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17:11:36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2023·广东中考改编)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 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piāo yì,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我们从古诗中___________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___________,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____________出蓬勃生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Yōu xián( ) piāo yì(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获取 与时俱进 迸发
B. 汲取 与时俱进 焕发
C. 获取 与日俱增 焕发
D. 汲取 与日俱增 迸发
(3)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B. 读诗不仅能够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C.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体验,而且能够增强精神境界。
D.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
【答案】(1)悠闲 飘逸 (2) B (3) D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悠闲,yōu xián,(形)闲暇安适。
飘逸,piāo yì,解释为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获取,意思是获得,取得;得到,猎取
汲取的意思:吸取、吸收。取水。引申为吸取、吸收。
结合语境“从古诗中______精神养分”分析,应用“汲取”,指吸收养分;
与时俱进,意思是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用于人的思想感情。
结合语境“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分析,应用“与时俱进”,指一起进步;
迸发,意思是一起爆发出来,就好像是说力量似的一下子爆发出来,前所未有的,是内部力量。
焕发,①光彩四射;②振作。
结合横线后的宾语“蓬勃生机”可知应用“焕发”。
故选B。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语序不当,应该为“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故选D。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B.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C.我该怎么办?该不该喊他一声呢?对了,你听过黄冠大鹦鹉的鸣声没有?
D.“快来啊!”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答案】B
【解析】B.有误,“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一句话说完,应用句末标点,可以用叹号。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2023·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期末)3.好的流行歌词也是诗。阅读下面歌词,找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
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选自歌曲《孤勇者》)
A.“爱”是动词,“绝望”是名词,“谁”是代词,“一场”是数量词。
B.“破烂”形容衣裳的残破,这里暗示了孤勇者对抗挫折的艰难状态。
C.“呜咽”和“怒吼”两个词,表现了孤勇者与挫折抗争的倔强姿态。
D.“卑微”是贬义词,在这里强调了梦想的渺小,价值不大,不值一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语法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D.有误,“卑微”不是贬义词,在这里是谦称自己平凡的梦想。故选D。
【点评】判断词性的方法:
1.根据词语的意思,依据不同词性的定义来判断。
2.如果是判断句子或短语中某个词语的词性,可以根据这个词语在句子充当的成分或修饰的词语来判断。
4.诗文默写。(6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
(4)谭嗣同在《潼关》中“   ,   ”两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答案】
(1)便引诗情到碧霄(2)铁马冰河入梦来(3)定然是不甚宽广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4)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2023·山西省吕梁市期末)5.全班共同阅读《西游记》,然后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小芸所在小组选定的专题是“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变化”。请你代替小芸完成相关任务。(6分)
(1)阅读以下几个回目时,小芸觉得应根据小组读书任务,跳读 和 (只填序号)(2分)
A.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B.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C.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D.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E.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F.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2)以下是同学们精读时锁定的精彩片段,小芸经过细读、精思,写下了自己初步的发现,请你帮她完善。(4分)
[材料一]
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
——第十四回
[材料二]
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寻一个甚么打与你看看。”忽抬头,只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床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口中不住叫:“爷爷!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
——第三十六回
[材料三]
行者欲将这伙强盗一棍尽情打死,又恐唐僧怪他伤人性命,只得将身一抖,收上毫毛。那伙贼松了手脚,爬起来,一个个落草逃生而去。
——第九十七回
小芸:我从以上材料中.看到了悟空的变化与成长, 。
【答案】
(1)A F
