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科学探究:举例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科学精神: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课前搜集到的视频以及课本提供的资料、图片等材料,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探究活动,逐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呼吸道不仅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呼吸道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空气的处理能力也是一知半解。为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我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尽量提供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学生实验过程中,加强引导,规范实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课前准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课件、羊气管、托盘、可弯曲塑料管、塑料直管、学习清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学 导入: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群神秘的客人,一块来认识下吧:播放视频:本班同学录制的空气旅行团开团视频。 观看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以空气旅行团为主线,激发学生兴趣。
独思自学—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自主阅读课本 43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播放会厌软骨工作的 flash动画,引导学生说出其工作原理。 播放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视频,提醒学生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自主阅读课本 43页相关知识,思考以下问题;结合人体呼吸系统模型,上台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观看动画,总结会厌软骨的工作原理。 观看视频,意识到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重要性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利用模型讲解,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直观感受会厌软骨的工作原理,提醒学生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合作助学—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合作探究一:呼吸道有什么结构保证气流通畅?利用资料袋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看一看:观察羊的气管,有什么作为支撑? 2、想一想:资料袋中的两种塑料管哪种可以模拟气管? 3、折一折:分别折叠两种不同的塑料管,管腔有何变化? 总结:呼吸道有()作为支架保证呼吸通畅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将学习结果记录到学习清单上;选举出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通过实际观察、动手操作以及资料分析,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
合作助学—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合作探究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渡:空气旅行团在呼吸道中的旅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惊险刺激的景点是鼻和气管,接下来通过视频了解这两个结构。播放鼻和气管的介绍视频 展示数据: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数据总结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观看视频,了解鼻和气管的作用。观察数据,总结呼吸道能使入肺气体更加的温暖、湿润、清洁。 视频可以更直观的帮助学生认识鼻和气管。通过视频、具体数据,使学生能够直观得出呼吸道的作用,锻炼了学生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能力。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和课本44-45页的资料分析 1、2、4,同桌之间讨论空气旅行团经过鼻和气管后发生哪些变化?并将学习结果记录到学习清单上。 及时练: 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有上呼吸道标本和下呼吸道标本两种采样方式,上呼吸道标本主要为鼻咽拭子、鼻咽抽取物,下呼吸道标本主要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深部痰液。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B.患者咳嗽的过程中,容易传播新冠病毒 C.痰形成的场所是在咽部和喉部 D.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参考答案 C 展示习题,引导学生思考:痰是怎样形成的?痰的形成部位是哪里?——灰尘解答它遇到的问题:为什么北欧人的鼻腔比非洲人的要长 链接生活:播放音频,帮助空气旅行团成员 思考问题,同桌讨论,完成学习清单任务二。上台贴图并讲解鼻和气管的作用。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听空气旅行团遇到的问题并帮助解释为什么北欧人的鼻腔比非洲人要长。 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有效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解读资料的能力,对问题的解决归纳能力。 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
—辨析研学—归纳梳理 空气旅行团的行程已经结束啦,根据所学知识将学案上的知识框架补充完整吧。 完善学习清单上的知识框架,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并构建完整的知识
过渡:雾霾严重时需要防护吗?呼吸道能将病菌思考并讲解和灰尘全部清除吗?展示案例 思考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一定的限帮助学生灵活使用知识度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树立生命观念,建立环保意识
情感升华 播放视频:济宁之歌 归根结底,减少环境污染才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习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观看视频并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感受家乡济宁的美丽景色,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评测练习
1.空气中飘浮的花粉进入人体肺的途径是( )
A.鼻→口→咽→喉→气管→肺B.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要先清除其口、鼻内的污物,目的是 ( )
A.保持呼吸道畅通 B.防止中毒
C.防止污物进入食道 D.防止污物进入肺
3.人在呼吸时不能同时进行的活动是 ( )
A.吞咽 B.消化 C.咀嚼 D.说话
4.雾霾中含有很多颗粒性的污染物,对人的呼吸系统有严重危害。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鼻腔能清洁空气,雾霾严重时不用防护B.边吃饭边大声说笑,不可能影响人的呼吸
C.痰的形成部位是咽 D.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5.下列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B.呼吸道可以使空气温暖
C.呼吸道能使吸入的空气变湿润D.呼吸道能够清除空气中的所有有害物质
6.北欧冬天非常寒冷,与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北欧人的鼻子更大,这有利于呼吸道 ( )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使气体通畅
7.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食不言,寝不语”,其中的原因是 ( )
A.影响唾液分泌 B.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C.容易咬到舌头 D.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8、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选项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是( )
① 鼻毛 ② 声带 ③ 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 ⑤会厌软骨
A. ①②⑤ B. ①③④C. ②③④ D. ③④⑤
9、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
A.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B.鼻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鼻黏膜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D.鼻内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10、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请填出图中序号名称:
①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人体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 3 )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 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__的场所。
(4)图中为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__________,吞咽时,__________ 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
评测练习答案
1.D 2.A 3.A 4.D 5.D 6.B 7.D 8.B 9.C
10.(1)鼻腔 喉 气管 支气管(2)呼吸道 肺(3)⑥肺 气体交换(4)②咽 会厌软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后反思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节课是以空气旅行团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将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串联成形。以旅行路线为题引出呼吸系统的组成,以旅行日记为题引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最后又以旅游攻略为题引出整堂课的知识梳理。本节课始终奉行着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始终将学生放在课堂的首位。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课堂教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观察羊的气管,同桌互助探究鼻和气管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自学、对学、小组促学、培养小老师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促使生命观念的形成和建立。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板书设计的不够重点突出,对于学生的评价性语言匮乏,无法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的显现也时刻提醒着我:学无止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多向老教师学习,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充实自己,充实课堂。生物学科拥有本身天然的“生命课堂”优势,应当将生物课上出生物味道,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认识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素养育人与学科育人相结合,充分展现生物科学的学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