可能会吸引人口向某些地区迁移,寻求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生活环境的质量包括居住环境、空气质量、自然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一些环境质量较高的地区可能更受人们欢迎,特别是对于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政治和社会稳定程度也会影响人口迁移。政治动荡、战争、社会安全等问题可能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寻求安全和稳定的地方居住。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族群关系等因素也会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一些具有特定文化特色或者社会氛围的地区可能会吸引特定群体的人口迁移。政府的政策措施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就业政策、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城乡发展规划等都会影响人口的流动方向和规模。这些因素通常是相互交织的,不同地区和个人的迁移动机可能各有不同,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会影响整体的人口迁移趋势和模式。
【答案】4.A
5.C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由于水溶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通常在石灰岩、石膏岩、大理石等溶解性岩石区域发育。在喀斯特地貌中,地表常常呈现出溶洞、天坑、地下河、石林等奇特景观。岩溶作用是指水在溶解性岩石上的化学侵蚀作用。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溶解性岩石(如石灰岩)逐渐溶解,形成溶洞、地下河道等地下空间。溶洞等地下空间如果遭受到地表的重压或者岩层坍塌,就会形成天坑等地表凹陷。地表的风化、水流侵蚀等作用也会逐渐改变地貌,形成石林、溪谷等景观。
4.题目说到了"长期以来,十八洞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这意味着这个村子的自然条件并不利于居民的生存和发展。A项提到了苗族古老建筑和民居众多,这并不符合“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含义。
故答案为:A。
5.该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崎岖不平,不适合规模化经营,①错误;修建道路,让十八洞村与外界交流更加便利,②正确;新修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让生活更便利,③正确;并没有大量人口迁入,④错误;当地属于土家苗族自治州,具有特色旅游资源,⑤正确。综合来看,①④错误,②③⑤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6.D
7.A
8.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
【解析】【点评】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通常包括资源、交通、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
6.A、钢铁工业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更大,A错误;
B、随着钢铁工业发展,农业人口比例减少,从事工业人口比例增加,B错误;
C、钢铁工业尤其是冶金工业对年龄要求较为严格,青壮年比例相对较高,C错误;
D、嘉峪关地区在1958年建立钢铁厂后,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产业体系。这意味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可能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人口来到该地区就业,提高了人口素质,D正确;
故答案为:D。
7.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和观念转变,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意味着该市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生育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相对减少,导致新生儿数量减少。
故答案为:A。
8.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新生儿数量减少,因此首先受到影响的行业可能是新生儿相关的行业,如新生儿科医生。随着新生儿数量减少,需求减少,新生儿科医生可能面临就业和收入方面的挑战。
故答案为:B。
【答案】9.A
10.B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点评】产业园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对产业园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政府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政策、财政补贴等,以吸引企业入驻和促进园区发展。产业园区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位于交通枢纽或资源丰富地区的园区通常更具竞争力。园区内形成的产业集群可以提升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的完善,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生活都至关重要。园区周边人才储备、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着企业在园区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会影响到员工的生活质量和企业的形象,对于吸引人才和企业投资至关重要。
9.由于老旧厂区经过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文创旅游空间,可能采取了绿化、景观设计等措施,从而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北方地区的地价可能相对便宜,因此产业园向北方拓展可能是为了节约成本;由于文创旅游空间吸引了大量游客,人口数量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①②③正确;建筑布局没有变化,④错误,
故答案为:A。
10.由题可知,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随着产业园功能向文创旅游空间转型,可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商业活动,导致土地租金上涨。原本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功能可能会收缩,转而向文创旅游空间发展,因此文创功能可能会减少,所有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D
13.C
【知识点】认识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人们通过不断地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以及轮作施肥等农耕活动,使得土壤逐渐适应水稻的生长需求,形成了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类型。这种土壤通常具有一定的湿润性和肥沃度,有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11.由图可知, 白芷土壤是涪江冲积物在遂宁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长期种植白芷的耕作条件下形成的适宜白芷生长的土壤,而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土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地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