(2)孙悟空最初对人命没有丝毫怜惜之情,残忍“剿”了六个贼,并剥掉衣物,夺走盘缠;后来遇事怕师傅怪罪,懂得收敛,不再随意伤人性命,这是一种成长。可见,悟空在唐僧的影响下,魔性渐消,人性渐长,有所蜕变。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A.不符合,这一章节中孙悟空刚刚开始学习法术,还没有踏上取经之路;F.不符合,这一章节讲的主要是唐僧的故事。故选:A F。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从“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可知,刚开始的时候孙悟空直接就将人全部打死了,没有丝毫怜惜之情,从“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寻一个甚么打与你看看”“行者欲将这伙强盗一棍尽情打死,又恐唐僧怪他伤人性命,只得将身一抖,收上毫毛”可知,孙悟空怕师傅怪罪,行为收敛了许多,可见,在唐僧的影响下,孙悟空成长了很多。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023·海南省澄迈县期末)6.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学好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海岛学校开展“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4分)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要分组进行不定期读书和写作活动,每次活动要设立不同的主题。根据示例,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主题。(2分)
第一小组:同读一本书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2)为了更好地践行“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海岛学校开展“生活处处有语文”主题活动,特邀请文学院王教授参加,请你以学校名义写一份邀请函。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2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教授:
为了更好地践行“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我校于2022年12月30日下午三点在校会议室举行“生活处处有语文”主题活动,特邀请您务必莅临指导。
海岛学校
2022年12月26日
①这份邀请函内容上有一处用语不妥,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份邀请函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示例:读书交流 分享创作趣事
(2)①内容上:将“务必”删除。②日期和写信人应放在右边。
【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主题设计。突出活动目的,言简意赅,表达清晰。
(2)①本题考查邀请函内容。“特邀请您务必莅临指导”中的“务必”一词表达生硬,应删去。
②本题考查邀请函格式。这份邀请函的写信人和时间应放在右边。
【点评】综合读写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语文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并多训练。
二、阅读理解(44分)
(2023·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期末)(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夜雨寄北》中,李商隐由眼前    的情景而产生想象;《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白居易由在邯郸客栈中过节的情景而产生想象。(2分)
8.两诗中,李商隐和白居易虽所处的时间、环境有所不同,但抒发了相同的情感,两诗都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2分)
【答案】
7.巴山夜雨涨秋池
8.思乡
【解析】
7.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李商隐由眼前的“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情景产生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译文】
邯郸冬至夜思家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02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期末改编)(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杞人忧天》)
[乙]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①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②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垄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先绐③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乃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户冢悲心更微。
(选自《列子 周穆王》)
[注释]①诳:欺骗。②愀然:悲伤的样子。③绐:欺骗。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因往晓之     ②其人舍然大喜    
③此若里之社     ④乃涓然而泣    
10.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乃 至 燕 真 见 燕 国 之 城 社 真 见 先 人 之 户 冢 悲 心 更 微。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
12.【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
9.①告知,开导 ②同“释”、消除 ③就是 ④伤心的样子 
10.乃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户冢/悲心更微。
11.①你一屈一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
②他哭得止不住。同行者大笑。
12.示例:这则寓言说明,人如果对虚假之事感情冲动,心理反应会变得微小。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于是前去向他解释。晓:告知;
②句意:那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解除。
③句意:这就是燕国的城市。若:就是;
④句意:那人便伤心地哭得无法控制了。涓然:伤心的样子。
10.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真的见到燕国的城楼和土地庙,悲凄心情反而变得淡薄了。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①中重点词语有:若,你;奈何。句意为:你一屈一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
12.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结合“其人哭不自禁。曰:‘予先绐若。’其人大惭,真见燕国之城社,悲心更微”可知这则寓言说明,那么遇到真事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或忧愁,引起人们感情反应十分强烈的事物,如果经常出现。
【参考译文】
燕国人出生于燕,在楚国长大,老了以后回燕国。经过晋国时,同行者骗他说:“这是燕国的城>。”他惭愧地变了脸。同行者指着土地庙说,这是你乡里的土地庙。他唉声叹气了。指着房子说:“这是你先人的屋。”他大哭。同行者又指着土堆说:"这是你先人的坟墓。”他哭得止不住。同行者大笑,说:“我刚才骗你,这是晋国。”燕人感到很不好意思。等到了燕国,真的见到了燕的城池社稷,先人的屋,冢,他就没那么悲伤了。
(202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期末)(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各题。(16分)
寓言三则
吴礼鑫
【甲】猎豹与鬣狗
一只饥饿至极的猎豹,看见一只鬣(liè)狗后兴奋不已。猎豹不顾一切地疯狂追捕鬓狗。当猎豹追上鬣狗时,猎豹瞬间就被鬣狗打翻在地。鬣狗咬断了猎豹的颈脖,猎豹成了鬟狗的美味佳肴。
猎豹临死前悲叹道:“我原来拼命地追杀鬣狗,想让它成为我美好的猎物,却没有料到自己最终成了鬣狗的猎物,我真是死不瞑目啊!”
