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同步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选题
1.“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下列有利于降碳的措施是
A.填埋垃圾 B.燃煤脱硫
C.风能发电 D.砍伐森林
2.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绿色赋能,零碳办赛。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采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 B.取消燃放烟花,改用“数字烟花”
C.场馆门窗设计采用自然通风 D.鼓励市民自驾汽车观看比赛
3.今年春晚长沙分会场的焰火璀璨夺目,燃放烟花时发生反应:,同时在火药中会加入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
B.每生成,被S氧化的C的物质的量为
C.火药中的均不参与化学反应
D.燃放烟花对环境没有污染
4.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出多件重要文物,如青铜神树、黄金手杖、丝绸黑炭、象牙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青铜的硬度比纯铜低
B.自然界中的金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C.丝绸到黑炭的转化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D.象牙中含有的胶原蛋白属于有机高分子
5.化学学科是医药、环保、材料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最早研究的半导体材料是硅
B.新品种的农药由含磷的有机物发展成为对人畜毒性较低的含砷的有机物
C.碳纳米材料主要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有机材料
D.加工馒头,面包时,可加入一些膨松剂如,使面团疏松多孔
6.从防止污染和减少用酸量的角度分析,下列制取的方法中最好的是
A. B.
C. D.
7.处理含的废气的治污工艺流程图如下。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溶液的pH将会增大 B.在流程中作催化剂
C.该流程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D.废气中所含在流程中最终被氧化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是由发动机中汽油燃烧产生的
②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③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对人体没有危害
④工业上经常使用生石灰对燃煤产生的气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预防酸雨及全球气候变暖
⑤可使用二氧化硫或某些含硫化合物对食品增白
A.全部正确 B.①④ C.③④ D.全部错误
9.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通常是指pH在7以下的降水
B.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C.大气污染主要指CO、SO2、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
D.N与S的氧化物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10.向大气大量排放SO2不会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A.使废气呈黑色 B.酸化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
C.使降雨腐蚀石刻与建筑 D.引起呼吸道黏膜受损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去除废水中的:
B.用醋酸溶解水垢中的碳酸钙:
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氯气:
D.向摩尔盐溶液加入溶液至刚好反应完全:
12.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宗旨是通过化学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污染,下列行为不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使用低毒性的电镀稳定剂来取代剧毒的
B.在街道两侧规模种植某种可大量吸收的植物
C.寻找高效工业催化剂加快生产,减少需要的能耗
D.研发可回收、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新型塑料
13.化学与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电池可以直接掩埋处理
B.硫氧镁彩复合钢板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食用油发生“酸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油脂的水解
D.回收纸箱、易拉罐等的垃圾桶上的标识为
二、多选题
14.中国承诺2030年前,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研发CO2的利用技术,将CO2转化为能源是缓解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案之一、由CO2和CH4制备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制备CH3OH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CH4所含的极性键为2NA
B.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CH3OH和CH4,CH3OH的质子数比CH4多8NA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制备合成气的反应中,若生成2molCO,反应I和II中共转移电子数为4NA
15.已知有机物M、N、W能发生下列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的一氯代物有3种
B.W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该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
D.M、N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数目比为3:1
三、解答题
16.2021年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宣布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化学学科正以独特学科价值为全面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I.屠呦呦制备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已知:乙醚沸点为35℃,乙醚浸取法是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其主要工艺如图所示:
(1)乙醚浸取青蒿时,为增大青蒿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2)操作I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 ,操作II的名称是 。
(3)操作III的主要过程可能是 (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II.我国正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用化学手段实现碳中和主要是对CO2进行捕获收集和资源化利用。
(4)利用低浓度氨水吸收烟气中CO2生成NH4HCO3,其化学方程式为 。
(5)下列说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B.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人工路线,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C.开发可燃冰(CH4·nH2O)作为新的替代能源
17.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实验事实与所给酸对应的性质(填序号)
A.酸性 B.挥发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不稳定性 F.氧化性
①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浓硫酸可作氯气的干燥剂
③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2)“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①制:(浓)
②制;;(稀)
③制:(浓)
④制:(稀)