故答案为:C。
12.由图可知,0-23cm土层深度的砂粒含量为27.8%,粉粒含量为66.3%。粘粒含量为5.88%。与丁最为相符。
故答案为:D。
13.遂宁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遂宁市在自然状态下的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植被类型通常在亚热带地区出现,具有常绿的阔叶树种,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故答案为:C。
【答案】14.B
15.D
16.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海陆风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风流。通常在白天,由于陆地受阳光直射而升温快,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的冷空气则向陆地流动,形成海风;而在夜间,陆地冷却快于海洋,形成高压,海洋的暖空气则向陆地流动,形成陆风。这种海陆风的交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海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14.陆风指的是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江风是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在白天,当陆地地表气温高于海洋,吹海风,而在10点左右,陆地快速升温,陆风会转为江风;6点和24时都吹陆风,14时吹海风。
故答案为:B。
15.江边地区通常会具有较高的湿度,而且靠近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可能更好。这些因素使得该地区成为优质住宅小区集中分布的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D。
16.随着江岸小区建设,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陆地更热,所有江风增强,而陆风减弱。
故答案为:C。
17.【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分布较密集,低纬度多于高纬度(或者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东半球比西半球多;亚洲比欧洲多。
(2)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人口难以成片分布;非洲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口,沿海人口分布少,难以成片分布;非洲纬度低,气温高,内陆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较凉爽,居住分散;气候干旱地区多,人口受水源限制,人口分布在沿河一带及绿洲;历史上殖民者为了掠夺资源,修筑了铁路,沿线经济发达,人口成带状分布,因此人口分布较分散,没有形成人类大陆。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尤其是中纬度地区。此外,东半球的人口比西半球多,而亚洲比欧洲人口更为众多。这些特点反映了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非洲的地形、气候和历史等因素都对其人口分布造成了影响。高原地形使得人口难以成片分布,而沿海线的平直和港口的缺乏也限制了沿海地区的人口集聚。另外,非洲的气候多样性和干旱地区的存在也导致人口分布相对分散,集中在河流周边和绿洲地区。历史上的殖民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分布,如修筑铁路使得沿线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但整体上人口分布依然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人类大陆。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对人口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平原、河流、湖泊等地形对人口集聚有利,而高山、荒漠等地形则相对不利。发达地区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因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政治稳定与否、治安状况等都会影响人们选择居住的地区。历史遗留问题、文化传统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例如,一些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而其他地区则相对稀疏。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服务的分布也会影响人口选择居住的地区。
18.【答案】(1)阻拦了高潮位的海水沿河道上溯和抬高河水水位,减少海水入侵,避免土壤盐碱化;储蓄上游河流来水,保障灌溉水源。
(2)水库调蓄河流径流量,建在上游,可惠及整个中下游,减少水旱灾害;上游多为山区,人口数量少,移民规模小;侧蚀作用弱,河道较窄,水库大坝工程量小;上游地区落差较大,可以发挥发电等综合效益。
(3)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河流流域水库众多,农业用水量大,导致河流流量少,稀释作用不明显;沿海多沼泽,含蓄水源,进一步减少了入海河水量。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西海拦河闸在大清河流域下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阻止了高潮位的海水沿着河道向上游溯流,也遏制了海水对河水水位的抬高,这样可以减少海水的入侵,避免土壤因为盐碱化而受到破坏。其次,西海拦河闸可以储存来自上游的河水,确保在需要的时候有足够的水源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因此,这个闸门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将水库建在河流的上游有许多好处。首先,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因为它可以储存水量并在需要时释放水量,这样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其次,上游地区通常是山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移民规模小,这减少了水库建设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另外,上游地区的侧蚀作用相对较弱,河道也较窄,因此水库大坝的工程量相对较小,建设成本也较低。最后,上游地区的落差较大,可以利用水流动能进行发电等综合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将水库建在河流的上游是在综合考虑了水资源调控、生态保护、社会稳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最佳选择。
(3)首先,该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而蒸发量却较大,这导致了水体中盐分的浓缩。其次,河流流域内建设了众多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用水,这导致了河流流量减少,稀释作用不明显,进而使得河水中的盐分无法被有效稀释。此外,沿海地区多为沼泽地带,含有大量蓄水源,这进一步减少了入海河水量,使得海水与河水的混合比例更高,从而增加了河口海域的盐度。因此,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解释为何大清河河口海域的盐度相对较高。
