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数学归纳法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则共有( )
A.1项 B.项 C.项 D.项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从推证时,左边增加的代数式是( )
A. B.
C. D.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从到时,比共增加了( )
A.1项 B.项 C.项 D.项
4.已知数列满足:,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数列为常数列,则 B.存在,使数列为递减数列
C.任意,都有为递减数列 D.任意,都有
5.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应证明( )
A. B.
C. D.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验证成立时,左边计算所得的项是( )
A.1 B.
C. D.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一步应验证 ( )
A.当时,不等式成立 B.当时,不等式成立
C.当时,不等式成立 D.当时,不等式成立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从到时,不等式左边需要增加的项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9.以下四个命题,其中满足“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则当时命题也成立”,但不满足“当(是题中给定的n的初始值)时命题成立”的是( )
A.
B.
C.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
D.凸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10.已知为数列的前项和,且,则( )
A.存在,使得 B.可能是常数列
C.可能是递增数列 D.可能是递减数列
1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为等差数列 B.
C. D.
12.已知数列和,设,,,则( )
A., B.,
C., D.,
三、填空题
1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由到时,左边应添加因式 .
14.用数学归纳法推断时,正整数n的第一个取值应为 .
1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当时,左端应在时的左端上加上
1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且),第一步要证明的不等式是 ,从到时,左端增加了 项.
四、解答题
17.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公差,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18.给定数列,称为的差数列(或一阶差数列),称数列的差数列为的二阶差数列……
(1)求的二阶差数列;
(2)用含的式子表示的阶差数列,并求其前项和.
19.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前项和为.
(1)若对,为常数k,求k;
(2)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0.设,令,,.
(1)求,的表达式,并猜想;
(2)若数列满足:,求的前项和;
(3)若数列满足:,求的前项和.
21.设函数y=f(x)对任意实数x,y都有f(x+y)=f(x)+f(y)+2xy.
(1)求f(0)的值;
(2)若f(1)=1,求f(2),f(3),f(4)的值;
(3)在(2)的条件下,猜想f(n)(n∈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
依题意,分别写出的表达式,在中去掉中的项,即得剩余项的项数.
【详解】由可得,,
故的表达式中共有项数为.
故选:D.
2.A
【分析】根据,对分别赋值和,比较左式即得.
【详解】根据数学归纳法的规定,当时,等式为,
当时,等式为,
则左边增加的代数式是.
故选:A.
3.D
【分析】分别计算出和的项数,进而作差即得结论.
【详解】因为,
所以,共项,
则共项,
所以比共增加了项,
故选:D
4.D
【分析】
解方程判断A,利用单调性结合数学归纳法判断BD,举反例判断C.
【详解】对A:若数列为常数列,则,解得或,故A错误;
对B:易得,若为递减数列,则,解得或且,故不存在使得递减数列,故B错误;
对C,令,则,故不是递减数列,故C错误;
对D,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显然成立,
假设当,
则时,,故当时成立,
由选项B知,对任意 则数列为递减数列,故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利用递推关系结合数学归纳法证明,是本题关键.
5.B
【分析】观察为项连续正整数之和的规律,可得.
【详解】由题意,,
即从起连续项正整数之和.
则为从起连续3个正整数之和,
故第一步应证明.
故选:B.
6.C
【分析】
根据题意代入即可得结果.
【详解】
因为,
当时,左边,故C正确.
故选:C.
7.C
【分析】
利用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可得出结论.
【详解】由题意知的最小值为,所以第一步应验证当时,不等式成立,
故选:C.
8.D
【分析】根据归纳法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
当时,
当时,
相比从到,可知多增加的项为
故选:D
9.AB
【分析】首先根据数学归纳法逐一验证,并注意检验初始值是否成立即可求解.
【详解】A: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
当时有,故当时命题也成立,
当时有,故当n为给定的初始值时命题不成立;
B: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
当时有,故当时命题也成立,
当时,等号左边为2,右边为,,所以当时命题不成立;
C: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
当时有,故当时命题也成立,
当时内角和为命题成立;
D: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
当时有,故当时命题不成立.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选项为AB.
故选:AB.
10.ABD
【分析】取,可判断AB选项;利用反证法可判断C选项;取,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数列的单调性可判断D选项.
【详解】因为为数列的前项和,且,
对于A选项,取,则,则,A对;
对于B选项,取,则,,,
以此类推可知,对任意的,,所以,可能是常数列,B对;
对于C选项,假设数列为递增数列,则对任意的,,
即,所以,对任意的恒成立,
但当时,,矛盾,故数列不可能是递增数列,C错;
对于D选项,取,则,,,
猜想,,
当时,猜想成立,
假设当时,猜想成立,即,
则当时,,
这说明当时,猜想也成立,故对任意的,,
此时,数列为单调递减数列,D对.
