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12 22: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
学习卡片
表现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
影响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社会风貌 B.君权强化 C.民族关系 D.闭关锁国
5.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6.1793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朝处于康乾盛世 B.中国经济领先英国
C.清朝皇帝夜郎自大 D.中国推行开放政策
7.以下出现于清代的是(  )
A.醴陵瓷 B.蔡侯纸 C.浏阳花炮 D.铜官陶
8.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交子,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所以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消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明朝政治腐败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以农立国,轻视商业
9.“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商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11.乾隆年间的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苏州人口众多 B. 苏州商业繁荣 C. 苏州地价上涨 D. 苏州农业发达
12.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
A. 发展海外贸易 B. 推行垦荒政策 C. 发展手工业 D. 改进生产工具
13.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  )
A. 浙江、广东 B. 安徽、山西 C. 山西、江苏 D. 广东、福建
14.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
A. 人口剧增 B. 耕地面积增加
C. 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 重农抑商
15.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了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C. 水利的兴修 D. 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16.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 水陆交通发达 B. 边境贸易繁荣
C. 城市中坊市分罝 D. 商业市镇兴盛
17.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  )
A. 纺织业 B. 采矿业 C. 运输业 D. 餐饮业
18.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帮的活动 D. 商品贸易的兴盛
19.“晋商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开辟出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蒙古,直达俄境西伯利亚、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国际商道,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到了清朝,晋商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辛亥革命后晋商几乎销声匿迹。”从材料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 晋商经商的范围非常广 B. 晋商开创了国际贸易获利巨大
C. 晋商最牛的一个商业行当是票号 D. 晋商贸易中枢是山西和河北
20.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棉花、烟草、甘蔗开始种植
②景德镇瓷器制作的工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③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
④北京、汉口、苏州、佛山号称“天下四聚”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1.鸦片战争前,有一位英国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中国销售,他抵达中国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军机处 C.锦衣卫 D.广州十三行
22.某同学在自学“闭关锁国政策”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小卡片,请指出其中有几处错误(  )
①自给自足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②该政策就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该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外国的殖民侵入
④清朝实行该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24.明清时期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海外贸易
25.下列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B. 出现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 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D. 人口的增长,加重了社会负担,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集市、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了乾隆时期,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了“票号”。
(1)根据材料,写出清朝前期商业网的特点。
(2)通过材料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主要表现。
(3)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27、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指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的史实。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8、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经济的发展要处理好人口、资源等多方因素的平衡,才能保障健康和持续。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我国人口统计简表
时间 全国人口统计数
顺治18年(1661年) 1920万人
康熙9年(1670年) 1939万人
乾隆8年(1743年) 15000万人
乾隆59年(1794年) 000万人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简表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顺治18年(1661年) 6.88亩
康熙60年(1721年) 8.26亩
雍正12年(1734年) 8.13亩
乾隆49年(1784年) 2.51亩
材料三: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清高宗实录》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人口变化的原因。
⑵据材料三,说明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原因。
⑶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
材料四:“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卷
请回答:
(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它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它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时期和地点?
(3)材料二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
(4)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5)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6)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5CDBDB 6-10CADCC 11-15DBBCA 16-20DAACD 21-25DBBAD
26、(1)特点:第一,由四部分组成:农村集市、城镇集市、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第二,商业网遍布了全国各地。
(2)第一方面,组成了发达的商业网。第二方面,一些原有的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以及小城镇发展为大城市。第三方面,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晋商。
(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27、(1)长安,西域都护.
(2)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闭关锁国;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控制上.
(4)开放促进交流与发展,闭关导致落后.
28、(1)人口增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盲目垦田,水域面积缩小,破坏生态环境,水灾严重。人口增长,耕地有限。
(3)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需要平衡;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29、(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施复夫妇是机户,他们拥有织机,雇佣了一些机工.
(2)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区.
(3)“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
(4)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十分有限;统治者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且目光短浅,不屑与外国互通有无;统治者还害怕外商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国.
(5)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负面: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6)启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国家才能富强.