【点评】影响河流地貌的因素有很多,地质结构对河流地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岩石的硬度和抗侵蚀能力影响了河流的侵蚀和切割能力,从而塑造了河谷的形态。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降水量、温度和蒸发量等,进而影响了河流的水量和流速。降水量越大,河流侵蚀力越强,河流地貌形态也会受到影响。植被覆盖对河流地貌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侵蚀,稳定河岸,形成河滩。植被根系也有助于固定土壤,减少泥沙的冲刷和沉积。人类的活动也对河流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河岸的开发、河道的整治等都会改变河流的形态。例如,修建水坝会改变河流的水文特性,改变下游的河床沉积和河岸侵蚀等情况。地质构造对河流地貌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例如,断裂带、抬升地块等地质构造会形成梯度变化,影响河流的流速和侵蚀能力,从而塑造了河流的地貌特征。
19.【答案】(1)
(2)原因:冬季降水少,空气中灰尘多;冬季寒冷,燃煤取暖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烟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冬季气温低,对流运动弱,甚至出现逆温。
(3)监测空气污染状况(或范围)可用RS;用GIS技术,可分析得出空气质量状况的变化。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四周的污染空气向中部的空气净化塔流动,空气净化塔底部吸收污染空气后,加工过滤,从顶部释放干净空气,如图: 。
(2)华北地区42城冬季拉响空气污染警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冬季华北地区降水较少,容易造成空气中灰尘等颗粒物的积累,从而影响空气质量。冬季寒冷,大量居民使用燃煤取暖,导致大量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尤其是柴油车等高污染车辆的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冬季气温低,空气密度大,对流运动相对较弱,容易造成污染物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雾霾。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地面温度高于上层空气温度,形成逆温,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
(3)在空气污染监测中,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飞行器获取大范围的空气质量数据,包括大气成分、气溶胶浓度、光学厚度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监测空气污染的程度和范围。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和监测工厂、火力发电厂等潜在的空气污染源,并评估其排放情况,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空气质量变化,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警,帮助公众采取防护措施。GIS技术可以整合多源数据,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遥感数据等,通过空间分析和空间建模技术,对空气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GIS可以绘制污染源分布图、敏感区域分布图等,帮助决策者了解空气污染分布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方案。GIS可以用于管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站点的布设、维护、数据采集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点评】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和企业的排放物,包括废气和废水,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直接影响空气质量。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对空气质量有严重影响。燃烧活动,包括燃煤、燃油、木材等的燃烧释放出的气体和颗粒物,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例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程度。地形地貌因素也会影响空气质量,如山谷地区易形成空气污染的聚集区。生物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气体排放,如植物的挥发性有机物等,尤其在农村和郊区。
20.【答案】(1)石冰川表层多大小混杂的岩块;全球气候变暖、内部冰川融化、积雪融化且下部地层处于冻结不透水状态,导致表层物质含水量大;前缘坡度大,水和固体碎屑物的混合体不稳定;气候高寒,植被覆盖率差。
(2)破坏道路等交通设施和房屋等建筑;堵塞河道容易形成堰塞湖,使下游的然乌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到威胁。
(3)加强预警预报;生物措施,种植适宜当地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若答“植树造林”不得分);工程措施,如机械清理碎石、建设护坡、开挖导流槽等。
【知识点】冰川地貌;中国的地质灾害
【解析】【分析】(1)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该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随着冰川的融化,释放出的大量冰水增加了地表的含水量。冰川融化导致了积雪的融化。积雪的融化也会增加地表的含水量。在高寒气候条件下,地下地层可能处于冻结状态,形成不透水层。这会导致表层的水分无法渗透到更深的地下,增加了地表的含水量。石冰川表面覆盖着大小混杂的岩块,这些岩块易于被冰水冲刷和推动,成为泥石流的一部分。石冰川前缘的地形坡度较大,这增加了冰水和固体碎屑物混合体的不稳定性,易于发生滑坡或泥石流。该地区气候寒冷,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易于裸露,暴露的地表更容易受到冰水和固体碎屑物的侵蚀和冲刷。
(2)石冰川灾变可能会冲毁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造成交通中断和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对周边房屋、建筑物的冲击也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损毁。泥石流中的大量固体碎屑、冰块等物质可能会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形成,可能会威胁下游地区的安全,特别是下游的然乌镇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建立完善的泥石流预警预报系统,通过监测降雨量、地质变化等指标,及时预警并发布警报,以便采取应急措施。种植适宜当地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的发生。这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降低泥石流的风险。采取机械清理碎石、建设护坡、开挖导流槽等工程措施来减少泥石流的危害。例如,清理沿线的岩石碎块,加固道路边坡,修建排水设施等,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对道路的影响。