当你将别人当成猎物时,小心你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猎物。
【乙】小花豹与雄花豹
有一次,小花豹坐在草地上望着蓝天凝思奇想。
雄花豹看见这情景,走到小花豹面前问道:“孩子,你在想什么?”
小花豹说道:“我在梦想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雄花豹说道:“你每天跟随我一起努力奔跑与打猎,一定会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小花豹问道:“我每天都心怀美好的梦想,难道不能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雄花豹说道:“你如果每天一直都沉湎于美好的梦想之中,永远也不会真正地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你只有带着美好的梦想,跟随我一起努力奔跑与打猎,才能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世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光凭梦想来实现的,而是需要努力和奋斗,这样才能心想事成。
【丙】狮子与猕猴
一头狮子看见一棵大树上有一只猕猴在蹦蹦跳跳,立即奋不顾身地爬到大树上去捉猕猴。狮子瞬间就捉住了猕猴,它兴高采烈地享受美味的猕猴肉。
当狮子吃饱后,它发现自己被卡在树枝间难以脱身。狮子竭尽全力地在树上挣扎,最终坠落到地上,摔得头破血流。不久,狮子就痛苦地死掉了。
狮子临死时悲叹道:“我天性勇猛强悍,才能轻而易举地捕杀猕猴;然而我的贪婪使自己陷入困境,最终毁了自己。唉!这真是可悲之极呀!”
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贪欲,否则就会毁了自己。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9 年第 11 期,有删改)
13.这三则寓言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个题目中的两个词语之间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4分)
14.结合语境,请具体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一只饥饿至极的猎豹,看见一只鬣狗后兴奋不已。猎豹不顾一切地疯狂追捕鬣狗。
15.【乙】则寓言以哪种描写为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6.简要概括【丙】则寓言故事,并联系实际具体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13.三则寓言的题目都由并列词语(并列的两个“人物”)组成的。不可以互换位置。因为前一个词语所指的是本篇寓言的“主人公”,这样安排能够突出寓言主题。
14.表现了猎豹见到鬣狗后的极度喜悦之情,既突出了猎豹的饥饿,又写出猎豹对能吃掉鬣狗一事充满信心,与结局形成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5.以语言描写(对话描写)为主。这样写有利于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更好地突出寓言的主题。
16.【丙】则寓言通过描写狮子贪吃猕猴后被树枝卡住,最终摔死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克制自己的贪欲。面对各种诱惑,一个人的贪欲会被不停地诱发出来,如果不很好地克刻自己,最终会迷失其至毁了自己。我们应当做理智的人,学会取舍,学会适可而止。
【解析】
13.这三则寓言的题目中都包含着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其中“猎豹”“小花豹”“狮子”是作品的“主人公”,“鬣狗”“雄花豹”“猕猴”则是次要“人物”。互换位置就不能突出“主人公”和主题。据此作答即可。
14.“兴奋不已”“不顾一切”写出猎豹见到鬣狗时的惊喜之情。因为这只猎豹已经“饥饿至极”,所以为找到了食物而感到高兴,也写出猎豹对能吃掉鬣狗这件事满怀信心,但结果正好相反,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5.第二则寓言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的形.式。通过描写小花豹与雄花豹的对话展示了小花豹的心理,一只愿想不愿做,从而引出雄花豹对它的劝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要脚踏实地、不懈拼搏才能实现梦想的主题。
16.首先要写出第三则寓言故事所阐述的道理;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在生活或学习方面所产生的感悟。作答时要围绕寓言所阐述的道理来谈,不要偏离主题。
(202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期末)(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分)
成功的试验
①两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处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他们说:“在格劳克城我们做出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③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④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商人,他真地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⑤第三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⑥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⑦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⑧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他写道:“我们的条件是,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⑨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城市。试验成功了。
17.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4分)
1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
19.《皇帝的新装》中的骗子与本文中的两个外地人最后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7.两个大学生来到一个小城市,声称做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的实验;他们开始行动,去公墓并了解死人的情况;陆续收到死人的亲属寄来的希望他们停止实验的信和谢礼;市长送来钱和信,请他们离开;得到了钱和证明,行骗试验成功。
