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综合复习训练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是氢元素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C.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和一定互为同系物
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与充分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B.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C.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
D.向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充分反应时转移电子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与加热装置已略去)来进行乙醇的脱水反应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该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
B.若将盛装水的试剂瓶撤去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一定是生成的乙烯使其褪色
C.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D.该实验过程中所生成的乙烯,其所有原子一定位于同一平面上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有a个电子,b个中子,M的原子符号为:
B.的结构示意图:
C.的空间填充模型如图所示
D.的电离方程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系物
B.甲烷的结构式:
C.三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可证明甲烷是四面体立体结构
D.比例模型可以同时表示甲烷分子和四氯化碳分子
6.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氮气与6g氢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氨分子总数为2
B.标准状况下,22.4L和44.8L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分子数为3
C.5.6g铁粉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子数为0.05
D.11.2LNO与11.2LCO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
7.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 B.铵根离子的结构式:
C.乙酸的球棍模型: D.甲基的电子式: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B.空间填充模型可表示CH4分子,但不能表示CCl4分子
C.NaHSO4在水中电离:
D.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氨基的电子式: B.四氯化碳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C.乙烯的最简式: D.质量数为78、中子数为44的原子: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B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振荡后溶液变黄 硫酸能把氧化为
C 向溶液中通入气体,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C的非金属性比强
D 将一铁片溶于足量盐酸中,再滴入几滴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说明该铁片没生锈
A.A B.B C.C D.D
11.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1-丁烯的键线式: D.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12.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催化加氢合成乙烯的重要反应。该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下列有关几种低碳烯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型 B.丙烯和聚丙烯都可发生加成反应
C.正丁烷中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D.乙烯、丙烯和丁烯都不溶于水
13.下列反应事实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A.溶液腐蚀铜板:
B.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
C.NaI溶液中滴加酸化溶液制取:
D.检测酒驾的反应原理:
二、多选题
14.有机物俗称稗草烯,主要用于水稻田防除稗草。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不饱和烃
B.可用与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直接制得纯净的该物质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
15.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 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 Na+数目为 0.2 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H4 和 22.4 L Cl2 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 2NA
C.1 mol Na2O2 晶体和 1 mol CaH2 晶体含有的离子数目均为 2NA
D.一定条件下,5.6 g Fe 与 0.1 mol Cl2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三、解答题
16.乙烯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结合以下路线回答:
已知: ;其中F为高分子化合物
(1)物质B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2)D的结构简式为 ;
(3)反应①、⑥所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 ;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写出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关于CH2=CH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易溶于水 B.是平面结构的分子
C.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7)在实验室里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G,乙中所盛的试剂为 ,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
17.Ⅰ.某研究小组利用无水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利用无水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振荡边加入乙醇和乙酸
B.试管a中应加入碎瓷片
C.试管b中应加入饱和溶液
D.导管c下端管口不能伸入试管b的溶液中
E.加入过量无水乙醇,可以使乙酸完全反应
F.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
(3)试管b中溶液作用是:吸收乙醇、 和 。
Ⅱ.某有机物G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R代表烃基,下同)
②
③E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