【点评】石冰川是一种常见于山岳冰川消退过程中的地貌特征,通常表现为沿着谷地或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冰岩混合体。其特点在于表面覆盖着大小混杂的岩石碎块,而其活动程度则与其内部含冰量密切相关。这种冰岩混合体的形成和活动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冰川融化是主要的驱动力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冰川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其次,地形起伏和坡度对冰川的形态和活动也有影响,前缘坡度较大的冰川容易形成泥石流等灾害。此外,气候和植被覆盖情况也会影响冰川的活动程度,高寒气候和植被覆盖率低会使冰川更容易暴露和受到外部影响。
1 / 1湖南省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人口纬度和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整体呈现出纬度越高,人口越少的特征
B.据图可知,低纬度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密集
C.平原地区是人口分布的主要理想地形,因为方便人们生产生活
D.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南半球人口数量少
2.澳大利亚地处热带地区,境内主要为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长期以来,该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 ②土壤 ③经济水平 ④开发历史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点评】自然环境对人类居住的适宜性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资源等会影响人类在某一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通常会吸引人口聚集,而极端的气候、恶劣的地形则可能导致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向其集聚;而经济落后地区则可能人口稀少,甚至出现人口外流现象。政治稳定与否、政策措施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政治动荡、战争等不稳定因素可能导致人口流动,甚至人口外移;而政府的政策措施、城乡发展规划等也会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分布格局。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某些地区的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迁移选择,形成人口分布的特定模式。历史遗留问题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例如,历史上的殖民活动、移民潮、战争影响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特定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技术进步和交通发展也对人口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容易跨越地域限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居住地,从而影响了人口的分布。
1.A、由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A错误;
B、低纬度地区的平原也有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地区,如亚马孙平原,B错误;
C、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便于耕种劳作和生活,C正确;
D、南半球陆地较少,这是制约人口的根本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C。
2.澳大利亚东南部开发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越,以季风气候、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都有分布,经济发达,主要的大城市如墨尔本、堪培拉、悉尼等都在东南沿海地区,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2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604万人,在国内31个省份排名第7位,是一个人口大省。读如图,下列有关湖南省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B.各市州人口数量与面积成正相关
C.郴州、永州等地州市受粤港澳湾区辐射带动作用影响明显,人口迁入较多
D.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湖南可适当鼓励生育和人口流动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由图可知,湖南省人口整体上看,东部和西部都有人口稠密区,A错误;
B、各市州人口数量和面积不成正相关,部分是负相关,B错误;
C、由图可知,永州的人口迁入少,较为稀疏,C错误;
D、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繁荣,湖南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鼓励生育和人口流动,以应对人口变化和促进社会发展,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例如,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都会影响人们选择迁移的地区和方式。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迁往经济较为发达或者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地区。教育资源和职业发展机会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优质资源可能会吸引人口向某些地区迁移,寻求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生活环境的质量包括居住环境、空气质量、自然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一些环境质量较高的地区可能更受人们欢迎,特别是对于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政治和社会稳定程度也会影响人口迁移。政治动荡、战争、社会安全等问题可能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寻求安全和稳定的地方居住。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族群关系等因素也会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一些具有特定文化特色或者社会氛围的地区可能会吸引特定群体的人口迁移。政府的政策措施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就业政策、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城乡发展规划等都会影响人口的流动方向和规模。这些因素通常是相互交织的,不同地区和个人的迁移动机可能各有不同,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会影响整体的人口迁移趋势和模式。
