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2 19: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之速亡及其教训
秦之统一及其意义

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秦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经济: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直道,
文化、社会: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整顿社会风俗
秦之统一及其意义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的294年,打了1211次战役,超过110个政治体被灭绝,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的254年,打了468次战役,战役的规模和时间显著上升,战役往往可持续数年,参战人数可高达50万。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史论》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材料1: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向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 ——《<战国策>书录》
材料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
秦统一的原因
材料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吞并八荒之心。 ——贾谊《过秦论》
材料4:入境……及都邑官府,其百姓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篇》
心理因素: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地理位置: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个人原因: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经济因素: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列所带来的阻碍。
 
北方
岭南
西南夷
直道
河套
大海
陇西
长城
南海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南方:南平百越,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道”,辖管西南夷
(1)确立皇帝制度
(2)中央:三公九卿制
皇帝制的特征
①皇位世袭
②皇权至上
③皇帝独尊
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周)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整顿)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礼记》
(秦)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本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天下共主”
“君主专制”
分封与郡县之争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丞相王绾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廷尉李斯
分封制
郡县制
辩证思维
史料实证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郡县制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秦始皇
行郡县制
中央垂直地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郡县制
中央


乡 里 亭
郡守
县令
三老、有秩等
直接任命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
秦朝的郡太守与县令必须向朝廷汇报一年间治理郡县情况,这种行政制度被称为“上计”。上计时由地方向中央呈交计书,称为“计簿”,其内容为郡县一年中的租赋、刑狱、选举、垦田、灾情等情况。朝廷根据计簿对太守、县令进行考核,有功者受赏,有过者受罚。尽管上计制存在不少弊病,但对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仍起到较大的作用。
——源于里耶秦简博物馆网站
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秦史》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郡县制
材料: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从国家角度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郡县制的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
积极作用: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法令一而履至尊
①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
③ 颁行《秦律》
⑤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和文化
② 修驰道、直道
④ 编制户籍
⑥ 整顿社会风俗
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对中华民族长期保持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产生了主要影响。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和文化
小篆(李斯)---隶书(程邈)
②修驰道、直道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秦灭六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直道:北伐匈奴后,修建了由咸阳经云阳(陕西淳化)直达九原(包头)的直道,长约1800里。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和文化
作用和影响:
①加强了首都与(北部、东北、东面和东南)边郡的联系;
②促进了沿途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往来;
③促进了秦对边远地区的开发和治理;
④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⑤为汉代道路系统建设打下基础;
⑥加重徭役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和文化
③颁行《秦律》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的法律,把原来秦国的法律推行于全国。史称“明发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④编制户籍
里耶秦简户籍簿。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里名。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女性。大、小,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加强政府对民众的管理,成为征税的依据。
⑤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迁徙豪富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脱离乡土,破坏其原有的社会基础,削弱其经济实力,以防止他们东山再起)。
⑥整顿社会风俗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和文化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 “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教授
材料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
材料 这一套官僚系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它对全国的农业、工商业活动都要干预、督导;它负责全国道路的维持与修理;它对全国的人口、土地都要登记逐级上报,以便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它保持着庞大的军队,以保卫国家,进行扩张,维持社会治安;它还关注公众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以使整个社会和谐安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1、版图:扩大了疆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2、政治:结束了诸侯争霸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各地之间的经济交往联系与社会发展
4、民族国家认同: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交流与交融,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和发展奠基。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秦之速亡及其教训

前221 秦王朝建立
前220 修驰道
前219 秦始皇在泰山封禅
前215 发兵北伐匈奴
前214 修长城
前213 焚书
前212 坑儒
前210 秦始皇崩,秦二世胡亥即位
前209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号为“张楚”
前207 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刘邦率部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大事年表
秦统之速亡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司马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范文澜:人口2千万,使民超过3百万,占丁男1/3
葛剑雄:人口4千万,征发2千万,占总人口50%
秦亡原因
封建君主集权对简单再生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对农民征收繁重的赋税和征发沉重的徭役上。……秦朝之所以速亡,最主要原因就是专制君主利用空前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大砍大杀的结果。它既然在全国范围内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使整个社会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它面前只剩下灭亡这一条路了。 ——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
专制权力
暴政
速亡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由于地域不同各国文化上存在一些差异并不奇怪,不仅秦与六国之间存在差异,即是六国彼此之间也不例外。但秦在制度、思想学术、语言文字、宗教意识上与六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抗性……六国在军事上的抵抗随着秦统一天下而以失败告终,但东方六国与秦在文化上的这种冲突和对抗,并没有随着秦灭六国而消解。统一天下后的秦在实施各项制度、政策方面,都对原来东方六国的文化施行压制与征服。
——何晋《秦称“虎狼”考》
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吕思勉《中国简史》
六国与秦矛盾尖锐
缺乏和平时期治理大一统国家的经验
受法家思想影响,施政暴虐,急于求成
横征暴敛,负担沉重
严刑峻法,人人自危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封建君主集权对简单再生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对农民征收繁重的赋税和征发沉重的徭役上。……秦朝之所以速亡,最主要原因就是专制君主利用空前强大的权力对社会经济大砍大杀的结果。它既然在全国范围内破坏了简单再生产,使整个社会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它面前只剩下灭亡这一条路了。
——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
秦速亡的原因
“张楚”意为“张大楚国”它极具号召力,其后赵、齐、燕、魏等地纷纷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举兵响应,这种情况说明?
“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
姓名 封号 出身
项羽 西楚霸王 楚贵族
刘邦 汉王 平民
魏王豹 西魏王 魏贵族
田都 齐王 齐贵族
臧荼 燕王 燕将
张耳 常山王 赵贵族
燕王广 辽东王 燕贵族
齐王市 胶东王 齐贵族
章邯 雍王 秦降将
……
“始皇帝死而地分”——秦末统一观念的动摇
材料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贾谊《过秦论》
“取与守不同术”
通过秦朝的崛起、灭亡,分析国家治理上的经验教训
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中国何以能至于大一统,如何能将此不同地域之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社会,不同性格、嗜好、心理倾向与精神向往等多方面之人群,汇通和合,冶之一炉,使其同成为中国人,熔铸成一个中国文化来?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秦朝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
统一的原因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的
统一
秦的
速亡
何以能
大一统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知识结构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