18.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富商得知两个大学生要讲自己死去的妻子复活后的紧张和担忧,也表现了城里的医生内心的虚弱与不安,揭露了他们自私的心理和虚伪、愚蠢的本质。
19.根据两篇文章内容和主旨可知,这两篇文章都虚构了一个骗局,这两个骗局中的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说了假话,让一个看起来非常荒诞的骗局,最终都获得了成功。因此,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抓住并成功利用了人们内心的自私、虚伪和愚蠢。
【解析】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①段“两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和第②段“在格劳克城我们做出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可知,故事的开端:两个大学生来到一个小城市,声称做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的实验;
根据第③段“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和第④段“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可知,故事的发展:他们开始行动,去公墓并了解死人的情况;
根据第⑤段“第三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和第⑥段“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及第⑦段“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可知,故事的进一步发展:陆续收到死人的亲属寄来的希望他们停止实验的信和谢礼;
根据第⑧段“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可知,故事的高潮:市长送来钱和信,请他们离开;
根据第⑨段“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城市。试验成功了”可知,故事的结局:得到了钱和证明,行骗试验成功。
1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上文“首先是那商人,他真地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可知,“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一句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富商得知两个大学生要讲自己死去的妻子复活后的紧张和担忧,也表现了城里的医生内心的虚弱与不安,揭露了他们自私的心理和虚伪、愚蠢的本质。
1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
本文记叙了两个年轻人谎称将死人重新搞活起来,最终行骗成功的故事;《皇帝的新装》记叙了两个骗子谎称能织出可以辨别人是否聪明、是否称职的衣料使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根据两篇文章内容和主旨可知,这两篇文章都虚构了一个骗局,这两个骗局中的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说了假话,让一个看起来非常荒诞的骗局,最终都获得了成功,因此,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抓住并成功利用了人们内心的自私、虚伪和愚蠢。
【点评】解答内容理解与概括问题,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再确定重点句段,最后筛选提炼关键词作答。
三、写作实践(50分)
(2023·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期末)20.“理解,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这样的体验。请从表格中选择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 内容 文本类型
任务一 叙述自己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记叙类
任务二 发挥想象,用虚构的方式进行创作 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解析】
(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理解,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可知,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也希望他人能够理解我们。叙述自己相关的经历或故事,首先要明白是谁“理解”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误会,最后又是怎样获得理解的。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亲子关系作为写作的内容:从孩子的角度来写的话我们可以围绕“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试着换个方式交流,关心父母,搭建好与父母交流的桥梁”等内容来写作;如果从父母角度立意,我们可以围绕父母想了解孩子的生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建立家庭微信群,来加强沟通等角度进行写作也可。选择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深有体会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得有真情实感。行文时一定要开头、结尾点题,文中叙述条理要清楚、抒情要真挚、细腻,才能为文章增色。
(2)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要有人物、有情节。结合“理解,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可知,要围绕“理解”一词展开想象。比如:我们是不是经历了一些后悔的事情,父母发生矛盾,总觉得谁都不理解谁,想象时光倒流,我们又会怎么做?可以从弥补遗憾入手,以前的时候做错一些事情,伤害了他人,错失了一些东西,今日重回童年,要去补偿,要去弥补。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重温美好入手,曾经一些美好的记忆、一些亲近的人,要去重新体验、接近,把美好记忆理解得更加深刻一些。从题干上可知,本文要求发挥想象,用虚构的方式进行创作,那就要有具体的人物和情节,人物可以是自己,第一人称,情节则要用心设计。
【例文】
那一刻,我理解了父亲
又是一年父亲节,却爆发了一场“大战”。
“今晚学的什么?”父亲质问道。
我听出了气氛里的火药味。“复习基……基础知识,”我迟疑地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回来后的第一句话便露出了马脚。
“去哪儿了?”父亲继续问。“上……同学家了。”我意识到父亲已知道我没去上课,便改了口。“哪个同学?”父亲的语气变得轻蔑,音调上扬。一丝恐惧从心里涌出。我知道纸已经包不住火了。