十八洞村(如图)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喀斯特地貌发育区。村内有大片山林,平均海拔700米,共200多户人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长期以来,十八洞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  )
A.苗族古老建筑和民居众多
B.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
C.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D.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5.据2022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十八洞村有户籍人口989人,常住人口648人,相比2021年人口变化较大,增加105人。变化的原因有(  )
①进行土地流转,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实现规模化经营
②修建了道路,使得村庄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
③修建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④政策支持,迁入大量人口
⑤发展特色农业,开发苗绣织锦,促进旅游业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4.A
5.C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由于水溶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通常在石灰岩、石膏岩、大理石等溶解性岩石区域发育。在喀斯特地貌中,地表常常呈现出溶洞、天坑、地下河、石林等奇特景观。岩溶作用是指水在溶解性岩石上的化学侵蚀作用。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溶解性岩石(如石灰岩)逐渐溶解,形成溶洞、地下河道等地下空间。溶洞等地下空间如果遭受到地表的重压或者岩层坍塌,就会形成天坑等地表凹陷。地表的风化、水流侵蚀等作用也会逐渐改变地貌,形成石林、溪谷等景观。
4.题目说到了"长期以来,十八洞村“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这意味着这个村子的自然条件并不利于居民的生存和发展。A项提到了苗族古老建筑和民居众多,这并不符合“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含义。
故答案为:A。
5.该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崎岖不平,不适合规模化经营,①错误;修建道路,让十八洞村与外界交流更加便利,②正确;新修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让生活更便利,③正确;并没有大量人口迁入,④错误;当地属于土家苗族自治州,具有特色旅游资源,⑤正确。综合来看,①④错误,②③⑤正确。
故答案为:C。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产业体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1950年相比,推测1958年嘉峪关人口结构(  )
A.男女比例更协调 B.农业人口比例大
C.青壮年比例相对较低 D.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7.2005~2010年该市新出生人口较少,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B.环境污染严重
C.生育观念改变 D.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8.出生率的下降,率先影响的行业为(  )
A.婴幼儿奶粉销售 B.新生儿科医生
C.幼儿园 D.游乐场
【答案】6.D
7.A
8.B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
【解析】【点评】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通常包括资源、交通、市场和劳动力等方面。
6.A、钢铁工业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更大,A错误;
B、随着钢铁工业发展,农业人口比例减少,从事工业人口比例增加,B错误;
C、钢铁工业尤其是冶金工业对年龄要求较为严格,青壮年比例相对较高,C错误;
D、嘉峪关地区在1958年建立钢铁厂后,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产业体系。这意味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可能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吸引了更多人口来到该地区就业,提高了人口素质,D正确;
故答案为:D。
7.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和观念转变,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意味着该市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而生育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相对减少,导致新生儿数量减少。
故答案为:A。
8.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新生儿数量减少,因此首先受到影响的行业可能是新生儿相关的行业,如新生儿科医生。随着新生儿数量减少,需求减少,新生儿科医生可能面临就业和收入方面的挑战。
故答案为:B。
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如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与1990年前相比,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②功能区主要向北方拓展可能与地价便宜有关
③该城市人口数量会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④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主要与建筑布局调整有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10.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
①土地租金上涨 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 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9.A
10.B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点评】产业园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对产业园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政府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政策、财政补贴等,以吸引企业入驻和促进园区发展。产业园区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位于交通枢纽或资源丰富地区的园区通常更具竞争力。园区内形成的产业集群可以提升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形成良性循环。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的完善,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生活都至关重要。园区周边人才储备、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着企业在园区的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会影响到员工的生活质量和企业的形象,对于吸引人才和企业投资至关重要。