回答下列问题:
(4)反应①的反应物(除外)及反应条件分别是 、 。
(5)B中所含官能团名称为 ;G的结构简式为 。
(6)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氧化反应。
(7)写出分子式为且一氯代物只有1种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该有机物的习惯命名是 。
18.有机物A~E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B→C的化学方程式为
(3)石蜡的分解不仅可获得A,还可以得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烷烃。写出该烷烃主链碳原子数为4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实现B和D制备E的反应。
①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试管甲中使用碎瓷片的目的是 ,试管乙中的试剂F为 。
19.有机化合物Y有抗菌作用,也是一种医药中间体,由X合成Y的路线图如下:
已知:① +HCl
②
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X的名称为 。
(2)A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②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3)检验C中官能团Cl所用试剂有稀HNO3和 。
(4)F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
(5)G是比D少2个“-CH2-”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结构为 (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结构中含有,只有1个苯环,无其他环状结构。
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2:1。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CH3CH2CH(OH)COC1和有机物X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 。
20.I.1-溴丁烷可用于合成麻醉药,生产染料和香料。实验室用溴化钠、1-丁醇、浓硫酸制备1-溴丁烷的反应原理、装置示意图及相关数据如下:
①
②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水中溶解性
1-丁醇 74 0.8 可溶
1-溴丁烷 137 1.3 难溶
实验步骤: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丁醇,浓、一定量固体和2-3粒沸石,加热回流。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适量的水、饱和溶液、水洗涤。分离出的产物经干燥、蒸馏后得到产品。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中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中可能产生多种副产物。
①该实验中产生的有机副产物可能为 (写一种,用结构简式表示),写出生成该副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实验中部分被浓硫酸氧化,可使制得的产品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分离反应液的过程中,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 (选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Ⅱ.青蒿素是治疗疟疾有效药物,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研究团队使用不同溶剂提取青蒿素的实验结果如下:
溶剂 水 乙醇 乙醚
沸点 100 78 35
提取效率 几乎为0
(4)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分子,是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位素,A错误;
B.是氢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组成的氢分子,不是同素异形体,B错误。
C.和可看成甲烷的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而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二卤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因此和结构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C错误;
D.和代表的一定是烷烃,两者组成上相差2个,互为同系物,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的反应是光敏反应,反应得到的是氯代甲烷的混合物,无法得到纯净的一氯甲烷,所以无法计算标准状况下,甲烷与氯气充分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分子数,A错误;
B.二氧化碳和的摩尔质量都为,但二氧化碳的质子数为的质子数为26,则无法计算二氧化碳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B错误;
C.正丁烷和异丁烷只是碳架不同,含有的共价键均为13条,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故其中共价键数目为,C正确;
D.和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向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充分反应时转移电子小于,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P2O5在该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将乙醇脱水制乙烯,A正确;
B.若将盛装水的试剂瓶撤去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一定是生成的乙烯使其褪色,可能是挥发出来的乙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分子间的脱水,生成CH3CH2OCH2CH3,C正确;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位于同一平面上,D正确;
故选B。
4.A
【详解】A.有a个电子,b个中子说明M原子的质子数为a+2、质量数为a+b+2,原子符号为,故A正确;
B.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
C.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空间填充模型为,故B错误;
D.碳酸氢钠在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同系物是指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和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
B.甲烷的结构式为:,故B错误;
C.若甲烷是正方形结构,三氯甲烷也只有一种结构,故C错误;
D.甲烷结构和四氯化碳结构类似,但由于氯原子比碳原子大,但H原子比碳原子小,故两者的比例模型不同,只能代表CH4,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28g氮气与6g氢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氨气分子总数小于2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即为=1molCH4和44.8L即=2molCl2,根据甲烷和氯气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因此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44.8LCl2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3NA,B正确;
C.根据Fe+2HCl=FeCl2+H2↑可知,5.6g即=0.1mol铁粉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分子数为0.1,C错误;