“你今天晚自习应该上写作指导课。你去的却是网吧,没错吧!”父亲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我的全身震悚起来,下意识地靠在墙上。“我以前说过什么?绝对不许逃课、撒谎,你忘了吗?”“没……有”。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父亲解下了皮带,握着皮带的手朝一旁的桌子隐约点了点。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可那早已镶嵌在墙上的身躯却与神经断开了连接,一动也动不了。
“撅屁股——!”父亲突然大喝一声,我软绵绵的身躯惊得坐到了地上,不过神经的连接恢复了。我运起身体的气力,蹒跚地走到桌子旁,惊恐地伏在上面。
一声皮带撕裂空气的响声宣告着我身上一道血印的产生。劈啪声,空气撕裂声,我腹痛的闷哼声,交织在一起,眼泪从脸上滑落。撕裂声没有停止,我恐惧的身体也被疼痛占据了,我的脑子也麻木了。
就在这麻木中,屋里却如石破天惊般传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住手,别……打了!”母亲随着叫声从屋里冲了出来,脸上挂满了泪水。原来我的母亲一直在家里!我的五脏六腑好像被人掏走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这间房子里最痛的不是我,而是母亲。她既为我犯错而伤心,又不忍看我挨打,就躲在了屋内。终于她再也无法忍受了。那刺耳的皮带声刺痛的是她的心。
父亲顿了一下,闪烁的目光似乎在犹豫该怎么办。
而我的身上霎时已感觉不到疼痛了。母亲的泪水如同醍醐灌顶,使我顿时明白:我的身边有两道坚固的屏障,一道是坚硬粗糙的,一道是温和柔软的,虽然外表不同,但材料是一样的,都是用爱筑成的。
爸妈用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为我抚平了身上的伤痛,但随之而起的是剧烈的心痛:“妈,没事的。”我拭干了母亲脸上的泪水,顿了顿,又转向父亲:“爸,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为了……妈和你。”
父亲手中的皮带无声地滑落到了地上。随之而至的,是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父亲晶莹的泪。
那一刻,在这晶莹的泪光中,我理解了父亲,我突然成长了。
假如我回到了童年
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缩小了,我真的回到了童年,时光机真的把我送了回来,太奇异了!我望着眼前熟悉的房屋、桌椅,一个慈眉善目、头后挽髻的老妇人浮现在脑海中,这个人就是我的姥姥。
童年的记忆中,姥姥十分终爱我,每顿饭做的总是我爱吃的,我有什么愿望,姥姥也会尽力满足。小的时候我非常依恋姥姥,总是围着她,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目光逐渐被外面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吸引,忽略了那个身后充满爱意的眼神。没有发现姥姥逐渐衰老了的容颜。昔日的笑颜如清晨的露水般消失了,姥姥终日沉着一张险,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母亲说,姥姥想你了,回家看看吧,都好久没回去了。我这才醒悟,心中隐隐作痛,那句“姥姥想你了”如一把匕首,狠狠地插在了我的心里,自己究竟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姥姥家了?上了初中,时间更加少了,我以为还有更久,可是离别早已准备到来,我最终失去了那个一直默默爱我的姥姥。
想到这,眼泪顺着脸频流入枕头,此时,外面传来一声呼嗅:“囡囡,睡醒了么?来吃葡萄啦!”是姥姥的声音,姥姥还健在!我赶紧抹去泪水,跳下床,冲出门外,那个头后挽髻的小老太太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给面前晶莹的葡萄剥皮,因为我不喜欢吃葡萄皮。
我走过去,小心地坐在她旁边,紧紧地抱着她,感受着那温暖,把头埋在她的怀里,“姥姥,我好想你。”一双粗糙的大手在我的头上摩挲着。接下来的日子,我尽力弥补着曾经的遗憾。
我牵着她的手,缠着她带我出去玩。吃饭时,我懂事地拿来碗筷,帮姥姥盛饭。“看来真的是长大了。好吃吗?”姥姥支着头,笑容布满眼角。“好吃,姥姥做的饭最好吃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手中的美味,回答道。而当她姥做针线活时,我帮姥姥把线穿进针孔,姥姥看着我认真地对着灯光穿针孔,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弯弯的眼睛翘起的嘴角,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似的,虽然布满皱纹,却笑得阳光灿烂。
我希望能多陪陪姥姥,我希望姥姥的脸上每天都能挂着快乐的笑容。
能够再一次陪伴姥姥,是命运的愦赠,这次经历更让我理解了“珍惜”一词的含义,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珍惜那些爱你的人。
【点评】
(1)许多孩子的成长中,可能都有一段出轨、犯错的时候,促使他改变的,也许是父亲的皮鞭,也许是母亲的泪水。本文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真挚自然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感人力量。开头“我”与父亲的对话兼神态描写,先声夺人,生动地表现出“我”的恐慌和父亲的盛怒,被打时的声音描写渲染出气氛的紧张和压抑。神来之笔是母亲的哭喊,简短的几个字却表现出母亲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我”的顿悟,自然可信,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一家人的三种泪光,同中有异,却都具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2)时光一去不复返,难忘美好童年。小作者展开想象,坐时光机回到了童年。文中回忆了童年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温暖时光,能够再一次陪伴姥姥,是命运的愦赠,这次经历更告诉我,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珍惜那些爱你的人。行文流畅,主题突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想象作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2023·广东中考改编)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古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清新恬淡,描绘了宁静yōu xián的田园生活;有的气势磅礴,描绘了金戈铁马的征战场面;有的豪放piāo yì,描绘了雄奇瑰丽的想象世界……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我们从古诗中___________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___________,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____________出蓬勃生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Yōu xián( ) piāo yì(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获取 与时俱进 迸发