9.由于老旧厂区经过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文创旅游空间,可能采取了绿化、景观设计等措施,从而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北方地区的地价可能相对便宜,因此产业园向北方拓展可能是为了节约成本;由于文创旅游空间吸引了大量游客,人口数量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①②③正确;建筑布局没有变化,④错误,
故答案为:A。
10.由题可知,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随着产业园功能向文创旅游空间转型,可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商业活动,导致土地租金上涨。原本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功能可能会收缩,转而向文创旅游空间发展,因此文创功能可能会减少,所有①④正确。
故答案为:B。
白芷是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遂宁市的传统经济作物,该产区药农有一套成熟的白芷种植技术。白芷土壤是涪江冲积物在遂宁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长期种植白芷的耕作条件下形成的适宜白芷生长的土壤。白芷土壤分沙土和油沙土两个土种。下表表示油沙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质地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层深度(cm) 砂粒含量(%) 粉粒含量(%) 粘粒含量(%)
0~23 27.8 66.3 5.88
32~75 34.2 56.8 5.29
75~100 45.4 49.2 5.40
11.从土壤的形成来看,下列土壤形成过程与白芷土壤最相似的是(  )
A.草原土壤 B.森林土壤 C.水稻土壤 D.紫色土壤
12.下图(如图)中能够表示埋藏深度为0~23cm土壤物理性状组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遂宁市自然状态下,该区域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11.C
12.D
13.C
【知识点】认识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人们通过不断地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以及轮作施肥等农耕活动,使得土壤逐渐适应水稻的生长需求,形成了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类型。这种土壤通常具有一定的湿润性和肥沃度,有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11.由图可知, 白芷土壤是涪江冲积物在遂宁市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长期种植白芷的耕作条件下形成的适宜白芷生长的土壤,而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土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地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
故答案为:C。
12.由图可知,0-23cm土层深度的砂粒含量为27.8%,粉粒含量为66.3%。粘粒含量为5.88%。与丁最为相符。
故答案为:D。
13.遂宁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遂宁市在自然状态下的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植被类型通常在亚热带地区出现,具有常绿的阔叶树种,适应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故答案为:C。
湖南省某县城优质住宅小区集中分布于湘江之畔,临近国家森林公园,附近有省内某知名中学(如图)。
14.读如图推测湘江岸边由陆风转江风的时间可能为(  )
A.6点 B.10点 C.24点 D.14点
15.该地优质住宅小区多,其原因可能是(  )
A.江边晴天多,光照较好 B.江边温差大
C.江边昼夜风少 D.江边湿度大,空气清新
16.随着江岸小区建设,城镇化进程加快,说明该地江陆风的变化(  )
A.增强江陆风 B.减弱江陆风
C.增强江风,减弱陆风 D.减弱江风,增强陆风
【答案】14.B
15.D
16.C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海陆风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风流。通常在白天,由于陆地受阳光直射而升温快,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的冷空气则向陆地流动,形成海风;而在夜间,陆地冷却快于海洋,形成高压,海洋的暖空气则向陆地流动,形成陆风。这种海陆风的交替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海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14.陆风指的是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江风是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在白天,当陆地地表气温高于海洋,吹海风,而在10点左右,陆地快速升温,陆风会转为江风;6点和24时都吹陆风,14时吹海风。
故答案为:B。
15.江边地区通常会具有较高的湿度,而且靠近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质量可能更好。这些因素使得该地区成为优质住宅小区集中分布的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D。
16.随着江岸小区建设,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陆地更热,所有江风增强,而陆风减弱。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如图为人类大陆图。
(1)读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2)非洲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请做出合理解析。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分布较密集,低纬度多于高纬度(或者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东半球比西半球多;亚洲比欧洲多。
(2)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人口难以成片分布;非洲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口,沿海人口分布少,难以成片分布;非洲纬度低,气温高,内陆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较凉爽,居住分散;气候干旱地区多,人口受水源限制,人口分布在沿河一带及绿洲;历史上殖民者为了掠夺资源,修筑了铁路,沿线经济发达,人口成带状分布,因此人口分布较分散,没有形成人类大陆。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解析】【分析】(1)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尤其是中纬度地区。此外,东半球的人口比西半球多,而亚洲比欧洲人口更为众多。这些特点反映了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非洲的地形、气候和历史等因素都对其人口分布造成了影响。高原地形使得人口难以成片分布,而沿海线的平直和港口的缺乏也限制了沿海地区的人口集聚。另外,非洲的气候多样性和干旱地区的存在也导致人口分布相对分散,集中在河流周边和绿洲地区。历史上的殖民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分布,如修筑铁路使得沿线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但整体上人口分布依然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人类大陆。