D.题干未告知气体所处的状态,无法计算11.2LNO与11.2LCO混合气体的分子数,D错误;
故答案为:B。
7.B
【详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A正确;
B.铵根离子的结构式:,B错误;
C.乙酸的球棍模型:,C正确;
D.甲基的电子式:,D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原子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质量数等于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和,则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质量数为17+18=35,可表示为,A错误;
B.CH4、CC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但由于原子半径:Cl>C>H,因此空间填充模型可只能表示CH4分子,但不能表示CCl4分子,B正确;
C.NaHSO4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产生Na+、H+、,因此在水中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HSO4=Na++H++,C错误;
D.乙烯分子中两个C原子之间以共价双键结合,C原子剩余价电子全部与H原子结合,乙烯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在书写结构简式时不能省略,其结构简式:CH2=CH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9.C
【详解】A.氨基-NH2中N原子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和一对孤电子对,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B.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Cl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半径,其空间填充模型为:,故B错误;
C.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最简式CH2,故C正确;
D.质量数为78、中子数为44的Se原子,质子数为78-44=34,符号表示为:,故D错误;
答案选C。
10.C
【详解】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会生成CO2,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会使乙烷中加入CO2杂质,故A错误;
B.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振荡后溶液变黄,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将Fe2+氧化成Fe3+,故B错误;
C.向溶液中通入气体,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即H2SiO3,说明酸性:H2CO3>H2SiO3, C的非金属性比强,故C正确;
D.铁锈生成的Fe3+可能被Fe还原为Fe2+,使得滴入几滴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CH2=CH2,A错误;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错误;
C.1-丁烯中碳碳双键在1号碳位,键线式:,C正确;
D.为丙烷的球棍模型,而不是填充模型,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乙烯中两个C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及另一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形成键,两个碳原子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形成键,键角约为120°,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即乙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型,A正确;
B.丙烯中含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丙烯是丙烯的加聚产物,聚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正丁烷中C以sp3杂化轨道形成键,四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C正确;
D.乙烯、丙烯和丁烯等烯烃都不溶于水,D正确;
答案选B。
13.C
【详解】A.该离子方程式不遵循电荷守恒以及得失电子守恒,正确写法为:,A错误;
B.草酸是弱酸,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酸性标准溶液滴定草酸:,B错误;
C .NaI溶液中滴加酸化溶液制取,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检测酒驾,重铬酸钾将乙醇氧化为乙酸,不是一氧化碳,正确反应为:,D错误;
故选C。
14.CD
【详解】A.分子中含C、H、Cl三种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故A错误;
B. 与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为多种氯代烃的混合物,故B错误;
C.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故D正确;
选CD。
15.BD
【详解】A.0.1 mol/L Na2CO3溶液体积未知,难以计算含有的Na+数目,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 L CH4 和 22.4 L Cl2均为1mol,分子数共2NA,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则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故B正确;
C.Na2O2 晶体中存在Na+和,CaH2晶体中存在Ca2+和H-离子,1mol晶体含有的离子数目均为 3NA,故C错误;
D.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5.6gFe为0.1mol,完全反应消耗0.15mol氯气,则氯气量不足,应以氯气的量计算电子数,完全跟反应得0.2mol电子,即0.2NA,故D正确;
故选:BD。
16.(1)羟基
(2)CH3CH2OH
(3) 加成反应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2CH3CH2OH+O22CH3CHO+2H2O
(5)nCH2=CH2
(6)BCD
(7) 饱和碳酸钠溶液 导气管的出口伸入到了液面以下
【分析】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D是CH3CH2OH;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E是CH3COOH,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G是CH3COOCH2CH3;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F是聚乙烯。
【详解】(1)根据物质B的结构简式,可知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
(2)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D是CH3CH2OH;
(3)反应①是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⑥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4)反应④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5)反应⑦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H2=CH2
(6)A. 乙烯难溶于水,故A错误;
B. CH2=CH2是平面结构的分子,6个原子共平面,故B正确;
C. CH2=CH2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故C正确;