(3)某同学向溶液中通入,未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可知酸性强弱: HCl(填“>”或“<”)。取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下列操作,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的 (填字母)。
A.通入 B.滴加溶液 C.滴加稀盐酸 D.滴加NaOH溶液
(4)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溶液、、NaOH溶液、氨水。
①要证明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是 ,看到的现象是 。
②选用与反应,反应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Ⅰ.已知A是一种气态烃,是水果的催熟剂。下列关系图中部分产物可能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反应:(R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原子)
(1)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 。
(2)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即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则反应①~⑦中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
(3)C与F以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G,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
(5)用化学方法可以鉴别B和C的试剂是(填字母) 。
a.稀硫酸 b.金属钠
c.含酚酞的溶液 d.紫色的石蕊溶液
(6)热还原法冶炼:用金属还原得到铬,其化学方程式为 。此法称为铝热反应,反应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铝热剂是指 。镁条和的作用分别是 和 。
(7)下列反应原理符合工业冶炼金属的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19.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发表演讲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下列措施不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完善充电桩、自行车道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公众优先绿色出行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和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C.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D.加大农村房屋建筑节能改造力度,降低冬季取暖燃料的使用
(2)二氧化碳加氢可转化为二甲醚(CH3OCH3),既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得到性能优良的汽车燃料。反应原理为:。
①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CO2(g)和9molH2(g),测得CO2(g)、CH3OCH3(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到达A点时, (填“>”、“<”或“=”)。0~5min内,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 (百分号内保留2位小数)。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H2的含量保持不变 B.CO2(g)与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 D.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保持不变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填字母)。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E.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20.乳酸乙酯是白酒的香气成分之一,广泛用于食品香精。适量添加可增加白酒中酯的浓度,增加白酒的香气,是清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成分。乳酸乙酯发生如图变化(已知烃A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
(2)A分子的电子式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③: 。
反应⑤: 。
(4)与足量金属反应,可生成为 ;
(5)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下列转化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 (填序号)。
a.乙醇制取乙醛
b.乙烷制备
c.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填埋垃圾不能影响CO2的排放和释放,故不利于降碳,A不合题意;
B.燃煤脱硫仅仅减少了SO2的排放,不能减少CO2的排放,故不利于降碳,B不合题意;
C.风能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故有利于降碳,C符合题意;
D.砍伐森林将减少CO2的消耗,不利于降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D
【详解】A.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都对环境友好,符合绿色赋能,零碳办赛的理念,A正确;
B.取消燃放烟花,改用“数字烟花”,可减少燃放烟花造成的空气污染,符合绿色赋能,零碳办赛的理念,B正确;
C.场馆门窗设计采用自然通风,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可节约能源,符合绿色赋能,零碳办赛的理念,C正确;
D.鼓励市民自驾汽车观看比赛,汽车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废气,不符合绿色赋能,零碳办赛的理念,D错误;
故选D。
3.B
【分析】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为0价,S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为+4价,故S和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CO2氧化产物,、N2为还原产物。
【详解】A.该反应中CO2氧化产物,、N2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A错误;
B.每生成,生成1molK2S,硫得到2mol电子,被S氧化的C的物质的量为,故B正确;
C.火药中的Li2CO3、NaN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参与化学反应,故C错误;
D.燃放烟花产生大量有毒烟尘颗粒物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A
【详解】A.青铜为铜的合金,硬度比纯铜高,A错误;
B.金性质稳定,自然界中的金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B正确;
C.丝绸到黑炭的转化,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相对分子量大于一万的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大于一万,故为有机高分子,D正确;
故答案为:A。
5.D
【详解】A.人们最早研究的半导体材料是金属锗,后来发展到与它同族的硅,A错误;
B.新品种的农药由含砷的有机物发展成为对人畜毒性较低的含磷的有机物,B错误;
C.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
D.加工馒头,面包时,可加入一些膨松剂如NH4HCO3,蒸制或烘焙食品过程中碳酸氢铵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D正确;
本题选D。
6.C
【详解】A.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的同时还生成NO2,部分硝酸转化为NO2,酸的利用率并不高,同时生成的NO2会污染环境,A错误;
B.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的同时生成NO,部分硝酸转化为NO,酸的利用率并不高,同时生成的NO会污染环境,B错误;
C.Cu与O2反应生成CuO,CuO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全部转化为硝酸铜且无污染物生成,C正确;
D.Cu与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的同时,生成SO2,SO2会污染环境且硫酸利用率不高,D错误;
故答案选C。
7.A
【分析】
