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狼》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寐(mèi) 意暇(xiá) 眈眈(dān) 苫蔽(shàn)
B.缀行(zhuì) 尻尾(kāo) 顷刻(qīng) 积薪(xīn)
C.大窘(jiǒng) 麦场(cháng) 奔倚(yǐ) 弛担(chí)
D.隧入(suì) 少时(shǎo) 狡黠(xiá) 变诈(zhà)
【答案】 B
【解析】顷q ng。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场主/积薪/其中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 A
【解析】 正确的划分应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A.狼不敢前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
【答案】C
【解析】 “其一犬坐于前”的“犬”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像狗一样”。A.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B.名词作动词,挖洞。C.名词作状语,从通道。D.砍断。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顷刻两毙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屠惧,投以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B
【解析】B项,连词,表转折,可是。A项,副词,就/副词,才。C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介词,把/连词,来。
5.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答案】(1)停止 只,仅仅 (2)神情、态度 打算,企图 (3)攻击 敌人 (4)前面 上前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1)骨头已经扔完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4)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巩固与发展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场主积薪其中→参考成语法:杯水车薪→解释:柴草
B.两狼之并驱如故→字源推测法:甲骨文→解释:一起
C.缀行甚远→查阅词典法:①缝,缝合;②装饰;③跟随→解释:跟随
D.屠乃奔倚其下→课内迁移法: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解释:才
【答案】D
【解析】“屠乃奔倚其下”中的“乃”是“于是”的意思。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险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作 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
【答案】D
【解析】“记叙的表达方式”有误,文章结尾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3. 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案】 ①贪婪。文中写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仍然跟从着。屠户又投骨头给它,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最后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2分)②狡猾。文中写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似乎闭上了眼睛,神情很悠闲。另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狼的形象的分析。第二段“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第四段“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4.文中的屠户悟出两只狼的狡猾,果断斩杀了它们。下面的链接材料中,段姓富商也有所感悟,他悟出了什么 是怎样去做的 你对此又有何感悟 (4分)
【链接材料】
富商有段姓者,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②六年,段忽系狱③。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食④,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⑤;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 ”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改)
【注】 ①畜:养。②熙宁:宋神宗年号。③系狱:囚禁于牢狱。④食:通“饲”,喂养。⑤堪:能忍受。
【答案】段姓富商悟出鹦鹉虽然被人喂养,但在笼子里并不快乐,鹦鹉也渴望自由。(1分)于是他放了鹦鹉。(1分)我悟出人应该理解动物、尊重动物。(或:人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不论人或动物都是渴望自由的)(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拓展与提升
[淮阳期末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意暇甚 暇:
(2)屠自后断其股 股:
【答案】(1)从容、悠闲 (2)大腿(每小题1分)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2分。关键词:变诈、几何)
3.甲、乙两文均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请分别概括两个故事“异”在哪里。(2分)
【答案】 甲文“异”在一个屠户杀死了两只凶猛的饿狼。(1分)乙文“异”在一个屠户用吹猪的方法吹死了一头恶狼。(1分)
4.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的形象是怎样的 你如何看待这种对狼的形象的认识 (4分)
【答案】 第一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是阴险狡诈、贪婪凶狠的形象,是恶人的象征。(2分)
第二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改变对狼的传统形象的认识,客观平等地看待狼,与狼和谐共存。(2分)
【参考译文】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跟着。路旁有个夜晚耕种的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嘴巴张着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第18课 《狼》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寐(mèi) 意暇(xiá) 眈眈(dān) 苫蔽(shàn)
B.缀行(zhuì) 尻尾(kāo) 顷刻(qīng) 积薪(xīn)
C.大窘(jiǒng) 麦场(cháng) 奔倚(yǐ) 弛担(chí)
D.隧入(suì) 少时(shǎo) 狡黠(xiá) 变诈(zhà)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场主/积薪/其中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A.狼不敢前 B.一狼洞其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顷刻两毙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屠惧,投以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巩固与发展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场主积薪其中→参考成语法:杯水车薪→解释:柴草
B.两狼之并驱如故→字源推测法:甲骨文→解释:一起
C.缀行甚远→查阅词典法:①缝,缝合;②装饰;③跟随→解释:跟随
D.屠乃奔倚其下→课内迁移法: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解释:才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险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作 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勇敢和智慧所战胜。
3. 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4.文中的屠户悟出两只狼的狡猾,果断斩杀了它们。下面的链接材料中,段姓富商也有所感悟,他悟出了什么 是怎样去做的 你对此又有何感悟 (4分)
【链接材料】
富商有段姓者,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②六年,段忽系狱③。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食④,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⑤;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 ”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改)
【注】 ①畜:养。②熙宁:宋神宗年号。③系狱:囚禁于牢狱。④食:通“饲”,喂养。⑤堪:能忍受。
三、拓展与提升
[淮阳期末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意暇甚 暇:
(2)屠自后断其股 股: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甲、乙两文均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请分别概括两个故事“异”在哪里。(2分)
4.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的形象是怎样的 你如何看待这种对狼的形象的认识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