【点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对人口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平原、河流、湖泊等地形对人口集聚有利,而高山、荒漠等地形则相对不利。发达地区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因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政治稳定与否、治安状况等都会影响人们选择居住的地区。历史遗留问题、文化传统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例如,一些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而其他地区则相对稀疏。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服务的分布也会影响人口选择居住的地区。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如图)为辽宁省大清河流域下游,1991~2016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平均蒸发量1000~1200m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大清河径流随季节变化明显,为调节大清河径流量随季节的变化,上游建有石门水库等水库,大清河下游建有西海拦河闸。受大清河沉积作用影响,区内沿海多为淤泥质岸滩,盐沼广布。
(1)分析西海拦河闸发挥的作用。
(2)分析该地水库建在河流上游地区的好处。
(3)与其他河流入海口海域相比,大清河河口海域的盐度相对较高,请分析原因。
【答案】(1)阻拦了高潮位的海水沿河道上溯和抬高河水水位,减少海水入侵,避免土壤盐碱化;储蓄上游河流来水,保障灌溉水源。
(2)水库调蓄河流径流量,建在上游,可惠及整个中下游,减少水旱灾害;上游多为山区,人口数量少,移民规模小;侧蚀作用弱,河道较窄,水库大坝工程量小;上游地区落差较大,可以发挥发电等综合效益。
(3)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河流流域水库众多,农业用水量大,导致河流流量少,稀释作用不明显;沿海多沼泽,含蓄水源,进一步减少了入海河水量。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西海拦河闸在大清河流域下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阻止了高潮位的海水沿着河道向上游溯流,也遏制了海水对河水水位的抬高,这样可以减少海水的入侵,避免土壤因为盐碱化而受到破坏。其次,西海拦河闸可以储存来自上游的河水,确保在需要的时候有足够的水源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因此,这个闸门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将水库建在河流的上游有许多好处。首先,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因为它可以储存水量并在需要时释放水量,这样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其次,上游地区通常是山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移民规模小,这减少了水库建设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另外,上游地区的侧蚀作用相对较弱,河道也较窄,因此水库大坝的工程量相对较小,建设成本也较低。最后,上游地区的落差较大,可以利用水流动能进行发电等综合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将水库建在河流的上游是在综合考虑了水资源调控、生态保护、社会稳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最佳选择。
(3)首先,该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而蒸发量却较大,这导致了水体中盐分的浓缩。其次,河流流域内建设了众多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用水,这导致了河流流量减少,稀释作用不明显,进而使得河水中的盐分无法被有效稀释。此外,沿海地区多为沼泽地带,含有大量蓄水源,这进一步减少了入海河水量,使得海水与河水的混合比例更高,从而增加了河口海域的盐度。因此,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解释为何大清河河口海域的盐度相对较高。
【点评】影响河流地貌的因素有很多,地质结构对河流地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岩石的硬度和抗侵蚀能力影响了河流的侵蚀和切割能力,从而塑造了河谷的形态。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降水量、温度和蒸发量等,进而影响了河流的水量和流速。降水量越大,河流侵蚀力越强,河流地貌形态也会受到影响。植被覆盖对河流地貌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少侵蚀,稳定河岸,形成河滩。植被根系也有助于固定土壤,减少泥沙的冲刷和沉积。人类的活动也对河流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河岸的开发、河道的整治等都会改变河流的形态。例如,修建水坝会改变河流的水文特性,改变下游的河床沉积和河岸侵蚀等情况。地质构造对河流地貌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例如,断裂带、抬升地块等地质构造会形成梯度变化,影响河流的流速和侵蚀能力,从而塑造了河流的地貌特征。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142万平方千米国土遭“霾伏”,部分城市PM2.5破千。近年来,华北地区因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重点区域,尤其冬季空气污染最为严重,42城冬季拉响空气污染警报。拥抱蓝天、顺畅呼吸成了民众最迫切的期待,净化塔应运而生。下面左图为空气净化塔(塔座用镀膜玻璃做成,在系统内加装过滤PM2.5和光催化材料),右图示意净化塔工作原理。
(1)上面右图为净化塔工作原理图,图中小线段()表示空气运动方向,但缺少箭头,请补充,并分别在方框中填写太阳辐射、干净空气、污染空气。
(2)简述华北地区42城冬季拉响空气污染警报的原因。
(3)3S技术在空气污染监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分别说明RS和GIS技术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答案】(1)
(2)原因:冬季降水少,空气中灰尘多;冬季寒冷,燃煤取暖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烟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冬季气温低,对流运动弱,甚至出现逆温。
(3)监测空气污染状况(或范围)可用RS;用GIS技术,可分析得出空气质量状况的变化。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3S技术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四周的污染空气向中部的空气净化塔流动,空气净化塔底部吸收污染空气后,加工过滤,从顶部释放干净空气,如图: 。