根据工艺流程所示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和H2O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2H2O+SO2=2FeSO4+2H2SO4,FeSO4溶液吸收O2再生成Fe2(SO4)3,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4FeSO4+O2+2H2SO4═2 Fe2(SO4)3+8H2O,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氧、铁、硫,即该过程中共有3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流程中产生硫酸,溶液的pH将会减小,选项A不正确;
B.该工艺中Fe2(SO4)3和H2O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FeSO4溶液吸收O2再生成Fe2(SO4)3,Fe2(SO4)3可看作该过程的催化剂,选项B正确;
C.根据工艺流程所示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和H2O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减少SO2的排放,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废气中所含在流程中最终被氧化为,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8.D
【详解】
①发动机中汽油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是由空气中的氮氧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的,故①错误;
②空气中有的原因,正常雨水的为5.6,酸雨的小于5.6,故②错误;
③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故③错误;
④工业上经常使用生石灰对燃煤产生的气体进行处理,其目的是预防酸雨,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引起的,故④错误;
⑤不能使用二氧化硫或某些含硫化合物对食品增白,对人体健康有害,故⑤错误。
故以上说法全部错误。
故选D。
9.A
【详解】
A.常雨水的pH约为5.6,溶解二氧化硫的雨水为酸雨,酸性增强,则酸雨的pH<5.6,故A错误;
B.氮的氧化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发生,则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C.CO、SO2、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均为环境污染物,可引起大气污染,故C正确;
D.N与S的氧化物有毒,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故D正确;
故选A。
10.A
【详解】A.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向大气大量排放SO2不会使废气呈黑色,A符合题意;
B.SO2进入大气将与空气中的H2O反应生成H2SO3,进而氧化成H2SO4,形成酸雨,降落到土壤中,酸化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B不合题意;
C.SO2进入大气将与空气中的H2O反应生成H2SO3,进而氧化成H2SO4,形成酸雨,使降雨腐蚀石刻与建筑,C不合题意;
D.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能引起呼吸道黏膜受损,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D
【详解】A.HgS难溶于水,工业生产中,常用去除废水中的:,A正确;
B.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用醋酸溶解水垢中的碳酸钙:,B正确;
C.MnO2的氧化能力强于Cl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氯气:,C正确;
D.向摩尔盐溶液加入溶液至刚好反应完全时,Fe2+也将转化为Fe(OH)2沉淀:,D不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使用低毒性的电镀稳定剂来取代剧毒的,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
B.在街道两侧规模种植某种可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属于环境中的污染治理,而非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污染,B错误;
C.寻找高效工业催化剂加快生产,减少需要的能耗,可以减少尾气排放,C正确;
D.研发可回收、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新型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D正确;
故选B。
13.C
【详解】A.处理废电池不可直接填埋,A项错误;
B.硫氧镁彩复合钢板属于复合金属材料,B项错误;
C.食用油发生“酸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油脂的水解生成了脂肪酸,C项正确;
D.其它垃圾是指单位和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包括碎纸屑、污染的废纸、废弃塑料袋、烟蒂、尘土等。纸箱、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D项错误;
答案选C。
14.BD
【详解】A.1 mol甲烷中含4 mol C—H键,标准状况下,11.2 L CH4为0.5 mol,含极性键2NA,A正确;
B.1 mol CH3OH比1 mol甲烷多1 mol O原子,质子数多8NA,但等物质的量并非1 mol,因此无法确定质子数多少,B错误;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正确;
D.反应Ⅱ为:CO2+C===2CO,生成2 mol CO,需消耗1 mol C,反应中转移电子数2NA;反应Ⅰ:CH4―→C+2H2,生成1 mol C转移4NA电子,若生成2 mol CO,两反应总共转移电子数6NA,D错误;
给选BD。
15.AD
【详解】A.M中含有含有4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烷有4种,故A错误;
B.W中连接2个甲基的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甲烷分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该分子相当于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甲苯基取代,所以W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正确;
C.M、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W,该分子中只有一种物质生成,所以原子利用率为100%,故C正确;
D.M中不含碳碳双键,N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AD。
16.(1)将青蒿粉碎或充分搅拌
(2) 漏斗 蒸馏
(3)B
(4)CO2+NH3 H2O=NH+HCO
(5)AB
【分析】I.由流程可知,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可以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用乙醚对青蒿素进行浸取后,过滤,可得滤液和滤渣,提取液经过蒸馏后可得青蒿素的粗品,对粗品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可得精品;
【详解】(1)乙醚浸取青蒿时,为增大青蒿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将青蒿粉碎或充分搅拌;
(2)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操作Ⅱ的名称是蒸馏;
(3)由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只有B正确,故答案为:B;
(4)浓度氨水吸收烟气中CO2生成NH4HCO3,碳酸氢铵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离子方程式为CO2+NH3 H2O=NH+HCO;
(5)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或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人工路线,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均有利于碳中和,开发可燃冰(CH4 nH2O)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碳中和,只有AB正确,故答案为:AB。
17.(1) A、F C D
(2)②
(3) < ABD
(4) 溴水 溴水褪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详解】(1)①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体现浓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故选AF;
②浓硫酸可作氯气的干燥剂,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故选C;