故选:ABD.
11.BCD
【分析】
A:根据的值进行分析判断;B:先表示出,根据表示的结果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范围,由此判断出的正负;C:分析数列的单调性然后判断即可;D:令根据BC选项可得,进而可得结果.
【详解】对于A:由,即解得,
所以,
此时,所以不是等差数列,故A错误;
对于B: ,
因为,且,所以,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
设当时,,
当时,,
因为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时成立,
所以成立,
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故B正确;
对于C:,
且,
由对勾函数单调性可知在上单调递增,
因为是递增数列,所以是递增数列,所以是递增数列,
所以是递减数列,所以是递减数列,
所以,所以,故C正确;
对于D:令,
则,
且
,
因为,,则,,
且,可得,
即,可知为递减数列,
则,
即,
整理得,故D正确;
故选:BCD.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其中涉及到等差数列的判断、数列单调性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与计算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BC选项的分析,先通过数学归纳法说明的范围,从而计算出的正负完成单调性证明,接着再通过分析的结果完成的单调性的说明,同时为分析D选项作铺垫.
12.ABD
【分析】利用已知结合不等式性质得出,,设命题:,,根据已知结合基本不等式与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得出命题,成立,即可得出,结合已知判断A;根据,,得出,结合已知判断B;根据,,得出,结合已知得出即可判断C;设命题,,根据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判断D.
【详解】,且,
,,,
,,,
设命题:,,
①当时,由题可知成立,
②设时,成立,则,由基本不等式得,
,,
成立,
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命题,成立;
对于A,,,
,,
,,故A正确;
对于B,,,
,,
,,故B正确;
对于C,,,
,
,不成立,故C错误;
对于D,命题:,,
①当时,由已知得成立,
②设时,成立,
,,,
成立,
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命题,成立,
则,成立,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解决的关键是利用数学归纳法证得,从而得解.
13.
【分析】
根据条件写出时左边的表达式,进一步分析即可.
【详解】解:当时,左边,
当时,
左边
所以左边应添加因式为.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结合函数图像可得时,恒成立.
【详解】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首先要验证当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结合本题现将看成函数上的点,将看成上的点,
两函数图像有两个交点,即,解得或,根据两函数图像分析,
时,恒成立,所以正整数n的第一个取值应为.
故答案为:
15.
【分析】由题意,整理取不同值时的式子,对比可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当时,所得等式左端为;
当时,所得等式左端为;
所以当时,左端应在时的左端上加上.
故答案为:.
16.
【分析】观察不等式的结构,式子左边为项之和,则当时,左边为项之和,当时,左边为项之和,时,左边共项之和.
【详解】由已知且,
故第一步要证明的不等式是当n=2时成立的不等式,
即 ;
又当时,不等式左端为,共项之和,
当时,不等式左端为, 共项之和,
所以增加了,
共增加了项.
故答案为:;.
17.(1)
(2)
【分析】
(1)根据题意列式求,进而可得结果;
(2)根据题意利用分组求和法结合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运算求解.
【详解】(1)由题意可得:,即,
且,解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可得,
可得
,
所以.
18.(1)
(2)
【分析】(1)根据差数列的定义,依次求出数列的一阶差数列和二阶差数列即得;
(2)根据(1)的规律,猜想的阶差数列为,接着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再根据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解即得.
【详解】(1)由差数列的定义,数列的一阶差数列为
数列的二阶差数列为的一阶差数列,即
故数列的二阶差数列为.
(2)通过找规律得,的阶差数列为,下面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①当时,显然成立;时,由(1)得结论也成立.
②假设该结论对时成立,尝试证明其对时也成立.
由差数列的定义,的阶差数列即的阶差数列的一阶差数列,即
故该结论对时也成立,证毕.
故的阶差数列为.该数列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其前项和为
故的阶差数列为,其前项和为.
19.(1)4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公式得到,解得答案.
(2)确定,验证时成立,假设时成立,计算时也成立,得到证明.
【详解】(1),可得,
整理得,所以,
又,故,所以常数的值为4.
(2),则.
①当时,,,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即,
则当时,
,
即,所以当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得,原结论成立.
20.(1);;;
(2);
(3)
【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归纳猜想即可;
(2)应用分组求和及等比数列公式求和即可
(3)应用裂项相消法即可.
【详解】(1)因为,,,
则,
,
,
猜想;
(2)由,则,
则
则的前项和
;
(3),
则的前项和
21.(1);
(2),,;
(3),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特殊值法求解;
(2)由已知条件和,反复代入求解;
(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详解】(1)令,则,则.
(2)若,
则,
,
.
(3)猜想
下面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满足条件
假设当时成立,即,
当 时, ,
从而可得当时满足条件
所以对任意的正整数,都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