B. 汲取 与时俱进 焕发
C. 获取 与日俱增 焕发
D. 汲取 与日俱增 迸发
(3)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体验。
B. 读诗不仅能够提升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
C.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体验,而且能够增强精神境界。
D. 读诗不仅能带来审美愉悦,而且能够提升精神境界。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B.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C.我该怎么办?该不该喊他一声呢?对了,你听过黄冠大鹦鹉的鸣声没有?
D.“快来啊!”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2023·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期末)3.好的流行歌词也是诗。阅读下面歌词,找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2分)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
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选自歌曲《孤勇者》)
A.“爱”是动词,“绝望”是名词,“谁”是代词,“一场”是数量词。
B.“破烂”形容衣裳的残破,这里暗示了孤勇者对抗挫折的艰难状态。
C.“呜咽”和“怒吼”两个词,表现了孤勇者与挫折抗争的倔强姿态。
D.“卑微”是贬义词,在这里强调了梦想的渺小,价值不大,不值一提。
4.诗文默写。(6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
(4)谭嗣同在《潼关》中“   ,   ”两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2023·山西省吕梁市期末)5.全班共同阅读《西游记》,然后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小芸所在小组选定的专题是“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变化”。请你代替小芸完成相关任务。(6分)
(1)阅读以下几个回目时,小芸觉得应根据小组读书任务,跳读 和 (只填序号)(2分)
A.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B.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C.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D.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E.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F.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2)以下是同学们精读时锁定的精彩片段,小芸经过细读、精思,写下了自己初步的发现,请你帮她完善。(4分)
[材料一]
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
——第十四回
[材料二]
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寻一个甚么打与你看看。”忽抬头,只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床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口中不住叫:“爷爷!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
——第三十六回
[材料三]
行者欲将这伙强盗一棍尽情打死,又恐唐僧怪他伤人性命,只得将身一抖,收上毫毛。那伙贼松了手脚,爬起来,一个个落草逃生而去。
——第九十七回
小芸:我从以上材料中.看到了悟空的变化与成长, 。
(2023·海南省澄迈县期末)6.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学好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海岛学校开展“文学部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4分)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要分组进行不定期读书和写作活动,每次活动要设立不同的主题。根据示例,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主题。(2分)
第一小组:同读一本书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2)为了更好地践行“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海岛学校开展“生活处处有语文”主题活动,特邀请文学院王教授参加,请你以学校名义写一份邀请函。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2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教授:
为了更好地践行“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我校于2022年12月30日下午三点在校会议室举行“生活处处有语文”主题活动,特邀请您务必莅临指导。
海岛学校
2022年12月26日
①这份邀请函内容上有一处用语不妥,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份邀请函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二、阅读理解(44分)
(2023·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期末)(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夜雨寄北》中,李商隐由眼前    的情景而产生想象;《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白居易由在邯郸客栈中过节的情景而产生想象。(2分)
8.两诗中,李商隐和白居易虽所处的时间、环境有所不同,但抒发了相同的情感,两诗都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2分)
(202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期末改编)(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杞人忧天》)