③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选D;
(2)制:(浓),产生有毒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②制;;(稀),没有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③制:(浓) 产生有毒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④制:(稀),产生有毒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②;
(3)溶液中通入,未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因此酸性强弱:;向其中通入,将氧化为,产生白色沉淀;滴加溶液,将氧化为,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沉淀;滴加NaOH溶液,与反应,生成沉淀,故产生沉淀的为:ABD;
(4)①要证明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是具有氧化性的溴水,产生的现象为溴水褪色;
②选用与反应,发生反应:,反应的现象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18.(1)酯基
(2)①②⑦
(3)HOCH2CH2OH+2CH3COOH CH3COOCH2CH2OOCCH3+2H2O
(4)
(5)cd
(6) ++ 铝粉和的混合物(或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引燃剂 助燃剂
(7)BC
【分析】A是一种气态烃,是水果的催熟剂,A为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B为乙醇,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的C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D为乙酸乙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E为BrCH2CH2Br,E与苯发生取代反应得到H,H在题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I,I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E水解得到的F为HOCH2CH2OH,F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G。
【详解】(1)D为乙酸乙酯,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酯基;
(2)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原子利用率为100%,故反应①~⑦中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①②⑦;
(3)C与F以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G,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HOCH2CH2OH+2CH3COOH CH3COOCH2CH2OOCCH3+2H2O;
(4)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
(5)a.稀硫酸与两者均不反应,混合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钠与两者反应均可产生氢气,不能鉴别,b不符合题意;
c.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使含酚酞的溶液红色褪去,乙醇不反应,可以鉴别,c符合题意;
d.乙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乙醇不能使其变色,能鉴别,d符合题意;
故选cd;
(6)用金属还原得到铬的化学方程式为:++;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在这里指铝粉和的混合物,这里镁条点燃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氯酸钾受热分解出氧气,促使镁条燃烧更充分,放出热量更多,故镁条作用为引燃剂,氯酸钾作用为助燃剂;
(7)A.工业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金属铝,,A错误;
B.工业采用热分解法制备金属银,,B正确;
C.工业采用热还原制备铁,,C正确;
故选BC。
19.(1)B
(2) 放热 > 17.86% BD BC
【详解】(1)A.完善充电桩、自行车道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公众优先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机动车使用,有利于碳中和,故A不选;
B.可燃冰、煤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的,不利于碳中和,故B选;
C.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潮汐发电等行业,有利于减少煤炭发电,有利于碳中和,故C不选;
D.加大农村房屋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有利于冬季燃煤取暖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碳中和,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2)①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②反应到达A点时,甲醇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根据,内物质的量由3mol降低到0.5mol,;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列出三段式: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
A.H2的含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不选;
B.CO2(g)与H2(g)两者按方程式系数比加入,则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平衡,故B选;
C.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故C不选;
D.容器恒容,且各物质均为气体,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始终不变,故D选;
故答案为:BD;
③A.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反应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即放热反应不一定不需要加热,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也可能为放热反应,如铝热反应等,故C错误;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故D正确;
E.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故E正确;
故选BC。
20.(1) 羟基、羧基 加成反应
(2)
(3)
(4)1
(5)c
【分析】烃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则为乙烯;乳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乳酸和乙醇,乙烯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则为乙醇,为乳酸( );乙醇与氧气在铜的催化作用下,生成D为乙醛:乙醛在氧气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为乙酸;乙酸与乳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为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B为乳酸( ),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羧基:反应②为乙烯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2)为乙烯,电子式为 ;
(3)反应③是乙醇与氧气在铜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⑤是乙酸与乳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生成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4) 中的羟基和羧基均可以和钠反应生成氢气,则与足量反应,可生成为;
(5)a.乙醇经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不是,a项不符合题意;
b.乙烷和氯气在光照下生成和,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不是,b项不符合题意;
c.,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c项符合题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