(2)华北地区42城冬季拉响空气污染警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冬季华北地区降水较少,容易造成空气中灰尘等颗粒物的积累,从而影响空气质量。冬季寒冷,大量居民使用燃煤取暖,导致大量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尤其是柴油车等高污染车辆的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冬季气温低,空气密度大,对流运动相对较弱,容易造成污染物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雾霾。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地面温度高于上层空气温度,形成逆温,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
(3)在空气污染监测中,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飞行器获取大范围的空气质量数据,包括大气成分、气溶胶浓度、光学厚度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监测空气污染的程度和范围。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和监测工厂、火力发电厂等潜在的空气污染源,并评估其排放情况,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空气质量变化,及时发布空气质量预警,帮助公众采取防护措施。GIS技术可以整合多源数据,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遥感数据等,通过空间分析和空间建模技术,对空气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GIS可以绘制污染源分布图、敏感区域分布图等,帮助决策者了解空气污染分布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方案。GIS可以用于管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包括监测站点的布设、维护、数据采集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点评】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和企业的排放物,包括废气和废水,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直接影响空气质量。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对空气质量有严重影响。燃烧活动,包括燃煤、燃油、木材等的燃烧释放出的气体和颗粒物,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例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程度。地形地貌因素也会影响空气质量,如山谷地区易形成空气污染的聚集区。生物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气体排放,如植物的挥发性有机物等,尤其在农村和郊区。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冰川常是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它是一种沿着谷地或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冰岩混合体,表面是大小混杂的岩石碎块,其活力取决于它内部含冰量。乌连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西藏昌都八宿县然乌镇,是帕隆藏布流域源头然乌湖口右岸的一条支沟,G318国道从沟口堆积扇穿行而过,延伸至然乌湖面。近年冰川多次活动,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危害。图为该地地理位置图,图为石冰川地质剖面图。
(1)石冰川前缘容易产生灾变。结合图文材料,请分析近年来该地石冰川灾变产生泥石流的自然因素。
(2)分析该地石冰川灾变产生的危害。
(3)针对泥石流等灾害多发,为保证318公路的正常运行,公路维护人员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理措施?
【答案】(1)石冰川表层多大小混杂的岩块;全球气候变暖、内部冰川融化、积雪融化且下部地层处于冻结不透水状态,导致表层物质含水量大;前缘坡度大,水和固体碎屑物的混合体不稳定;气候高寒,植被覆盖率差。
(2)破坏道路等交通设施和房屋等建筑;堵塞河道容易形成堰塞湖,使下游的然乌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到威胁。
(3)加强预警预报;生物措施,种植适宜当地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若答“植树造林”不得分);工程措施,如机械清理碎石、建设护坡、开挖导流槽等。
【知识点】冰川地貌;中国的地质灾害
【解析】【分析】(1)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该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随着冰川的融化,释放出的大量冰水增加了地表的含水量。冰川融化导致了积雪的融化。积雪的融化也会增加地表的含水量。在高寒气候条件下,地下地层可能处于冻结状态,形成不透水层。这会导致表层的水分无法渗透到更深的地下,增加了地表的含水量。石冰川表面覆盖着大小混杂的岩块,这些岩块易于被冰水冲刷和推动,成为泥石流的一部分。石冰川前缘的地形坡度较大,这增加了冰水和固体碎屑物混合体的不稳定性,易于发生滑坡或泥石流。该地区气候寒冷,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易于裸露,暴露的地表更容易受到冰水和固体碎屑物的侵蚀和冲刷。
(2)石冰川灾变可能会冲毁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造成交通中断和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对周边房屋、建筑物的冲击也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损毁。泥石流中的大量固体碎屑、冰块等物质可能会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形成,可能会威胁下游地区的安全,特别是下游的然乌镇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建立完善的泥石流预警预报系统,通过监测降雨量、地质变化等指标,及时预警并发布警报,以便采取应急措施。种植适宜当地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的发生。这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强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降低泥石流的风险。采取机械清理碎石、建设护坡、开挖导流槽等工程措施来减少泥石流的危害。例如,清理沿线的岩石碎块,加固道路边坡,修建排水设施等,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对道路的影响。
【点评】石冰川是一种常见于山岳冰川消退过程中的地貌特征,通常表现为沿着谷地或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冰岩混合体。其特点在于表面覆盖着大小混杂的岩石碎块,而其活动程度则与其内部含冰量密切相关。这种冰岩混合体的形成和活动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冰川融化是主要的驱动力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冰川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其次,地形起伏和坡度对冰川的形态和活动也有影响,前缘坡度较大的冰川容易形成泥石流等灾害。此外,气候和植被覆盖情况也会影响冰川的活动程度,高寒气候和植被覆盖率低会使冰川更容易暴露和受到外部影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