[乙]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①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②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垄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先绐③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乃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户冢悲心更微。
(选自《列子 周穆王》)
[注释]①诳:欺骗。②愀然:悲伤的样子。③绐:欺骗。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因往晓之     ②其人舍然大喜    
③此若里之社     ④乃涓然而泣    
10.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乃 至 燕 真 见 燕 国 之 城 社 真 见 先 人 之 户 冢 悲 心 更 微。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
12.【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202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期末)(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各题。(16分)
寓言三则
吴礼鑫
【甲】猎豹与鬣狗
一只饥饿至极的猎豹,看见一只鬣(liè)狗后兴奋不已。猎豹不顾一切地疯狂追捕鬓狗。当猎豹追上鬣狗时,猎豹瞬间就被鬣狗打翻在地。鬣狗咬断了猎豹的颈脖,猎豹成了鬟狗的美味佳肴。
猎豹临死前悲叹道:“我原来拼命地追杀鬣狗,想让它成为我美好的猎物,却没有料到自己最终成了鬣狗的猎物,我真是死不瞑目啊!”
当你将别人当成猎物时,小心你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猎物。
【乙】小花豹与雄花豹
有一次,小花豹坐在草地上望着蓝天凝思奇想。
雄花豹看见这情景,走到小花豹面前问道:“孩子,你在想什么?”
小花豹说道:“我在梦想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雄花豹说道:“你每天跟随我一起努力奔跑与打猎,一定会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小花豹问道:“我每天都心怀美好的梦想,难道不能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雄花豹说道:“你如果每天一直都沉湎于美好的梦想之中,永远也不会真正地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你只有带着美好的梦想,跟随我一起努力奔跑与打猎,才能成为奔跑之王与捕猎高手。”
世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光凭梦想来实现的,而是需要努力和奋斗,这样才能心想事成。
【丙】狮子与猕猴
一头狮子看见一棵大树上有一只猕猴在蹦蹦跳跳,立即奋不顾身地爬到大树上去捉猕猴。狮子瞬间就捉住了猕猴,它兴高采烈地享受美味的猕猴肉。
当狮子吃饱后,它发现自己被卡在树枝间难以脱身。狮子竭尽全力地在树上挣扎,最终坠落到地上,摔得头破血流。不久,狮子就痛苦地死掉了。
狮子临死时悲叹道:“我天性勇猛强悍,才能轻而易举地捕杀猕猴;然而我的贪婪使自己陷入困境,最终毁了自己。唉!这真是可悲之极呀!”
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贪欲,否则就会毁了自己。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9 年第 11 期,有删改)
13.这三则寓言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个题目中的两个词语之间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4分)
14.结合语境,请具体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一只饥饿至极的猎豹,看见一只鬣狗后兴奋不已。猎豹不顾一切地疯狂追捕鬣狗。
15.【乙】则寓言以哪种描写为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6.简要概括【丙】则寓言故事,并联系实际具体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202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期末)(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分)
成功的试验
①两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处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他们说:“在格劳克城我们做出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③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④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商人,他真地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⑤第三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⑥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⑦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⑧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他写道:“我们的条件是,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⑨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城市。试验成功了。
17.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4分)
1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
19.《皇帝的新装》中的骗子与本文中的两个外地人最后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写作实践(50分)
(2023·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期末)20.“理解,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这样的体验。请从表格中选择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 内容 文本类型
任务一 叙述自己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记叙类
任务二 发挥想象,用虚构的方式进行创作 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