D. 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D正确;
选BCD。
(7)饱和碳酸钠溶液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溶解乙醇,中和乙酸,乙收集乙酸乙酯,所盛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为防止倒吸,导气管的出口应在液面以上,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导气管的出口伸入到了液面以下。
17.(1)
(2)BD
(3) 中和乙酸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4) 氯气 光照
(5) 羟基
(6)
(7) 新戊烷
【分析】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水解得到B,B为苯甲醇(),催化氧化得到C,C为苯甲醛(),C氧化得到D,D为苯甲酸(),E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E为乙烯,乙烯与水加成得到F,F为CH3CH2OH,D和F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得到G,G为苯甲酸乙酯()。
【详解】(1)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浓硫酸密度比较大,应先加入密度比较小的乙醇、乙酸,故A错误;
B.试管a中应加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暴沸,故B正确;
C.乙酸乙酯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试管b中应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C错误;
D.为防止倒吸,导管c下端管口不能伸入试管b的溶液中,故D正确;
E.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无水乙醇,乙酸也不能完全反应,故E错误;
F.浓硫酸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和吸水剂,不能用用稀硫酸代替,故F错误;
选BD。
(3)产生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蒸气,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和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4)根据分析,甲苯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甲基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生成,所以反应①的反应物(除外)及反应条件分别是:氯气和光照;
(5)B为苯甲醇,B中的官能团为羟基;G为苯甲酸乙酯,G的结构简式为:;
(6)B为苯甲醇,催化氧化得到C苯甲醛,化学方程式为。
(7)分子式为,一氯代物只有1种,说明其结构高度对称,结构简式为;该有机物的习惯命名是新戊烷。
18.(1) 加成反应 羧基
(2)
(3)、
(4) 防止暴沸 饱和溶液
【分析】石蜡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A为CH2=CH2,A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为CH3COOH,B和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CH3COOCH2CH3。
【详解】(1)A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D为CH3COOH,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2)B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化学方程式为;
(3)石蜡的分解不仅可获得A,还可以得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烷烃,该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写出该烷烃主链碳原子数为=6,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的同分异构体为(、;
(4)①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试管甲中使用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暴沸,试管乙中的试剂F为饱和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19.(1)甲基苯酚(或4-甲基苯酚)
(2) (酚)羟基、羰基(或酮羰基或酮基)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3)NaOH溶液、AgNO3溶液
(4)n
(5)
(6)CH3CH2CH(OH)COCl+
【分析】
结合反应②的反应条件、A的分子式以及B的结构简式可得A的结构简式为,结合A的结构简式、X的分子式以及反条件可得X的结构简式为,则X的名称为对甲基苯酚或者4-甲基苯酚;B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C与NaCN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结合已知①和D的结构简式可得E的结构简式为,E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F;F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Y;据此分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X的名称为对甲基苯酚或者4-甲基苯酚;
(2)A的结构简式为,则A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酚)羟基、羰基(或酮羰基或酮基);反应②为酚与醛的加成反应,反应④为卤原子的取代反应;
(3)C的结构简式为,想要检验其中的氯原子,应先将C水解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为氯原子;
(4)F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方程式为n;
(5)D的不饱和度为7,根据题意,可知G的分子式为C9H7NO2,则符合①结构中含有,只有1个苯环,无其他环状结构;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2:2:1的结构的G的结构简式为;
(6)合成路线需要用到信息①及F到Y的成环反应;CH3CH2CH(OH)COCl与反应生成,再经水合氢离子生成,最后在碘单质作用下生成,则路线为:CH3CH2CH(OH)COCl+ 。
20.(1) 球形冷凝管 吸收未反应的溴化氢和副反应生成的溴蒸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
(3)下口放出
(4)乙醚
【分析】圆底烧瓶中加入1-丁醇、浓硫酸、NaBr和沸石,沸石可以防止爆沸,NaBr与浓硫酸反应生成HBr,生成的HBr与1-丁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溴丁烷,球形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右侧的倒扣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NaOH用于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根据仪器外形可知,a为球形冷凝管;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溴化氢和副反应生成的溴蒸气、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①1-丁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生成1-丁烯,;或者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二丁醚,;
②HBr可以被浓硫酸氧化生成Br2,使制得的产品呈黄色,反应方程式:;
(3)产物1-溴丁烷的密度比水大,因此要从下口放出;
(4)由表格数据可知,青蒿素在乙醚中提取效率最高,所以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乙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